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环境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维持高景气度,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维持高景气度,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维持高景气度,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一、轨道交通投资维持高景气度(一)、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特征及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轨道运营里程排行情况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电能驱动、快捷便利的公共出行方式,极大地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要,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巨大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七种类型,分别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2020-2026年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市场专项调查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从我国城市交通轨道运营里程排行榜来看,截至2019年,我国城市交通轨道运营里程最高的城市为上海,运营里程达705公里,拥有车站415座,线路共有17条。

其次,北京以里程626公里位列第二,拥有车站389座,线路共有21条。

(二)、铁路投资预期是主导板块估值的核心,预计保持高强度全国铁路投资存周期性波动特征,十三五期间整体表现平稳。

2008年底,由于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年全国铁路投资上调至416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61%。

2008-2010年,我国铁路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1年动车组事故等原因导致铁路建设投资缩水近30%,行业投资规模大幅下滑。

2012-2015年,虽然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但铁路投资恢复较快增长。

2016年以后,由于铁路行业发展已达到阶段高位,铁路投资基本保持稳定。

复盘历史,铁路投资预期是主导板块估值的核心因素。

2008年到2011年,由于全国经济增速放缓,为扩大内需,铁路投资大幅提升。

铁路投资额作为铁路设备行业景气度的先行指标带动了板块整体上行。

2010年底,高铁投资加速,京沪高铁、郑西高铁等先后竣工,仅12月单月通车高铁达872公里,高铁投资加速和高铁运营里程快速增长持续强化市场预期。

2011年连续的黑天鹅事件导致板块出现大幅下跌。

2011年2月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涉嫌违纪被双规,板块风险偏好下移,铁路设备股价出现较大幅回调,其中,南车、北车跌幅分别达到30%、35%。

青岛市城市地铁线路图、轨道交通线网示意图

青岛市城市地铁线路图、轨道交通线网示意图
LIUTING Airport
西流亭
XILIUTING
北杨头
BEIYANGTOU
博览中心
BOLANZHONGXIN
即墨汽车东站
JIMOQICHE DONGZHAN
丽山国际
LISHANGUOJI
东九村
DONGJIUCUN
射箭口
SHEJIANKOU
后寨村
HOUZHAICUN
长江二路东
CHANGJIANGERLU East
中德生态园
ZHONGDESHENGTAIYUAN
疏港高速
SHUGANGGAOSU
柳花泊
LIUHUABO
安子沟
ANZIGOU
泥沟泊
NIGOUBO
辛安西
XIN’AN West
前湾港路
QIANWANGANGLU
齐长城路
QICHANGCHENGLU
河套
HETAO
罗家营
LUOJIAYING
龙海路
LONGHAILU
CHAOYANGSHAN CBD
东方影都
DONGFANGYINGDU
北京路
辛屯山
BEIJINGLU
XINTUNSHAN
两河路
泰山路
TAISHANLU
LIANGHELU
天津路
TIANJINLU
胶南市政府
石桥路
SHIQIAOLU
JIAONANSHIZHENGFU
青岛路
QINGDAOLU
长安路
CHANGANLU
夏庄路
XIAZHUANGLU
李村公园
LICUNGONGYUAN
下王埠
XIAWANGBU
长涧

青岛地铁2023年报告

青岛地铁2023年报告

青岛地铁2023年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对青岛地铁2023年运营情况的总结和分析。

青岛地铁作为青岛市重要的城市交通工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从线路规划、客流运营情况、运营效益等多个方面对2023年的运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二、线路规划1. 已建成线路截至2023年底,青岛地铁共有4条已建成运营线路:•1号线:全长36公里,共设站20座,连接城区南北两端。

•2号线:全长45公里,共设站25座,为城区东西向主干线。

•3号线:全长29公里,共设站18座,连接城区东南部和西南部。

•11号线:全长15公里,共设站9座,连接城区南部和胶州市。

2. 规划中线路目前,青岛地铁还有若干条线路正在规划中:•4号线:计划连接城区北部和胶南区,将是一条南北向的环线。

•5号线:计划连接城区南部和市北区,以及城区东南部和即墨区,将形成一个“国”字型的线网。

•6号线、7号线等:计划连接城区其他重要区域,以进一步完善地铁线网的覆盖范围。

三、客流运营情况1. 2023年总客流量根据数据统计,2023年青岛地铁年总客流量达到2.5亿人次,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5%。

这与城市人口增长、出行需求增加等因素密切相关。

2. 不同线路客流情况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各线路的客流情况如下:•1号线:年客流量约8000万人次,位居各线路之首。

•2号线:年客流量约6500万人次,位居第二。

•3号线:年客流量约5000万人次,位居第三。

•11号线:年客流量约4000万人次,位居第四。

3. 高峰期客流分析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青岛地铁的客流量较大。

2023年,早高峰客流集中在城区北部和东南部,晚高峰客流则以城区南部和西南部为主。

在高峰期,地铁采取增加列车数量、延长列车运营时间等措施应对客流高峰。

四、运营效益1. 财务情况根据财务数据,2023年青岛地铁的运营收入约为10亿元,同比增长了20%。

其中,票务收入为主要来源。

2. 运营成本2023年青岛地铁的运营成本约为7亿元,主要包括人员工资、设备维护费用、能源消耗等费用。

青岛地铁规划

青岛地铁规划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一、线网规划青岛市轨道交通远景年线网包括9条普线和10条快线,全长约872公里。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规划建设2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支线、9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等共7个项目,线路规模139公里,估算总投资980.7亿元。

项目建成后,形成共10条线路、总里程370.7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2号线二期起于既有2号线李村公园站,终于世博园站,长约8.9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67.7亿元,建设工期为4年。

5号线起于麦岛站,终于云岭路站,长约32.7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260.3亿元,建设工期为5年。

6号线二期起于既有6号线辛屯路站,终于西海岸交通商务区青西站,长约14.7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83亿元,建设工期为4年。

7号线二期(北段)起于既有7号线东郭庄站,终于营普路站,长约12.8公里,均为地下线;7号线二期(南段)起于既有7号线兴国路站,终于沧口站,线路长约3.7公里,均为地下线。

项目投资130.1亿元,建设工期为4年。

8号线支线起于既有8号线大涧站,终于泸州路站,长约18.8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114.9亿元,建设工期为4年。

9号线一期起于海西村站,终于供电所站,长约16.6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125.9亿元,建设工期为5年。

15号线一期起于下王埠站,终于四方厂站,长约30.8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194.8亿元,建设工期为5年。

规划建设智能维保中心1座,项目投资4亿元。

(二)主要技术标准2号线二期、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支线与原线路设计标准一致,采用B型车;5号线、9号线一期、15号线一期均采用B型车6辆编组,其中5号线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9号线一期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15号线一期最高运行时速120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支持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装备,提高关键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为发展预留空间。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8.19•【文号】发改基础〔2021〕1225号•【施行日期】2021.08.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21〕1225号青岛市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呈批〈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的请示》(青发改投资〔2021〕49号)文件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支持城市重点区域开发,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原则同意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建设2号线二期、5号线、6号线二期、7号线二期、8号线支线、9号线一期和15号线一期等7个项目,规划期为2021-2026年。

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现代、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的原则,统筹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开发进程、建设条件及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项目建设。

三、深入做好项目建设方案论证。

优化项目建设方案,根据客流情况合理安排线路建设时序,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有效提升线路运营速度和网络服务水平。

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应避开文物本体,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建设的项目,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文物保护。

论证优化涉及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地段建设方案,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采取避震等保护措施,避免安全性影响,加强地面设施的建筑设计,与周边历史城区整体格局风貌特色相协调。

进一步研究有关项目穿越高速铁路的建设方案,加强铁路路基、桥梁防护,尽可能减小对铁路运输的影响。

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青岛西站等重要交通枢纽的衔接,做好换乘设计。

统筹衔接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的规划建设,深入研究站点枢纽综合开发,做好站点与周边客流密度较大的商城、社区、学校等的衔接,科学合理布设出入口,提升旅客出行安全性、便捷性,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7.10•【字号】鲁政字〔2021〕127号•【施行日期】2021.07.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2021年7月10日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影响。

为加快交通强省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山东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意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突出走在前列的发展定位,突出互联互通的发展方向,突出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方式,突出人民满意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交通强国战略,加快交通强省建设,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加快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全面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当好先行。

(二)基本原则。

1.保障民生、人民满意。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持续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品质和均等化水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支撑引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远景规划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远景规划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远景规划根据《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青岛市区轨道交通线网由12条线路组成,青岛城区设有M1、M2、M3、M4和M5线,黄岛区设有M6、M7线,红岛区设有M8线。

市域轨道线网4条连接周边5各城市。

2016年前将计划建成地铁一、二期工程,计54.7km,其中一期工程为3号线,长25.1km,总投资约130亿元,建设年度为2010~2014年;二期工程为2号线一期,线路长29.6km,总投资约162亿元,建设年度为2012~2016年。

M1线是一条纵贯主城区南北的主干线。

线路自中山路起经伏龙山、台东,沿人民路、四流南路,经青岛北站转向重庆路,向北经汽车北站、机场、城阳区正阳路,到达终点东郭庄,线路总长36.6公里。

站点:火车站、大学路、汇泉广场、天泰体育场、太平角、湛山、五四广场、江西路、宁夏路、敦化路、辽阳西路、清江路、双山、长沙路、河西、海尔路、万年泉路、李村、君峰路、重庆路、永平路、青岛北站。

M2线是主城区内的一条半环线,同时连接黄岛。

由黄岛太行山路路口沿长江路、滨海公路至薛家岛过海向北到达团岛站,经西镇、火车站、中山路、泰山路、台东、市政府、青岛大学、啤酒城、长途汽车东站、李村、金水路到达终点体育学校,线路总长约55.3公里,过海隧道段最大站间距7.4公里。

M3线是一条与M1线并行的第二条南北向线路。

自青岛火车站起向东,经过栈桥、第一海水浴场、市政府,由南京路向北,经黑龙江路至李村,沿京口路、振华路至终点青岛北站,线路长约25.1公里。

M4线是一条东西向线路。

自泰山路起,经过华阳路、海泊桥、沿鞍山路、辽阳路向东经汽车东站、枯桃,到达沙子口站,线路长约22.3公里。

M5线自大麦岛起,经辛家庄、沿江西路、山东路、瑞昌路到达终点湖岛站。

线路长约13.3公里。

M6线是一条贯穿黄岛区的L形线路。

自井冈山路站起沿着嘉陵江路、奋进路向北,经辛安、红石崖、到达终点胶南王台镇站,线路长约30.6公里。

青岛市产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

青岛市产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

青岛市产业经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推进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和组织方式变革顺应产业智能化、网络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趋势,面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空间重构,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产业组织方式变革,构建特色鲜明、要素可及、资源共享、协作协同、绿色循环的产业生态和组织体系,提高经济发展效能。

集约发展三大产业组团。

坚持空间收缩、土地集约、要素集中、区别发展,依托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高新区、国际招商园区和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在全域东、中、西部集约有序建设龙泉-姜山、上合-高新区-南村、董家口三大产业组团,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强化创新链、服务链、供应链协同,提升产业关联、产城融合、产才匹配程度,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塑造产业生态圈。

推进产业园区社区化,增加居住、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配套,打造研发、生产、居住、消费、人文、生态于一体的新型功能区。

实施工业用地保护区制度,划定工业集聚区控制线,确保工业用地总规模不降,预留预控重大产业项目战略储备空间。

产业发展三大组团重点园区和产业方向产业发展三大组团示意图青岛市人民政府集中打造三大总部片区。

坚持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聚焦发展浮山湾、金家岭、唐岛湾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引领山东、辐射沿黄、服务全国的北方总部经济高地。

加快智慧楼宇、智慧城区建设,提升浮山湾总部片区,聚集现代金融、航运贸易、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服务等资源。

聚焦创业城市、财富青岛建设,拓展金家岭总部片区,发展创投风投、财富管理、科技创新、商务服务等总部。

推动唐岛湾总部片区与自贸片区协调联动,集聚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海洋经济、先进制造、影视文化等总部机构。

面向世界500强、民营500强、央企、省内大企业,积极引进综合性总部、功能性机构和创新型总部,大力招引高成长性科技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新经济企业总部,支持企业“分改子”“子升总”“总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2020-2025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评价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单位: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
一、规划方案概述
根据《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本次建设规划方案包括2号线二期东段、5号线、6号线二期南段、7号线二期北段、9号线一期、12号线和15号线一期,共计7条线路,总规模为207.8km。

共设车站128座。

本次公示方案为阶段性方案,随着项目的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进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最终规划方案以批复为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一)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部分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屏障等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二)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虽然地下线路的振动影响较突出,且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但由于地铁振动的污染振动治理措施较为成熟,在规划实施中可根据沿线建设情况对待开发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进行空间用地控制,必要时根据具体振动影响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轨道交通振动影响一
般不会成为建设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

(2)二次结构噪声源于轨道交通车辆与轨道的振动,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就可以相应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等减振等措施也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本规划实施期间,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轨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污水、生活污水及由地表径流导致的污染物入渗;轨道交通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于沿线车站、控制中心、停车场和车辆段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2)规划实施后,各站点、控制中心、车辆段及停车场排放的污水量占青岛市污水总处理能力的比重非常小,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也较小,基本不会增加青岛市市政污水处理的负荷,对地表纳污水体产生的影响较小。

(四)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规划线路大都在主城区,以地下方式为主,线路工程占据一定的潜水含水层空间和一部分微承压含水层空间,一般不会占据承压含水层的含水空间。

部分线路走向与地下水径流方向相交,将形成对地下水流动的阻碍,局部改变地下水径流条件以及与河水的补排关系,但不会出现对地下水径流的阻断。

总体上,区域内地下水的径流总量将比自然状况略有减少,但不会对地下水的流场产生较大影响。

(五)电磁辐射影响
经类比预测,青岛市轨道交通地面主变电所产生的工频
电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均不会超过相关国家标准限值,对周边电磁环境影响不大。

地铁高架线电磁辐射对环境影响较小,电磁辐射对地铁高架线的布局不存在制约性。

(六)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轨道交通运营对周围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地面风亭排风与地铁车辆段各设施排放污染气体对周边空气环境的影响,但影响较小。

(七)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给环卫部门定时清运,对环境基本无影响。

(八)城市生态与景观分析
总体上看,本次建设规划评价线路高架段主要沿现有道路敷设,占用现状交通用地,沿线现状用地主要是工业、农业和绿化用地,局部分布有居住用地。

地下段主要为车站地上部分占地,车站基本位于现有或规划道路交叉口,对土地利用现状影响不大。

规划线路的建设基本不会对城市绿地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九)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能耗低、污染低、安全性高的轨道交通对促进青岛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实施有利于促进城市综合交通客运体系的形成,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引导城市人口的重新分布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青岛城市的空间布局。

本规划实施有利于改善青岛市的旅游交通环境,提升国际地位。

规划实施有助于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改善市民
的出行条件。

三、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及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一)噪声控制措施
轨道交通线路噪声污染治理措施概括起来包括声源、传播途径、与受声点防护措施三大类,声源控制是防治轨道交通噪声影响的最根本手段,主要通过采用低噪声车辆、轨道及设备来实现;传播途径防治措施主要通过设置隔声屏障、消声器,种植绿化林带,合理进行建筑布局来实现;受声点防护措施有搬迁、改变敏感点功能和建筑隔声等。

根据轨道交通噪声治理经验,目前较常用的噪声治理措施为设置声屏障、消声器、进行轨道减振与建筑物合理布局,这些措施的采取对降低轨道交通噪声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而绿化林带、搬迁与功能置换等措施因增加了土地需求和工程造价,需因地制宜、谨慎采用;低噪声车辆、设备与轨道结构等先进技术的引进、研发与应用,应成为今后轨道交通噪声治理的主流方向。

规划线路的具体噪声治理措施,应根据项目实施时的声环境要求,技术经济条件等因素在项目环评中通过详细的分析论证确定。

(二)振动防治工程措施
根据地铁振动的产生机理,在车辆类型、轨道构造、线路条件等方面进行减振设计,将降低轮轨撞击产生的振动源强值,从根本上减轻轨道交通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即在车辆选型中,除考虑车辆的动力和机械性能外,还应重点考虑其振动指标,优先选择噪声振动值低、结构优良的车辆;
铺设60kg/m重轨无缝线路,采用减振扣件(如Lord扣件、Vanguard扣件等),减振道床(如弹性短轨枕或支承块、浮置板道床、橡胶隔振垫等)等轨道结构振动控制措施。

轨道结构振动控制措施是目前轨道交通振动控制的主流方向,经过多年实践,其技术已日趋成熟。

规划项目的具体振动防护措施应在项目环评中根据当时的环境要求和经济技术水平确定。

(三)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水资源保护措施
下一步设计中应注意轨道线路建设与相应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同步性,确保轨道交通附近区域污水管网于车场建成前完成敷设,保证各站段废水能够接入相应污水处理厂处理。

加强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案,对施工降水尽量综合利用,防止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并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施工中若需要基坑降水,应按照有关要求,编制疏干排水方案,报青岛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加强油类等施工材料的使用和管理,做好施工机械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可将施工作业对地下水水质造成的影响降至最小。

四、总体评价结论
《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符合国家相关政策,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相关规划基本协调,有利于青岛市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次建设规划的线路总体布局、敷设方式基本合理。


依据报告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措施的基础上,规划实施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规划目标和环境目标总体是合理的和可达到的。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和环境规划角度,《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基本可行。

本次公示方案为阶段性方案,随着项目的实施进程及环评工作的进展,相关信息将完善或调整,最终规划方案以批复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