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系统
高血压慢病管理系统技术参数

高血压慢病管理系统技术参数技术要求:一、慢病管理系统:1套1.系统架构要求:系统主要采用B/S架构,针对慢性病患者进行慢性病一体化签约,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服务内容,增加管理医生与患者的互动,通过对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管理、到期提醒、智能续约功能等。
2.安全性要求:支持密码、验证码、实名多种认证方式,实现系统使用人员身份的统一识别和认证;3.病种管理要求:本期可实现高血压及其全病程管理,后期可扩展多病种全病程慢病管理。
二、平台系统功能1.医护人员管理:支持医护人员注册、修改、删除、查询功能;支持医护人员绑定多角色。
2.用户角色:支持新增、修改、删除、绑定角色权限;支持查询角色拥有的用户。
3.用户权限:支持添加、修改、查询用户权限。
4.菜单管理:支持系统管理员对用户进行菜单分配、查询、禁用、启用。
5.随访表单管理:支持对随访问卷分类管理,支持问卷类型自定义;支持对随访问卷进行注册、编辑、修改等。
6.*病因管理:支持对高血压病因进行分类管理,支持对病因进行修改、删除、编辑、新增。
7.健康知识库:支持对健康教育知识库进行分类管理,支持对健康教育文章进行注册、修改、删除;知识库支持文字、图片等多种组合形式展示。
8.健康宣教:支持结合患者诊疗数据、上传的症状及综合体征数据,对患提供个性化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9.药品库管理:支持对药品多轴心分类管理,支持按剂型、适应疾病等分类查询;支持药品库的导入、导出功能;支持药品新增、修改、编辑、删除。
10.指标管理:支持指标分类管理;支持指标的注册、修改、删除。
11.体征词管理:支持对常见体征词进行分类管理,方便医生快速选择。
体征词包含名称和描述等内容。
12.医生任务配置:支持配置任务逾期时间、任务内容、通知方式、任务类型等。
13.通讯模块:含第一年免费短信通知和即时通讯流量费用。
三、医护工作站:1.工作台:支持医护待办任务的快捷任务处理入口。
11系统提供自定义医护工作台模块快捷入口配置,模块功能包括预警处理、健康档案、患者管理、指标监控、客户登记。
2021年近期国际高血压指南的风险评估系统综述(全文)

2021年近期国际高血压指南的风险评估系统综述(全文)心血管病是造成我国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根据《2018中国心血管病报告》[1],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死亡率居首位,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加权率为23.2%),男性高于女性(粗率:28.6% vs 27.2%;加权率:24.5% vs 21.9%),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降压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风险也逐渐成为共识。
从1979年新西兰学者Bigger[2]首次提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分层”概念,到JNC6[3]首次将“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不单由血压水平决定,还与靶器官损害及危险因素相关”写入指南,近年来有关降压治疗带来心血管病获益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国内外指南的心血管风险分层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越来越强调降压治疗应依据血压水平和风险进行分层管理的策略,但由于各地区高血压人群的高发并发症、高血压控制率及社会经济状况等的不同,相关指南的心血管风险评估策略和评估系统参数也存在差异,本文将对近10年国内外的主要高血压指南的风险评估系统进行比较和综述,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一、ESC/ESH指南(一)风险评估策略变化自2003 年以来,ESC/ESH高血压指南对于正常血压(SBP 120-129 or DBP 80-84)、正常高值血压(SBP 130-139 or DBP 85-89 mmHg)及高血压(SBP≥140 or DBP≥90 mmHg)患者开始10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死亡的绝对风险评估并强调应根据CVD 风险进行分层治疗。
风险评估系统包括系统性冠脉风险评分(Systematic Coronary Risk Estimation SCORE),此评分与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合并疾病一起构成ESC高血压指南CVD风险评估框架。
高血压分期分级

高血压分期分级高血压分期分级1、概述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对于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
高血压的分期和分级系统能够帮助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决策,并评估患者的风险。
2、分期系统2.1 前高血压在血压超过正常范围但未达到高血压阶段之前,被称为前高血压。
此阶段通常伴有较高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2.2 高血压阶段1高血压阶段1是指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mmHg)之间,或舒张压在80-89 mmHg之间的情况。
2.3 高血压阶段2高血压阶段2是指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mmHg的情况。
此阶段的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以降低其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3、分级系统3.1 分级为A、B和C在高血压的分级系统中,分为A、B和C三个等级,用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3.2 分级A分级A指血压在正常范围之上,但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较低的患者。
3.3 分级B分级B指血压在高血压阶段1范围内,或者在高血压阶段2但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较低的患者。
3.4 分级C分级C指血压在高血压阶段2范围内,且心血管病发病风险较高的患者。
此类患者需要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降低风险。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 血压测量记录表- 饮食控制指南- 运动计划表- 药物治疗方案5、法律名词及注释- 高血压: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 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 mmHg的情况。
-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
- 心血管病: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心力衰竭等。
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制度

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制度一、前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高血压患者在社区中的比例逐年增加。
由于高血压的不良影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社区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高血压疾病管理制度,以提供全面的、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二、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机制1.建立健全的高血压筛查系统社区需要建立高血压筛查站,定期对居民进行高血压筛查。
对于已知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血压监测,以及相关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于未知高血压患者,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醒他们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及时进行血压检测。
2.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管理系统社区需要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管理系统,对已知高血压患者进行注册,并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
档案管理系统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疾病诊断、治疗情况、并发症情况等信息,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治疗。
3.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团队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医生、护士、社工、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
团队成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水平,对患者的个人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4.建立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制度对于已知高血压患者,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相关健康宣教,监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
5.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系统定期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包括高血压的病因、病症、治疗方案、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的宣教,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三、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服务1.高血压门诊服务社区提供高血压门诊服务,包括定期血压监测、药物治疗、健康宣教等服务。
2.健康管理服务社区提供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定期随访、评估、计划制定、协调服务等。
对于高危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心理支持服务社区要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疾病控制_慢病防治中心-慢病系统有关问题客户描述版本

关于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系统操作的有关意见和建议一、关于系统问题1、查询、录入系统较慢。
系统右下角的弹出框在需要关闭的情况下关闭不了。
已建档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无法在新系统删除。
小护士提醒,5秒钟自动关闭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无法准确统计。
如患病父母使用儿女医保卡开药时,将未患病的儿女自动登记为患者。
时有“幼儿高血压”,却无法删除。
不处理3、会有其他社区的慢病病人出现在系统专案,清理出去了,过段时间又有新的其他社区的慢病病人出现。
慢病转档里,新加所属社区4、慢病专案病人服药情况有填写但首页没有显示。
高血压专案里面填血糖值高于正常的话,填不上。
即高血压患者不能有血糖增高情况。
5、系统只能查询0-100岁的档案,一岁系统不能自动生成未婚。
6、病人的SOAP里面可输入实验室检查,但是下次看病时无法查看上次的检查结果。
待测试再决定7、部分社康药品名添加后无法保存。
存在此问题8、某人慢病专案结案后,花名册中仍有此人。
8-12不处理9、专案花名册中会无故出现非慢病患者。
10、原罡正系统中居民健康档案的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未分类显示,而是连续在一起,造成数据混乱。
11、部分社康发现,A社区的慢病患者到B社区看病后,在B社区的慢病专案列表内发现了这位患者,而B社区的慢病医生并未对该患者建立慢病专案。
12、后台每升级一次,社康的档案数据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或更加完善或有更多缺项,数据库不稳定。
二、关于系统周期性体检有关问题1、周期性体检心率输入,只能是正常范围,低于或高于正常值,录入不了。
待测试,这个范围的上下限,是否是从字典取值2、周期性体检,选择选项时点击选定内容,不是直接就能选定在框内。
操作比较繁和慢。
3、一个时间段内(一年、二年..)的周期性体检总数无法统计。
无统计功能4、基本情况内少了项鼻部的检查。
辅助检查那块,只是很笼统的有几个其他辅助检查框框,没有分类。
只能把所有的B超,心电图血化验全部手工录入。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智能分层系统

关键词 高血压 疾病智 能诊 断 本体 中图法分类号 T P 3 0 1 . 6 ;
数据 库 A
文献标志码
高血 压是 最 常见 的慢 性 病 之 一 , 也是 心 脑 血 管 病 最主要 的危 险 因 素 , 其 引起 的脑 卒 中 、 心肌梗死 、
供 对数 据库 操作 的多 种类 型 的接 口, 而 且 能 保 证 数 据 的安 全性 和完 整性 。 高血 压 电子病 历数据 库 的设计 除需 要数 据库 方 面 的知识外 , 还 有很 强 的领 域 相关性 , 因此数 据库 设
据高 血压 患者 心血 管 风 险水 平 分 层 的需 要 , 基 础 数 据应该包括患者基本信息、 科室信息、 医务人员基本 信息 、 体 检项 目信 息 ( 病 人血 压 测 量记 录 、 病 人 生 活 方式 、 体格检查 、 患者 个 人 史 、 患者家族史 、 眼底 检 查、 血常 规 、 血 生化 、 尿 常规 、 尿 白蛋 白定量 、 心电图、 超声 心 动 图 、 颈动脉超声 、 颈一 股 动脉脉 搏波 速度 、
⑥ 2 0 1 4 S c i . T e c h . E n g r g .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智能分层 系统
黄 飞 谢 红 薇 郝 晓 燕
(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太原 0 3 0 0 2 4 )
摘
要
将高血压 患者按心血管危 险因素、 靶器 官损伤及 临床疾 患综合评 估 , 划分 为低危 、 中危 、 高 危及很 高危 , 并依 此指 导
医生确定治疗 时机 、 策略与估 计预后非常重要。 因此 , 需要开发 一个 应用 系统根据 高血 压患者 的体 检信 息来鉴定高血 压患者
的心血管风 险水平 。提 出了一种方法 , 该方法首先将数据 库记 录动态 转换 成本体 实例 ; 然 后, 这 些本体 实例将 和高血 压本体 模型 以及高血压诊 断知识结合起来形 成一个 新的本体模 型; 最后 , 将推理机作用 于新 的本体模 型来得 到诊断结论 。实验结果 表 明该方法是 可行 的, 而且能兼顾本体 与数据库 的优势。
高血压的毕业设计

高血压的毕业设计
针对高血压的毕业设计可以有多种方向和内容,以下给出一些可能的选题和研究方向供参考:
1. 高血压管理系统设计:设计一个可远程监测和管理高血压的系统,包括测量血压、记录数据、提醒用药、建议饮食和运动等功能,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血压。
2. 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构建: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高血压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患者个人信息、生活习惯和家族史等因素,预测患者可能发生高血压的概率,为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3. 高血压血压波动分析:通过采集和分析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数据,研究其血压的波动规律,寻找不同时间段和情况下血压波动的规律,并探索与高血压相关的因素对血压波动的影响。
4. 高血压智能诊断:利用深度学习和图像分析算法,开发一个基于医学影像的高血压智能诊断系统,通过分析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辅助医生进行高血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研究:通过搜集和分析中医文献和临床实践,研究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和方药的疗效和机制,以及中医与西医治疗高血压的结合策略。
6. 基因与高血压关联研究:通过收集高血压患者的基因数据,采用基因组学和遗传学方法,研究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变异、突变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并探索基因治疗高血压的可能性。
上述只是一些示例,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实际条件进行具体的设计和实施。
高血压患者家庭数据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2018年版)

高血压患者家庭数据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高血压患者家庭数据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组成、功能要求以及系统总体要求。
本规范仅适用于家庭级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 365-2011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WS 372.2-2012 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第2部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WS 372.4-2012 疾病管理基本数据集第4部分:老年人健康管理WS 373.1-2012 医疗服务基本数据集第1部分:门诊摘要WS 373.2-2012 医疗服务基本数据集第2部分:住院摘要WS 373.3-2012 医疗服务基本数据集第3部分:成人健康体检WS 375.8-2012 疾病控制基本数据集第8部分:行为危险因素监测WST 430-2013 高血压患者膳食指导WS 445.17-2014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WS/T 449-2014 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2017):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2017):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2017):健康教育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201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互联网渠道(Internet Channels)指借助于互联网网络的交互,实现信息采集、沟通交流、资讯浏览、宣传宣教、信息推送等,当前,互联网渠道主要包括互联网网站、智能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
3.2 信息采集(information acquisition)通过各种渠道(网站、APP、微信、穿戴设备)采集家庭成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家族史、既往史、个体体征(血压、血糖、血氧、心率、身高、体重等)、用药信息等,用于辅助高血压疾病诊断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分类分级管理培训资料
高血压分级分类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已逐步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高血压是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
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估计现患高血压2亿人。
心脑血管病死亡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
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
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的首要任务是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因此,高血压的检出、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一、高血压的检出
高血压通常无自觉症状,俗称“无声杀手”。
建议正常成年人至少每两年测量1次血压,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测出来。
(一)血压测量
1.血压测量的重要性血压值是高血压诊断和疗效评估及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测量的血压值应当准确。
2.血压测量要点
(1)应使用合格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2)规范血压测量操作程序,如实记录血压数值。
(3)测压前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被测者取坐位,测压时安静、不讲话、肢体放松。
(4)袖带大小合适,紧缚上臂,袖带与心脏处同一水平。
(5)听诊以柯氏音第一音为收缩压,以柯氏音第五音为舒张压。
(6)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
(7)使用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测血压读数取偶数,读数精确到2mmHg , 避免尾数“0”偏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时,以显示的血压读数为准。
(8)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如血压达标且稳定,一般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则增加自测血压次数。
二、有计划的测量成人血压
有计划的测量辖区内全部成年人的血压,建议正常成人至少每2年测量血压1次。
三、机会性筛查
a)在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常升高者。
b)利用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如老年活动站、单位医务室、居
委会、血压测量站等测量血压。
c)通过各类从业人员体检,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进行
基线调查等机会筛查血压。
d)利用各种公共场所安放半自动或自动电子血压计,方便公
众自测血压。
四、重点人群筛查
a)在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对35岁以上的首诊患者应测量血
压。
b)高血压易患人群(如血压130~139/85~89mmHg、肥胖)
筛查,建议每半年测量血压1次。
五、初次发现血压增高的评估
对首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应进行评估处理,如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者,立即考虑小剂量药物治疗并建议加强随访检测血压,应在2周内多次测量血压;如怀疑高血压急症,即转上级医院。
如收缩压140~179mmHg和(或)舒张压90~109mmHg者,建议随访观察,至少4周内隔周测量血压2次。
六、高血压筛检方案
高血压的筛检对象是高危人群
高血压高危人群的确定标准为:
具有以下1项及以上的危险因素的个体:
1.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
2.超重或肥胖,即体质指数(BMI)≥24kg/m2
3.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
4.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5.长期膳食高盐
筛检周期
对血压正常的人建议定期测量血压,年龄在20~29岁,每两年测量一次;30岁以上人群和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七、按患者的心血管绝对危险水平分层
1.影响预后的因素-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3级)
(2)男性>55岁;女性>65岁
(3)吸烟
(4)血脂异常:TC≥5.7mmol/L (220mg/dL)
或LDL-C>3.6mmol/L (140mg/dL)
或HDL-C<1.0mmol/L (40mg/dL)
(5)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6)腹型肥胖或肥胖
腹型肥胖*WC男性≥85cm;女性≥80cm
肥胖BMI≥28kg/m2
(7)缺乏体力活动
(8)高敏C反应蛋白≥3mg/L或C反应蛋白≥10mg/L
(9)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 126mg/dL)
餐后血糖≥11.1mmol/L ( 200mg/dL)
2.影响预后的因素--靶器官的损害
(1)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室质量指数(LVMI);或X线
(2)动脉壁增厚:颈动脉超声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0.9mm
或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超声表现
(3)血清肌酐轻度升高:男性115~133μmol/(1.3~1.5md/dL
女性107~124μmol/L (1.2~1.4mg/dL)(4)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30~300mg/24h
白蛋白/肌酐比:男性≥22mg/g (2.5mg/mmol)
女性≥31mg/g (3.5mg/mmol)3.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存的临床情况
(1)脑血管病: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史、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
(3)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受损(血清肌酐)男性>133μmol/L (1.5mg/dL) 女
性>124μmol/L (1.4md/dL) 蛋白尿(>300mg/24h)
(4)外周血管疾病
(5)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
八、高血压的随访管理
一级管理:血压1级,危险分层属于低危的高血压患者
二级管理:血压1级,高血压危险分层属于中危的高血压患者;或血压2级患者
三级管理:血压2级以上,或合并3个以上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
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存在相关疾病的,高血压危险分层属于高危的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防治参考方案
高血压管理培训考试试卷
姓名:单位: 得分:分
一、选择题(50分):
1、人群高血压健康教育主要评估指标是:()
A. 宣传栏更换次数
B. 讲座咨询次数
C. 健教资料发放户数
D. 俱乐部活动次数
2、工作规范要求高血压患者检出率不低于:()
A. 6%
B. 7%
C. 8%
D. 9%
3、高血压诊断须至少非同日次反复测量血压,次血压均高于正常值
的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
A. 二一
B. 二二
C. 三二
D. 三三
4、某男,56岁,身高1.68米,体重80公斤,不吸烟,不饮酒,最近确诊高血
压,血压水平165/85mmHg,无其他靶器官损害和并存临床情况,属于危险分层,进行管理。
()
A. 低危一级
B. 中危二级
C. 中危三级
D. 高危三级
5、高血压患者管理级别原则上调整一次。
()
A. 每月
B. 每季度
C. 每半年
D. 每年
6、高血压患者“规律用药”是指当年及以上时间坚持服用1种及以上降血
压药物治疗。
()
A. 7个月
B. 8个月
C. 9个月
D. 10个月
7、血压控制效果群体评估采用年度血压监测值。
()
A. 首次
B. 末次
C.任一次
D. 平均
8、某女,65岁,建议适宜运动心率为:()
A. 93~132次/分
B. 77~109次/分
C.109~132次/分
D. 132~187次/分
9、男性腰围超过厘米,女性腰围超过厘米为中心性肥胖。
()
A. 80 75
B. 85 80
C. 90 85
D. 95 90
10、脑卒中发生和死亡监测报告病种不包括:()
A. 蛛网膜下腔出血
B. 脑出血
C. 脑栓塞
D. 一次性脑缺血发作
二、填空题(50分):
1、高血压全人群管理包括、和
2、一般人群管理以为重点。
3、首诊概念是指。
4、疑似高血压患者是指。
5、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应
控制在以下,合并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或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