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实验室康复器材用途简介
辅助器具在康复中心的应用

辅助器具在康复中心的应用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康复中心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康复中心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辅助器具,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辅助器具在康复中心的应用。
二、什么是辅助器具?辅助器具是指为了帮助残疾人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方便地进行自理或社交活动而使用的物品或设备。
这些物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助力设备:如轮椅、电动车等;2. 辅助工具:如拐杖、手杖等;3. 器官替代装置:如义肢、假牙等;4. 通讯工具:如听力辅助设备等。
三、康复中心中常见的辅助器具1. 轮椅:轮椅是最常见的辅助器具之一,在康复中心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轮椅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移动,同时也可以减少下肢骨折后继发症的发生。
2. 拐杖:拐杖是一种常见的辅助工具,适用于行动不便的患者。
拐杖可以减轻下肢负担,同时也可以帮助患者保持平衡。
3. 假肢:假肢是一种常见的器官替代装置,适用于失去下肢或上肢的患者。
假肢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行走或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4. 听力辅助设备:听力辅助设备是一种通讯工具,适用于听力受损的患者。
听力辅助设备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听到周围的声音,提高沟通效率。
四、辅助器具在康复中心中的应用1. 评估和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康复中心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选择最合适的辅助器具。
评估内容包括身体功能、生活习惯和日常需要等方面。
2. 应用和调整辅助器具:康复中心会对已选定的辅助器具进行应用和调整。
例如,对轮椅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身高、体重和行动能力的患者。
3. 培训和指导:康复中心会为患者提供辅助器具的使用培训和指导。
例如,教授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拐杖或轮椅,如何进行日常保养等。
4. 跟踪和调整:康复中心会对患者进行跟踪和调整,以确保辅助器具的使用效果。
例如,定期检查轮椅的轮胎是否磨损或失灵,及时更换或修理。
五、辅助器具在康复中心中的优点1. 提高生活质量: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训练设备介绍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训练设备介绍康复训练设备介绍康复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通过训练和治疗来恢复患病或受伤人士身体功能和生活能力的学科。
康复训练设备在康复医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可以帮助康复患者进行有效的训练和恢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康复训练设备,包括康复动力设备、康复助行器和康复辅助装置。
一、康复动力设备康复动力设备是一类通过机械力量辅助进行运动的康复训练设备。
这些设备常用于肌肉力量恢复、关节灵活性提高和神经系统康复训练。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康复动力设备:1. 静力训练机:这类机器通过提供稳定的阻力和支撑,帮助患者进行肌肉力量训练。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调节阻力来逐渐增加训练难度。
2. 动力步态训练机:这种设备常用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步态恢复训练。
它通过模拟人体行走的动作,辅助患者进行重心控制、平衡和步伐训练。
3. 运动自行车:康复运动自行车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和心肺功能恢复。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康复需求和能力,调节自行车的阻力和速度。
二、康复助行器康复助行器是一类可用于帮助行动不便患者恢复步行能力的设备。
这些设备通过提供支撑和稳定性,帮助患者恢复平衡、增强步行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康复助行器:1. 步行辅助器:包括拐杖、助步器和轮椅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下肢受损患者改善行走能力,并提供稳定性和支撑。
2. 外骨骼助行器:外骨骼助行器通过机械结构和电动力量辅助患者进行行走。
它们可以提供力量和平衡支持,帮助行动不便患者实现独立步行。
3. 助行机器人:这是一种结合机械学和控制技术的新型康复助行设备。
助行机器人可以主动感知和适应患者的行动意图,以提供准确的支持和协助。
三、康复辅助装置康复辅助装置主要是为了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存在障碍的人恢复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康复辅助装置:1. 洗护辅助器具:如洗澡椅、洗头盆、洗衣机等,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的洗护活动。
2. 搭扶装置:用于协助上下楼梯、坐起、躺下等动作。
康复训练类辅助器具大全讲解

康复训练类辅助器具1.上肢训练辅助器具上肢训练辅助器具用于肩、上臂、前臂和手部的康复训练。
(1)肩关节回旋训练器:进行肩关节旋转运动,扩大活动度,增强肩部肌肉力量。
(2)肩抬举训练器:通过将棍棒放置于不同高度,训练上肢抬举功能。
可在棍棒两端悬挂沙袋,以增加抗阻力。
(3)肩梯:通过手指沿着阶梯不断上移,逐渐提高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减轻疼痛。
(4)滑轮吊环训练器: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也可进行关节牵引及肌力训练。
(5)上肢推举训练器:提高上肢伸肌肌力、上肢关节活动度及协调活动能力。
(6)肘关节牵引椅:对肘关节持续牵引,用于肘关节屈伸活动障碍者。
牵引的重量和方向,座椅高度、固定部位可随需要调整。
(7)前臂旋转训练器:训练关节活动度,预防和改善前臂旋转功能受限。
同时通过患者在不同阻力下的抗阻运动进行肌力及耐力训练。
(8)腕关节屈伸训练器:训练腕部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
(9)腕关节旋转器:训练腕关节旋转,改善关节活动度及增加肌力、耐力。
(10)复式墙拉力器:通过抗阻主动运动,提高肌力。
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畸形全身肌肉、关节训练。
(11)系列哑铃:用于增强肌力和耐力。
(12)体操棒与抛接球:提高上肢活动范围,提高肢体协调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分立式和卧式2种。
(13)手支撑器:训练上肢支撑能力及从床到轮椅的移乘(身体转移)训练。
(14)手指肌力训练桌:用于手指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2.下肢训练辅助器具下肢训练辅助器具是用于训练下肢的辅助器具。
(1)下肢康复训练器:用于训练下肢关节活动范围和协调功能(2)重锤式髋关节训练器:用于训练髋关节外展、内收的肌力。
(3)髋关节旋转训练器:通过足的画圈运动,改善髋关节的旋转功能。
(4)股四头肌训练椅:增强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适用于膝关节受限。
(5)踝关节屈伸训练器:训练踝关节的活动度,矫正足下垂,足内外翻等,对站立功能障碍者的站立功能训练。
(6)踝关节训练器:矫正下肢姿势,防止足下垂,足内翻、足外翻等畸形。
康复科设备使用规范

康复科设备使用规范一、设备分类及用途康复科的设备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治疗设备电疗设备:如低频治疗仪、中频治疗仪、高频治疗仪等,用于缓解疼痛、改善肌肉功能。
光疗设备:如红外线治疗仪、紫外线治疗仪等,可促进伤口愈合、减轻炎症。
热疗设备:如热敷袋、蜡疗仪等,有助于放松肌肉、改善血液循环。
2、运动治疗设备康复训练器械:如平行杠、阶梯、训练用扶梯等,帮助患者进行站立、行走等训练。
力量训练设备:如哑铃、杠铃、腿部屈伸训练器等,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
3、作业治疗设备手工艺训练设备:如拼图、积木等,提高患者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日常生活训练设备:如模拟厨房、穿衣训练器等,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4、康复评定设备肌力评定设备:如握力计、拉力计等,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
平衡评定设备:如平衡测试仪,了解患者的平衡功能。
二、设备使用前的准备1、操作人员培训所有使用康复科设备的人员,包括医生、治疗师、护士等,都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熟悉设备的性能、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设备。
2、设备检查在使用设备之前,操作人员应仔细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完好,有无损坏、变形、松动等情况。
检查设备的电源线、连接线是否正常,插头是否松动。
同时,还应检查设备的附件是否齐全,如电极片、治疗头、手柄等。
3、环境准备确保使用设备的环境整洁、安静、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适宜。
避免在有强磁场、强电场、易燃易爆物品等环境中使用设备。
4、患者评估在使用设备为患者进行治疗之前,操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身体状况、过敏史等。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治疗参数。
三、设备使用中的操作规范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操作步骤和参数。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康复科医疗器械清单

康复科医疗器械清单康复科医疗器械是指为了恢复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疾病康复而开发和使用的各种器械设备。
它们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或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言语疗法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康复科医疗器械。
一、物理疗法器械1. 超声波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主要利用高频声波产生的震动作用,通过传导热能、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等多种方式,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骨骼肌肉损伤、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康复治疗中。
2. 电疗仪电疗仪利用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组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改善神经功能。
常见的电疗仪包括电针灸仪、电推拿仪和电磁理疗仪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运动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治疗。
二、运动疗法器械1. 功能训练器功能训练器包括平衡板、摩托车、瑜伽球等,它们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平衡、协调和肌肉力量的训练。
这些器械广泛用于运动损伤康复、老年人康复和运动能力提升等方面。
2. 步态训练器步态训练器被广泛用于康复患者的步行训练。
它们通过模拟人体步行的方式,帮助康复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模式、改善平衡能力和提高肌肉力量。
常见的步态训练器包括步行机、假肢和步行辅助器等。
三、言语疗法器械1. 语音合成器语音合成器能够将文字转化为语音,帮助言语障碍患者通过电子设备进行交流。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失语症、发音障碍和听力障碍等康复治疗。
2. 语言治疗软件语言治疗软件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帮助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和言语恢复。
它们提供了各种语言练习和语音识别功能,帮助言语障碍患者快速恢复语言能力。
四、康复辅助器具1. 助听器助听器是一种用于改善听力的康复辅助器具。
它们通过放大声音、消除噪音和改善声音清晰度等功能帮助听力障碍患者恢复听觉功能。
2. 助行器助行器包括拐杖、助行架、轮椅等,它们用于辅助行走或代替行走功能。
助行器能够提供支撑和平衡,帮助肢体功能受限的患者恢复行动能力。
总结:康复科医疗器械是现代医学技术的产物,它们在康复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康复治疗辅具

康复辅具是指在康复治疗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辅助设备,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独立性。
康复辅具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器械、工具和装置,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康复目标来选择和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辅具:
1. 步行辅助器具:包括助行器、拐杖、行走架等,用于帮助行走和保持平衡,适用于行动不便或需要支持的患者。
2. 轮椅:用于代替行走功能受限或无法行走的患者,提供便携和移动的方式。
轮椅有手动轮椅和电动轮椅两种类型。
3. 矫形器具:包括矫形鞋、矫形支具等,用于支持和矫正身体部位的姿势和功能,如脊柱、四肢等
4. 功能辅助器具:如抓握辅助器具、穿脱辅助器具、饮食辅助器具等,用于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提高自理能力。
5. 高科技康复辅助设备:如假肢、义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等,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辅助康复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6. 视听辅助器具:包括助听器、助视器、助听器、语音合成器等,用于帮助听力或视力受损的患者。
7. 功能评估和训练设备:如平衡板、康复训练器、电动康复设备等,用于评估患者的功能状况和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辅具的选择和使用应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或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评估和指导。
在使用康复辅具之前,患者应接受相应的康复评估和培训,以确
保正确和安全地使用辅具,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维护。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辅助用具与康复器械

康复医学中的康复辅助用具与康复器械康复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疾病、创伤或残疾人在功能,心理和社会层面上进行康复的学科。
在康复过程中,康复辅助用具和康复器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功能,减轻痛苦,加快康复进程。
本文将介绍康复辅助用具和康复器械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一、康复辅助用具1. 助行器:助行器是一种帮助患者行走的辅助用具,如拐杖、手杖、助行架等。
它们通过提供稳定性和平衡性,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和减轻下肢负担。
在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者骨伤患者中,助行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矫形器:矫形器是一种通过改变身体结构和姿势来改善功能的辅助用具。
例如,矫形背心可以纠正姿势问题,矫形鞋可以纠正步态异常。
矫形器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3. 功能辅助器具:功能辅助器具是为了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而设计的辅助用具。
例如,食物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患者进行饮食,洗澡辅助器具可以帮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
这些辅助器具可以提供独立性和安全性,让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4. 通讯辅助器具:对于言语受限的患者或者失去听力的患者来说,通讯辅助器具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可以通过文字、声音或图像来帮助患者与他人进行交流。
这些辅助器具可以减少沟通障碍,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康复器械1. 运动康复器械:运动康复器械常用于肌肉功能恢复和关节活动度改善。
例如,弹力带、活动训练器、抗阻训练器等。
这些器械可以在康复过程中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抗阻力训练,强化肌肉,增加关节稳定性,恢复运动功能。
2. 神经康复器械:神经康复器械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如中风、脑梗塞、脊髓损伤等。
它们可以通过电刺激、磁刺激或物理刺激来促进受损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神经康复器械的应用可以加速神经再生,提高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3. 康复评估仪器:康复评估仪器用于评估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康复辅助器具的应用

谢谢
THANKS
详细描述
假肢需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身体状况进行定制,以最大程 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和外观。现代假肢技术不断发展,提供 了更为舒适、灵活和自然的假肢选择。
轮椅与助行器
总结词
轮椅和助行器是康复辅助器具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帮助行动不便 的患者进行移动和行走。
详细描述
轮椅的设计越来越注重舒适性和功能 性,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助行器 则分为肘拐、膝踝足助行器和四足助 行器等类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助行器。
康复辅助器具的应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CONTENTS
• 康复辅助器具概述 • 康复辅助器具的应用领域 • 康复辅助器具的典型产品 • 康复辅助器具的未来发展
01 康复辅助器具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康复辅助器具(Rehabilitation Devices)是指为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而配备 的器具,包括肢体、语言、听力、智力、精神等各类残疾的康复辅助器具。
现代康复辅助器具
现代康复辅助器具有更多的科技含 量,如智能假肢、外骨骼机器人等 ,能够更好地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02 康复辅助器具的应用领域
CHAPTER
医疗康复
物理疗法辅助器具
如矫形器、假肢、助行器等,用于帮 助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改 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评定辅助器具
如步态分析系统、肌力测试仪等,用 于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评估治疗效 果和制定康复计划。
智能传感与监测技术
利用传感器和监测技术实时收集用户使用康复辅 助器具的数据,为个性化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护理实验室功能说明
适用于改善手指肌力,关节活动训练
通过将棍棒放置于不同高度训练上肢抬举功能,可在棍
棒两端悬挂沙袋,以增加抗阻力
第二张:牵引与步行系列
上肢帮助进行步态训练,矫正行走中的足外翻、髋外展、增加行走的稳定性,适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及老年人的步态练习,练习中杠的高度和宽度可
楼功能及进行耐力训练
股四头肌训练椅
膝关节运动受限患者进行股四头肌抗阻力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
骑马训练器
用于下肢关节活动、肌力及协调功能训练,增强耐力
防改善骨质疏松褥疮、心肺功能降低等
活动能力和关节活动度的作业训练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2-03-21 13:52:08 来源:浏览:973次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精神护理学
英文名称: Psychiatric Nursing
课程类型: 专业课
总学时:30 学分:1.5 理论课学时:22 实验学时:8
适用对象: 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精神科护理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本科设置的一门临床专业课程。
其介绍了当前护理学中先进的专业思想、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主要围绕人的健康与疾病及生命过程,根据护理概念的基本内涵来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能适应护理模式的改变,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
《精神科护理学》是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精神障碍急性期病人的护理、慢性期或恢复期病人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如何早期干预、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护理学科,其与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并列为精神领域的四大学科。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讲授是教师通过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图片、小录像和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
实验通过见习手段,强化学生对精神症状及各种精神疾病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理论考试是指学期末本学科的结业考试,是对医学生学完精神病护理学的总体测试。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掌握现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与特点。
了解精神病医学及护理发展的简史、现状及趋势。
思考题
1、精神科护理学概念?
2、精神病患者的知情同意。
3、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
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掌握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意义,精神障碍致病因素及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对精神障碍的影响;熟悉精神症状的本质、特点。
思考题
1、何谓精神疾病?
2、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
3、妄想的种类及特点?
4、思维逻辑障碍的类型?
5、记忆障碍的形式有几种?
6、错觉和幻觉的概念。
7、自知力、焦虑的概念。
8、急性意识障碍分为几类?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理论
自学精神科护理中常用的护理理论和有关心理学理论,自护模式、适应模式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
思考题
1、奥瑞姆的自护模式包括哪些理论。
2、罗伊适应模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第四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
掌握精神科患者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内容;了解精神科系统化整体护理,要求护理模式符合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自学精神疾病患者的组织与管理精神科整体护理精神科康复训练。
思考题
1、简述精神科患者基础护理包括几方面?
2、一级护理对象。
3、精神疾病观察的内容有几方面。
第五章精神疾病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
掌握对精神疾病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和护理;熟悉护理措施;了解常见危机状态的精神症状。
思考题
1、精神科常见的危机状态有哪些?
2、木僵的护理措施?
3、危机状态的护理诊断有哪些?
4、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第六章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
掌握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躁狂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时的护理措施;熟悉各种常用药物和适应症、禁忌症、常见不良反应;了解心理治疗的概念。
自学精神科其他治疗的护理。
思考题
1、抗精神病的常用药物?
2、椎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
3、碳酸锂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4、心理治疗的概念。
5、心理治疗方法有几种?
第七章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及社区防治
自学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要求,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工作的范围及护理程序。
思考题
1、简述社区精神卫生护理的护理措施?
2、试述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诊断的护理程序及第八章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掌握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熟悉护理诊断、措施;了解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护理。
思考题。
1、器质性精神障碍的概念?
2、谵妄的主要临床特点?
3、痴呆临床特点?
第九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掌握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基本概念,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熟悉治疗与预防;了解护理诊断。
思考题
1、精神活性物质的概念。
分类。
2、精神依赖、心理依赖的概念。
3、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
第十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
掌握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的常见临床类型、护理诊断;熟悉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概况、治疗原则与预后。
思考题
1、精神分裂症病人常见症状有哪些?
2、精神分裂症常见的分型及各型的临床表现?
3、护理诊断、各型护理措施。
第十一章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掌握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临床特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熟悉控制兴奋及预防自杀的原则;了解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
思考题
1、简述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2、抑郁发作临床特点及护理诊断?
3、与躁狂、抑郁相关的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是什么?
第十二章神经症和癔症患者的护理
掌握神经症和癔症的临床特点,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和分型;熟悉护理诊断;了解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
思考题
1、神经症的临床共同特点?
2、癔症的概念?
3、神经症的类型有几种?
第十三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点与分型;熟悉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思考题
1、应激的概念?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特点。
第十四章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患者的护理
自学睡眠、饮食、性生活等生理障碍的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及护理措施。
思考题
1、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概念。
2、睡眠障碍包括几种?
第十五章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
自学儿童孤独症、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多动症的疾病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思考题
1、精神发育迟滞的概念?
2、儿童孤独症的概念?
四、临床见习
见习目的:通过见习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精神科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最终
掌握精神疾病症状、护理措施。
见习内容与要求:
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掌握常见症状特点。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掌握典型病例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躁狂发作患者的护理:掌握典型病例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抑郁发作患者的护理:掌握典型病例临床表现、护理。
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患者的护理:掌握癔症的临床特点。
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掌握谵妄、痴呆、依赖与戒断综合症的临床特点。
精神科护理基本技能:掌握精神疾病的观察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和护患关系的建立。
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掌握暴力行为、自杀行为、出走行为、噎食、木僵患者的护理。
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熟悉常用抗精神病药物、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的处理。
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掌握心理治疗基本技巧与治疗过程的护理。
见习组织与安排:
一、学生分组,进行轮回、交叉看病人,带教教师选择典型病例问诊,带领学生阅读典型病例病案。
二、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见习病区管理。
三、带教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每个病人诊断、治疗、护理的依据。
四、带教教师答疑
五、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
课程内容
课堂
讲授
临床
见习
小
计
第一章绪论 1 1 第二章精神障碍的基础知识 6 6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理论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