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

合集下载

考古学

考古学

第一节考古学的基本涵义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

它和“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文献资料。

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近代的文化遗存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

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的。

考古调查、发掘的资料要经过室内整理,在编写成报告和综合研究才能成为用于研究的资料。

不是考古调查、发掘所获得的资料都不是真正的考古学,而只能成为“金石学”和“古器物学”。

英国的所谓“工业考古学”,其年代下限延伸到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的初期。

美洲的所谓“殖民地时代考古学”和称“历史考古学”,其年代范围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直至18世纪末或19世纪美洲各国在政治上获得独立。

英国的所谓“工业考古学”和美洲的所谓“殖民地时代考古学”或称“历史考古学”,只是利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欧美的近代史,也不属于真正的考古学。

考古学所研究的人类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文字刚出现的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

史前时代没有文献资料,研究史前时代的人来历史完全靠实物资料,在此考古学的作用尤为重要。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

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村落、道路、运河、运河、墓葬等工人建筑和设施。

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礼器等器物,按其质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器、木器、漆器和丝绵制品等器类。

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它必须是古代人们通过各种活动所遗留下来的,是经过人类有意识加工的。

如果是自然物,则必须与人类活动有关,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

农作物、家畜和渔猎、采集的动植物遗存,有的与人类活动有关,有的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产物,所以都应该归属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考古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考古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考古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文化和历史的学科,通过对古代遗址、遗物和文献的发掘、研究和分析,以揭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考古学的定义、历史发展以及对人类认识的重要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源于希腊文,“考古”指的是通过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物的方法来揭示人类过去的历史和文化,而“学”则表示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考古学通常包括实地勘探、发掘、记录、分析和研究等过程,以获取关于过去人类社会活动的信息。

考古学不仅限于对古代文明和古代遗迹的研究,也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文化人类学、艺术史以及环境变迁等学科。

二、考古学的历史发展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但它的发展和演变始于19世纪。

以下是考古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 早期考古学(18世纪-19世纪初)早期考古学以古代文物的收藏、珍品交易为主,重点强调的是具有实际价值的文物。

此时期的发现包括埃及金字塔、希腊罗马遗址等。

2. 考古地层学的兴起(19世纪)19世纪中叶,考古地层学的出现使得考古学转向对不同地层中文化和物质遗存逐层的发掘和分析。

这一时期出现了以下层对比上层的原则作为考古学研究基础的方法。

3. 新考古学的兴起(20世纪)20世纪初,新考古学运动兴起。

新考古学强调系统的考古工作,包括勘探、发掘、清理、测绘等环节,并提出了科学的文物分类和分析方法,以及更加全面和精确的研究成果。

4. 跨学科合作(20世纪中叶至今)随着学科交叉的进一步发展,考古学开始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如自然科学、人类学、语言学等。

这种跨学科合作为考古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三、考古学的重要意义考古学对人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1. 揭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脉络通过对古代遗址、遗物和文献的研究,考古学可以揭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例如,通过对古代城市遗址的发掘,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城市规划、社会结构和居民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考古学知识点

考古学知识点

考古学知识点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对古代遗迹、文物和其他相关证据的系统发掘和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考古学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考古学的定义和分类考古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涵盖了人类学、历史学、地理学、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

它通过对人类活动遗迹的发掘、分析和解释,还原过去文明的面貌。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考古学可分为古人类学、古文明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古人类学研究早期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古文明考古学研究古代文明的兴衰和演变;历史考古学研究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和文化。

二、考古学的方法和技术考古学采用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来获取、保护和解释考古资料。

其中,考古发掘是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

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使用工具,如铲子、刷子和筛子,小心地挖掘遗址,记录和保存发现的文物和遗迹。

此外,考古学还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三维扫描等,辅助研究和分析。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考古学研究更加精确和全面。

三、考古学的重要发现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多样,为我们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考古学发现:1. 启蒙时代洞穴壁画:位于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是考古学家在19世纪末发现的,这些壁画描绘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生活和动物图案,被誉为人类文化的杰作。

2. 埃及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建于公元前27世纪至公元前22世纪。

这些巨大的建筑物是埃及法老的陵墓,内部陈设丰富,展示了古埃及的宗教和社会制度。

3.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陶俑群。

它们是秦始皇陵墓的守护者,反映了秦代军事制度和艺术水平。

4. 玛雅文明遗址: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是古代美洲最重要的文明之一。

玛雅遗址中保存了许多建筑、雕塑和文字,揭示了玛雅人的宗教、政治和日常生活。

四、考古学的意义和挑战考古学对于人类认识自身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考古学知识点

考古学知识点

考古学知识点考古学是一门旨在通过研究人类历史文化遗存来了解人类过去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发掘和分析古代遗址、文化遗物、人类遗骨等。

考古学不仅关注古代文明与历史事件的研究,还与人类演化、环境变化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有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考古学的重要知识点。

1. 发掘技术发掘是考古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对古代遗址进行挖掘,收集并分析出土的文物和遗迹,进而还原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历史。

发掘需要运用一系列专业技术,如准确的地质勘探、宏观与微观遗迹的处理、文物筛分和恢复等。

2. 文物保护考古学的目标之一是保护和保存文物遗产。

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要遵循科学规范,并采取措施确保发掘地的遗址和文物不受破坏。

同时,他们还要研究如何妥善保存和处理出土的文物,并运用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修复。

3. 人类演化考古学与人类演化的研究息息相关。

通过对遗址和遗骸的研究,考古学家可以追溯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他们研究人类遗骨的骨骼结构、牙齿形状、脑容量等特征,从而揭示出人类进化的历程。

4. 文化交流考古学研究还包括对古代文化交流和影响的探讨。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考古遗址和遗物的比较研究,可以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考古学家分析文物的形状、材质、装饰等特征,以及文化间物质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推测古代时期的商贸往来、文化传播等情况。

5. 环境与气候变化考古学也关注环境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考古遗址和化石的研究,考古学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气候波动等变化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为当前和未来的环境变化提供借鉴。

6. 考古学的分支学科考古学包含了多个分支学科,如历史考古学、预历史考古学、城市考古学、宗教考古学、船只考古学等。

每个分支学科都对特定领域的考古研究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研究,为人类历史文化的全面理解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总结起来,考古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历史文化遗存的学科。

它通过发掘和分析古代遗址、文物以及人类遗骨等,揭示人类演化、文化交流、环境变化等方面的信息。

考古学导论入门知识

考古学导论入门知识

考古学导论入门知识一、什么是考古学当我们谈到考古学,很多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挖掘古墓、寻找宝藏或者探索古老的文明遗迹。

然而,考古学远远不止于此。

考古学是一门通过研究过去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物质遗存,来了解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

这些物质遗存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古老的建筑、工具、陶器、饰品,甚至是古人留下的垃圾堆积。

考古学家们就像侦探一样,通过仔细研究这些遗存,试图拼凑出过去人类生活的拼图,揭示那些已经消逝在时间长河中的故事。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1、遗址遗址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这可以是一个古代的城市废墟、一个村落的遗迹,或者是一个特殊用途的场所,如祭祀场所、矿场等。

通过对遗址的布局、建筑结构和遗迹分布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经济活动。

2、文物文物包括了各种人工制造的物品,如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书画等等。

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反映当时技术水平、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物证。

3、生态遗存除了人工制品,考古学家还会关注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生态遗存,比如动植物的遗骸、土壤的成分等。

这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环境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

三、考古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这是考古工作的第一步,考古学家会到可能存在遗址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地形、寻找地表的遗物等方式来确定潜在的研究区域。

2、考古发掘一旦确定了发掘地点,就会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挖掘工作。

这可不是随便乱挖,而是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最大限度地保护遗址和文物,并获取准确的信息。

3、文物整理与分析挖掘出来的文物需要进行仔细的清理、分类、编号和记录。

然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形态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年代测定等,来获取关于文物的更多信息。

4、多学科综合研究现代考古学往往会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比如历史学、人类学、地质学、生物学、物理学等,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考古发现。

四、考古学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人类的历史考古学让我们能够突破文字记载的限制,追溯到更久远的过去,了解那些没有文字记录的时期人类的生活和发展。

考古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论

考古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论

考古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论考古学是研究人类过去和原始文明的学科,通过对古代人类遗址、工具、艺术品等物质遗存的挖掘和研究,揭示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论。

一、考古学的基本概念1. 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学科,通过从古代遗迹中发掘出土文物,了解人类活动的历史过程和文化内涵。

2. 考古学的目标考古学的目标是还原过去的人类活动和文化现象,以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遗产。

3.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古代遗址、遗迹、文物、人类遗存等物质遗存,例如古墓、古城、古文物等。

二、考古学的方法论1. 考古发掘考古学的核心方法是考古发掘,通过系统的挖掘、勘探、清理工作,寻找并记录古代人类遗址和文化遗物,并进行文物保护和研究。

2. 考古调查考古调查是在选址之前对考古目标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包括地表勘察和地下勘察,通过获取的古代遗迹和文物信息确定实施考古发掘的区域与方向。

3. 考古挖掘考古挖掘是指对选定的考古目标进行实地挖掘,包括制定挖掘方案、选取挖掘方法和技术、进行野外勘探和记录等步骤。

4. 考古清理和整理考古清理和整理是指对发掘出的遗址遗物进行清理和整理,包括除尘、鉴定、分类、修复等过程,保护和研究文物。

5. 考古研究考古研究是对考古发掘和挖掘出的文物进行研究,通过文物本身和相关资料的分析,还原历史情景,解读文物的意义和价值。

6. 考古学的学科交叉考古学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学、人类学、地质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学科交叉合作,可以更全面地还原人类历史和文化。

三、考古学的意义与价值1. 实证科学考古学通过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客观、可验证的证据,以实证的方式还原、重建人类历史和文化。

2.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考古学是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古代遗址和文物的挖掘与研究,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3.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考古学不仅揭示了人类文化遗产的丰富多样性,还推动了文物保护与传承工作,为后代留下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考古学入门导读

考古学入门导读

考古学入门导读考古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文化和历史。

如果你对考古学感兴趣,下面是一些入门指南,可以帮助你开始学习和研究考古学。

一、什么是考古学?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考古学是什么。

考古学是一门文化人类学分支学科,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物质遗存、文化遗迹、历史文明等非书面记载的证据,旨在重建人类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演变过程。

考古学对于了解文化和历史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揭示我们祖先的生活方式、思想、信仰和价值观。

通过对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本质和历史。

二、考古学的方法考古学是一门学问,其研究方法包括田野调查、发掘、分类和分析。

田野调查是指调查并记录地表或地下遗存的方法。

发掘是一种全面的挖掘遗址的方法,通常包括挖掘、记录和保存所有发现的遗物和文物。

分类是将发现的遗物和文物按照各种分类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按照材料、功能、年代等等方式分类。

分析是对遗物和文物进行详细的研究,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等方面的分析。

三、如何开始学习考古学如果你对考古学感兴趣,以下是一些入门指南:1.阅读有关考古学的书籍:有很多关于考古学的好书,包括介绍考古学基础知识的教科书和讲述考古学发现和历史的文化史书籍。

建议先学习一些基本理论,然后深入了解具体的文物和遗址。

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文献也可以帮助你了解比较不同观点和方法。

2.参加考古学课程:你可以在学校或者机构里报名参加考古学课程。

这些课程会教授基本的考古方法和类别,如田野调查、地下探查、挖掘等等知识,同时也会介绍不同文化和时期的考古发现和历史。

3.亲自参与田野工作: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考古学,参与田野工作是个非常好的方式。

你可以加入考古小组或者学习考古相关的志愿活动,亲身体验考古学。

在参与考古活动的过程中,你能够亲眼目睹不同的文物、考古工具和步骤等,也能够体验考古工作者的独特体验。

四、了解考古学研究的过程最后,我们需要了解考古学的研究过程。

考古学的名词解释

考古学的名词解释

考古学的名词解释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学科,通过对考古遗址、遗物和文献等进行系统的发掘、研究和分析,以揭示人类过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

本文将对一些考古学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这门学科。

一、考古学考古学是指通过对古代遗址、遗物、文献等进行科学的发掘、研究和分析,以还原人类过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门学科。

考古学可以分为田野考古和实验考古两个方向。

田野考古是指实地考古工作,包括发掘、记录、保存和分析等;而实验考古则是通过模拟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技术手段,揭示古代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环境。

二、遗址遗址是指保存有古代人类活动痕迹的地点,包括古代城市、村庄、墓地、庙宇等。

通过对遗址的发掘,考古学家可以获得有关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信息,如生活习俗、社会组织形态、技术水平等。

遗址可以分为城市遗址、乡村遗址、工业遗址等不同类型。

三、遗物遗物是指遗留下来的古代人类制造或使用过的物品,如陶器、石器、金属器等。

通过对遗物的研究和分析,考古学家可以推断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经济活动、科技水平等。

遗物通常被分为实物遗物和图像遗物两种。

实物遗物是存在于现实中的实体物品,而图像遗物则是通过绘画、雕刻等方式表现出来的遗物。

四、文献文献是指古代留下的记录人类活动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包括古书籍、碑文、铭文等。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考古学家可以获取更加详尽和深入的古代历史和文化信息。

文献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字学、古代文字解读、古代语言学等。

五、年代学年代学是考古学中用来确定文物年代的科学方法,包括相对年代学和绝对年代学两种。

相对年代学是通过文物的地层分布和年代之间的关联关系来确定其相对年代,如层序法、类型学等;而绝对年代学则是通过使用绝对的时间单位,如年、世纪来确定文物的具体年代,如放射性碳测年、热释光测年等。

六、考古学派系考古学派系是指在考古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学派和思想流派。

不同的考古学家和学派对于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等存在不同看法和偏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

“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

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

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属人文科学领域。

研究的范围是古代,但各国年代范围不同,中国考古学的年代下限为明代的灭亡。

研究的对像是实物资料,即古代的遗迹和遗物。

其研究基础为田野调查发掘。

研究的特点是:充实的内容、周密的方法、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目标。

其分支有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

与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领域内许多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些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传统的的金石学与考古学有一定的关系。

20世纪考古学传入中国,金石学已部分的被考古学代替。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这里指的实物资料,一般应是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

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等建筑等。

若是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则必须确定其与人类活动有关,或是能够反映人类的活动。

如用于修筑房屋用的自然石块和采集渔猎活动所遗留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也属于考古学研究对象。

1.遗物。

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遗物一般以器物的原料或用途功能进行分类。

如以器物的原料可分为木器、石器、玉器、陶器、骨器等;以用途或功能可分为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

2.遗迹。

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

遗迹一般依据其功能或用途分类并命名,如储物的窖穴、埋葬死者的墓穴、房屋废弃后的基址、防御性的城墙或壕沟、汲水的井等。

一般遗迹中,均包含有数量不等的遗物。

这些遗物有些是当时人们无意识地丢弃的,如在废弃的窖穴或壕沟中倾倒的生活垃圾和破损的陶器、工具等。

有些则是人们有意识地放入的,如墓葬中的随葬品等。

3.遗址。

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生活、居住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古代遗址大部分是有各种性质、功能不同的房屋及防卫、经济设施等组成的村社聚落或城址的废墟。

4.考古学文化。

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

一种考古学文化,一般由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它们应属于古代某一特定的社会集团部落、部落联盟、民族等。

三、考古学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相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以及文化遗存先后时序的年代。

如“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仰韶文化早期”、“商代后期”。

断定相对年代主要依靠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方法。

绝对年代:指遗迹、遗物做成的具体时间。

断定绝对年代的方法,在历史时期的考古学领域,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年历学和各种有纪年文字的遗物;在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期,则主要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测年技术与方法。

分期方法。

二分法:以文字记载的有无为标志,将人类文化史分为“史前时期”和“历史时期”两大发展阶段的分期法。

三分法:1819年,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Thomsen,1788---1865)依据馆藏古物的分类,提出欧洲史前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被称为“三期说”: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六分法:三分法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分:旧石器时代(英。

约翰.卢伯克)——中石器时代(英。

艾伦.布朗)——新石器时代(英。

约翰.卢伯克)——铜石并用时代(意。

G.基耶里克)——青铜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

考古学笔记2(2009-02-17 19:17:35)标签:杂谈分类:生活的思想《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二一、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地层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是指有一定时间和空间涵义的一切成层岩石的总称。

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学对地层的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也是考古研究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

文化层形成的基本原理。

地层层序律——新的再上,老的在下。

文化层的划分。

主要依据土质、土色、包含物和遗迹现象划分地层。

地层关系。

(1)、叠压关系。

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者及包含物要晚于被叠压者。

(2)、打破关系。

指的是晚期人类活动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建设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在这一地层关系中,作为打破者的年代要晚于被打破者,打破者之中包含的遗迹年代一般也应晚于被打破者。

(3)、共存关系。

在上述地层关系中,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如一座墓葬、一座窖穴、一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了共存关系。

凡属有共存关系的遗物,从地层学角度来看,它们的年代可视为是同时的。

二、考古类型学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

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

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

当然,考古学中的类型学并非是生物学类型学的简单搬用,而是有着自身的特点。

为区别起见,一般称为“考古类型学”,也叫“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人类社会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各种文化因素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器物的形态也常常随之改变。

因此,器物形态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则是绝对的;器物形态既具有历史阶段的稳定性,又具有明显的时代与文化特色。

考古类型学依据器物形态特征及其变化研究其演变的规律,进而判定遗迹、遗物的相对年代,确定与区分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器物的分类。

“类”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大类的划分:首先,依据器物的质料划分为石器、陶器、木器、骨器、铜器等。

亚类的划分:每一个大类器物中,又可依据器物的主要用途的划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装饰品、艺术品等若干亚类。

次类的划分:每一亚类器物中又可依据具体功能再细分为若干类。

如生活用具中有炊器类、水器类、食器类等。

每一类都有若干用途相同或相近而形态各异的器物组成,如炊器类的陶器有鼎、釜等。

(2)、器物的分型。

类之下次一级分类单位,是对某一形态器物共性的概括,主要依据器物形态进行划分。

不同形态的器物,可能各有各的源流,各有各的演变过程,故型是对一类有演变序列的器物的总的特征的概括。

型别号一般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如A型鼎、B型鼎等。

有时为了充分表达器物形态变化成次,形之下还可再分亚型,亚型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

如Aa型鼎,Ab型鼎等。

(3)、器物的分式。

式是型之下的次一级分类单位,每一型器物依其形态演变过程中阶段性变化,选出从早到晚各个阶段的标准器,型分为若干式,代表这一器物各个演化阶段的特征。

式别号用I.II.III…..表示。

如I式瓶、II式鼎等。

4.器物组合与分期三、考古区系类型论。

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

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目的在于建立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1.文化区。

考古学文化分布地理空间范围。

考古学文化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对有关遗迹、义务的研究而确定的。

2.文化系统。

文化系统,即文化发展系统,只得是考古学文化的纵向发展过程。

一个文化发展系统,一般是由若干有纵向发展关系的考古学文化构成。

3.文化类型。

在一个考古学文化分布区域内,往往由于微环境条件的差异和邻近其他文化的影响,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遗存在主体因素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又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差别。

一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区域内,可分为若干个文化类型。

4.考古分期。

是运用地层学和类型学,对考古文化遗存进行发展阶段划分的考古研究方法。

作法是,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对早晚不同的典型出土物进行类型排比,如不同层位的主要遗迹遗物显示出阶段性变化,便可将这些层位的遗存划分为不同的“期”。

通常以早、中、晚或序数对各期加以区分,如早期、中期、晚期,一期、二期、三期。

考古分期具有不同的层次,可对某一遗址分期,对某一墓地分期,也可对某一考古学文化分期,对某一类器物分期。

绝对年代的确定确定绝对年代有两个途径:一、是对于历史时代的考古学,主要依赖文献记载,或具有明确纪年的考古实物资料,如器物上的纪年铭文及墓志、碑碣、简牍、帛书等。

二、是对于无任何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自然科学方法检测出绝对年代。

方法如碳-14 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热释光断代,钾-氩法断代、古地磁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氨基酸外消旋法断代、黑岩水合法断代、铀系法断代、电子自旋共振断代等。

其中有的也适用于历史考古学领域。

运用最广的方法有:①碳-14断代。

又称放射性碳素断代。

其原理是,地球生物均汲取碳水化合物为养料,一般体内含有浓度与大气中相同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 。

生物体死亡后,体内积淀的碳-14便以每隔约5730±40年减少一半的速度递减。

只要测出有机物(如木炭、骨骼、贝壳)中残存的碳-14比度,便可推知其死亡年代,从而得到有机物所在地层和遗迹单位的年代。

因大气中碳-14浓度实际上是起伏的,所测年代与真实年代会有差距,需经树轮年代对比校正才能使用。

通常说的距今多少年,按国际通例,统一以公元1950年为起点。

该方法适用范围在5万年以内。

它几乎不受任何地理条件、气候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作广泛的比较研究。

其出现被誉为“考古年代学的一场革命”。

20世纪70年代末又发明了串级加速器高能质谱技术,它比常规的碳-14方法耗费时间短,所需样品少,是碳-14断代研究的新发展。

②热释光断代。

利用绝缘结晶固体的热释光现象进行断代,主要适用于考古出土的陶器和其他用火烧过的粘土样品。

所得到的年代是标本停止焙烧的年代。

测定的年代范围可达数十万年。

③古地磁断代。

包括考古地磁断代和沉积磁性断代。

前者利用某些古代遗物的热剩磁性进行断代,可用于经火烧过的窑、炉灶、砖、瓦、陶瓷等的检测。

后者利用地层沉积磁性随地磁极性倒转而倒转的现象测年,可据沉积岩石中剩余磁性所反映的地磁场方向推出年代,用于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断代。

④钾-氩法断代。

利用岩石中钾40衰变成氩40的原理进行断代。

在考古上主要用于测定年代久远的旧石器遗址和古人类化石的年代。

⑤树木年轮断代。

利用树木年轮的生成规律测定年代的技术。

树木年轮的宽窄与气候有关;旱年窄而温暖多雨年份宽。

故在同一气候区内,树木年轮有相近的变化。

如把确知砍伐年代的树木的年轮变化,在坐标纸上绘成曲线,再依次同生长期部分交错的树木的年轮变化曲线相连接,便可得出一个地区树木年轮演变的主序列,并一直上溯至史前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