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光合作用 大学

合集下载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化的重要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原理光合作用包括光能捕捉、化学反应和能量转化三个主要步骤。

在光能捕捉阶段,植物叶绿素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并将其转化成化学能。

叶绿素是植物叶片中主要的光合色素,它能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光。

叶绿素分子中的镁离子起到了捕获和转移光能的关键作用。

化学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固定反应中。

叶绿体内有叶绿体内膜、基粒和嗜光体等结构组成,基粒内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

光合色素固定反应的主要作用是将被光能激发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给辅酶NADP+,并最终还原成辅酶NADPH。

能量转化阶段是光合作用的最后一个步骤。

在这个阶段,光合作用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植物体内的能量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ATP(三磷酸腺苷)、另一种是辅酶NADPH。

这些能量形式可以被植物用于合成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其他营养物质。

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

同时,光合作用也是维持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过程。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质是其他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动物们通过摄食植物,将植物合成的有机物质转化为自身所需的能量。

此外,光合作用还能释放出大量的氧气。

氧气是人类及其他动物进行呼吸所必需的气体,对维持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为植物提供了能量和有机物质,也对整个生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和维持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资料植物生理学讲稿植物的光合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资料植物生理学讲稿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讲授内容和目标:掌握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生理基础,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结构组成和生理作用。

了解环境因素同植物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

重点突出介绍光合作用的机理和研究方法。

学时分配:6学时。

具体内容:光合作用的定义:太阳光能CO2 + H2O =====(CH2O)+ O2绿色细胞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成为有机物质并蓄积太阳光能的过程。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重要性1.合成有机物质光合作用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有机物质的合成过程。

l每年同化2义1011t碳素。

浮游植物同化40%,陆地植物同化60%。

为人类和动物界提供最终的食物来源。

为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提供原料:棉花、木材、石油、橡胶等。

2.蓄积太阳光能植物在合成有机物质的同时将太阳光能储存到了有机化合物中。

每年储存的太阳光能有3X1021J O 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能源:-生命活动的能源——食物。

-煤炭、石油的能源。

-沼气、柴草等3.生态平衡大气CO2的平衡: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其浓度的增加可以使地球的温度增加。

大气氧气的平衡:-氧气是一切需氧生物生存的必需条件。

-氧气是臭氧层形成的基础。

第二节叶绿体及叶绿体色素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

叶绿体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的主要物质。

一.叶绿体的结构和成分1 .叶绿体的外部形态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大多数呈圆形,直径3〜6mm ,厚2-3 mm 。

每平方毫米叶片含 有3 X 107〜5义107个叶绿体。

2 .内部结构外被一一叶绿体膜,外膜、内膜。

基质基粒嗜钺滴类囊体: 基粒类囊体基质类囊体水分75%,干物质25%。

在干物质中:蛋白质30%〜45%,脂类20〜40%藏物质(淀粉等)10〜20%,灰份 10%,少量的其它成分。

二.光合色素定义:存在于叶绿体中在光合作用中参与光能的吸收和传递的色素。

(一)叶绿素 chlorophyll是一类含镁的吓琳化合物。

大一植物生理学知识点

大一植物生理学知识点

大一植物生理学知识点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和生物化学过程的学科,它涵盖了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信号传导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大一学生应该了解的植物生理学知识点。

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它主要发生在植物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分子中。

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光合膜中,通过光能将光合色素激发成高能态,产生ATP和NADPH等能量载体。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利用光反应产生的能量载体将二氧化碳还原成有机物。

2. 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和调控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

它们通过调控细胞的伸长、分裂、分化等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3. 水分运输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茎和叶子上的导管系统将水分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

导管系统由两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分别是木质部和韧皮部。

木质部主要负责水分和无机盐的上行运输,而韧皮部则主要负责有机物的下行运输。

4. 生长和发育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调控。

内源因素包括植物激素、基因表达等,外源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

植物可以通过调节生长素和赤霉素的含量来控制根系和茎叶的生长,通过光质和光周期来调控开花等。

5.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植物细胞中的一种代谢过程,通过氧化有机物质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包括糖酵解和线粒体呼吸两个阶段。

糖酵解发生在细胞质中,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并释放少量能量。

线粒体呼吸发生在线粒体中,将丙酮酸完全氧化,生成大量的能量。

6. 植物对逆境的响应植物在面对逆境条件时,会产生一系列的应答机制以应对。

比如在水分缺乏时,植物会闭合气孔减少水分蒸腾;在高温环境下,植物会合成热休克蛋白以保护细胞结构等。

植物对逆境的响应是它们适应不同环境并存活的重要策略。

以上介绍了一些大一植物生理学的知识点。

“大学生物课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大学生物课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过程”
水中植物借助水中的光线进行光 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能 量生产者。
雨林
雨林中生长着大量葱绿茂盛的植 物,光合作用是维持雨林生态系 统稳定运行的关键过程。
光合作用的目的和重要性
1 能量来源
2 氧气释放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主要能量来源, 提供了食物链中的初始能量。
光合作用通过释放出氧气,维持了地球大气 层中的氧气含量。
光合作用基于植物细胞中存 在的叶绿素分子,它们能够 吸收光线并将它们转化为化 学能。
光合作用的发现
光合作用由地球上最早的植 物所进行,几亿年来一直是 地球上生命广泛存在的能量 来源。
光合作用在不同环境中的发生
沙漠
尽管沙漠环境极为恶劣,但一些 特殊植物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 具有出色的光合作用能力。
水中
糖合成。
光依赖反应
第一阶段,光依赖反应,发生在叶绿体 内,需要光能来产生辅酶NADPH和ATP, 被称为光合产物。
光合作用中光能的转换和传递
在光合作用中,光能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转换为化学能,并通过电子和能 量传递链传递到产生最终产物的地方。
光合作用中氧气和水的作用
氧气是光合作用的副产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到大气中。水是光合作用的原 料之一,其中的水分子被分解产生氧气。
3 有机物质合成
光合作用是合成植物细胞所需的有机物质的 基础,包括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
4 环境调节
光合作用在大范围上调节着地球上的气候和 生态系统,维持了生态平衡。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二氧化碳 + 水 + 光能 → 葡萄糖 + 氧气。
光合作用中光合色素的作用
1 叶绿素
叶绿素是植物中最常见的 光合色素,能够吸收太阳 光中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 化学能。

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单线态
第一单线态
(10-8-10-9 s) 10-2 S
(第一三单线态)
10-2 s
Figure. 3-8
荧光与磷光:
三、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与环境的关系

1)、叶绿素的生物合成
5-氨基酮戊
谷氨酸(α酮戊二酸) 酸(ALA)
2 个
胆色素原 4个 阶段I
-4NH3
尿卟啉 原III
-4CO2
厌氧环境
第四节 光合作用的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光反应的过程并不都需要光,而暗反应 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酶活性也受光的调节。
整个光合作用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① 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即光化 学反应)。

② 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将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过
程。 ③ 碳同化过程;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 第一、二两个步骤基本属于光反应,第三个步骤属于暗反应。
粪卟啉原III
在有氧条件下,粪卟啉原III再脱羧、脱氢、氧化形
成原卟啉 Ⅸ。
阶段II
Fe Mg
亚铁血红素 Mg- 原卟啉 Ⅸ
一个羧基被 甲基酯化
叶绿醇 叶绿素a 被红光还原 叶绿酸酯a 原叶绿酸酯
谷氨酸或 酮戊二酸
δ-氨基酮酸 (ALA)
胆色素原
原卟啉 IX
叶绿酸酯a
原叶绿酸酯
叶绿素b
Figure 3-9
2、电镜下: 被膜(envelope membrane) 外膜
内膜
有控制代谢物质进出叶绿体的功能
基质(stroma) 成分:可溶性蛋白质和其他代谢活性物 质,有固定CO2能力。 嗜锇滴:在基质中有一类易与锇酸结合的颗粒较嗜锇 滴—脂类滴,其主要成分是亲脂性的醌类物质。功能: 脂类仓库。 类囊体 (thylakoid) 由许多片层组成的片层系统,每个 片层是由自身闭合的薄片组成,呈压扁了的包囊装,称 类囊体。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ppt课件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ppt课件

照光后 黑暗
叶绿素荧光
红色(极微弱)
叶绿素磷光
.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 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离体色素溶液为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易发荧光? ➢这是因为溶液中缺少能量受体或电 子受体的缘故。
➢色素发射荧光的能量与用于光合作 用的能量是相互竞争的,这就是叶绿 素荧光常常被认作光合作用无效指标 的依据。
E---每摩尔光子的能量(KJ) L---阿佛加德罗常数 6.02×1023 h---普朗克常数 6.6262 ×10-34J.s c---光速 2.9979×108m . S-1 λ---波长 nm
.
不同波长的光子所持的能量
光 紫外 紫 蓝 绿 黄 橙 红
λ/nm 小于400 400~425 425~490 490~560 560~580 580~640 640~740
※ 第三章 光合作用
(4+6)
.
假设光合作用是一个物 质生产过程,那么: 1)原料、产品是什么? 2)工厂、车间是什么? 3)工人有哪些? 4)生产流程是怎样? 5)制约因素有哪些?
.
第一节 光合作用概述 第二节 光合色素 第三节 光合作用的机制 ※ 第四节 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 第五节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第六节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
对提取的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照 光,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 可观察到呈暗红色的荧光
.
Chl + hν
chl*
基态 光子能量 激发态
.
激发态能量转变的方式:
1.放热
2.发射荧光与磷光 激发态叶绿素分子回至基态时,以光子形式释放 能量。
3.色素分子间的能量传递
4.光化学反应 激发态色素分子把激发的电子传递给受体分子。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意义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意义

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意义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美化着我们的环境,还能提供我们所需的食物和氧气。

而植物之所以能够产生食物和氧气,主要是因为它们进行着光合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意义,以期更好地了解植物为什么如此重要。

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的叶绿素吸收光子能量,将其转换成化学能量,用于合成有机物质。

这个过程可以被表示为以下简化的化学式:6 CO2 + 6 H2O + 光能→ C6H12O6 + 6 O2这个方程式意味着,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

这样的过程需要阳光的能量,因此植物通常在充足的日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二、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是植物的生命活动之一,其不仅能够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基础,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环境和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改善环境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这一过程能够使得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从而改善环境。

此外,植物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减少空气污染。

因此,植物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2. 维持生态平衡植物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生态平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作为自身生长和繁衍的能量来源。

而这些能量也被转化为动物或海洋中的藻类、微生物等生物的能量基础。

这样,植物和其他生物形成了有机的营养链,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3. 为人类提供基本食物植物是人类食物来源之一,不仅提供谷物、蔬菜、水果、坚果等基本食材,还能提炼出食用植物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因此,植物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食物供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生产能源植物光合作用也是生产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能源形式。

目前,一些研究者正在探索以植物光合作用为基础的生产能源方式,这将有望成为未来能源生产领域的一种创新方案。

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

4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卷版)

一、光合作用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步骤:暗处理→叶片遮光→光照→酒精脱色→漂洗→滴碘液检验。

a.暗处理的目的: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叶片遮光的目的:进行对照实验。

c.酒精脱色:溶解叶绿素;酒精要水浴加热,目的是防止酒精燃烧发生火灾。

且受热均匀。

①结果分析: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光照部分遇碘变蓝。

①结论: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

步骤:植株暗处理→光照几小时→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碘液检验。

a.暗处理的目的: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密封花盆的目的:防止外界空气的干扰。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二氧化碳。

d.清水:起对照作用。

①结果分析:放置氢氧化钠的一组遇碘液不变蓝;放置清水的一组遇碘液变蓝。

①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方法:合理密植等。

(2)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适当调节昼夜温差等。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1、影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外界因素①光照强度。

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

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在加强。

夏季中午,由于气孔关闭,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光合作用反而下降。

因而中午光照最强的时候,并不是光合作用活动最强的时候。

①二氧化碳浓度。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

温室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

①温度。

植物在10~35①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①最适宜,35①以上开始下降,甚至停止。

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呼吸作用的主要因素。

①温度。

温度对呼吸作用强弱影响最大。

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温度过高,呼吸作用强度减弱。

①水分。

植物含水量增加,呼吸作用加强。

①氧气。

一定范围内随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

①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大,抑制呼吸作用。

在贮藏蔬菜、水果、粮食时用低温、干燥、充加二氧化碳等措施可以延长贮藏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一不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分子式为C40H56。它的两头 具有一个对称排列的紫罗兰酮环,它们中间以共轭双键
(4个异戊二烯)相联接。
②叶黄素由胡萝卜素衍生而来,分子式为C40H56O2,是 个醇类物质,它在叶绿体的结构中与脂类物质相结合。
⑶藻胆素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不溶于有机溶剂,溶于
水。常与蛋白质结合为藻胆蛋白(藻红蛋白和藻蓝蛋 白)。
子或电子的作用。
二、光合色素
1、分类
叶绿素a:蓝绿色
1、叶绿素 叶绿素b:黄绿色
胡萝卜素:橙黄色
光合色素 2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 黄色
3 、藻胆素 藻蓝素
藻红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3:1 所以叶片一般呈绿色 叶绿素a:叶绿素b=3:1 叶黄素:胡萝卜素=2:1
解释:秋后或衰老的叶片多呈黄色,秋后枫树叶子呈红色
基粒类囊体 (grana thylakoid) 基质类囊体 (stroma thylakoid)下一页
外膜
内膜 基质 基粒
㈡叶绿体的成分 1、 水分(75%) 2 、 蛋白质(30~45%)—催化剂 3 、脂类(20~40%)—膜成分 4 、色素(8%)—与蛋白质结合,电子传递 5 、无机盐(10%) 6 、储藏物质(如淀粉等,10~20%) 7 、NAD+、NADP+、醌(如质体醌),起传递氢原
chla: C32H30ON4Mg
COOCH3 COOC20H39
COOCH3 chlb: C32H28O2N4Mg COOC20H39 下一页
看下图
极 性 头 部
疏 水 尾 部
叶绿素b以-CHO
代替-CH3
CH3
4个吡咯环和4个甲烯基
连成一个大环—卟啉环
镁原子居卟啉环的中央
1个含羰基和羧基的副 环(同素环Ⅴ),羧 基以酯键和甲醇结合
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章内容: 光合作用的意义和研究历史 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光合作用机理 光呼吸 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 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概述
一、自养植物和异养植物
1、异养植物(Heterophyte)
2、自养植物(Autophyte)
二、碳素同化作用(Carbon assimilation)
电子传递和质子传递
光合链:由PSⅡ、PSⅠ和Cytb6f构成 是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系统,由两个
光系统和一系列电子传递体和递氢体按 照各自氧化还原电位的高低排列在光合 膜上。 电子传递自发进行。
PSII
P680*
Pheo
PSI P700*
Tyr P680+
Cytb6f
P700+

图3-14 类囊体膜上的电子传递
E2
第二单线态
E1
第一单线态
第一三线态




E0
图3-10 色素分子吸收光子后能量转变
4、叶绿素的合成
⑴ 合成原料:谷氨酸、α- 酮戊二酸
⑵需氧气和光
⑶矿质营养 N 、 Mg ; Fe 、 Mn、 Cu、 Zn
⑷温度
⑸水分 影响蛋白质合成
➢ 谷氨酸或α- 酮戊二酸 氨基酮戊二酸(ALA) 厌氧条件下 ➢ 2ALA 含吡咯环的胆色素原
由6种多肽组成,P680就位于D1、D2蛋白上 (OEC):多肽;Mn复合物;Cl-,Ca2+
PSⅡ捕光复合体( LHCⅡ)

Tyr p680 p680* pheo QA QB PQH2 PC
与OEC联系,水解放氧
2H2O
O2 + 4H++4e-
补充
1、希尔反应(Hill reaction) 希尔发现在离体的叶绿体(实际是被膜破裂的
叶绿素b 叶绿素a
图3-7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乙醇溶液中的吸收光谱
α-胡萝卜素 叶黄素
λ/nm
图3-8 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吸收光谱 返回
⑶作用光谱
指在能量相同而波长不同的光下,测定其光合强 度所得的变化曲线。
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基本一致,说明光合作用吸 收的光一般是由叶绿素a吸收的,其它色素吸收的光都传递给叶 绿素a,然后引起光化学反应。
2、光合色素化学结构与性质 ⑴叶绿素(chlorophyll) 叶绿素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酒精、丙酮和石油醚等有 机溶剂。其化学组成如下:
chla: C55H72O5N4Mg chlb: C55H70O6N4Mg
叶绿素是叶绿酸的酯。叶绿酸是双羧酸,其羧基中的 羟基分别被甲醇和叶绿醇所酯化。所以其分子式为:
光速 波----长----
阿伏伽德罗常数 普朗克常数
上式表明:光子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
⑵吸收光谱
太阳光谱
10 390
770
100000nm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390 430 470 500 560 600 650 700
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叶绿素吸收光的能力很强,如果把叶绿素溶液放在
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就可以看到有些波长的光线被吸 收了。在光谱中就出现了暗带,这种光谱叫吸收光谱。
e 反应中心
H2O
NADP+
图3-12 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能量吸收、传递和转换
返回
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电能 活跃的化学能
㈠、光系统 两个光系统
量子产额:吸收一个光量子后放出的氧分子数目或固定CO2分
子数目。
红降现象
以绿藻和红藻为材料,研究其不同光波的光合效率,发现当 用光波大于685nm (远红光)的光照射时,虽然仍被叶绿素 大量吸收,但量子产额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
层和基粒片层的非垛叠区。
PSⅠ核心复合体
NADP+ Fd
反应中心P700 电子受体
PSⅠ捕光复合体( LHCⅠ) P700*
A0 A1 Fe-S
Cytb6f
PC
P700
LHC Ⅰ
⒉光系统Ⅱ(PSⅡ):
这是一种直径较大的颗粒,直径为17.5nm,存在于类囊
体膜的垛叠区。
PSⅡ组成
核心复合体 放氧复合体
双光增益现象(爱默生效应)
爱默生等发现,在用远红光(光波大于685nm )照射条件下, 如补充红光(约650nm) ,则量子产额大增,比这两种波长 的光单独照射的总和还要多。这种两种光波促进光合效率的 现象,叫双光增益现象(爱默生效应)。
所以,认为光合作用包括两个光系统,后来证明确实如此。
⒈光系统Ⅰ(PSⅠ) 这是一种直径较小的颗粒,直径为11nm,存在于基质片
4个胆色素原 尿卟啉原Ⅲ ➢ 粪吡啉原Ⅲ 原卟啉Ⅸ
粪吡啉原Ⅲ
有氧条
镁原卟啉 原脱植基 件下
叶绿素a 脱植基叶绿素a 叶绿素a 叶绿素b
知道: 叶绿素与血红素有共同的前期合成途径。
推断:动植物有共同的起源
第二节 光合作用机理
光合作用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原初反应②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光反应
③碳同化
低 (H+) PSII
基质
PSI
类囊体膜
高 (H+)
类囊体腔
图3-15 PSII, Cytb6f复合体PSI 和ATP合酶复合体中的电子和质子传递
㈡、光合磷酸化( Photophosphorylation ):叶绿体 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
键的过程,称光合磷酸化。
1、光合磷酸化形式
1、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CO2 +H2O
(CH2O ) + O2
叶绿体
什么是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在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 为糖,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厂房 叶绿体
动力 光能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叶绿体:CO2+H2O
产物 有机物和氧
光能 叶绿体
(CH2O)
+O2
2、细菌光合作用 (Bacterial photosynthesis) 光、叶绿素
两种色素共同作用,才能将光能
电能
3、反应中心
指在类囊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结构。
反应中心=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原初电子供体+原初电子受体
✓ 原初电子供体:以电子直接供给作用中心色素分子的物体。
✓ 原初电子受体:直接接受作用中心色素分子传来电子的物体。

D·P·A 光 D·P*·A D·P+·A- D+·P·A-
4、光合单位 指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
光合单位=聚光色素系统+反应中心 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是连续不断的进行的,因此, 必须有不断的最终电子供体和最终电子受体,构成电子 的“源”和“流”。高等植物的最终电子供体是水,最 终电 子受体为NADP。聚光色素以诱导共振方式传递光量子, 最后传递给反应中心色素分子,这样作用中心色素被激 发而完成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暗反应
一、原初反应(Primary reaction):光能 电能
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过程。 光合色素
1、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聚光色素 作用中心色素
指具有光学活性的特殊状态存在的少数叶绿素a分子。
✓ 光学活性:指这种色素吸收光能之后即被激发,可引起自身的 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同时将接受的光能转变成电能的 性质。
⑷荧光现象和磷光现象
✓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 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10-8~10-9秒(寿命短)
✓ 磷光现象:叶绿素除了在照光时能辐射出荧光外,当去掉光源 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可测知),这个现 象叫~。 10-2秒(寿命长)
这两种现象说明叶绿素能被光激发,而被光激发是将光能转变为 化学能的第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