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1. 引言1.1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学生认识和欣赏艺术作品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手段。

通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从而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

通过分析和比较,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点和品味。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懂得欣赏艺术,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1.2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是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通过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评判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水平。

审美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审美能力的培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世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他们的人生发展和未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2. 正文2.1 鉴赏教学内容设计鉴赏教学内容设计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

在设计鉴赏教学内容时,要兼顾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多方面的艺术作品。

传统作品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培养艺术情操;现代作品则能让学生跟上时代潮流,开拓审美视野。

小学教育中的美术教学

小学教育中的美术教学

小学教育中的美术教学美术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美术教学的目标和策略以及美术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美术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首先,美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观察和描绘真实或想象中的事物,学生能够提高观察和描述的能力,进而培养出丰富的想象力。

其次,美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接触不同的艺术作品和学习艺术创作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出欣赏和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最后,美术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到作品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

二、美术教学的目标和策略美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观察对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通过绘画作品的创作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其次,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表现方式。

美术作品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表现方式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去。

三、美术教学的实施在美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引导学生感知和观察。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对象,并引导学生关注对象的细节。

其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展开自己的创作。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提供相应的创作指导,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最后,展示和分享学生的作品。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引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小学生来说,早期的美术教育对于他们的视觉感知、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操作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发展。

一、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影响美术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绘画、造型、色彩等艺术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加细致入微地观察和感知事物,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

研究表明,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帮助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通过绘画和创作,学生能够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自己的思辨能力。

二、美术教育对小学生情感和情绪发展的影响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绘画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具象的艺术形式,并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助于他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培养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

同时,美术作品也可以成为学生情感交流和个性展示的媒介,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形成。

三、美术教育对小学生社交能力的影响美术教育为小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团体绘画和创作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艺术作品。

这种合作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培养尊重他人并欣赏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能力,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四、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影响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对小学生的创造力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被鼓励提出独特的想法,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他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思维模式,而是敢于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浅谈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小学美术教学是学生接触艺术的首要途径。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正规的美术课,很少有机会参观美术展览,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解、课本的介绍等方式来了解艺术知识。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还要让他们了解不同艺术流派、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不同国家的艺术特色等内容。

只有通过广泛的艺术知识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正在不断发展。

美术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感受、理解艺术作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有更加敏锐和深刻的感受,并培养客观评价能力、审美意识、审美眼光。

同时,小学美术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自信心。

三、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术教学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它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关注。

小学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尝试去进行画画、剪纸等手工制作活动,通过参与实际的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发现乐趣和成就感,并进一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美术课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观察力、感受力和创造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

通过小学美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在艺术、智力、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小学美术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让他们能够在美术教育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论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论美术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摘要: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所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高职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高职美术教师必须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先探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揭示目前高职美术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一套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职教育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和艺术在当代人民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术教学是直接运用文化和艺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的主要途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职高教育强调美术课程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美好感情。

因此,如何在职高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职高美术教师必须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先探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进而揭示目前职高美术教学的现状,最后提出一套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1 培养职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因为审美能力能够影响一个人审视外界事物的眼光和视角,还能影响一个人对于自身的定位。

职业高中以职业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日后找工作都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都知道,职高学生离开学校后有的就要走上社会,就需要以社会的眼光进行适当的着装和语言表达,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美的创造,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

在职高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终日与美的事物打交道,学生的审美情操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进而逐渐提升艺术气质、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然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实践方能见到效果。

2 职高美术教学的现状2.1 重视专业课,轻视美术课如今,不少职高学校都没有将美术课程放到应有的高度,他们只重视专业课而忽视美术课的重要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小学美术课程作为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要想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利用一些明星作品或者名人作品,或者带领学生前往美术馆、画廊等文化场所,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艺术,进而了解并探究艺术中包含的内涵。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自由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独立思考并展示自己的独特创意,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不仅是美术创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心观察不同自然物象、人物肖像、还原生活场景或动漫人物等作品,帮助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进而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想象力和判断力。

此外,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重视色彩在艺术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比较不同颜色和颜色的搭配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同时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学生的艺术融入能力,就要进行多角度的文化艺术教育。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讲解绘画技法的同时,将重点放在艺术文化知识的传授上,如古代人物肖像、民俗风情、历史建筑等,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四、关注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创新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作品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鼓励学生在使用不同材料和技法的过程中进行尝试和改进。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学中要给予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掘自己的潜能。

总的来说,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和坚持的过程。

美术老师工作总结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力量

美术老师工作总结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力量

美术老师工作总结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力量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省级优秀教师,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力量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美术教育工作的总结。

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人们欣赏、鉴别美的能力,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首要任务。

我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我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感受其中的美。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每周定期组织参观美术馆、画展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此外,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和展览,提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审美成果。

二、激发学生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类艺术创作的核心,也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工作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首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灵活性,通过一系列观察和思考训练,激发学生对事物的独特见解。

其次,我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注重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我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艺术媒介和技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开放式教学方法在美术教育中,我倡导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通过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艺术项目等方式,提供多样性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此外,我也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四、示范引领与个性发展作为美术教师,我深知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我的课堂中,我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和思考过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现和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和风格。

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创造力、倡导开放式教学方法以及示范引领与个性发展,全面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成长。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能 力 与 创 造 能 力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它 是 美 术 专 业 的 艺 术 教 养 。一个 审 美 素质不 高 的人 , 即使 有 着熟 练 的技 艺 , 不 可 也 育 的一项 基本 内容 , 同时 也 是 美 术 专 业 学 生 应 具 备 的 基 本 能 能创 造 出富有 生 命活 力 的作 品 来 , 因为技 艺的 运用过 程 始 终


从 美 术 教 学 中 必 须 培 养 学 生 的 审 美 能 和健 康 的审美 趣 味 , 而 使 他 们 按 照 美 的 标 准 和 规 律 欣 赏 美、 创造 美 , 为建 设 社 会 主义 的 精 神文 明作 出贡 献 , 么 , 那 怎


高等 学校 是社 会 主义 精神 文 明建设 的重要 基 地 , 是培 养 社 会 主义 建设 事业 接 班 人 的 重要 场所 。高 等 学 校 为 了把 大
维普资讯
第 1 第 3期 9卷
20 0 2年 5月
周 口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RNAL OF Z HOUKOU T ACHERS COL EGE E L
Vo .1 . 1 9 No 3 M a 2 02 v. 0
关键词 : 美术教 学; 审美能力; 绘画技能; 艺术鉴 赏力
中图分类号 :4 04 文献标识码 : G 0— 1 A
文 章 编 号 :0 8— 7 0( 0 2) 3—0 6 0 10 6 3 2 0 0 0 9— 2
H ow m por a o Culi at ude s I tபைடு நூலகம்nt t tr e Sl nt Ae t tc s he i A b lt iiy Dur ng t t Te c ng i he Ar a h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摘要:美术教学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观察者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包括从艺术形象到审美形象的再创造,作为一种审美认识的活动,必然对欣赏者提出相应的条件和要求,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美术方面的知识修养和欣赏能力。

那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有多么重要呢?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人类自从在劳动中诞生美之后,就寻找着美,追求着美,创造着美———既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也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着自身。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

”美术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美好的人生,事实上每一种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如此,只是美术教学是最直接的途径和最有效的办法。

一、美的本质及美术教学的含义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可又有多少人真正清楚什么是美呢?笔者认为美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蕴涵着客观规律与长远目的高度融合的和谐自由关系的理想存在。

罗丹说:“美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存在,而是缺少发现。

美的本质是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由的理想关系,它包含着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又不同于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体现出真善统一的特色,它具有人类社会性、客观实现性、形象直觉性、精神
功利性、和谐自由性、新颖独特性等基本特征。

美术教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

美术教学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它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所谓美术教学的本质,是指美术教学这种教育的本体存在及其特殊的质的规定性。

也就是说,美术教学,这一概念它体现的应是其本体存在的内部联系。

因此,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美术教学的本质,就必须以全面、准确地把握美术教学本体这一整体存在及其内部联系为前提。

美术教育不同于德、智、体等教育,它只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崇高情操与富有实践能力的人。

它有主体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等更加重要的问题。

二、美术教学的目的
马克思说:“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因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所以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具有一定的目的。

所谓完美的人,是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而又善于生活和娱乐。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标志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调,也充分体现了中
国传统文化和审美特有的功能与性质。

美术教学的任务在于鼓舞人们去爱美、欣赏美、追求美,使人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美术教学作为一种爱的教育,能自觉培养学生自爱与爱他,以及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爱和平、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他们能在爱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共鸣和喜悦,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由于美术教学不带有功利色彩,通过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而且能美化人自身,即帮助学生树立美的理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

因而,美术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学生的人格和心灵。

有了好的人格和美的心灵,他们就能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任何事物,遵循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用一种让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交流沟通。

同时,也能用正确的审美标准约束自己的言行。

此外,由于有了正确的审美观,人们会不断发现生活的美好,从而热爱生活并不断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他们也必将把与人的和谐交往作为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做人的基本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潜在于智育、德育、美术教学、体育等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

美术教学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要想在教育实践中切实地把素质教育摆在首位,美
术教学,是一个极好的切入口;重视审美教育的独特功能,可以把目前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改革向更深更广的层面推进。

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情感是人对待周围现实和对待自身态度的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体验。

情感既反映人对人的态度,也反映人对事物的态度,因此是反映现实的特殊形式。

列宁就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

情感性同样是美术课程的重要性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不仅如此,美术课程本身就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

美术课程不仅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和宣泄,恢复他们心理的平衡,而且有益于学生情感的不断升华。

美术教学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2.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

美术教学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中去。

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
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可见,美术教学具有全方位的作用。

3.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是艺术活动,尤其是美术活动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所以美术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地丰富形象储存,而且能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两种思维密切相关,从思维的发生学来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

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

从上面论述中可以看出,美术教学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

因此,美术教学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美术教学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

四、美术教育的时代呼唤
社会健康、完善的发展就需要健康、完善的新型人才。

美术教学是社会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年青一代的理想、道德才智和情操的树立、培养,都不能离开美术教学的影响和熏陶。

培养爱心,当然不只是美术教学的任务,各种教育都应将它纳进去,但美术教育有它特殊的作用。

审美是人类爱心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

爱人类,爱自然,爱自己,爱生活,健全的人格理应如此。

充满爱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个充满爱的社会必然是
美的社会。

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的培养是人类最可贵的素质之一。

审美的创造力主要表现为想象。

可以说,创造新事物是想象最本质的特点。

正是因为审美心理特点是想象,所以审美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同时,美术教学作为完美人格的最基本的建构手段,能够培养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美好心灵,促使人的道德素质获得全面而充分的提高。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

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给学生以积极的思想影响。

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启发学生认识生活,启发他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以及鉴赏艺术的能力,初步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