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连日”古代可作见面时的问候语共5页
古代友人书信常用语

古代友人书信常用语在古代社会,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使得古人能够在长距离之间保持联系,表达彼此的关心和问候。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友人书信中常用的语句,让我们一起回顾古代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问候语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往往以问候开始。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问候语:1.致问安:愿你安好!2.善意问侯:近来可好?3.报平安:特来报安。
这些问候语简洁而亲切,能够表达友人之间的关切和问候。
询问新闻古代友人书信常常是为了了解对方的近况,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询问新闻的语句:1.询问近况:近闻你安康否?2.询问生活:可知生活过得如何?3.询问家人:家中亲友安好否?这些语句能够让友人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表达关心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除了询问新闻,还常常表达彼此的关心。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表达关心的语句:1.抒发关切:近闻君遭困苦,心中无比忧虑。
2.询问病情:听闻你患病,不胜担忧。
3.祝福身体健康:敬祝身体早日康复。
这些语句展现了友人之间的关心之情,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深厚。
告知消息友人书信往来的目的之一是告知彼此一些重要的消息。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告知消息的语句:1.报告好消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特来报告新近好事!2.告知变故:你可知道最近发生的变故?唉,我不得不告诉你了。
3.传递信息:特以此书转告。
这些语句能够让友人及时了解一些重要的消息,增进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
结语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是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得友人之间能够保持联系,表达彼此的情感和关心。
本文介绍了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语句,包括问候语、询问新闻、表达关心和告知消息等。
希望这些常用语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友人书信的特点,并在需要的时候运用得当。
友情万岁!。
古代见面问候语

古代见面问候语如,德语常用的问候语是:“秩序还好吗?”这句问候语,鲜明突出地反映了严谨认真的德意志民族注重社会秩序,严守纪律的民族性格。
汉语的日常问候语也颇具特色,从古至今,汗民族社会历史的变迁也可以在问候语的变迁过程中得到真实的反映。
汉语问候语的变迁,可以说是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每个阶段的问候语都反映了这一阶段人们社会生活的特点。
一、无它乎?——原始穴居生活的真实写照问候语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从一句简单的问候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民族在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的特点和人们生活的方式。
在我国上古的洪荒时代,人们见面时,总是问:“无它乎?”(没有碰到蛇吧?)这句问候语是汉人祖先的穴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它”,即“蛇”的初文。
《说文》:“它,虫也。
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
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上古时代,人们穴居野外,经常受到野兽、毒蛇的袭击,俗话说:“野兽易躲,毒蛇难防”。
因而古代的人时时要注意“无它乎”,见面是也关切的互问“没有碰到蛇吧?”“蛇”与我国古代文化关系非常密切。
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就是人首蛇身的。
而这种“人”与“蛇”的关系,在问候语中也体现出来了。
二、无恙乎?——贫穷年代的基本保障《说文》:“恙,疡也。
”“疡,头创也。
”创,本义为刀剑伤。
《尔雅释诂》:恙,即“痒”,“痒,病也。
”痒之为病是由于伤痛,孳乳为“恙”,由伤病引申为忧伤(生理的疾病引申为心理的疾病)。
“无恙乎?”是古人常用的问候语。
与“无恙乎”相似的还有一句“无伤乎”,也是古代常用的问候语。
《左传.成公十七年》:“无伤也,言之莫而卒。
”《孟子.梁惠王上》:“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随着穴居生活的结束,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都大大改善,毒蛇和野兽不再严重威胁人们的安危了,但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比较差,自然灾害、部落战争给人们带来各种疾病及伤痛,不时困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时又没有先进的医学技术,于是,没有伤痛疾病就成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无恙乎”也就成了这个时期的日常用语,人们见面时就会问:“没有病吧?身体没有不舒服吧?”这一简单的问候语既体现了人们的相互关切之情,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基本要求。
古代问候语大全合集

古代问候语大全合集古代问候语是古人之间交流和相互问候的一种礼节。
在中国古代,问候语常常在日常生活、社交场合、书信往来等多种情境中使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古代问候语合集供参考。
1. 晨安/晚安:早晨或晚上见面时,用于问候对方的安危。
2. 请安:比较正式的问候方式,用于向上级或长辈问候。
3. 打扰了:这是一种谦虚的问候方式,表示自己过于冒昧打扰了对方。
4. 承蒙关照:表示感谢对方长期的照顾和指导。
5. 贺喜/贺财:用于祝贺对方的喜事或获得好运财物。
6. 请多指教/鞠躬尽瘁:用于向对方表示出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和才智。
7. 草民拜谢/拜颂:用于向对方表达感谢和敬意。
8. 问好:直接而简洁的问候方式,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问候场合。
9. 见到您真高兴/真是倾国倾城:用于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开心或者对对方美貌的赞美。
10.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对对方的身体和生活祝福的一种问候。
11. 吉祥如意/财源广进:祝愿对方一切顺利和财富源源不断。
12. 山长水远/马到成功:用于向对方表达自己对对方的远行或计划的祝福和成功的期望。
13. 恭喜发财/岁岁平安:用于庆祝春节时向对方表达新年祝福的问候。
14. 推心置腹/赤诚相见:表示自己真诚地对待对方,不保留私心。
15. 落叶归根/欢聚一堂:用于家庭聚会或重逢时,向归来的亲人或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
16. 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希望世界安宁和人民幸福的一种问候方式。
17. 恭祝吉日/喜事盈门:用于庆祝重大喜事时向对方表达祝福的问候。
18. 深山老林/黄金万两:用于问候对方获得大量财富或拥有令人羡慕的资源时。
19. 进退有度/言行一致:表示对方在处理事情上有分寸和作为的一种夸奖。
20. 前途光明/未来可期:用于向对方表达美好的未来和光明的前景。
这些古代问候语体现了古人的热情、尊重和美好祝福。
无论是庆祝喜事、送别朋友,还是日常见面问候,都可以根据场合和情感来选择合适的问候语。
通过问候语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维系人际关系,传递友善和善意。
古代祝福语

古代祝福语1. 中国古代说祝福的词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良缘一世同地久,佳偶百年共天长.凤凰鸣矣,梧桐生矣;钟鼓乐之,琴瑟友之。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门门,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虑,聊可与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 古代祝愿怎么说不知道你要哪方面的?看下面有你要的没?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良缘一世同地久,佳偶百年共天长.凤凰鸣矣,梧桐生矣;钟鼓乐之,琴瑟友之。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门门,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虑,聊可与娱。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 中国古代(现代)物的代表祝福寓意松:象征坚贞,挺拔,不畏严寒,不屈不挠,长寿。
柏:象征长寿,常青,还有一种"子孙柏"寓意子孙不断,延续万代。
石榴:象征多子多福和全家团聚。
柿子树:象征“柿(事)柿(事)如意”。
丁香:寓意勤奋、谦逊,象征学校的良好校风。
杉树:繁茂的枝叶寓意新娘进门后子孙满堂、家财兴旺。
杨树:是生命恒久、永不枯萎的精神体现,寓意是公司或家族百年、千年永远存在。
梅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竹:在民间传统中有用放爆竹以除旧迎新、除邪恶报平安的习俗。
所以竹在中国的装饰绘画上亦被作为平安吉祥的象征。
古文早上好问候语

1.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早安,各位。
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早安!3.弱水三千取一瓢,藏入心田,盼汇今朝。
光阴流去雾茫茫,深处相思,路漫情遥。
早上好。
4.千军万马呼啸来,前呼后拥齐相进。
大水无情人有义,恩感上苍顾黎民。
早安!5.若赋天问月羁尘,紫曦昭晨芥语惜。
夜幕花白问谁忆?任凭晓钟破清涟。
早安!6.手掌之心,争风斗艳。
醉庭悠悠,如如何寻。
晨风雨露,朝暮兮兮。
以此往来,岁月如歌。
叹一乎息,吻香於膏。
早安!7.习禅者,要在念起之细微处用功,深知起心动念皆是业因。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欲不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八风所转,且时时觉照、念念明了。
早安!8.缘,古朴清雅,深情亦疏淡,如晨起时花瓣上的雨露,如午后的一曲琴音,又似月夜里的一剪凉风,来时无语,去时无声,且行且珍惜!早安9.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10.当每一个早晨霞光万丈!旅途开始敞亮!早安!11.人生充满了起起伏伏,不要抱怨,不要解释,要做的就是坚持。
早安!12.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早安!13.今,予至相思台,仍见李白影。
君昔赋诗一首因相思,余今想你因到此。
早安!14.后来才明白,人最怕的不是冷漠,而是突然的温柔,怕的不是自己吃苦,而是身边的人难过,怕的不是孤独,而是辜负。
早安!1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早安!1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早安!17.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早安!18.幽明无间。
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早安!19.人之相惜,惜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随,随于义,人之相信。
信于诚。
人之相处。
处于心。
早安!20.念君化烛,泪尽相思灼,旧时堂燕今朝何漂泊。
古代见面打招呼用语

古代见面打招呼用语在古代,见面时的打招呼用语是人们重要的礼节之一,也是展示自己修养和社交能力的重要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古代见面打招呼用语,让我们一起回到古代,感受那个独特的时代氛围。
一、见面问候1. 问好: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2. 问安:阁下身体安好吗?3. 请安:请问阁下近来可好?4. 打招呼:见到您真是三生有幸。
5. 问候:向您问好,祝福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二、自我介绍1. 自我介绍:在下姓XX,字XX,字号XX,敢问阁下贵姓大名?2. 请教:敢问阁下尊姓大名?3. 介绍身份:在下乃是XX之子/女,不才字XX,字号XX,特来拜见阁下。
三、表示敬意1. 敬佩:对阁下的才华和品德深感敬佩。
2. 敬重:对阁下的地位和贡献深表敬重。
3. 敬仰:对阁下的学识和见识深感敬仰。
4. 敬意:对阁下的风采和人格深表敬意。
四、感谢和赞美1. 感谢:特来向阁下表达我对您的感激之情。
2. 赞美:阁下真是才貌双全,令人佩服不已。
3. 钦佩:对阁下的才华和勇气深感钦佩。
4. 赞叹:阁下真是令人赞叹不已,无与伦比的人才。
五、问候身体1. 问候:阁下近来身体可好?2. 保重:阁下请多保重身体。
3. 询问:敢问阁下近日可否身体安康?4. 关心:对阁下的身体状况深感关心。
六、道别1. 告辞:在下有事要告辞了。
2. 请安:还请阁下多加保重,再会之时再请多多指教。
3. 道别:阁下请保重,后会有期。
4. 辞行:在下要辞行了,还请阁下多保重。
以上是古代见面打招呼用语的一些例子,这些用语流传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古代,见面打招呼是彰显礼仪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用语,人们能够展示自己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
在当今社会,虽然用语方式有所变化,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启示,注重与人交往时的礼貌和尊重,使我们的社交能力更加出色。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礼仪,用适当的方式与人交往,展示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这不仅能够增进人际关系,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使自己在各个场合都能得体地与人交往。
信笺上的一纸风雅,古人写信祝福问候语大全

信笺上的一纸风雅,古人写信祝福问候语大全半水山房,分享当代文人生活美学的头条号现代生活很方便,QQ、微信让人天涯如咫尺,却总是少了点见信如晤的期待。
快递包裹很多,却没了一纸信箴的牵挂。
再想想自己,好像也已许久未曾写过书信了,甚至连笔也很少拿起,不由得怅然若失。
于是,便找了些常用书信语,借以回味下书信的美好。
1启始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2思念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3钦佩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
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4问病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
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古人常用语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古人常用语(一)启始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敬佩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
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
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向”“连日”古代可作见面时的问候语“一向”是个多义词,《汉语大词典》列出了六个义项:“①谓朝着一个目标或一个方向。
②一直。
③犹一味,一意。
④一片;一派。
⑤霎时;片刻。
⑥指已过去的一段时间。
”其他辞书亦多有收释,解释大同小异,有的还把时间词用法再细分出“近来,近段时间”义。
但在近代汉语里,“一向”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可以用作见面时的问候语。
这种用法,董志翘(1999)在《训诂类稿?明代拟话本小说〈型世言〉语词例释》中已发之,凡举三例:
(1)《型世言》第二十二回:“两个相见,道:‘哥一向哩。
’支广道:‘哥生意好么?’”
(2)《型世言》第二十七回:“(沈云峦)径到府前,遇着刑厅书手、旧相知徐兰亭。
沈云峦道:‘兰老一向!’两个作了揖。
”
(3)《型世言》第三十七回:“正相时,吕达恰在里面走将出来,李良云道:‘吕兄一向?’吕达便道:‘久违。
’”
我们发现,在明代戏曲里,“一向”还可以连用,意思不变。
例如:(4)明徐阳辉《有情痴》:“〔见生惊喜介〕呀,一向一向,久违久违。
〔生〕我不认的兄。
〔丑〕不认得我?我便是玉郎。
你好眼高。
”
(5)明王衡《郁轮袍》第二折:“这一番,远远望见一个人来了。
这个人像王府里打扮,我且撞他醒哩。
〔撞介〕〔当直惊问介〕〔推〕阿呀,冒犯冒犯。
一向一向。
老哥在王府里,撰得壮了。
〔当直〕惶恐惶恐。
岐王不曾另眼看觑咱哩。
”
(6)明郑若庸《玉?i记》第十七出:“〔丑〕近来学得乌龟法,得
缩头时且缩头。
一向一向,二位到此贵干。
〔生〕小生特来相问:李家搬到那里去了?”
(7)明杨柔胜《玉环记》第六出:“〔相见介〕〔净〕妈妈,多时不见。
〔丑〕包官人,一向一向。
贼,你这多时在那里去了。
想杀我!”
(8)明杨柔胜《玉环记》第六出:“〔丑〕我儿,有客在此。
〔贴〕是那一个。
〔丑〕就是前者与我相交的包舅舅在此。
〔贴〕包舅舅万福。
〔净〕箫姐姐,一向一向。
〔贴〕我娘常想你,缘何再不来望我娘一遭。
”
董志翘(1999)说:“一向”是“见面时的问候语,乃‘一向可好’(近来可好)的缩略语。
”董先生的说法大致是正确的,只是限于篇幅,没有深入展开讨论。
我们认为,“一向”用作客套话,的确是由省缩而来;至于省缩前的“母体”较为复杂,不仅仅是“一向可好”。
下面对“一向”问候语用法的来历试做分析。
考察近代汉语文献可知,古人见面时往往用“一向……”来表示问候,或问对方,或问第三者。
例如:
(9)明顾大典《青衫记》第十八出:“〔外扮吏上〕江州刘太爷差吏典迎接老爷,有帖子拜上。
〔生〕太爷一向好么?〔外〕好。
”
(10)《禅真逸史》第一回:“智觉又问道:‘二位施主都一向安乐否?’朱氏道:‘仗托三宝庇宥,遣日而已。
’”
(11)《欢喜冤家》第一回:“三官道:‘……今日家中有一小事而回,特特来望兄。
不知一向纳福么?’花二说:‘托庇贤弟。
你会见李二么?’”(笔者按:“纳福”,享受福分。
多用为问候祝颂之辞)(12)《续小五义》第三十六回:“郑爷跪下道:‘师母,你老人
家一向身体康泰?’老太太说:‘好哇,二小子你怎么总也不来了?’”
(13)《瞎骗奇闻》第五回:“洪士仁早已迈步上来,作了一个大揖,嘴里道:‘大爷,一向纳福。
’泽长道:‘托你的福,你一向可好?’”
例(9)至例(12),“一向”与“好”“安乐”“纳福”“康泰”等词语连用,用于见面时问候对方或第三方生活身体等情况;例(13)“一向纳福”与“一向可好”互相问候。
这里的“一向……”还有一定的询问意思,所以一般有问有答。
还有一种情况,“一向”与“安乐”等词语搭配时,询问意味减少甚至消失,发问者仅表寒暄客套,并不要对方实际回答;被问者也心知肚明,不对对方所问直接作答。
例如:
(14)《水浒全传》第五十六回:“汤隆见了徐宁,纳头拜下,说道:‘哥哥一向安乐。
’徐宁答道:‘闻知舅舅归天去了,一者官身羁绊,二乃路途遥远,不能前来吊问……今次自何而来?’”
(15)清李玉《人兽关》第二十出:“安人一向纳福,老身不曾来看得,心上甚是牵挂。
〔旦〕今日甚风吹得到此?”
(16)《杀子报》第三回:“王世成一见是李德丰店主,心里放宽了好些,连忙愁容改了笑脸,答道:‘李兄,久违久违,一向康健,宝号生意好!’”
例(14)至例(16)“一向安乐”“一向纳福”“一向康健”等都纯粹是问候语、客套话。
说话者仅仅表示客气,另一方当然也无需回答。
此外,“一向”还可以和“久违”“久仰”等连用,也是见面时的客套话。
例如:
(17)明范受益《寻亲记》第十八出:“〔净〕老兄作揖,一向久违、久别、久?E、久阔。
〔丑〕一向久仰,外日深扰。
”
综上所述,“一向”(表向来或近来义)经常与“好”“可好”“安乐”“纳福”“康泰”“康健”等词语连用,“一向……”最初用于见面时问候对方或第三方生活身体等情况,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单纯的问候语、客套话。
由于“一向”一词经常出现在表示问候的场合,通过简省,“一向”本身也具有了作为见面时问候语的用法,成了一个礼仪性的寒暄之词。
与“一向”相类似,“连日”也可用作见面时的问候语。
例如:
(18)清钱德苍编选《缀白裘?寻亲记?府场》:“〔付〕人叫我?地方看好子犯人,我说句话就来。
个是个吓?吓!元来是员外,里去?〔净〕张禁哥连日哉。
〔付〕正是,久违哉。
”
(19)清钱德苍编选《缀白裘?双珠记?天打》:“〔付上〕来哉。
是个?闭门家里坐,何人剥啄敲?是人?〔净〕是我。
〔付〕阿呀,是李爷。
李爷,连日连日。
〔净〕外日多谢,重劳重劳。
”
例(18)前说“张禁哥连日哉”,后说“正是,久违哉”,可见“连日”义同“久违”;例(19)讲的是李克成(净)与老张(付)合谋,把王楫诬告在官,问成绞罪后,李克成又来到老张家谋划如何把王楫尽快弄死,以便与“王娘”做亲。
“连日连日”即连日不见或久违久违。
“连日”用作问候语,当由“连日不见”之类缩略而来:
(20)明郑若庸《玉?i记》第十七出:“〔外上〕……王官人,连日不见。
李大姐不来么?〔生〕吕公,一言难尽。
”
(21)《歧路灯》第二十一回:“逢若道:‘连日不见,今日有事特来相商。
’”
(22)《水浒全传》第七回:“(鲁智深)问道:‘教头如何连日不见面?’林冲答道:‘小弟少冗,不曾探得师兄。
’”
“连日不见”之类缩略为“连日”,义同“久违”。
“一向”“连日”获得问候语用法的途径极为相似,可以互相比勘,互相发明。
现有辞书均不收“一向”“连日”这种特殊用法,可据以补充。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