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课时_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课时_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课时_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用括号表示数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括号表示数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问题。

2.准备括号道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相关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例如,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问学生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尝试用括号表示数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例如,呈现一个问题: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有几个水果?让学生用括号表示数字。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答实际问题。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用括号表示数字。

例如,呈现一个问题:小猫有4只,小狗有3只,一共有几只动物?让学生用括号表示数字。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教案)第八单元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八单元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八单元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能听懂并阅读用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2. 能在生活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3. 能正确使用问题句式;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用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 能听懂并阅读用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2. 能在生活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1. 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2. 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问题。

五、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引导、学生操作、情境模拟、小组合作、讨论等。

六、教具准备课件、单元教材、黑板、彩笔、磁性拼图、计算器。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1. 师生互动: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会用到“?”的问题,学生回答(如:你想问妈妈今天中午做什么菜,该怎么问?);2. 引导学生探究:“?”这个符号的用途;(二)新课讲授1. 向学生介绍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2. 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用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的例子,如:我想知道班上有多少人?;小明明天要去哪里?;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千克?等;3. 让学生了解“?是用来发问的,用于表示疑义或不确定”;4. 让学生动手写一些带有“?”和括号的实际问题。

(三)拓展活动1. 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互相提出问题,并且提供问题的答案;2.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询问餐厅就餐的人数)。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用括号和“?”表示的实际问题,并介绍其作用;2. 让学生总结出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并且体会到在生活中使用这种问句的好处。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让学生自由探究、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

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这里应该加强一些活动的复习和巩固。

小学数学教案: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教案: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秋天到了,国园里的苹果获得了大丰收。

今天,这些苹果小精灵要来到我们的教室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来玩!不过它们都喜欢上课上课认真、积极发言的小朋友,它们还带来了一些题目要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它们的考验吗?二、新授1、出示例题提问:看了这幅图,哪个小朋友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刚才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们还不会写,为了方便在数学上可以用符号把这句话表示出来,请小朋友看一看:(演示括线和问号)教师介绍:这是括线,这是问号。

现在谁来说说这道题要我们求的是什么?(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探究解决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指名说小结: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要把左边的3个和右边的5个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

你会列式吗,说说你的算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练一练(想想做做1)看来苹果精灵出的题目并没有难倒小朋友啊,不过刚才我们是一起商量出来的,如果让你自己完成你会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一题:(1)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求一共有多少棵向日葵你会列算式吗?写一写(2)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问我们的是什么,你会说了吗?自己轻声地说一说。

自己填写算式。

说一说你的算式是什么?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指名说四、拓展练习想想做做3,苹果小精灵他们很聪明,想到了那么多的题目来考验小朋友。

但是它们也有遇到难题的时候。

小朋友我们乘过公共汽车的,对吧!可是小精灵它们从来没有见过公共汽车,所以它们都被这个题目给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呢?要求什么你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列算式,校对。

说说为什么用减法来计算?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明白它们所表示的意思。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一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字的组合和分拆的方法。

2.学会用括号表示计算次序。

3.做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数字的组合和分拆2.用括号表示计算次序3.用括号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1.掌握数字的组合和分拆的方法。

2.学会用括号表示计算次序。

四、教学难点1.用括号解决实际问题。

2.发散思维,解决复杂问题。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数字算术题3.实际问题素材六、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15分钟)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下两题:1.有五个苹果,小明想买三个苹果,把剩下的苹果留给妹妹。

这时有几个苹果留下?2.有三个小球,小明想打乒乓球,他把一个球留给弟弟,两个球留给妹妹,剩下几个球自己留?2. 讲解数字组合和分拆(20分钟)1.数字组合:就是将一堆数字各种各样的组合在一起,比如有3个数字:2、5、6,就可以组合成25、26、56、256等。

2.数字分拆:就是将某个数字分成两部分,比如将数字8分成3和5,就可以表示成8=3+5。

3. 讲解计算次序和括号表示法(30分钟)1.计算次序:计算的顺序非常重要,不同的计算次序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所以要确定计算的次序。

2.括号表示法:在表达式里面加上括号,以表示计算的次序。

例如:(2+3)×4=20,(2×4)+3=11。

4. 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两个实际问题:1.小明有5个苹果,他要把它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和他自己,他自己要留下几个苹果?2.一个屋子里有8个小猫,半个小时内有3只小猫离开了屋子,请问半个小时后屋子里还有几只小猫?5. 课后作业(10分钟)让学生完成以下两题:1.有4个玩具,把它们分成两堆,每堆都至少有1个玩具,有几种组合方法?2.有7个小石头,最多分成几堆,每堆最多有几个小石头?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数字的组合和分拆的方法,学会了用括号表示计算次序,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发散思维、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用括号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括号的意义,学会用括号表示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括号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但是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乐于实践。

对于用括号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可能会感到新奇,同时也可能会觉得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括号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括号的意义,学会用括号表示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括号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地使用括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括号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和巩固括号的运用。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小组合作学习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括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香蕉,苹果有5个,香蕉有3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用括号表示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例如:“5 + 3 = (?”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9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9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丨苏教版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扩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会从扩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说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列出算式,解决用扩线和问题表示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与同学交流思考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学习数学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学好数学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题。

(一)出示情境图:1、请同学们看老师黑板上的这一幅图,谁来说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2、说明:告诉我们的这两句话就是这一题的两个条件。

3、认识括线: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就是这个符号(师用手比划),它的名字叫括线。

它的形状是怎样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吗?那他表示什么意思呢?4、认识问号:括线下面的是什么符号?通常问别人问题的时候就会用问号,那问号在括线的下面是问我们什么问题呢?5、说明:像这样一道题中告诉我们的就是条件,要我们算的就是问题。

6、谁来完整的说一说:这一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1)指名说。

(2)谁能像他这样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3)全班说。

(二)探索解决。

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要用什么方法计算?2、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你能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吗?4、我们通过列加法算式算出了:一共有8个苹果。

(三)揭示课题。

这一题里有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括线和?,像这样有扩线还有?的实际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用扩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四)回顾、小结。

回顾一下:我们在解决这一道用扩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弄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条件)和要我们求的(问题);然后通过列式计算出要解决的问题。

9.2用括线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9.2用括线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

9.2 用括线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用括线和“?”来表示未知数,并能运用这些符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1. 用括线表示未知数: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括线来代表问题中的未知数,如“小明有_个苹果,比小华多3个”。

2. 用“?”表示未知数:引导学生理解“?”在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如“小明有7个苹果,小华有?个苹果”。

3.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一系列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括线和“?”来解决,如数量比较、加减运算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用括线和“?”表示未知数的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难点:理解并灵活运用括线和“?”在不同类型问题中的使用,以及如何从问题中提炼出数学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展示、教学卡片、实物模型。

-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了解未知数在问题中的存在。

2. 新知探究:使用PPT和教学卡片,展示如何用括线和“?”表示未知数,并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

3. 实践应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用括线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用括线和“?”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要点,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板书 9.2 用括线和“?”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内容:1. 未知数的表示方法2. 括线和“?”的使用场景3. 实际问题解决示例作业设计- 课堂练习: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新知识。

- 家庭作业: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家中使用括线和“?”解决。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用括线和“?”表示未知数并解决问题的掌握程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使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括号来表示计算顺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合理运用括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括号的引入:介绍括号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括号的作用是改变运算顺序。

2. 括号的使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在四则运算中正确使用括号。

3. 实际问题的解决:运用括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括号。

2.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括号,正确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授:介绍括号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例演示括号的使用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检查对方的使用是否正确。

4. 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使用括号解决。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括号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用括线解决实际问题2. 内容:- 括号的概念和作用- 括号的使用方法- 实际问题的解决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实践作业:回家后,尝试找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括号解决并记录下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了括号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了括号的作用。

通过练习和应用,学生能够逐步掌握使用括号的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还是会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和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得到了2个苹果,现在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这个问题,并计算出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