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第一,要不要变法。
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否则就是“违背天理”.维新派指出,事物的进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变,无事不变”,“祖宗之法”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通过这场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开始改变了社会风气,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第一,要不要变法。
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否则就是“违背天理”.维新派指出,事物的进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变,无事不变”,“祖宗之法”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通过这场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开始改变了社会风气,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bai论战产生的影响,是开du始改变了社会风zhi气。
当时,守旧派和dao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思想发动攻击,斥之为“异端邪说”,指责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是“名教罪人”、“士林败类”。
于是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变法。
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否则就是“违背天理”。
维新派指出,事物的进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变,无事不变”,“祖宗之法”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乃亡”。
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挽救危亡。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选择题
1. 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现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D.要不要社会革命
正确答案:ABC
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的: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现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要不要社会革命,是改良派和革命派辩论的问题之一。
因此,选项D不正确。
2. 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中心问题主要包括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D.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正确答案:ABC
3.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争论议题包括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D.要不要兴西学
正确答案:ABCD
4. 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争论的问题有()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C.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D.要不要社会革命
正确答案:ABC
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是围绕三个问题展开的: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选项D,要不要社会革命,是改良派和革命派辩论的问题之一。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内容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内容维新派与守旧派是中国晚清时期以及近现代初期的两个重要政治派别。
他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表达了对中国未来走向的不同观点。
维新派主张变革,提倡借鉴西方文明和科技,以解决中国所面临的危机。
他们认为,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已经落后,需要通过思想和制度的变革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维新派强调科学教育和社会发展,主张政治改革和民主发展,以实现国家强盛和人民幸福。
他们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僵化的思想束缚了国家的进步,需要打破陈规旧习,引入新的理念和制度。
守旧派则坚持保守,坚守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秩序。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是中国独有的宝贵财富,不应轻易放弃。
守旧派强调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主张尊重传统道德和伦理,以确保社会秩序和社会和谐。
他们认为,西方文明虽然在某些方面可取,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不能盲目崇拜和模仿。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围绕着这些观点展开。
维新派认为中国需要从传统中解放出来,接纳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科技,以实现民族振兴。
守旧派则主张保守传统,警告西方的价值观和观念可能会破坏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论战双方的辩论围绕着中国的发展道路、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进行,涉及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领域。
维新派提出许多变革的具体方案,如改革科举制度、建立宪政体制、推行平等教育等。
守旧派则坚决反对这些变革,认为维新派的观点有悖于中国的传统和历史。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虽然激烈,但也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最终,中国在20世纪初走上了以维新为主导的改革道路,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建设。
这场论战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进步与困惑、变革与守旧具有重要意义。
2019考研政治史纲“三”有关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2019考研政治史纲“三”有关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三大论战(1)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1898年前后,维新派与守旧派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首先,要不要变法。
守旧派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主张“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洋务派官僚张之洞也在《劝学篇》一书中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
而维新派则根据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他们提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只有维新变法,革除积弊,才能挽救中国所面临的危亡局面,以图求存和自强。
其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最后,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守旧派反对西学,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之为“奇技淫巧”。
洋务派虽认为西方的军事和技术可以学习,但坚持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不能触动三纲五常。
而维新派则认为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
针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口号,维新派驳斥道:“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
”因为体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用”,西学有西学的“体”“用”,把中学之“体”和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要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戊戌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双方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
他们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组织优良,土地问题不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不存在社会革命的可能。
社会革命只会导致中国的大动乱。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
一、背景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北洋水师,清朝的军事技术、设备得到了提升,但是政府依然腐败,制度僵硬。
同时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野心膨胀。
1894年,甲午年,战争爆发,清政府惨败,北洋水师覆灭,被迫割地赔款求和。
为救民族于水火、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诞生了维新派。
维新派与守旧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二、论战的主要问题
1、要不要变法
维新派主张变法,挽救民族,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现君主立宪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限制封建君主的权利。
3、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批判封建思想,主张废除八股文,改进科举制度,向西方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纲要2021版第二章习题及知识点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重要知识点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2.《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评价5.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政治主张6.戊戌维新运动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意义7.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观点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1843年,洪秀全、冯云山创立()A.拜上帝会B.捻党C.太平天国D.强国会2.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领导农民起义的地点()A.金田村 B.永安C.安庆D.武昌3.1853年3月,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建都(改称天京)于()A.金田 B.武昌C.安庆D.南京4.1853年3月,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性文件是( )A.《原道觉世训》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原道醒世训》5.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培养( )A.科技人才B.政治人才C.翻译人才D.军事人才6.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失败B.中法战争失败C.甲午战争失败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7.洋务运动主要引进西方的( )A.器物技术B.政治制度C.政治思想D.军事理论8.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定(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9.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提出的政治主张是()A.君主立宪B.民主共和C.人民民主D.宪政民主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 )A.洋务运动B.维新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1.1898年9月21日,戊戌维新运动夭折,前后持续了仅( )A.100天B.101天C.102天D.103天12.《天朝田亩制度》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A.政治问题B.经济问题C.军事问题D.土地问题13.1898年6月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的皇帝是( )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溥仪帝14.太平天国运动不同于以前农民战争的是( )A.有了反封建内容B.有了反侵略爱国内容C.有了资产阶级领导D.有了无产阶级领导15.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提拔的主要将领是( )A.冯云山和杨秀清B.杨秀清和石达开C.李秀成和陈玉成D.石达开和陈玉成16.太平天国革命后期的纲领《资政新篇》的作者是( )A.洪秀全B.冯云山C.洪仁玕D.石达开17.太平天国天京被攻陷是在( )A.1851年1月B.1853年5月C.1856年7月D.1864年7月18.“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提出者属于()A.农民阶级革命派B.资产阶级改良派C.洋务派D.地主阶级保守派19.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是( )A.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B.地主阶级改良运动C.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20.洋务运动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军火工厂是( )A.天津机器局B.江南制造总局C.金陵机器局D.福州船政局2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活动( )A.以教育事业为重B.以运输工业为重点C.以军事工业为重点D.以民用工业为重点22.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次群众性爱国运动是指( )A.义和团运动B.公车上书C.洋务运动D.五四运动2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B.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24.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湖北织布局B.继昌隆缫丝厂C.福州船政局D.发昌机器厂25.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前期)C.“扶清灭洋”D.“求富”参考答案1.A2.A3.D4.B5.C6.C7.A8.B9.A 10.B11.D 12.D 13.C 14.B 15.C 16.C 17.D 18.C 19.C 20.B 21.C 22.B 23.A 24.C 25.D(二)多选题1.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纲领性文献有( )A.《天朝田亩制度》B.《醒道觉世训》C.《劝世良言》D.《资政新篇》2.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正确的是()A.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B.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C.具有空想性质,不可能实现D.它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地主的土地所有制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有()A.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B.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C.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满汉民族矛盾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B.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C.对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认识D.太平天国政权的日益封建化5.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A.发动规模空前巨大B.反对封建主义同时反对帝国主义侵略C.《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以及《资政新编》的资本主义色彩D.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6.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 )A.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B.农民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C.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D.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7.从19 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有()A.兴办军用、民用企业B.建立新式海军C.创办新式学堂D.派遣留学生8.下列关于洋务运动叙述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B.是由资产阶级发动的C.口号是“自强”和“求富”D.触及到了封建统治的根基9.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维新派通过哪些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A.向皇帝上书B.著书立说C.介绍外国的变法的经验教训D.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10.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激烈论战主要问题是()A.要不要变法B.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C.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D.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11.近代中国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有( )A.政治上,改革政治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B.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文化教育方面,创设京师大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D.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12.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A.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B.爱国救亡运动C.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D.思想启蒙运动13.下列关于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表述正确的是()A.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B.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等问题展开C.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D.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政治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14.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是因为“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各项政令()A.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B.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D.开放一定程度的出版自由15.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其中维新派的局限性体现在()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C.害怕人民群众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16.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B.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C.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镇压了戊戌变法D.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17.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有()A.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B.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C.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是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D.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18.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A.是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一次尝试。
简答题及答案(1)

第一章1.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是什么?(2次)P14答案: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又毫无政治权利,其革命性最强。
(2分)它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的力量和传播先进的思想。
(2分)它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转化而来的,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2分)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
(2次)P14-15答案: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分)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分)民族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分)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19答案:第一,社会制度腐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腐朽的统治者常常压制破坏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这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二,经济技术落后。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导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必然导致被动挨打。
4.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P2答案: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尖锐。
(2分)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分)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1分)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1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1分)5.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的主要思想及其意义。
P21答案: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3分)他大声疾呼,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的权利。
近代史复习题

近代史复习题近代史复习题:简答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2011年⼤校)1.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7-18任务:争取民族独⽴,⼈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相互关系: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产⼒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和⼈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主要⽭盾。
13-14、16(⼀)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基本特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⑴⾃给⾃⾜的⾃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占着显著的优势。
⑵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⑶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先后由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取⽽代之。
⑷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政治和军事⼒量。
⑸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⑹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民的贫困和不⾃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主要⽭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盾,封建主义和⼈民⼤众的⽭盾,是主要⽭盾。
3.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进⾏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化渗透的具体表现。
20-23、23-25、25-28、29-30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民。
2.侵占中国领⼟,划分势⼒范围。
3.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
3.把持中国海关。
4.镇压中国⼈民。
5.扶植、收买代理⼈。
经济掠夺:1.控制中国的通商⼝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主权。
3.实⾏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化渗透:1.披着宗教外⾐,进⾏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经过、主要纲领、失败原因及其意义。
42、44,42-43,44-46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经过:⾦⽥起义:1851年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
封建守旧派和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对维新派思想发动攻击.于是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这场论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主要围绕三个问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维新派是指活动于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政治派别之一。
以康有为、严复、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主要代表。
因受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的刺激,中国改良派兴起维新运动,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
他们提倡新文化,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并先后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建立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
维新运动传播了民主政治思想,对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进行了批判,对促进人民的觉醒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维新运动是近代中国改良派掀起的,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法,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民族经济为两大目标的一场爱国政治运动。
这场运动把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寻求国家出路的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开议院,倡议民权,限制君权,
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主张振兴实业,发展经济。
思想文化上,它传播了民主政治思想,介绍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学说,对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进行了批判,对促进人民的觉醒,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这些为较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的到来做了政治、思想上的重要准备。
与维新派向对立的是顽固派,双方为是否变法进行论战。
开启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两者的实质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