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考古学专业基础
考古学专业选科要求

考古学专业选科要求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文化和文明发展的学科,它通过对古代遗址、遗物、文字等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
选择考古学专业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决定,但是在选科时也需要注意一些要求。
下面将介绍考古学专业选科的要求和建议。
1. 历史学:历史学是考古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明的背景。
通过学习历史学,你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分析考古学研究中的遗址和遗物。
2. 文化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是考古学的另一个重要学科,它研究不同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价值观念等。
通过学习文化人类学,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对考古学研究中的文化遗产有更深入的认识。
3. 考古学方法论:考古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需要运用科学方法来进行研究。
学习考古学方法论可以帮助你掌握考古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如考古调查、发掘、鉴定、分类等。
此外,还需要学习相关的科学技术,如测量仪器、影像分析等,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地理学:地理学是考古学的补充学科,它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
通过学习地理学,你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貌、气候、土壤等特点,从而为考古学研究提供重要的背景信息。
5. 语言学:语言学是考古学中重要的辅助学科,它可以帮助你解读古代文字和语言。
学习语言学可以提高你的语言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考古学中的文献和资料。
6. 考古学专业选修课程:除了上述基础学科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与考古学相关的选修课程。
例如,考古学的专题研究、文物保护与修复、考古学实践等课程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考古学的前沿和实践。
总的来说,选择考古学专业时,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科学方法论。
同时,要灵活选择相关的学科和课程,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
希望以上的选科要求和建议对你选择考古学专业有所帮助。
祝你在考古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考古学概论复习资料

1.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2. 遗迹是古代人类所遗留下来的生居死葬、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设施,多属于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
3. 遗物即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多属于可移动性的器物。
4. 遗迹和遗物统称为文化遗存。
5. 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6. 考古学研究的方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
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设备,以地层学和类型学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系统的方法,还采用各种自然科学的手段,以最大限度地科学获取古代遗存的信息资料。
7. 关于考古学研究目的,传统认识就是重建历史,即拼合、复原远古时期的物质文化和历史图景。
直到目前国内对考古学目标的定位仍然是“重构国史”,即认为考古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为历史学科服务。
欧美考古学界流行的观点则有所不同,他们认为,复原文化历史只是考古学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考古学仅止于这一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要“重建相关人群的生活方式”和“复原文化发展进程”。
8. 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被公认为是考古学的三个主要学科分支。
9. 考古学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科学中的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既包括学术思想的相互渗透、研究方法与成果的相互借鉴,也包括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一方面,考古学本身的研究有赖于其他学科在理论、资料、方法和技术上的支持和协助;另一方面,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对象涉及面十分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拓宽了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充实了各学科的研究内容。
其中与考古学有着密切联系的自然科学主要有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生物学、体质人类学、化学、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等。
人文社会科学中的狭义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古文字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以及美术史学、建筑史学、绘画、摄影等均与考古学研究关系密切。
考古考研知识点

考古考研知识点考古考研是指考古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也是考古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考古考研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考生掌握。
本文将介绍一些考古考研的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考古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和古代社会的学科,通过对古代遗址、文物和古代文献的发掘和研究,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过程。
考古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古代遗址的发掘和挖掘、古代文物的鉴定和研究、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研究等。
二、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考古学起源较早,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和外来文化的研究。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三、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考古学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
常用的考古学方法和技术包括:遗址地图的制作和勘探、发掘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样本的采集和分析、文物的保护和修复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更好地开展考古工作,提高研究效果。
四、考古学中的常用理论和学派考古学中存在多种理论和学派,不同的理论和学派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和方法。
常用的考古学理论和学派有:文化历史学派、环境考古学派、遗传学派等。
了解不同理论和学派的特点,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方法和理论。
五、考古学中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在考古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例如,出土的甲骨文为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发现的夏朝遗址,填补了中国历史上“三皇五帝”时期的空白。
了解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认识考古学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六、考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和古代社会的重要学科,对于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可以还原出古代社会的面貌,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大学二年级历史学考古学基础

大学二年级历史学考古学基础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文明和历史的学科,它通过对文物、遗址、遗迹等的发掘和研究,还原并解释古代社会的面貌和生活方式。
作为历史学的重要分支,考古学在大学历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地位。
大学二年级的历史学考古学基础课程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其对历史文化的敏感性和研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考古学的定义和意义(300字)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定义可以总结为:通过对古代遗存的科学研究,揭示人类历史的发展及其文化遗产。
考古学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古代人类活动的研究,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填补历史文献的不足,对于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传承,以及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二、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关系(400字)历史学是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而考古学则是历史学的重要补充和辅助。
历史学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来还原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形象,而考古学则通过实物遗存的研究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两者相结合,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历史资料,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考古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00字)1. 堪舆学原理:通过对地形地貌、水系、地质与气候等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考古地点,并推断当时的人类活动范围和空间布局。
2. 方法论原理:考古学采用系统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包括现场调查、挖掘和出土文物的鉴定分类等环节,并结合地图、报告和标本进行记录和分析。
3. 数量化原理:考古学应用统计学和计量学方法,对考古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以得出更精确的结论。
四、考古学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600字)1. 考古学在旧石器时代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挖掘和分析,揭示人类最早的生活方式、工具制作和社会组织形态,为研究人类起源和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2. 考古学在古代文明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对古代文明遗址和墓葬的发掘,揭示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人们了解古代文明的兴盛和衰败。
考古学概论考试复习总结学习资料.doc

1.考古学基本概念:考古学是通过调查、发掘、分析和研究与过去人类行为和生活有关的物质遗存,来达到认识人类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与规律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2.文化遗存(人类行为的直接产物):生态遗存(人类行为的派生物、相关物);遗迹和遗物 1). 遗物:史前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
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应有各类打制石器、骨器和竹、木器等。
但竹、器易于腐坏,很难保存至今。
故旧石器就成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最主要的遗物。
新石器时代的遗物种类大大增加,有磨制石器、玉器、陶器、骨器和少量的铜器等。
2) .遗迹:史前人类活动遗留下的不可移动性的遗存。
3). 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
旧石器时代遗址一般规模较小,遗迹的种类较少,多以居址为中心。
旧石器时代遗址可分为两类:居址类型和非居址类型 .3.4-1 叠压关系: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文化堆积自上而下依次叠压而形成的地层关系,在这一地层关系中,叠压者及其包含物要晚于被叠压者。
4.4-2 打破关系:指的是晚期人类活动的遗迹打破早期的地层或遗迹而形成的地层关系。
在这一地层关系中,作为打破者的年代要晚于被打破者,打破者之中包含的遗物的年代一般也应晚于被打破者。
5.4-3 共存关系:每一地层或遗迹单位(如一座墓葬、一座窖穴、一座房基等)中包含的各种遗物,构成了共存关系。
6.何为考古遗存?手工制品 ( 石器、陶器等 ) 遗存 ( 房址、墓葬、寺庙等 ) 自然遗存 ( 植物、动物骨骼等 )7.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按地区:“欧洲考古学”、“埃及考古学”、“中国考古学”和“日本考古学”等;时间: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宋元明清考古;内容:环境考古、气候考古、农业考古、科技考古、水文地震考古、民族考古、边疆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美术考古、宗教考古、钱币学、古文字学、铭刻学。
8. 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与地质学:考古地层学是借用地质地层、从地质学中引进的。
考古学基本知识

考古学基本知识【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在各种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实物史料,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实物史料包括传世文物和考古发掘工作中获得的遗迹、遗物。
考古工作者据以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状况和物质文化面貌,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
我国历史悠久,古代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北宋开始已有研究古代金石器物的“金石学”;二十世纪初,开始有以发掘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努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研究,使考古学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考古学文化】用以表示考古遗迹中(特别是原始社会遗迹中)属于同一时期的有地方性特征的共同体。
同一文化的遗存,有着同样形式的工具、用具和相同的制作技术等。
考古学文化的名称,大多以第一次发现的典型遗址的小地点命名,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
也有以该文化中的某一具体特征性的遗物来命名的,如“细石器文化”、“印纹陶文化”等等。
后一种命名容易以片面的特征代替整个文化的特征,同时,这种个别类型的特征遗物,还可能分属于不同的考古学文化,因而近年来这种命名方法已逐渐为人们所淘汰。
【文化层】指由于古代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
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
考古工作很重要且具科学意义的一项内容,即是从地层上正确地区划出上下文化层的叠压关系,根据文化层的包含物和叠压关系,可以确定遗址各层的文化内涵和相对年代。
从各层中取样测定的孢粉资料,可以了解当时各个阶段的植被和自然环境。
【遗迹】指古代的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后遗留下来的痕迹。
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窖藏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的活动痕迹等。
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庙址等,还包括山地矿穴、采石坑、窖穴、仓库、水井、窑址、壕沟、栅栏、围墙、界壕等等。
由于地域、时代及民族的不同,遗迹面貌也各不一样。
就新石器时代居址而言,各地居室的形式与营建方式各不相同,山区有洞穴居址,沿海有贝丘遗址,沼泽有干栏式建筑,平原地带、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盛行粘土木构建筑的居室或半地穴居址等。
考古学专业选科要求

考古学专业选科要求考古学是一门文理结合的学科,其专业选科要求着重于培养学生在科学和人文领域的综合能力。
以下是一份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考古学专业选科要求:一、基础科学类选修科目:1. 自然科学导论: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为后续学习奠定科学基础。
2. 化学基础:了解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巧,为考古物质分析打下基础。
3. 地质学基础:学习地球的构造、地质历史以及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为考古地层研究提供支撑。
4. 生物学基础: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初级考古人类学和考古动物学研究提供基础知识。
二、人文科学类选修科目:1. 考古学概论:对考古学的历史、发展和基本概念进行学习,了解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2. 考古调查与发掘:学习考古学的实地调查技术和发掘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文明与社会:学习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明和社会组织,为考古学研究提供背景知识。
4. 文物保护与修复:了解文物保护法规和修复原则,学习基本的文物保护技术。
三、专业实践类选修科目:1. 考古实习:参与实际考古工作,掌握考古现场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2. 实验考古学:通过实验室分析考古材料,学习物质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3. 考古报告写作与学术交流:培养撰写考古报告和学术论文的能力,了解学术期刊发表和学术会议交流的流程。
四、选修辅助科目:1. 现代科技在考古中的应用:了解现代科技在考古学领域的应用,如遥感技术、三维重建等。
2. 古地理与环境考古学:学习考古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内容,探讨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古文字与碑刻学:学习古代文字的解读和碑刻的研究方法,为古代文化研究提供支持。
五、外语类选修科目:1. 考古学研究英语:学习考古学的专业英语,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能够流利表达。
2. 古代语言:学习古代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词汇,为古代文献研究提供基础。
通过合理选择上述的选修科目,学生可以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既熟悉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广泛涉猎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考古学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考古地层学(一)定义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各个堆积单位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科学获取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二)原理1、遗址的各个堆积单位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形成的。
被叠压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叠压它的堆积单位。
2、遗迹堆积与地层堆积是相联系的。
3、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破坏,现在的堆积单位交界面往往不是下层堆积的原有表面。
4、同一时期的堆积处于不同水平深度,而同一水平深度的堆积在时间上可以相差很远。
5、遗迹和遗迹内堆积不可混为一谈。
6、晚期堆积可以出早期遗物,早期堆积不应出晚期遗物。
7、晚期堆积单位会打破早期堆积单位。
被打破的堆积单位一定早于打破它的堆积单位。
8、某堆积单位所包含的年代最晚的一件遗物是该堆积单位可能的最早年代。
9、某堆积单位的年代可以该堆积单位所压和被压得上下两堆积单位的年代分别作为它的上限和下限。
(三)对田野考古发掘工作的指导1、依据土质、土色和包含物划分文化层;2、平剖面结合,将文化遗存置于立体空间内分析研究;3、必须遵循由晚及早的原则逐层予以揭露。
探方法:探方法是探方发掘法的简称。
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
这种发掘方法就叫探方发掘法。
(名词)(探访包括哪几部分,探访编号)考古类型学(定义)(名词)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科学整理考古资料的方法论。
(原理)(简答) 1、考古类型学所研究的遗存必须属于同一类别。
2、考古类型学研究应从层位关系入手,最终要经过层位关系的检验。
3、对发现于不同遗址或同一遗址不同位置的遗存,可以进行横联排比,以确定它们的共时关系。
(类型式概念?)考古学(名词)考古学是通过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获取考古资料(遗迹和遗物),并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复原再现古代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调查的要求(小题)1、调查前须拟定调查工作方案,做好资料和物质准备。
2、调查必须实地勘查,按照《田野考古调查记录表》所列项目逐一填写,或按要点另写出详尽的文字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25 科目名称:考古学专业基础满分:300 分
考核目标
1掌握考古学基本理论
2掌握考古学主要发现
3了解相关的历史常识
4文字表达能力及逻辑性
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考查范围
一、考古学的基本涵义
考古学的定义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考古学的学科体系
科技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二、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田野考古
考古年代学
考古学文化及其命名
考古学文化的层次
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
类型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考古学分期
考古层位学及其基本内容
考古类型学及其基本内容
聚落考古
三、中国考古学简史
金石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二十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及主要考古学家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及主要考古学家四、石器时代考古与史前社会
中国古人类和旧石器文化的分布、年代
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分期与文化概述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与区系类型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学文化的发现及特征氏族社会
中国远古社会的传说
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
五、商周时期考古与社会
夏、商、周族的起源
夏朝的考古发现
商周时期的主要的城址、建筑与墓葬
商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社会经济
商周时期的陶瓷器与青铜器
甲骨文与金文
春秋时期列国城市的兴起
商周时期边远地区的青铜文化
商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商周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六、战国秦汉时期考古与社会
战国时期都城与墓葬
战国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与货币遗存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等级关系的变化、社会经济与变法、改革秦汉时期的城址与墓葬
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与货币遗存
战国秦汉时期的陶瓷器与青铜器
大国争霸与秦统一
秦汉时期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
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经济制度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战国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七、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考古与社会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城址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帝陵与墓葬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青铜器、金银器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与中外交流有关的遗物的发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佛教遗存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经济与制度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八、宋元时期考古与社会
宋元的城址及都城的格局与变化
宋元的帝陵及墓葬
辽金城址、帝陵及墓葬
宋辽金元的陶瓷
宋辽金元的农业、手工业与货币遗存
契丹、女真、蒙古族起源
宋辽金元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
宋辽金元的社会经济与经济制度
宋辽金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宋元时期的边疆民族及民族政策
宋元时期的中外关系
九、明清
明清帝陵
明清北京城
明清时期中外交流的遗迹与文物
明清时期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制度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经济制度
满族的兴起与建国
明清时期的边疆民族、民族政策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时期的中外关系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