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三
2019届高三全国卷语文模拟试卷三附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卷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三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
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
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疑问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
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
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
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
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
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
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
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是联想式阅读。
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
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
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3

绝密★启用前2019届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押题卷3)★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的荐举制度承袭于唐代。
从《周礼》中记载周代的“乡举里选”到汉代的察举制度、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推荐的方式选拔人才一直是朝廷选任官员的重要方式。
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形成与发展,逐渐取代察举制成为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宋代荐举延续了唐代以来制度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了一套制度完备、运行严密的铨选机制。
宋真宗以前,主要由皇帝颁布诏令,要求符合条件的官员荐举人才,即特诏荐举。
宋朝初年,荐举仍旧是提拔官员的临时性措施。
但当时选拔官员的规定与唐代相比更为严格、规范。
荐举提拔官負的制度化出现在真宗时期。
大中祥符三年,真宗颁发了一道诏令,详细规定了知州、通判以上的内外京朝官每年年终向朝廷申报荐举人选,还制定了逾期责罚的法条与执行办法。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9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共8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区块链技术是伴随加密数字货币逐渐兴起的一种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以块链结构存储数据,使用密码学原理保证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数据存储受到互联网多方用户共同维护和监督,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公开、数据不可修改等显著优点。
区块链技术通过在网络中建立点对点之间可靠的信任,去除价值传递过程中介的干扰,既公开信息又保护隐私,既共同决策又保护个体权益,为实现共享经济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有望支撑实现共享交通、共享教育、共享住房、共享能源等多个共享经济场景,是实现共享经济的一种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
数据公开透明,为共享经济提供信用保障。
区块链本身即为一个大型海量数据库,记录在链上的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任何节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区块链平台进行信息查询。
任何第三方机构无法将记录在区块链上的已有信息进行修改或撤销,从而便于公众监督和审计。
这种体现为“公正性”的技术优势,使得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选举、保险、知识产权、慈善公益等领城都具有广泛深入的应用价值。
具体到共享经济当中,能够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用体系提供保障。
催生智能合约,为共享经济提供解决方案。
智能合约是当一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就可以在网络信息平台和系统中得到自动执行的合约。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系统兼具自动执行和可信任性的双重优点,使其可以帮助实现共享经济中的诸如产品预约、违约赔付等多种涉及网上信任的商业情景,使共享经济更加完善可靠。
2019届高三三测语文参考答案

肇庆市2019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36分)(一)1. D(D项张冠李戴,“文学才不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随波逐流而丧失初心”是就“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而言)2.C(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结构,不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模式,也不是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3.B (B项推断的依据是“越来越多的人们,乐于寻找新的文学观念装置,来显影新时代的文学之魂。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
”;A项,“变”和“新创”就是这样的定海神针的说法有误,“中国精神”才是“定海神针’。
C 、D项推断都不成立。
)(二)4.A(“断层式发展”无中生有,“导致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困难”强加因果,“加强引领力度”与题干前面内容不构成因果。
)5.B(曲解文意。
原文表述为“可以多用一些课时来完成”,不代表向课内讲解倾斜,也不存在“应当”。
)6.①各科教师都应承担责任,作专而准的整本书荐读、导读;②将课堂上提纲挈领式的讲解与课下个性化指导相结合;③在提倡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允许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其他方面的健康有益的书籍;④重视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6分。
每点2分)(三)7.B (小说没有描写主人公的语言。
)8.【参考答案】①指的是声音温和不刺耳的电动剃须刀。
②指的是营销者展示给顾客温和的笑容背后所藏起来的如刀尖的脾气。
③指的是主人公作为温和的农村子弟心中藏着的冷酷性情。
④指的是一件件貌似无伤大雅但对主人公内心不断造成伤害的小事。
⑤指的是看似温和实则拒绝与伤害外来弱者的冷漠城市。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9. 【参考答案】①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
②运用插叙手法,插入主人公兼职、与同学交谈、与父亲争执等内容,丰富了故事情节,让人物形象更具体可感。
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_1

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部分学校高三阶段性检测题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阅读(36分)(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学世界理解。
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
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
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精神的愉悦。
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心灵的愉悦。
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
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
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_1

2019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部分学校高三阶段性检测题语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阅读(36分)(一)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字,完成1~3题。
传统节日的意义,可以从化、民俗学、经济等角度阐发,也可以放进学世界理解。
传统节日不仅能保存民族历史记忆,传承民族化,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认同,还能促进社会化再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
从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在传承过程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端午节就是例子。
端午又称“重午”,阳气盛极,阴气初生。
为避邪气,用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学有相通之处,因为节日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精神的愉悦。
学的功用,并不仅仅给人带心灵的愉悦。
学也经由审美活动,引发人们思考人的本原,即人从何而、人之为人的意义和生命的终极价值。
清明扫墓祭拜,是追念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应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人类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也依赖学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文(三)(附答案)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 文(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江西吉安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诗是一种庄严的文学体裁,不仅表现当时人类生存状态和生活形态,更体现人类发展内在的心灵史。
作为创作历史题材的影视编剧,达到“史诗”这个高度并不容易,须有书写史诗的胸怀和决心。
史诗胸怀的建立,首先离不开创作者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创作者需厘清不同物质基础、生产环境下形成的文化形态差异,并分析某一特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生存结构、生活形态,理解与当代生活不同的原因,挖掘其蕴含的可以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
历史剧之所以受到大众喜爱,正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借此文艺形态了解本民族过去的历史、重文化记忆,一方面可以体味到历史中蕴含的现代价值,并有所思考和启发。
比如历史剧《赵氏孤儿》,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赵盾家族是晋国最大宗主,晋国很多人都是赵家门人,家风醇厚,世代依存。
时遇关外游牧民族犯晋,赵家经常组织门人御敌卫国。
所以当赵家面临灭顶之灾时,为其留下宗嗣以期东山再起便成为赵家门人的原初动力和唯一希望。
程婴献子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生活形态下发生的。
这一壮举不只是为赵家,还为许多依附于赵家的门人,为晋国,这就体现出中国人的大义精神。
今天出现一些历史题材影视,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心,见心难见真,剧情雷人,同质化严重,观众也不满意。
其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者对历史缺乏认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2018.5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嫔.(pín)妃桎梏.(kù)缫.(sāo)丝毁家纾.(shū)难B.讣.(fù)告麻痹.(bì)喟.(kuì)叹钟灵毓.(yù)秀C.鞭笞.(chī)掮.(qián)客龋.(yǔ)齿病入膏肓.(huānɡ)D.嗔.(chēn)怪倥偬.(zǒnɡ)骠.(piào)勇椎.(zhuī)心泣血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蕴藉水蒸气一筹莫展集腋成裘B.痉挛破天荒坐无虚席剑拔弩张C.般配度假村至死不渝以德抱怨D.松弛白内瘴斐然成章察言观色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国务院决定,201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三天下半旗,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圣火传递暂停。
②2018年4月23日,世界各大报纸都在位置刊登了中国人民海军举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阅兵,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舰艇同时接受检阅的消息。
③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的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着大陆对台政策的第三次战略性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语文限时训练三【45分钟】五、现代文阅读(39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三笑于德北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
或许,这也称不上是一个故事吧。
1993年的春天,他因为单位的业务,从北方直抵上海,又从上海转杭州,从杭州坐夜航船到苏州。
船上的一夜十分诗意,他要了一碟豆腐,一碟青菜,一瓶老酒,一碗饭。
他吃掉了这些东西。
他近铺的一个老者说:“小伙子好饭量呢!”他就笑了。
夜风从运河上吹来,潮潮的,带有一点水腥。
船是早上七点钟到的苏州,苏州给他的印象是水气忒重。
他背了一个大包,茫然地伫立在街头。
远远地可见北寺塔,高高地占据苏州的天空。
他望着北寺塔,信手翻着从家里带来的小册子,那上面说:“寺乃三国时代东吴大帝孙权为乳母陈氏买地所建。
”他觉得这一切真遥远。
他翻看地图。
那上边标明,怡园离他最近。
他就步行去了。
他想在江南见到的桐花,一树一树的,美丽极了。
是桐花吧。
那么高大的树开花了,他还是第一次领略。
他去怡园。
书上说:怡园位于人民路343号。
苏州的路少有灰尘。
他以全新的感觉走在苏州的路上,像一个诗人。
他在心里说:苏州,是春天里的一条飘带。
印花的飘带,淡淡的水墨把白绢点染出几分娇羞。
你看,他可不就是一个诗人。
诗人到怡园去了,他第一次看园林,他一下就给迷住了。
怡园中有一口小井,他去的时候,一个苏州女孩正用小桶向上提水,那优雅的姿势无限娉婷,腰肢款款,春衫荡起微风。
他举起相机。
镜头里的女孩白,发黑,弯眉细目,齿洁唇红。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她说的是苏州话,但他好像一下就听懂了。
他没想到苏州话这样好听,像女孩手中的小桶,一汪清水透明而晶莹。
女孩说:“你照我干什么?”他说:“竹风。
”那女孩的身后真有一簇春竹呢,葱郁、茂盛、青翠。
女孩说:“什么?”他说:“竹风,竹子刮起的风。
”女孩就掩口笑了,她的意思是只有风能刮动竹子,竹子怎么能刮动风呢。
她转而又笑了,她的意思是:可不嘛,风能刮竹竿,竹子怎么就不能刮动风呢。
她提着桶往屋里去了。
屋子是一个茶室。
他往怡园的深处去,七拐八拐地到尽头。
他读那些楹联,觉得古代的人真麻烦,真有趣,真有闲心。
他原路转回,直奔那茶室,听说,有当年的春茶可饮呢,他于茶道是一个外行,但能饮一盏江南的新茶,苏州的新茶,不是一种享受吗?他看见那个女孩在茶室里。
茶室里已有几个老人聚在一起闲谈,看得出他们是常客。
他们自己带着水杯,很随便地取用热水瓶中的水,那个女孩就站在柜台的边上,她脚上的布鞋踩着地上的青砖。
他放下行囊,坐在茶室的最里边。
她为他送上一杯新茶。
他突然想说点什么,可说什么呢。
他看见室外的小亭。
隐约见那亭上的字,就低声诵读:“主人友竹不俗,竹伴玉人不孤,万竿戛玉,一笠延秋,洒然清风。
”女孩过来给他斟水,也低声说:“静坐观众妙,潭清适我情。
”说完她就笑了,提起暖瓶出了门,不知奔哪厢去了。
他举杯过额,那一杯清茶的香气正好漫入他的鼻翼。
他很神往此时的境界,他想起一个关于才子佳人的叫《三笑》的电影,他想那个女孩对他已经两笑了,如若再有一笑,岂不成就一段姻缘?现在想想,那一年他刚刚戴了一副眼镜,留了一把过胸的大胡子,他衣着松阔,风尘仆仆,长衫圆履,还真有一副才子形呢。
可惜,他已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亲。
他离开怡园时,还想,人生真是一件美好的事,虽然不能成就一段姻缘,可是一个南方女孩对一个北方男子的善意一笑,不也似胎记一般印在自己青春的腮边?(有删改)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无名无姓的“他”作为主人公,不仅容易使读者产生代入感,而且使主人公的故事具有普遍意义。
B.主人公与苏州女孩在怡园水井边的对话,寥寥数语,却表现出女孩天真、单纯而且具有灵性的内在特点。
C.“他”期待女孩对自己“三笑”以成就一段姻缘,但想到自己已为人父,不免怅憾,这种怅憾是全文的感情基调。
D.本文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古朴,行文节奏和缓,给人以冲淡雅致之感,与小说所要营造的氛围非常协调。
1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艺术效果?请简要说明。
(6分)14.主人公“他”是一个怎样的“北方男子”?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 题。
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陈鹏举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
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譬如说,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
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
还有个例子是《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
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
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
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
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
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
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
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
元明也是如此。
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
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
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
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1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鲁迅认为,《史记》其实是散文,甚至可以说是诗,而不是真正的史书。
B.根据文章的需要可以编造一些典故,这属于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的一种形式。
C.史学家可以通过一种诗意的方式,即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些历史的细节来完成史书。
D.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从思维方式看,西方人理解世界偏于理性,而中国人理解世界则偏于感性。
B.《红楼梦》之所以精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说里写了许多诗,很有诗意。
C.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
D.晚清诗人在诗歌理论上已经有了自觉的选择,即诗歌要含蓄,要多用典故。
17.请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材料一:随着国家频繁出台利好新能源汽车政策,各地方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加大,截至2018年6月20日,全国共有上海、深圳、重庆等15省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奖励政策。
在如此大规模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情况下,电动汽车的产销量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1-5月,汽车产销均呈增长趋势。
5月,汽车生产234.44万辆,同比增长12.84%;销售228.77万辆,同比增长9.61%。
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1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5.6%和125.6%。
就在这形势看似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一个致命的问题却悄然浮现。
一些为蹭热度、蹭补贴进入这个领域的电池厂商生产出来的电池远远达不到新补贴政策要求,由于产品不合格,生产的大量电池只好报废。
福建猛狮科技总经理王少平表示,“国内锂动力电池正在向高品质、有产能的企业集中,大者恒大的趋势开始越来越明显。
”而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的进一步升温,锂电池行业内的企业分化开始进一步加剧。
(摘编自《动力电池市场的“内忧外患”》,上海有色网2018年6月21日)材料二: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10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就有7席,占据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全球电池市场所占的份额将达七成以上;目前我国电池生产企业已超过了200家,是全球拥有锂电池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
然而这一串数字,并没有让业内人士觉得骄傲。
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所长周震说:“从行业角度来看,美国有比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目前仍然引领锂电池原始创新、核心材料研发;日本作为电池材料制造大国,生产规范严格,能够最先制造出新的成品电池;我国和韩国作为第二梯队,后续跟进。
”据了解,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隔膜仍是短板。
核心专利缺乏,隔膜等关键材料不给力,不仅成了国产锂电池难以承受之痛,也拖了国产锂电池企业“走出去”的后腿。
(摘编自《一层隔膜两重天:国产锂电池尚需拨云见日》,《科技日报》2018年6月22日)材料三: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日前宣布,该国部分企业及学术机构将在未来5年内联合研发下一代电动车全固态锂电池,并力争早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日元,丰田、松下等23家汽车、电池和材料企业以及京都大学、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15家学术机构将共同参与研究,计划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
此前,法国雷诺汽车业务负责人诺曼德表示,全固态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工业的新希望,在成本、密度和热稳定性方面都较目前的锂离子电池有巨大优势。
相比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将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
首先,相同能量下,全固态电池更薄且体积更小,从而方便应用在新型小尺寸智能电子设备,实现终端产品的小微型化。
其次,全固态电池轻便,能量密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