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大气污染源物分类及来源

合集下载

大气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监测与治理

大气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监测与治理

大气环境污染物来源及其监测与治理一、大气环境污染物来源大气环境污染物主要有氮氧化物(NOx)、二氧化硫(SO2)、颗粒物(PM)等,它们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生产: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煤、燃油、燃气等能源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2. 交通运输:汽车、汽艇、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中的烧烤、焚烧垃圾、家庭燃料燃烧等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4. 天然源: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也会带来大量的大气污染。

二、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为了掌握大气环境污染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国家建立了大气污染物监测系统。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质量监测: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覆盖全国多个城市,监测包括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以及细颗粒物等指标。

2. 工业企业排污监测:对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测和监控,以确保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3. 移动源排放监测:通过移动源尾气控制技术进行尾气排放测试,能够有效排除车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

4. 气象气象监测:气象气象监测对于大气环境污染的展开及发展形式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前预警和发现。

三、大气环境污染治理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和治理措施。

以下是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1. 限制燃煤:燃煤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国家加强对燃煤的限制,并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2. 推动低碳交通: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倡低碳出行,鼓励电动车、油电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车型的使用。

3. 排放标准的完善: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对工业企业和个人排放大气污染物进行限制和规范。

4. 加强管理手段: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治理手段管理及信息公开。

总之,大气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要想从根本上缓解大气污染问题,需要加强治理措施的管理,同时鼓励市民的环保意识,从而促进大气环境的持续健康地发展。

大气污染物的定义及其分类

大气污染物的定义及其分类

大气污染物的定义及其分类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的空气中存在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标准,从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物是指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大气中的物质,包括固体颗粒、液体颗粒、气态物质和能量。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可以根据它们的来源、物理状态和化学性质来进行。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分类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根据来源分类1. 自然源:自然源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火山喷发、森林火灾、沙尘暴等自然现象。

这些源头释放出的物质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氧化物、颗粒物等。

2. 人为源:人为源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人类的生产、能源消耗和交通运输等活动。

这些源头释放出的物质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悬浮颗粒物等。

二、根据物理状态分类1. 固体颗粒物:固体颗粒物是大气污染物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它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组成,包括尘土、烟雾、灰尘等。

这些固体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2. 液体颗粒物:液体颗粒物主要包括雾霾和雾气等。

这些颗粒物由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常常是由硫酸、硝酸等化学物质形成的。

3. 气态物质:大气中的气态物质主要包括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

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呈气体状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大。

三、根据化学性质分类1.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它是由不完全燃烧产生的。

一氧化碳能够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甚至中毒,严重时可致命。

2.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它是由燃烧矿石和化石燃料产生的。

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对水资源和植物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3.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由汽车尾气、工厂排放和农业活动产生的。

它们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对人体的健康和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于化学工厂的挥发性溶剂和汽车尾气等。

这些物质对大气产生强烈的恶臭,同时也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一、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1.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是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从大气污染控制的角度,按照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如下几种:(1)粉尘(dust):粉尘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

它通常是由于固体物质的破碎、研磨、分级、输送等机械过程,或土壤、岩石的风化等自然过程形成的。

颗粒的形状往往是不规则的。

颗粒的尺寸范围,一般为1~200mμ左右。

属于粉尘类的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如粘土粉尘、石英粉尘、煤粉、水泥粉尘、各种金属粉尘等。

(2)烟(fume):烟一般是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

它是由熔融物质挥发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冷凝物,在生成过程中总是伴有诸如氧化之类的化学反应。

烟颗粒的尺寸很小,一般为0.01~1mμ左右。

产生烟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产生的氧化铅烟、氧化锌烟,在核燃料后处理厂中的氧化钙烟等。

(3)飞灰(fly ash ):飞灰是指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得较细的灰。

(4)黑烟(smoke ):黑烟一般是指由燃料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在某些情况下,粉尘、烟、飞灰、黑烟等小固体颗粒气溶胶的界限,很难明显区分开,在各种文献特别是工程中,使用得较混乱。

根据我国的习惯,一般可将冶金过程和化学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气溶胶称为烟尘;将燃料燃烧过程产生的飞灰和黑烟,在不需仔细区分时,也称为烟尘。

在其他情况下,或泛指小固体颗粒的气溶胶时,则通称粉尘。

(5)雾(fog ):雾是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在气象中指造成能见度小于l km 的小水滴悬浮体。

2.气体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

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其来源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可接受水平,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有害影响的现象。

大气污染主要由以下几类污染物和来源构成。

1. 悬浮颗粒物悬浮颗粒物是大气污染中最常见的一类污染物。

它们包括细粒子(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燃烧排放等。

细粒子和可吸入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害,且能降低空气质量。

2.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主要是由燃煤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燃烧含硫燃料产生的。

它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植物、水体和建筑物造成损害,同时也对人类的呼吸系统有害。

3. 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由燃烧过程中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产生的,主要源于交通尾气和工业排放。

它不仅对人类健康有害,还是臭氧的主要前体。

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化学品使用、油漆和溶剂、汽车尾气等。

它们可以导致空气中臭氧和细颗粒物的形成,并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5. 臭氧臭氧主要是由太阳辐射作用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产生的。

这些污染物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

臭氧对人类和植物都具有危害性,会引发呼吸问题和光合作用受阻。

6.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主要来自燃烧过程中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包括工业生产、汽车和燃煤。

一氧化碳对人类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害,可导致中毒和死亡。

7. 其他污染物还有一些其他污染物也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例如重金属、氯气和二噁英等。

它们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废物处理和农业活动等。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主要由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臭氧、一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构成。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化学品使用和废物处理等。

对大气污染的分类和来源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污染的本质,制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的分类及其来源大气污染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环境稳定的问题。

它不仅仅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大气污染的分类和来源对有效控制和预防大气污染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的分类以及其主要来源。

一、大气污染的分类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大气污染可分为以下几类:1. 悬浮颗粒物污染:悬浮颗粒物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固体颗粒和液滴,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

这些颗粒物可以通过燃煤、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天然源等途径进入大气,对人体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

2. 二氧化硫污染:二氧化硫是燃烧煤炭和石油等含硫化合物的排放产物,也是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之一。

它可以导致酸雨的形成,并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环境产生广泛影响。

3. 氮氧化物污染:氮氧化物主要由燃烧过程中的高温反应生成。

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二氮(N2O)。

它们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对臭氧层和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4. 臭氧污染:臭氧是一种对呼吸道刺激性强的气体,常见于夏季高温和日照充足的地区。

臭氧的主要来源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条件下的光化反应。

高浓度的臭氧对植物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对人体健康不利。

5.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挥发性有机物包括苯、甲醛、二甲苯等在大气中易挥发的化合物。

它们主要由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溶剂使用等活动释放,对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大气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许多工业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物,其中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会直接进入大气中,造成工业区域的大气污染。

2. 交通尾气:车辆的燃烧排放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尤其是柴油车辆的排放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 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包括农作物秸秆焚烧、木材燃烧和生物质能源利用等。

大气污染源物分类及来源

大气污染源物分类及来源

大气污染源物分类及来源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大气污染源物分类及来源按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根据表 5-2 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为三大方面:①燃料燃烧;②工业生产过程;③交通运输。

前两类污染源统称为固定源,交通运输工具(机动车、火车、飞机等)则称为流动源。

燃料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

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

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家庭炉灶排气是一种排放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危害性不容忽视的空气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或工业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的工厂很多。

例如,石油化工企业排放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含重金属元素的烟尘;磷肥厂排出氟化物;酸碱盐化工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及各种酸性气体;钢铁工业在炼铁、炼钢、炼焦过程中排出粉尘、硫氧化物、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酚、苯类、烃类等。

总之,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的组成与工业企业的性质密切相关。

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汽车排气已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机动车的发展速度很快, 1950 年全球机动车保有量为 7000 万辆, 1996 年增长到亿辆。

汽油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CO , NOx , HC 和铅(如果使用含铅汽油);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 NOx,PM (细微颗粒物), HC , CO 和 SO2。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相当惊人。

以日本东京为例, 90 年代东京拥有机动车 400 万辆,而 CO 和NOx的排放量基本稳定在 10 万吨和 5 万吨左右,而北京市 1995 年机动车仅为100 万辆, CO 和 NO X 的排放量却高达万吨和万吨。

大气污染物来源和传输机制

大气污染物来源和传输机制

大气污染物来源和传输机制大气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它们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大气污染物来源和传输机制进行详细的解析。

I.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一氧化碳(CO)等。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厂烟囱中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如NOx、SO2、CO等。

2. 交通运输: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燃烧过程会释放出大量尾气,其中含有大量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车辆尾气中的NOx、CO和VOCs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尤为显著。

3. 生物质燃烧:生物质燃烧是农村地区常见的一种能源利用方式,但它也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

例如,农作物秸秆燃烧会释放出大量颗粒物和CO,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 人为活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可以产生大气污染物的活动。

例如,建筑工地的扬尘和沥青材料挥发出的VOCs。

除了上述来源,大气污染物还可能由远距离传输进入一个地区,这主要由天气、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

例如,远离城市的地区可能会受到来自城市的大气污染物的影响,通过风向和大气环流将污染物传输至该地区。

II.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 空气扩散: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会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例如风向、风速和大气稳定度等。

通过空气扩散,污染物可以在空气中迅速传播,并随着风的方向和速度扩散到更广阔的区域。

2. 干沉降: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可以通过干沉降的方式沉降到地面。

干沉降主要受到颗粒物的尺寸、密度和颗粒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这种传输机制尤其对颗粒物来说更为重要,因为颗粒物较大,能够直接沉降到地面。

大气中各项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各项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大气中各项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听到“大气污染”这个词,那么大气中各项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究竟有哪些呢?
颗粒物(PM
10、PM
2.5
)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船)排放、电厂锅炉、工业
炉窑和生产过程、道路与建筑扬尘、秸秆焚烧、民用分散燃烧等。

SO
2
主要来自固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厂等燃煤燃烧,以及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化工、炼油和硫酸厂等生产过程。

NO
2
除少量来自自然界氮循环外,大部分来源于各种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火力发电、石油化工、燃煤工业等工业源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CO主要来自于机动车尾气、炼钢、炼铁、焦炉、煤气发生站、采暖锅炉、民用炉灶、固体废弃物焚烧排出的废气。

O
3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
X
)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经光化学反应形
成的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化工生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源物分类及来源按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根据表 5-2 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为三大方面:①燃料燃烧;②工业生产过程;③交通运输。

前两类污染源统称为固定源,交通运输工具(机动车、火车、飞机等)则称为流动源。

•燃料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

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

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家庭炉灶排气是一种排放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危害性不容忽视的空气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或工业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的工厂很多。

例如,石油化工企业排放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含重金属元素的烟尘;磷肥厂排出氟化物;酸碱盐化工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及各种酸性气体;钢铁工业在炼铁、炼钢、炼焦过程中排出粉尘、硫氧化物、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酚、苯类、烃类等。

总之,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的组成与工业企业的性质密切相关。

•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汽车排气已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机动车的发展速度很快, 1950 年全球机动车保有量为 7000 万辆, 1996 年增长到 7.1 亿辆。

汽油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 CO , NO x, HC 和铅(如果使用含铅汽油);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 NO x, PM (细微颗粒物), HC , CO 和 SO2。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相当惊人。

以日本东京为例, 90 年代东京拥有机动车 400 万辆,而 CO 和 NO x的排放量基本稳定在 10 万吨和 5 万吨左右,而北京市 1995 年机动车仅为 100 万辆,CO 和 NO X 的排放量却高达 97.2 万吨和 9.8 万吨。

三、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二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一)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在大气污染中,气溶胶系指固体、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

其粒径约为0.002-100μm 大小的液滴或固态粒子。

大气气溶胶中各种粒子按其粒径大小可分为:1. 总悬浮颗粒物( TSP ):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是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流量在 1.1 -1.7m 3 /min )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其粒径大小,绝大多数在100 μm 以下,其中多数在10μm 以下。

也是目前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

2. 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称为飘尘。

其粒径主要是小于10μm 的微粒。

由于飘尘粒径小,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内造成危害;又由于它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同时在大气中还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载体。

因此,飘尘是从事环境科学工作者所注目的研究对象之一。

3. 降尘:用降尘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称为降尘。

在总悬浮颗粒物中一般直径大于30μm 的粒子,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所以将这部分的微粒称为降尘。

单位面积的降尘量可作为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

从大气污染控制的角度,按照气溶胶的来源和物理性质,又可分为如下几种。

1. 粉尘( dust ):粉尘系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粒子,能因重力作用发生沉降。

粉尘的粒子尺寸范围,在气体除尘技术中,一般为 1 ~200μm 左右。

2. 烟( fume ):烟一般指由冶金过程中形成的固体粒子的气溶胶,烟的粒子尺寸很小,一般为0.01 ~1μm 左右。

3. 飞灰( fly ash ):飞灰系指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飞出的分散较细的灰分。

4. 黑烟( smoke ):黑烟一般指由燃料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5. 雾( fog ):雾是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在工程中,雾一般泛指小液体粒子悬浮体。

(二)气体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大部分为无机气体。

常见的有五大类;以 SO2为主的含硫化合物,以 NO 和 NO2为主的含氮化合物, CO x、碳氢化合物以及卤素化合物等。

目前已受人们的普遍重视的大气污染物,如表 5-3 所示。

气态污染物又分为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物。

1. 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颗粒物等,它们又可分为反应物和非反应物,前者不稳定,在大气环境中常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者作催化剂促进其他污染物之间的反应,后者则不发生反应或反应速度缓慢。

2. 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最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 O x,以及许多不同寿命的活性中间物(又称自由基),如 HO2、 HO 等。

对上述主要气态污染物的性质、来源及其危害性简单介绍:1. 硫化物硫常以二氧化硫和硫化氢的形态进入大气,也有一部分以亚硫酸及硫酸(盐)微粒形式进入大气。

大气中的硫约 2/3 来自天然源,其中以细菌活动产生的硫化氢最为重要。

人为源产生的硫排放的主要形式是 SO2。

SO 2 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不可燃气体,是一种分布广、危害大的主要大气污染物。

SO 2 和飘尘具有协同效应,两者结合起来对人体危害更大。

所以空气质量标准中采用“ SO2浓度( mg/Nm3)与微粒浓度(μg/Nm3)的乘积”标准。

SO2在大气中极不稳定,最多只能存在 1 ~ 2 天。

相对湿度比较大,以及有催化剂存在时,可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 SO3,进而生成 H2SO4或硫酸盐,硫酸和硫酸盐可形成硫酸烟雾和酸性降水,造成较大的危害。

SO2所以被作为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原因就在于它参与了硫酸烟雾和酸雨的形成。

SO 2 主要来源于人为活动排放的含硫燃料的燃烧过程,以及硫化物矿石的焙烧、冶炼过程。

火力发电厂、有色金属冶炼厂、硫酸厂、炼油厂和所有烧煤或油的工业锅炉、炉灶等都排放 SO2烟气。

在排放 SO2的各种过程中约有 96% 来自燃料燃烧过程,其中火力发电厂排烟中的 SO2,浓度虽然较低,但总排放量却最大。

在过去 20 年中,发达国家通过改变燃料结构,采用脱硫技术使得 SO2排放量总体上明显减少。

但在 1974~1984 年间,一些发展中国家 SO 2 排放量是增加的。

1993 年,世界排放 SO 2 量近两亿吨,而1995 年,我国排放 SO 2 达 2341 万吨(包括乡镇企业),大于美国的 2100 万吨,成为世界 SO2排放第一大国。

1997 年我国 94 个城市空气中 SO2年均浓度值在3~248 μ g/m3之间,全国平均值为66 μ g/m3,远高于 SO2的自然背景浓度(<5 μg/m3)。

94 个城市中共有 41 个城市超过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

由天然源排入大气的硫化氢,被氧化为 SO2,这是大气中 SO2的另一种来源。

2. 氮的氧化物氮氧化物( NO X )种类很多,它是 NO 、 NO2、 N2O 、 NO3、 N2O4、 N2O5等氮氧化物的总称。

造成大气污染的 NO X主要是指 NO 和 NO2。

NO 毒性不太大,但进入大气后可被缓慢地氧化成 NO2,当大气中有 O3等强氧化剂存在时,或在催化剂作用下,其氧化速度会加快。

NO2的毒性约为 NO 的 5 倍。

NO X对环境的损害作用极大,它既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也是形成大气中光化学烟雾的重要物质和消耗臭氧的一个重要因子。

天然排放的 NO X ,主要来自土壤和海洋中有机物的分解,属于自然界的氮循环过程。

人为活动排放的 NO X 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如机动车、柴油机及工业窑炉的排气;也来自生产、使用硝酸的过程,如氮肥厂、有机中间体厂、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厂等。

据 90 年代初估计,就美国而言,当前的 NO X 排放总量达两千万吨,其中发电厂的烟气,汽车尾气和其他工业过程的排气带出的 NO x 各占1/3 。

3. 碳氧化物碳氧化物主要有两种物质,即 CO 和 CO2,( 1 )一氧化碳( CO ): CO 是无色、无嗅的有毒气体。

其化学性质稳定,在大气中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在大气中停留较长时间。

CO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 CO2,然而其转变速率很低。

一般城市空气中的 CO 水平对植物及有关的微生物均无害,但对人类则有害,因为它能与血红蛋白作用生成羧基血红素( Carboxy hemoglobin ,简写为 COHb )。

实验证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大 200 ~ 300 倍,因此,它能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降低而引起缺氧。

CO 主要是由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天然源较少。

( 2 )二氧化碳( CO2): CO2是一种无毒的气体,对人体无显著危害作用。

在大气污染问题中, CO2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原因在于它能引起全球性环境的演变:如使全球气温逐渐升高,生态系统和气候发生变化等。

CO2的人为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

据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 1995 年全球的 CO2排放总量为 220 亿吨。

其中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 CO2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

其中,美国占排行榜首位,年排放量 5228.52 百万吨,在 1995 年占全球总量的 23.7% ;我国年排放量 3006.77 百万吨,在 1995 年占全球总量的 13.6% 。

4. 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包括脂肪族烃、脂环烃、芳香烃。

脂肪族烃包括烷、烯、炔烃,在常温下随碳原子多少而呈气态、液态和固态。

碳氢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

在活泼的氧化物如原子氧、臭氧、氢氧基等自由基的作用下,碳氢化合物将发生一系列链式反应,生成一系列的化合物,如醛、酮、烷、烯以及重要的中间产物——自由基。

自由基进一步促进 NO 向 NO2转化,造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二次污染物——臭氧、醛、过氧乙酰硝酸酯( PAN )。

多环芳烃中有不少物质被认为是致癌物质,经研究和动物试验表明,这些物质中苯并( a )芘是强致癌物质。

目前污染大气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由广泛应用石油和天然气作燃料和工业原料造成的。

因此,炼油厂、石油化工厂、以油(气)为燃料的电厂或工业锅炉、汽油机车、柴油机车等是碳氢化合物的重要污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