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4.doc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教案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案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教师归纳:第一句错误。

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第二句错误。

否认绝对运动存在。

(展示各种运动的图片)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且都是有规律的。

②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改变。

图片展示:得出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知识小结:引导。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这一问题是本课的难点之一。这是因为,学生容易把握形象思维,但缺乏辩证思维能力。对于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容易区分;但对事物既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样,又不这样,则难以理解。如运动就是运动,静止就是静止。对静止是运动的状态就难以理解,不易接受。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与运动关系的理解。毕尔生认为“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慧能和尚把“风吹幡动”归因于“心动”,二者都否认了运动的主体是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五、【课文导语】:
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思考和回答,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懂得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1)没有。(2)此观点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大雁塔和故宫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1)静止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第4课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2单元第4课第2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__殊__状__态__。物质世界是绝__对__运__动__与 相__对__静__止__的统一。
③错误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形_而__上__学__的不变论,只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__对__主__义__和诡辩论。
[连一连]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__有__的本__质__的、必然的、 稳__定__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_意_志__为转移的,它既不 能被创__造__,也不能被消灭。
(2)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
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_固__有_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
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判一判] 人类可以根据情况改变规律去推动社会发展。( )
材料二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探究任务] 1.(解释与论证·政治认同)结合材料一,从哲学角度思考,我国 经济发展为什么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提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分析问题 要将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发展中的稳就是看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发展中的变就是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稳中求进”充分体现了绝对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所以需要坚持这一工作总基调。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无条件
有条件
区别
永恒的 绝对的
暂时的 相对的
普遍的
特殊的
联系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从事物的性质看,运动是事物根本性质发生变化,静止是事物 根本性质没有变化。

高中政治-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高中政治-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的形式:
运动 形式
机械运动 化学运动 生命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宏观物体 原子、离子 生物有机体 生产方式 人脑
载体或者 承担者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 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
含义
特点
运动
宇宙中一切事物 的变化和过程
无条件的 永恒的 绝对的
性质相对稳定; 有条件的
静止
位置或运动状 态相对稳定
暂时的 相对的
联系
静止是运动 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与 相对静止的 统一
小结: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A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进入21世纪以来,巨大灾害性地震频繁发生,有的地震引发
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日本、智利、海地及中国汶川大
抽象思维把握

①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深藏在 事物内部;②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人们认识规律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并
系 借助于抽象思维,才能揭示客观存在的规律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专题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变化和。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任何具体的只有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的物质。

②运动是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①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静止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和一定时期,其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没有进行某种的运动。

②运动是的、永恒的和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的和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

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①客观性:规律是,是不以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也不能被消灭。

②普遍性:、和人的,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的规律。

没有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方法论要求①必须规律,按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改造,造福人类。

【答案】1.(1)现象过程(2)①物质形态运动存在方式运动②物质承担者物质(3)①特殊状态一定阶段根本性质某一参照系范围内特殊②无条件绝对暂时相对③相对静止不变论诡辩论2.(1)固有的必然的(2)①客观的人的意志创造②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固有规律(3)①尊重客观规律②无能为力把握利用客观世界1.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中把握运动的概念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事物的具体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它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没有运动就没有事物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

高二政治讲座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高二政治讲座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看到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
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日方中方睨(ni),物方生方死。
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 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
这是惠施的观点,意思是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动之中。 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是错误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回乡偶书二首
其一相对静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绝对运动 其二 绝对运动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相对静止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 的位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 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 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你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 吧!” 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欧布 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 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专题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4

专题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能列举实例,结合哲学原理分析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做到按规律办事。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澄清对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懂得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运动绝对性的前提下又肯定静止存在的意义。

【课堂“精讲”】(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一个概念和一个原理,在解释物质这一概念时,我们强调了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实在性,也就是不依赖于意识而转移。

一个原理是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那么,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中,物质究竟是以何种状态存在的呢?我们这个世界究竟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那么这种运动变化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什么是规律?我们应如何对待规律呢?我们今天就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

(二)讲授新课【课堂探究】第31页“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月成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专题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讲)(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能列举实例,结合哲学原理分析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辨析实例,说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对生活实例的分析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观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做到按规律办事。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使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时,还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世界是可知的,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避免犯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错误。

澄清对规律认识的几个误区,懂得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规律以及人与规律的关系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运动绝对性的前提下又肯定静止存在的意义。

【课堂“精讲”】(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一个概念和一个原理,在解释物质这一概念时,我们强调了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实在性,也就是不依赖于意识而转移。

一个原理是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同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那么,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中,物质究竟是以何种状态存在的呢?我们这个世界究竟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那么这种运动变化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什么是规律?我们应如何对待规律呢?我们今天就对这些问题一探究竟。

(二)讲授新课【课堂探究】第31页“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月成焉。

”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从刚才大家的发言可看出,从物体位置的推移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从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到社会生产方式的更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运动呢?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1)运动的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那么运动和物质是什么关系呢?(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都离不开一定的运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提示:基本粒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没有运动基本粒子就丧失了存在的资格;任何一个有机体,都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生物的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止了;地球一旦停止了自转运动,白昼交替就会消失,生物就要消亡。

思考:你能找到一个不运动的事物吗?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绝对静止、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物质的属性很多,除了运动性,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在这些属性中,运动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没有运动这个属性,事物就不存在,其他属性也就无从谈起。

因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探究:刻舟求剑犯了什么错误?【课堂探究】P3l(风幡之争)A.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B.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探究提示: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栽体,人脑才是“心”、概念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运动一定是物质的运动,而不是心动、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B.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科学研究的事实证明,不同的运动形式,其主体虽各不相同,但都以物质作为其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小结: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即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慧能大师“心动”离开物质谈运动导致唯心主义,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导致形而上学。

【课堂探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和克拉底鲁的话分别说明什么?你认同哪一种说法?(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那么,我们还能够认识事物吗?会不会出现同学们回家过了一夜,第二天大家互相都不认识了的情况呢?(一般情况下不会。

因为人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

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我们就无法认识事物。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哲学上讲的静止指的是什么呢?物质的相对静止包含两层意思:①事物在它的发展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无论是今天的你还是明天的你,都是你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课堂探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正在高空飞行,忽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游动,他以为是只小昆虫,就顺手抓过来,谁知竟是一颗子弹。

该飞行员却毫发无损。

飞机、飞行员和子弹相对于地面来说处于什么状态,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飞行员抓住了子弹却毫发无损?探究提示:运动状态。

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一切事物都自始至终贯穿着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子弹飞上高空以后,速度变慢,正好和飞机运动的速度、方向一致。

这样虽然子弹和飞机都处在运动中,但这颗子弹相对于飞行员而言,则处在相对静止状态,因而飞行员能够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师生共同小结: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课堂探究】P32页想一想,欧布里德为什么会犯如此荒唐的错误?那英演唱的《雾里看花》有这么一句歌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那么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如歌词中唱的是“变幻莫测、不可捉摸”的吗?其实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的,即规律。

那么什么是规律呢?2、运动是有规律的(1)自觉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①规律定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给它的,因而具有客观性。

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如果违背规律必然遭到惩罚。

水往低处流,但现代水利设施却可以引水上山灌溉农田,这是不是消灭或改变了万有引力规律?人造卫星上天,引力规律还起作用吗?人们引水上山,不是改变或消灭了万有引力规律,而正是利用这个规律的结果。

卫星上天时地球引力仍然存在,这时由于卫星上升速度每秒是大于7.9Km/s,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而上天。

卫星上天无论在什么位置,都受引力规律作用的制约。

总之,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起作用的规律。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因此规律又是客观的。

强调:只能说人们发现了规律,而不能说人们发明了规律、改造了规律。

规律与规则有区别吗?规律与规则的关系:我们学的每门功课无非是在学习各领域存在的规律。

分组考考大家——第一组找数学、物理领域的规律;第二组找化学、生物领域的规律;第三组找历史、政治领域的规律;第四组找人类思维领域的规律。

总之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因此规律是普遍的。

正所谓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③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人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势必受到规律的惩罚。

(2)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能够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认识规律是前提,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是目的。

学生讨论说明人们如何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如人们根据地壳运动的规律,推算出可能发生地震的危险区域,作出大致的地震预报。

人们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

如,在久旱未有甘露时,人们根据具体气象条件采用了人工施撒干冰、碘化银增雨的办法,增加降水,缓解旱情。

人类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人们就可以治理水患,建造大坝,拦截水流蓄水发电,变水害为水利,为人类造福。

【课堂探究】P34页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利用,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请举出人类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的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

但现代科学却证明:定时给奶牛放音乐,能使奶牛多产奶。

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因为声音是一种机械能,动植物吸收转化为生物能、化学能,在这里能量并没有被创造出来,也没被消灭,只是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仍然遵循能量守衡和转化定律。

总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知识小结】本课先从自然界的物质性人手,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又是运动的,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运动又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和静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尽管规律是客观的,但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并且能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