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合集下载

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治疗效果评价分享

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治疗效果评价分享

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治疗效果评价分享【第一病例】高血压患者病例讨论与治疗效果评价患者胡先生,男性,55岁,主诉头晕、心悸已有半年。

既往病史中无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其他重大疾病。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血压为160/100 mmHg,没有其他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在治疗方面,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1. 药物治疗:开始时,我们选择单一药物进行治疗,包括ACE抑制剂。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血压下降到140/90 mmHg,症状有所缓解。

2. 饮食控制:建议患者低盐饮食,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此外,还建议适量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

3. 生活方式改变: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

经过半年的治疗,我们进行了治疗效果评价:1. 血压控制:患者的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平均值为130/80 mmHg。

2. 症状改善:患者头晕、心悸等症状已经完全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3. 药物耐受性:患者对所使用的药物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综合评价:根据胡先生的病例,早期的高血压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药物治疗结合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是管理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第二病例】糖尿病患者病例讨论与治疗效果评价患者张女士,女性,65岁,主诉口渴、多尿、体重下降明显。

既往病史中有高血压。

体检发现血糖值为11.5 mmol/L,初步诊断为2型糖尿病。

治疗方面,我们选用了以下策略:1. 药物治疗:我们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患者的血糖监测,逐渐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血糖控制的目标。

2. 饮食控制:我们给予患者详细的饮食指导,包括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蔬菜和蛋白质摄入。

鼓励分次进食,避免过度进食。

3. 运动治疗: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

通过增加体力活动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治疗效果评价为:1. 血糖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0 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7.8 mmol/L以下。

2. 症状改善:患者口渴、多尿等症状明显减轻。

分享病例的开场白

分享病例的开场白

分享病例的开场白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病例分享会。

在这次分享会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病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让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病例的背景情况。

这是一个关于一位年轻女性患者的病例,她在就诊时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头痛、视力模糊和乏力等症状。

这些症状给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并且对她的工作和社交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对该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后,我们发现她还存在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和情绪低落等问题。

这些症状的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觉,我们开始怀疑她可能患有某种潜在的系统性疾病。

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头部CT扫描和眼底检查等。

通过这些检查,我们排除了一些常见的疾病,如感染、炎症和肿瘤等,并初步确定了诊断方向。

基于这些初步的检查结果,我们进一步进行了一些特殊的检查,如脑脊液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和眼科专科检查等。

这些检查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初步诊断,并帮助我们进一步缩小了诊断范围。

在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后,我们最终确定了这位患者的诊断为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睛,导致多种症状的出现。

虽然这种疾病目前没有明确的治愈方法,但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综合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通过与患者的密切合作和不断的调整,我们逐渐控制了她的症状,并帮助她恢复了一定的工作和社交能力。

通过这个病例,我们深刻认识到了罕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挑战性。

这些疾病往往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和不确定的病因,需要我们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便尽早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这个病例也提醒我们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生活困扰,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护理,帮助他们重建信心和积极面对疾病。

分享病例交流会发言稿

分享病例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来自XX医院的XX医生,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这次病例交流会,与大家共同探讨病例,分享经验。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例罕见的病例——肺动脉高压合并肺栓塞。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这位患者的基本情况。

患者,女,35岁,主诉为活动后呼吸困难、胸痛1个月。

入院前1个月,患者在跑步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随后,患者转至我院进一步诊治。

入院后,我们详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并进行了一系列检查。

首先,我们进行了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常规检查,结果均无异常。

其次,我们进行了胸部CT检查,发现患者右肺下叶段性肺不张,考虑为肺炎。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我们进行了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右肺动脉主干及分支明显狭窄,考虑为肺动脉高压。

同时,我们发现患者右侧肺动脉内存在一枚血栓,诊断为“肺栓塞”。

针对患者的病情,我们进行了以下治疗:1. 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和扩展。

2. 解痉治疗:给予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解痉,缓解肺动脉高压症状。

3. 抗感染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4. 支持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经过积极治疗,患者呼吸困难、胸痛症状明显缓解,肺动脉高压症状得到控制。

但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难题:1. 患者肺动脉高压程度较高,抗凝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出血并发症。

2. 肺栓塞治疗过程中,患者存在血栓脱落风险。

3. 患者肺动脉高压病因不明确,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密切监测患者出血情况,调整抗凝药物剂量,降低出血风险。

2. 加强血栓脱落风险监测,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

3. 结合患者病史、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肺动脉高压病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以下几点经验:1. 重视患者病史采集,对疑似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早期筛查。

病例分享格式

病例分享格式

病例分享格式
病例分享的格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病例概述:简要介绍病例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信息。

2. 主诉: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和就诊原因,以及病程的时间和病情变化。

3. 病史:详细描述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用药史等,以及与本次病情相关的个人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

4. 查体:描述医生对患者的身体检查情况,包括生命体征、体态、面色、舌苔等。

5. 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列举患者接受的相关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

6. 诊断:根据上述信息,给出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或推断。

7. 治疗:描述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理等。

8. 预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给出预后的判断和建议,如定期复查、注意事项等。

9. 讨论与总结:对病例进行总结,指出病例的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对类似病例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在撰写病例分享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语言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

2. 逻辑清晰,按照病例的顺序进行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病情的发展和医生的诊疗过程。

3. 内容真实可靠,不得虚构或夸大病情,以确保病例分享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在病例分享中尊重患者的隐私,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病例分享格式

病例分享格式

病例分享格式
摘要:
1.病例分享的重要性
2.病例分享的基本格式
3.病例分享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病例分享的重要性
病例分享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之一,通过对具体病例的描述和分析,可以促进医生之间的学术讨论,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水平。

同时,病例分享也有助于传播医学知识,帮助更多的医生了解疾病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二、病例分享的基本格式
一个完整的病例分享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病史概述:简要介绍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职业等)、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2.病例特点:详细描述病例中的特殊症状、体征、检查结果、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3.诊断和治疗:介绍医生对病例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并阐述其原理和效果。

4.讨论:对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

5.结论:总结病例分享的主要内容,强调其教学和临床意义。

三、病例分享的注意事项
1.尊重患者隐私:在病例分享中,应避免使用患者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信息,以保护患者的隐私。

2.保持客观、真实:病例分享应基于真实的临床资料,客观地描述和分析病例,避免夸大或隐瞒事实。

3.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病例分享的文字表述应清晰、简洁,逻辑性强,便于读者理解和阅读。

4.引用文献:在病例分享中,如果引用了其他学者的观点或研究成果,应注明出处,以遵循学术规范。

病例分享的开场白

病例分享的开场白

病例分享的开场白病例分享的开场白(精选篇1)亲爱的大家:大家好。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在这一特别的日子来临之际,我镇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提高社会各界对糖尿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采取行动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病例分享的开场白(精选篇2)亲爱的某某:大家好。

糖尿病是仅次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慢性流行病,是致死、致残、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糖尿病也是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加强社会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对遏制糖尿病发病有重要意义。

20某某年11月14日是第三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的主题为:“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认识糖尿病,我们在行动”。

病例分享的开场白(精选篇3)亲爱的各位:大家好。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悄悄的潜入,成为危害健康的阴影,糖尿病的科普知识,诊断治疗方法及日常生活保健与我们平常生活越来越密切。

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消瘦。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因而身患糖尿病多时却浑然不知,直到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耽误了治疗时间。

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倡健康生活,我院20某某年11月08日在双龙村村委会旁,为广大百姓进行一次“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健康讲座活动。

通过讲座向群众们宣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还特别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向与会人员讲解了目前糖尿病患者的现状,仔细解释了糖尿病的病因?它是由于身体中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腺功能完全丧失以及不能适当地利用胰岛素所致。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简称“三多一少”。

但是,有50%以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无任何明显的症状。

此外,糖尿病还有一些如乏力、反复感染、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瘙痒、四肢皮肤感觉异常、视力下降、性功能障碍等不典型症状需要给予注意。

分享病例的开场白

分享病例的开场白

分享病例的开场白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分享病例的重要性
2.主题:如何编写一个有效的分享病例的开场白
3.编写分享病例开场白的步骤
3.1 确定主题和目的
3.2 简要介绍病例背景
3.3 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或陈述
3.4 总结主要内容和结论
4.结论:分享病例开场白的实际应用
正文
在医学领域,分享病例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

通过分享病例,医生们可以相互学习,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然而,要使分享病例达到预期效果,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编写一个有效的分享病例开场白。

首先,你需要确定分享病例的主题和目的。

明确主题有助于你聚焦于关键信息,而明确目的则能让你的听众对病例有所期待。

在确定主题和目的之后,你可以简要介绍病例背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症状和体征等。

这有助于听众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讨论做好铺垫。

接下来,你需要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或陈述。

你可以从病例中的疑点、难点或特殊之处入手,提出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听众的好奇心。

此外,你也可以从病例中提炼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或教训,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在引导听众关注病例的各个方面之后,你需要总结主要内容和结论。

这有助于听众对病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明确你分享病例的目的。

最后,你可以提出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鼓励听众参与讨论,从而达到学术交流的目的。

总之,编写一个有效的分享病例开场白需要明确主题和目的、简要介绍病例背景、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或陈述以及总结主要内容和结论。

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病例分享

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病例分享

内科疾病的病例讨论与病例分享病例一:高血压病例患者信息:性别:男年龄:55岁主述症状:头晕、头痛、气促既往病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前被确诊为高血压,但未定期用药。

此外,患者还有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的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测量血压为160/100mmHg,心率为85次/分钟。

头颈部检查正常,心脏听诊有S4杂音,其余无异常体征。

辅助检查:血液检查显示血糖和肾功能异常,尿常规提示蛋白尿。

初步诊断与治疗建议:该患者被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

治疗方面,首先建议患者规范用药,定期监测血压并调整药物剂量。

进一步推荐患者进行肾脏影像学检查,如B超或CT扫描,以评估肾脏病变的情况。

患者信息:性别:女年龄:62岁主述症状: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既往病史:患者既往有冠心病病史,3年前曾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未定期用药。

此外,患者还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病史。

体格检查:患者测量血压为140/90mmHg,心率为75次/分钟。

心脏听诊有室性早搏杂音,其余无异常体征。

辅助检查:心电图显示心电轴左偏、ST段改变以及T波倒置。

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狭窄再次发生。

初步诊断与治疗建议:该患者被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复发。

治疗方面,建议患者密切监测心电图、定期检查心脏酶谱,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治疗。

此外,患者需要注意饮食控制、遵循医生的给药方案,并定期进行冠脉造影以评估狭窄病变的程度。

患者信息:性别:男年龄:40岁主述症状:咳嗽、发热、胸痛、咳痰既往病史:患者既往无肺炎病史,但有吸烟史。

体格检查:患者体温为38.5摄氏度,心率为95次/分钟。

肺部听诊有湿性啰音,其余无异常体征。

辅助检查:胸部X射线显示肺部实变阴影,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增高。

初步诊断与治疗建议:该患者被初步诊断为肺炎。

治疗方面,建议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以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

药物治疗方面,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此外,患者需要休息,适当补充营养,戒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调脂, 并无肝酶及肌酶无升高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该病人的hsCRP增高?与合并DM关系大呢? 还是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关系大? 降压至什么水平?(对其他脏器的保护与保持颅 内灌注的平衡) 对于这样前后循环均明显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 可否分别植入支架?已闭塞且侧枝循环好的MCA 需要处理吗?
Lab test (2)
(2008-03-31)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心电图

( 2008-03-31 )X线:1、主动脉型心脏。2、两肺未见明显异 常 ( 2008-03-31 )B超:轻度脂肪肝,左肾囊肿伴囊壁钙化,左 肾偏强回声区,考虑错构瘤。右肾囊肿,前列腺增生,左肝、胰腺 显示不清,胆、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 ( 2008-03-31 )颈部血管彩超:1、右侧锁骨下动脉、左

头颅MRI T1WI
头颅MRI T2WI
头颅MRI Flair像(1)
头颅MRI Flair像(2)
头颅MRI DWI(1)
头颅MRI DWI(2)
头颅MRI 左侧颞叶
头颅MRI 冠状位T2WI(1)
头颅MRI 冠状位T2WI(2)
头颅MRI 冠状位T2WI(3)
CTA
• 诊断: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 A-A) • 颅内低灌注 • 颈动脉硬化症 • 治疗:(病人因故坚决拒介入治疗) 抗凝、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调脂、凯时、活血化淤等 * 调脂—立普妥 20mg qn po
LDL-C
黏附分子 巨噬细胞
CRP
氧化的 LDL-C 泡沫细胞
平滑肌细胞
内皮功能受损 炎症 氧化
斑块不稳定 和血栓形成
CRP=C-reactive protein; LDL-C=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
《他汀预防缺血性卒中/TIA专家建议》 (四)

有缺血性卒中或/TIA的患者,应尽早完善血脂检查,基线 LDL-C〉2.6mmol/L(100mg/dL)者,建议他汀类药物治疗, 将LDL-C降至2.6mmol/L(100mg/dL)以下,并定期监测血脂 水平。 伴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缺血性卒中/TIA的极高危患者(伴有 冠心病/糖尿病/不能戒断吸烟/代谢综合症之一者),应将 LDL-C降至2.07mmol/L(80mg/dL),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 对于有确切的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或有动脉-动脉栓塞证 据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论血脂水平是否升高,推荐 强化他汀治疗(LDL-C<80mg/dl或LDL-C下降幅度40%以上)
>2.1mmol/l 80mg/dl
强化降脂
<2.1mmol/l 80mg/dl
II 中度 高危
其他缺血性卒中或TIA
>2.6mmol/L 100mg/dl
标准降脂
<2.6mmol/L 100mg/dl
脑卒中/TIA预防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分层用药
IV 极高危
脑动脉支架或其他成形 动脉-动脉栓塞事件
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


病例一
• 陈× ×,男,56岁 • 住院日期:2008-02-10~2008-03-29 • 主诉:突发右侧肢体力弱2天,言语含混、记 忆减退1天,伴不完全混合型失语、定向力减 退 • 既往史:发现“高胆固醇血症”5年(未正规 治疗),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及家族史, 吸烟20年,1包/天,酗酒30年 • 体检:血压125/85mmHg,心肺腹未见异常,神 清,不完全性失语,记忆力、定向力减退,右 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肌张力减弱,右侧肢体 肌力3级,右侧腱反射+,右侧半身痛觉减退, 右侧Babinski征(+),颈部无血管杂音
治疗经过和困惑(2)
▲第7天开始加用管通片 1片 Bid,血压恢复至115- 135/85-90mmHg, 3天后病人可直立无头昏,失语症 状基本消失,记忆力和定向力逐渐恢复,但仍不如5天前, 经康复锻炼等治疗共48天,病人右侧下肢肌力4级,右 上肢3级,出院进一步康复治疗 ▲病人及家属始终不愿接受颅内MCA水平段支架植入术 ▲疑问:1、要升压治疗吗?如何升压治疗? 2、升压至什么水平?(对其他脏器的保护与保 持颅内灌注的平衡) 3、病人为什么出现自发血压下降? 4、为什么hsCRP不高?
III 高危
II 中度高危
缺血性卒中或TIA,伴有
1.动脉粥 样硬化性动脉 狭窄 2.有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 冠心病、代谢综合症、 持续吸烟)

( 2008-02-11 )窦性心律,部分导联T波改变, 左心室肥厚
Lab test (2)
( 2008-02-11 )胸廓对称,两肺纹理增多,两肺未见 实质性病变影,气管居中、纵隔影未见增宽移位 ( 2008-02-11 )B超:胆囊炎性改变,肝、胰、脾、双 肾、膀胱、前列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输尿管未见扩张 ( 2008-02-11 )血管彩超:1、右侧锁骨下动脉粥样硬 化(考虑钙化斑形成);2、右侧颈总动脉内膜增厚;3 左侧颈总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双侧颈内 静脉血流显像好。 ( 2008-02-11 )头颅MRI扫描:左侧基底节区及左侧颞 叶皮层下异常信号影,考虑脑梗塞。 ( 2008-03-07 )头颅CTA:左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局限 性狭窄
他汀剂量
目标值
IV 极高危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或 TIA,同时: 脑动脉支架或其他成形 动脉-动脉栓塞事件 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或 TIA,伴有任何危险因素中的一个
不考虑
强化降脂
<2.1mmol/l 80mg/dl
III 高危
1. 2. 3. 4.
糖尿病 冠心病 谢综合症 持续吸烟
治疗经过和困惑(1)
▲ 治疗第5天后病人失语症状基本消失,记忆力和定向力 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言语略含混,右侧肢体肌力5-级 ▲第7天,病人再次出现不完全混合型、记忆力和定向力 明显障碍,言语含混明显,右侧肢体肌力0级,且起床后 不能忍受的头昏 此时血压波动于98-105/75-80mmHg(未投用降压药 和扩血管治疗) 立即复查CT未见新鲜病灶,予中药参脉针、参芪片以及 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容等治疗,上述症状略微缓解,但血 压仍然没有提高
病例分享
— 立普妥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作用 福州总医院神经内科
殷红兵
动脉粥样硬化,全身性、系统性疾病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脑卒中
中国面临心血管疾病第二次浪潮 --冠心病持续增长 --脑卒中居高不下
MI
外周动脉疾病: • 间歇跛行 • 疼痛 • 坏疽 • 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性疾病
斑块破裂
单核细胞
头颅MRI 桥脑(1)
头颅MRI 桥脑(2)
头颅MRI 中脑
头颅MRI 分水岭脑梗塞(1)
头颅MRI 分水岭脑梗塞(2)
头颅MRI 冠状位
CTA 左侧MCA闭塞
CTA 动脉粥样硬化
• 诊断: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 ) • 高血压病2级 极高危 • 2型糖尿病 • 颈动脉硬化症 • 乙肝病毒携带者 • 颅内低灌注 治疗:(病人因经济坚决拒绝介入检查治疗) 抗凝、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 降压(ARB+CCB)、扩冠、活血化淤以及后来降糖等 * 调脂—立普妥 20mg qn po
Lab test (1)
(2008-02-11)三大常规、凝血四项、hsCRP、乙肝两对半和丙 肝抗体、电解质和肾功均未见异常,肝功正常(ALT 27 U/L),空 腹血糖4.6mmol/L

( 2008-02-11 )总胆固醇4.96mmol/l,载脂蛋白A1 2.54g/l, 载脂蛋白B 1.64g/l,HDL-C 1.58 mmol/l,LDL 3.38 mmol/l, TG1.20 mmol/l ( 2008-02-26 )总胆固醇3.61mmol/l,载脂蛋白A1 1.82g/l, 载脂蛋白B 1.20g/l,HDL-C 1.68 mmol/l,LDL 1.93 mmol/l, TG1.32 mmol/l, ALT 105 U/L,CK 77 U/L
Lab test (1)

(2008-03-31)三大常规、凝血四项、丙肝抗体、血糖、电解 质和肾功均未见异常,乙肝两对半:HbeAb(+),HbcAb(+),余生 化检查示:ALT22U/L,肌酸磷酸激酶101 U/L,总胆固醇 6.88mmol/l,载脂蛋白A1 1.07g/l,载脂蛋白B 1.19g/l,HDL-C 1.14 mmol/l,LDL 4.16 mmol/l,TG2.25 mmol/l
病例一总结

极高危患者(A-A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应当 按照指南将LDLC降到2.07mmol/L或将降低幅度 达到40%以上 每个病人应该危险分层 强化调脂带来的稳定斑块作用更明显(急性期还 可抗炎、抗氧化) 对于低灌注有必要提高血压


病例二
• 朱× × ,男,52岁 • 住院日期:2008-03-28~2008-04-23 • 主诉:突发右侧肢体力弱伴视物旋转、言语不 清、恶心6小时 •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病史6年余,一般在 血压高时服用“脑心通”,未规律检测血压, 否认家族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史,有家族性肥胖 史 • 体检:血压150/107mmHg,心肺未见明显异常, 神清,右侧眼球内收受限,可见快速水平性眼 震,右侧中枢性面舌瘫,饮水呛咳,右肢肌张 力低,右肢肌力3级,右侧Babinski征(+), 双侧颈动脉问及1级收缩期杂音
( 2008-04-08 )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5.1 mmol/l,1h: 12.5 mmol/l,2h:11.4 mmol/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