战争故事

合集下载

有关战争的故事

有关战争的故事

有关战争的故事相关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于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历史课程当中的历史故事,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有关战争的故事。

有关战争的故事1:六出祁山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

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

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司马懿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

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二出祁山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三出祁山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

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

四出祁山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

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

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

此时刘禅听信诸葛亮早晚欲称帝的谣言,下旨令武侯退兵,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合。

五出祁山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

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

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

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

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

有关战争的感人故事_历史故事

有关战争的感人故事_历史故事

有关战争的感⼈故事 下⾯是第⼀范⽂⽹⼩编为您整理的有关的感⼈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关战争的感⼈故事篇⼀:王⼆⼩ 王⼆⼩是中国少年抗⽇英雄。

1920xx年⽣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

抗⽇战争时期,王⼆⼩的家乡是⼋路军抗⽇根据地,经常受到⽇本⿁⼦的“扫荡”,王⼆⼩是⼉童团员,他常常⼀边在⼭坡上放⽜,⼀边给⼋路军放哨。

1942年10⽉25⽇(农 历9⽉16⽇),⽇本⿁⼦⼜来“扫荡”,⾛到⼭⼝时迷了路。

敌⼈看见王⼆⼩在⼭坡上放⽜,就叫他带路。

王⼆⼩装着听话的样⼦⾛在前⾯,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带进了⼋路军的埋伏圈。

突然,四⾯⼋⽅响起了枪声,敌⼈知道上了当,就⽓急败坏地⽤刺⼑挑死了王⼆⼩。

机智勇敢的⼩英雄王⼆⼩,就这样被⽇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村,年仅13岁。

正在这时候,⼋路军从⼭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

王⼆⼩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坡上。

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部张⼠奎(现为保定市离休⼲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报》在第⼀版发表了这条消息。

词作家⽅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即创作了歌曲《歌唱⼆⼩放⽜郎》。

这⾸歌曲⼀直传唱⾄今,感染了⽆数青少年。

现在,王⼆⼩的坟上长满了青草。

他的鲜⾎染红的那块⼤⽯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沟⾥,⼈们把它叫做“⾎⾊⽯”。

有关战争的感⼈故事篇⼆:黄继光 在1952年10⽉19⽇那个弹⾬纷飞的夜晚,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指挥六连在上⽢岭进⾏反击。

当时,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

在紧要关头,黄继光挺⾝⽽出,与连⾥两名通讯员⼀起请战。

不久,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下,黄继光也负了伤。

当他爬到离敌⼈中⼼⽕⼒点⼗余⽶时,⽤⼒扔出了最后⼀颗⼿雷,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的机枪仍在喷出⽕⾆。

黄继光此刻⾝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

趴在后⾯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壮⼭河的⼀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张开双臂,向敌机枪射孔扑去……有关战争的感⼈故事篇三:聂荣臻元帅与⽇本孤⼥ 1940年8⽉20⽇,在⼋路军总部的统⼀指挥下,晋察冀军区、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发起了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规模交通破袭战——这就是后来所说的“百团⼤战”。

14个关于战争的励志故事

14个关于战争的励志故事

14个关于战争的励志故事战争是一把双面刀,带来的是黑暗与黎明共存的明天。

没有谁希望爆发战争,但是当受环境所处的时候,战争却不是个人能控制的。

战争虽然带来了牺牲,泪血。

但是却也带来希望,带来了重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关于战争的小故事吧!小故事一、《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相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

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但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

199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故事二、《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小故事三、《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实行抗日宣传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实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

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实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世界战争故事经典_精选世界战争故事

世界战争故事经典_精选世界战争故事

世界战争故事经典_精选世界战争故事每⼀个战争故事都蕴含着许多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原因。

下⾯带给⼤家⼀些关于世界战争故事经典,供⼤家参考。

世界战争故事1冒牌将军巧计打硬仗在第⼆次世界⼤战的欧洲战场上,曾有⼀⽀专门从事冒名顶替的部队——美国的第23特别⼤队。

这⽀部队由82名军官和1023名⼠兵组成,并没有装备真枪实弹,却打了很多“硬仗”。

这⽀部队的装备很特殊,有充⽓橡⽪坦克、⼤炮、汽车、闪光弹、⾳响器材、伪装⽹等等。

每个⼈还有各种不同部队的肩章。

靠着这些⾼级“化妆品”,在1944年下半年⾄1945年上半年的⼀年时间⾥,这⽀部队先后“扮演”了美国第5装甲师、第4步兵师、第6装甲师、第90步兵师和其他许多在欧洲作战的部队,虽然没放⼏枪,却演出了⼀幕幕好戏。

1944年8⽉,这⽀部队在法国的重要港⼝城市布勒斯特,奉上级命令装扮成两个坦克营和⼀个野战炮兵营,以增援在那⾥作战的部队。

⼀连3个晚上,他们推进到离敌⼈只有⼏百⽶的地⽅,然后就故意⼤声播放坦克开进、停车、倒车的录⾳,还在⿊暗中吵吵嚷嚷,命令声、答复声、责骂声混成⼀⽚,还不时放⼏发闪光弹以冒充射击。

他们还组成⼀个个假通信⽹,种种假象连附近的友军都搞不清是怎么回事,更不⽤说城⾥的德军了。

在这之后,这⽀部队在卢森堡南部⼜假扮成⼀个装甲师。

他们先⽤半履带车在地上压出类似坦克车辙的痕迹,然后摆出橡⽪坦克、⼤炮,⽤压缩泵充⾜⽓,再⽤伪装⽹半遮半掩着,当然其中也夹杂⼀两辆真坦克,把德国的⼀个步兵师吓得7天没敢挪窝。

后来,他们在⽐利时曾冒充过⼀⽀休整的美国部队,队员们以这个部队官兵的⼝⽓同⽼百姓聊天,经常从营地⾥开出卡车,车后⾯还有两个坐在篷布外⾯的⼠兵,在说说笑笑地观赏风景。

⽽真正的部队,却在他们的掩护下,悄悄地移动到预定地点,冷不防对德军发动了突然袭击。

这⽀特别⼤队最精益的表演,是1945年3⽉。

当时,美第9集团军在离德国不远的维尔森⼀带强渡莱茵河受阻。

该集团军经过筹划,抽调了⼀个军在北⾯开辟了⼀个新的渡河登陆场。

14则关于战争小故事

14则关于战争小故事

14则关于战争小故事小故事一、《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主角是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相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

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但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

199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故事二、《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小故事三、《烽火中的儿童剧团:孩子剧团》抗战期间,学生在制作木刻书籍宣传抗日孩子剧团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和爱国知识分子创办的儿童艺术团体。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上海,以沪东临青学校为主的一部分中小学生,自发地在难民收容所实行抗日宣传活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难教育社得知情况后,立刻派人前往,于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剧团。

孩子剧团的主要任务是实行抗日救亡爱国宣传。

小团员在老师的领导下,实行各种宣传抗日节目的排练,然后再深入到各地特别是抗日前线去演出,宣传抗日。

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及8个省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演出过《乐园实行曲》《猴儿大王》等优秀节目,为宣传抗日做出了贡献。

小故事四、《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很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关于战争的故事3篇

关于战争的故事3篇

关于战争的故事3篇关于战争的故事篇1:关于战争的作文500字战火孤儿1937年8月8日,可恶的日本侵略者来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火车站的所有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一个2岁左右的小男孩子的父母。

他们一家三口都是上海人,本想乘火车去远方探亲,不幸在此遇难。

日本侵略者肆无忌惮的轰炸,使原本热闹而繁华的交通枢纽上海火车南站,刹时变成一片废墟和荒漠,只剩下唯一的幸存者一个两岁的小男孩。

小男孩漫无目的地爬着,爬到了火车轨道上,累了,便坐下来歇息。

除了废墟下的难民,火车站空无一人,一片狼籍,只有那小男孩坐在铁轨上,仿佛在等待自己的父母,显得那么孤独,等久了,谁也没来,小男孩便开始哭起来,开始是小声抽泣,然后成了号啕大哭,哭声是那么的凄凉,那么的悲惨。

眼泪顺着他肮脏的脸庞流下来,他的脸显然被一些利器划破了,血布满了他的小脸蛋,房屋倒塌扬起的灰尘也溅了他一脸;他的衣服也破破烂烂的,到处都是血迹,衣不蔽体;脚上更是伤痕累累,他那娇嫩的皮肤被划得血迹斑斑,看着让人心生无比的同情。

小男孩就在那儿久久地哭着,他的哭声在火车站上空久久地回荡,似乎在控诉着战争:为什么残酷的战争要降临,还伤害了那么多无辜的人们?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一定要用战争来解决问题?难道挑起战争的人,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关于战争的故事篇2:四条鱼的战争去花市闲逛,满目花草终未把我打动,打动我的竟是观赏鱼。

小小的鱼缸在暖阳下排列,五颜六色的观赏鱼悠游其中,间或还冒出怜人的气泡,比那些花草更像是真的生命。

于是买下其中的四条,两红,两黑,是最最普通的那种。

卖鱼者说,勤换水,喂食可不能太勤。

心想这倒不难,便是再懒,大约也能把它们喂养成“人”。

它们尚不及拇指长短,最长的也只有几个厘米。

抱着回家,步行,缸里的鱼儿都张皇着,那个叫“黑牡丹”的最是活跃,一刻也不肯安宁。

其它的三条已归于蛰伏,紧贴着缸,大约这样它们才感到安全些,像落水的人,死抱着救命的稻草,再也不肯放松。

世界战争故事5篇_最新世界战争故事

世界战争故事5篇_最新世界战争故事

世界战争故事5篇_最新世界战争故事只有绝对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和平所以才会有⽆法避免的战争。

下⾯带给⼤家⼀些关于世界战争故事5篇,供⼤家参考。

世界战争故事1祁连⼭下的⼥红军我从⼩在祁连⼭下长⼤,祁连⼭充满着我童年的渴望和梦想。

那时候,我经常缠着奶奶给我讲故事,奶奶的故事数也数不清。

每到夜晚,我就躺在她的怀⾥,她总是把我带⼊另⼀个缤纷的天地。

⼀些故事⼤多因记忆和时间的久远⽽模糊忘却,⽽那晚奶奶给我讲的故事,我却记忆犹新。

那个静静的夜⾥,昏黄的煤油灯下,奶奶思忖了许久。

红军时期,她是名⼥团长,后来在⼀次战⽃中她的部队被打散了,她和⼗⼏个⼥战⼠被敌⼈包围在祁连⼭上,⼦弹打光了,⽯头也扔没了。

敌⼈向她们喊,缴枪吧!你们是⼥⼈,我们不杀你们,只要你们投降!⼥团长对战⼠们说,我们誓死也不当俘虏。

⼥战⼠们视死如归,纷纷跳下了万丈悬崖。

最后只剩下她⾃⼰了,当她昂着头⾛到悬崖边时,忽然感到腹中疼痛,她才知道⾃⼰怀孕了。

她强撑着坐了下来,腹中的孩⼦使她没有跳下去。

她被俘虏了,在战俘营⾥她只字不说,敌⼈⽤尽酷刑折磨她、虐待她,她依然闭⼝不⾔。

她在战俘营⾥煎熬了两个⽉,敌⼈见她实在没有价值,就将她拉到集市上当做牲⼝卖掉。

⼀个国民党哑巴兵⽤⼏个银圆把她买回家。

哑巴是个当地⼈,在军队⾥管背死⼈和做饭,没有打过⼀枪。

哑巴将她带到了⼽壁滩下⼀个⼜荒凉⼜贫瘠的村⼦。

在这个⼩村⼦⾥,没有⼈清楚她的来历,没有⼈知道她曾经是个⼥红军。

哑巴很⽼实,⽩天出去放⽺,晚上回来吃完饭,就⽼⽼实实地回另⼀间屋⼦睡觉。

半年后她分娩了,是个男孩。

她抱着呱呱坠地的孩⼦痛哭失声,这是红军的⾎脉啊!孩⼦渐渐长⼤了,她让孩⼦喊哑巴为爸爸,哑巴欢喜得不得了。

哑巴⽐划着⼿势对她说,孩⼦叫什么名字呢?她⽤树枝在地上写,祁连。

⼗⼏年后全国解放了。

她想去找党找部队,动过⾛的⼼思。

哑巴害怕她带祁连⾛,成天⼼事重重地蹲在门⼝守着。

她和哑巴打着⼿势,哑巴似懂⾮懂地摇着头,死死地搂紧祁连,嘴⾥发出嘶哑的叫声。

故事会-世界战争故事_世界战争故事5篇精选

故事会-世界战争故事_世界战争故事5篇精选

故事会-世界战争故事_世界战争故事5篇精选每⼀个时代都⽆法规避战争着个词,没有绝对的和平。

下⾯带给⼤家⼀些关于故事会-世界战争故事,供⼤家参考。

世界战争故事1侥幸逃脱⽇寇杀戮李秀英为免遭⽇军侮辱⼀头向墙上撞去。

⽇本兵以为她死了,侥幸躲过⽇军第⼀轮暴⾏。

就在⽇本兵将要强奸她的时候,李秀英夺过⽇本兵的刺⼑拼了!⽇本兵恼羞成怒,夺过刺⼑,在也的脸上、⾝上猛刺……淞沪会战爆发,从上海逃到南京1937年7⽉,抗⽇战争全⾯爆发,刚刚结婚两个⽉的李秀英,随丈夫陆浩然住在上海附近的川沙县,8⽉13⽇,上海打响了淞沪会战。

此时,家是不能待了,经过商议,夫妻俩决定逃到南京李秀英的⽗亲家。

让她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她已经怀孕了。

1937年11⽉13⽇,侵华⽇军以伤亡4万多⼈的代价占领上海,紧接着,分兵三路进攻南京。

丈夫陆浩然感到时局危急,他再⼀次准备带上全家逃往汉⼝。

进⼊12⽉南京已经三⾯被侵华⽇军包围,逃难唯⼀的出路只有长江上的下关码头,⼏⼗万的中国军民拥挤在这⾥争相上船。

连续⼏天,陆浩然都早早的来到码头上寻找上船的机会,但每天总有⼀批批⽐他早到的⼈在那⾥等待。

李秀英的⽗亲李松⼭对陆浩然说:“你个⼦⽐较⾼,长得⼜壮,要是⿁⼦进城了,⼀定会把你当成军⼈砍了你的头的。

他们不会饶了你,⽆论如何你得⾛。

我和秀英都是⼿⽆⼨铁的⽼百姓没关系。

你⾛吧,我会好好照顾秀英。

”⽆奈之中,丈夫陆浩然只⾝离开南京,留下了已有6个⽉⾝孕的妻⼦李秀英。

只是他没有想到,此刻的留下,在⼏天后将意味着什么。

陆浩然离开南京后不久,南京市区戒严,当时德国⼈拉贝等外国⼈,在南京市中⼼设⽴了⽅圆3。

86平⽅公⾥的国际安全区,庇护中国难民。

1937年12⽉13⽇,南京沦陷。

⽇军司令松井⽯根指⽰下属部队,对南京进⾏分区围剿,⼀场意料之中⽽惨烈程度⼜远超出⼈们想象的灾难即将来临。

●南京沦陷,李秀英侥幸躲过⽇军第⼀轮暴⾏当时在南京,划定以新街⼝为起点⾄⼭西路⽌,中⼭路以西为安全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

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

“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

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着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

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

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

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

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

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着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

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抗日战争十大经典战役时间长沙会战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国民党第一战区部队在中条山作战。

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

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

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

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日军10多万人兵分四路,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

中国军队20万将士奋起反击,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生死决战。

至12月20日,日军伤亡40000余人后败退,中国军队用伤亡500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胜利。

常德会战因战事惨烈,而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仁安羌大捷1942年3月,中国10万远征军入缅作战。

4月17日,中国远征军前往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军。

经过激烈战斗,中国军队收复仁安羌,解救了7000余被围被俘英军及500余名美国传教士、新闻记者。

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英军脱险被称为是“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仁安羌大捷,是一个闻名世界的战役,是近代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并肩作战所得的荣誉,是盟军在第一次缅战中惟一的大胜仗,同时更是一个奇迹。

因为新38师113团在劣势情况下,竟以800多人的兵力,击败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军的友军,这十足表现出中国军人作战精神的英勇与坚强。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

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从这以后,日军开始真正研究中国的敌后抗日武装,并从正面战场抽调大批部队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反复扫荡、清乡。

当然,日军想“肃清后方”的愿望并没有最终实现,“地雷战”、“地道战”、“大生产运动”等一系列新概念,从这一时期开始出现在战争辞典里。

1940年8月开始的百团大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20日~9月20日),以正太铁路为重点,进行交通总破击战;第二阶段(9月20日~10月上旬),继续破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1941年1月24日),反击日军的报复“扫荡”。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军开始进攻上海。

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了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

中国军队将70多万兵力调往淞沪战场。

随着日军不断增援,中国军队逐渐处于劣势。

11月12日,上海沦陷。

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4万多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

开始,中国中央军精锐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第三十六师等部,在京沪警备总司令张治中指挥下,主动进攻,企图一举扫荡驻上海之日本海军陆战队,但因指挥不当,竟未能奏功。

8月22日深夜至8月23日晨,日本援军第三师团、第十一师团等,在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的指挥下,在长江口南岸川沙口、狮子林直至吴淞口、张华浜等地强行登陆成功。

日本援军在日海、空军的强大支持下,向宝山城、月浦、罗店、浏河镇一线发动猛烈进攻,企图包抄中国上海守军的后路,重施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故技。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3日,企图攻占太原的日军先头部队进抵平型关附近,八路军115师决定在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设伏。

25日8时30分,日军坂垣师团21旅团的两个联队进入伏击圈,八路军设伏部队居高临下,向敌猛烈射击,将其分成几段,各个歼灭。

战至下午1时,日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的首次胜利,共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轻重机枪20余挺、长短枪1000多支。

1937年9月2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第一个重要胜利——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山西省灵丘县西南的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坂垣征四郎第五师团21旅团一部,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其全部辎重车辆,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枪声响起,日军惊慌失措,队伍顿时乱了阵脚。

经过一天激战,八路军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火炮1门、炮弹2000余发、机枪20余挺、掷弹筒20个、步枪千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

聂荣臻元帅后来在总结平型关战斗经验时指出,从根本上讲,这胜利是由于我们党坚决抗日的政治路线所决定的。

八路军东渡以来,官兵士气高涨……另外,从指挥上讲,八路军选择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两面夹击,在狭窄的山谷给敌人以突然袭击,使它的装备优势无法发挥……天时,地利,人和,使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不仅打破了日本“皇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更为全国抗战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中旬,日军坂垣和矶谷两个师团,分东西两路向南进攻,企图会师台儿庄,进而攻占徐州。

3月23日,矶谷师团进攻台儿庄,大战打响。

持续近半个月的战斗由守城战发展为巷战,中国守军伤亡惨重,但将日军牢牢地拖在了台儿庄。

中国军队主力按原定计划迂回到敌后,将坂垣、矶谷两部敌军分割包围,经过激烈战斗,歼敌两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胜利。

全面侵华战争打响后,日军狂妄地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在战略上力求“速战速决”。

南京陷落后,国民政府一部分机关迁到武汉。

徐州位于津浦、陇海两线的交会处,日军欲夺武汉,必先占领徐州。

由此,徐州之战,对于日后战局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中日双方均对其作战与军队部署作出调整。

中国方面确定了以确保武汉为核心的作战方针,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1938年1月到3月,中国军队成功组织淮河阻击战、临沂阻击战、滕县保卫战三大序幕战,为台儿庄战役赢得歼敌之机。

3月24日,晖矶谷师团孤军进攻台儿庄,大战打响。

近半个月的战斗由守城战发展为巷战,日军一度占领台儿庄三分之二的土地。

4月5日,汤恩伯部南下,与第二集团军形成夹击之势,日军溃败,中国军队全线反击,激战至4月7日取得彻底胜利。

武汉会战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中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武汉会战爆发。

凶顽的日军企图以一役之功,击溃中国军队的主力,逼迫中国投降。

纵横千里的战线上,中日两军激战4个多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