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规细菌培养

合集下载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为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格式,包括样本采集、培养方法、结果解读等内容。

一、样本采集1. 患者样本采集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样本采集方式:(1)血液样本:采用无菌技术,从静脉或者动脉血管中抽取适量的血液样本,避免污染。

(2)呼吸道样本:采用无菌技术,通过喉咙拭子、支气管镜或者气管插管等方式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3)尿液样本:采用无菌技术,采集患者的中段尿或者导尿管插管后的尿液样本。

(4)伤口分泌物:采用无菌技术,用无菌纱布或者拭子采集伤口分泌物,并避免与周围皮肤接触。

(5)其他样本:根据具体情况,如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采用相应的无菌技术进行采集。

2. 环境样本采集环境样本采集是为了了解医院内部的细菌污染情况,常见的采样方式包括:(1)表面拭子法:用无菌拭子在特定区域进行擦拭,如手术台、病床、医疗设备等表面。

(2)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或者厌氧培养皿,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

(3)水样采集:对医院内部的水源进行采样,如自来水、洗手池、洗衣房等。

二、培养方法1. 常规培养方法常规培养方法主要是指将样本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条件,促使细菌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血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巴氏培养基等。

培养条件普通为37℃,24-48小时。

2. 特殊培养方法特殊培养方法是针对特定的细菌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检测和鉴定。

常见的特殊培养方法包括:(1)厌氧培养:用于培养需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如厌氧菌和厌氧菌。

(2)选择性培养: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和抑制剂,选择性地培养某一类细菌,如肠道致病菌。

(3)富营养培养:为了增加细菌的生长速度和数量,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如血琼脂富营养培养基。

医院空气细菌培养常规知识讲解

医院空气细菌培养常规知识讲解

六、附录
Ⅰ类区域: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 房(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 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 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 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 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区域:传染病科及病房。
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取全部表
面;被采表面≥100 c㎡,取100 c㎡。 3、采样方法,用5 x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
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 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 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 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人装l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 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 的方法采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采集标本要无菌观念强、操作熟练、标记 清楚明确。
医护人员手采样
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 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 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 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 30cm² ),并随之转动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 位,将棉试子放人装有l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 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 ²)计算。
(6)打开平皿盖,将盖口向下扣放,计时;
(7)暴露5分钟;
(8)纪录采样房间面积、时间、地点、位置、采 样人及采样时环境条件(如湿度、温度)
(9)看表、5分钟;
(10)收取平皿;
(11)如室内面积<30m2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 放平皿时先放最里边(内边),收取时先收最外边 点上的平皿;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临床细菌培养鉴定流程及报告

3
一、医学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条件及设备
▪ 细菌实验室 ▪ 无菌实验室 ▪ 基本设备
编辑ppt
4
细菌实验室
细菌实验室是细菌检验的场所,在此完 成标本接种、孵育、分离、细菌鉴定和 药物敏感试验。所以细菌实验室必须具 备空气及桌面消毒的条件,确保室内相 对无菌。如:足够强度的紫外线灯管, 耐酸碱的桌面等。
编辑ppt
22
⒋结果分析及报告
⑴结果分析 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易受到 定植在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污染。当从送检标 本中分离出多种细菌时,确定那一种分离细菌 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这对临床诊断 与治疗至关重要。当在同一培养基上分离出1 种以上的病原菌(复合菌)时,要结合患者的 临床症状,涂片染色镜检情况及患者近期细菌 分离培养结果等,综合判断所分离的多种细菌 中那一种细菌可能为致病菌,通常多为优势菌。 当分离的优势菌与涂片染色镜检结果一致时, 要做药敏试验。若分离培养结果与涂片染色镜 检结果不一致时,可不进行药敏试验,以免误 导,仅报告分离鉴定结果,由临床大夫定夺是 否重试。
编辑ppt
14
⑶标本运送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如不能立即 送检,需室温保存或置35~37℃孵箱中,切勿 冷藏。自动化连续检测系统虽有允许延迟上机 检测微生物生长的原理,还是应该尽量减少延 迟上机时间。
编辑ppt
15
3.分离培养
⑴血培养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⑵血培养瓶处理 传统手工法血培养每天至少检 查一次,注意微生物生长可视信号,应无菌抽 取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选择合适的培养 基转种,同时做药敏试验。
编辑ppt
33
致病菌能够破坏宿主的防御系统,其致 病机理是细菌产生毒素和对人体组织的 侵袭性,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细菌既具有 侵袭性又能产生毒素。抗生素治疗可以 破坏宿主的正常菌群,导致某些细菌如 艰难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 胞菌和念珠菌等过度生长,也可引起腹 泻。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气单胞菌和 邻单胞菌应作为实验室常规培养的主要 腹泻病原菌。

医院细菌培养管理制度

医院细菌培养管理制度

医院细菌培养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医院细菌培养工作,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依据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制定。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部门进行细菌培养工作的管理。

四、工作要求1. 确保培养试验的质量,不得出现混细菌培养结果不准确的情况。

2. 保障细菌培养工作环境的清洁与无菌,确保培养试验不受外界污染。

3. 严格执行细菌培养实验室的管理规定,不得私自调整实验参数。

4. 保证细菌培养试验的数据及结果的准确性,不得随意篡改实验结果。

五、管理措施1. 建立规范的细菌培养实验室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

2. 制定细菌培养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图,明确各部门工作分工。

3. 指定专业人员负责细菌培养实验室的管理与协调,建立健全细菌培养实验室管理团队。

4. 对细菌培养实验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考核,确保其对培养试验工作的熟悉程度和操作技能。

5. 定期对细菌培养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 建立细菌培养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培养试验的质量。

六、培训与考核1. 细菌培养实验室人员应参加相关细菌培养的培训,掌握基本操作流程和技能。

2. 细菌培养实验室人员应参加定期考核,通过考核后方可继续从事培养试验工作。

3. 细菌培养实验室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提升人员的细菌培养实验水平。

七、细菌培养实验室设备的管理1. 细菌培养实验室设备的选购应符合医疗器械的相关标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细菌培养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应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3. 对细菌培养实验室设备应建立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

八、细菌培养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1. 细菌培养实验室的日常清洁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无菌。

2. 细菌培养实验室的消毒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确保试验环境的无菌状态。

3. 对细菌培养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应建立记录,保留相关记录备查。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1)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1)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1)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诊断疾病和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下面从常规细菌培养的方法、过程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方法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是指采用一系列技术方法将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出来、明确其种类和数量的过程。

具体方法如下:1.取样。

体液如血、尿、脑脊液等通过无菌技术采样。

2.标本前处理。

主要包括清洁、消毒等步骤,以防止空气和表面微生物污染。

3.分离微生物。

采用无菌棉签或接种环将标本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器械对每种菌株的分离。

4.接种培养基。

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表面进行接种。

5.培养。

菌落在培养基上生长并繁殖,在一定时间内可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到。

6.鉴定。

通过菌落形态、色素、生长速度等方面的鉴定,对分离和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明确种类的鉴定。

二、过程医院常规细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细菌培养会分为初步鉴定和决定鉴定两个阶段:初步鉴定通过菌落的大小、形态、产生气味等特征判断目标微生物的种类;而决定鉴定则是通过进一步的生化试验和特殊的染色技术等手段确认细菌的种类,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三、意义医院常规细菌培养的意义在于:1.确定病原菌种类。

通过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医生才能按照正确的药物敏感性数据和治疗建议进行个性化治疗。

2.预测病情变化。

通过观察菌落数量和菌群的变化,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判断治疗效果。

随着治疗方案的调整,医院常规细菌培养也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实时监测”;4.预防疾病扩散。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细菌培养,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保护公共健康。

总之,医院常规细菌培养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细菌培养技术的应用和熟练度提高,以提高临床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水平。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V1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V1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V1
正文: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是一种基本的临床检验方法,可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疾病。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是指在医院中常规使用的一种培养细菌的方法。

一、概述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是指在医院中对尿、血、粪便、喉拭子、胸水、脑脊液等生物样本进行的细菌培养。

通过对这些样本进行培养并分离、鉴定细菌,医生可以获得很多关于病原菌的信息,如类型、数量、毒力等,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二、操作流程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1. 检体采集:根据需要采集相应的生物样本,将检体放入稀释液中。

2. 稀释液稀释:将检体和稀释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稀释,以后续培养步骤为基础。

3. 原液培养:取出一定量的稀释液用于接种。

将稀释液平铺于培养基平板上,经过恒温培养箱孵育,检查是否有细菌生长。

4. 鉴定细菌:对培养出的菌进行鉴定,包括形态学、生化变化、毒力
等方面。

5. 药敏试验: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治疗。

三、注意事项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无菌操作:检测生物样本和进行培养和鉴定过程中需要维护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交叉感染。

2. 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选择要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和检测物质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

3. 培养参数控制:包括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的严格控制可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4. 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对于操作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并对操作日志进行详细记录。

以上就是关于医院常规细菌培养的概述、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的介绍。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细菌学信息,以指导临床治疗。

细菌培养与鉴定操作规范

细菌培养与鉴定操作规范

细菌培养与鉴定操作规范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范旨在确保医院细菌培养与鉴定操作的科学、规范和安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利益,适用于医院各临床科室的细菌培养与鉴定工作。

二、术语定义1.细菌培养:指将细菌分别、培养到可见菌落的过程。

2.鉴定:指确定细菌菌种的过程。

三、细菌培养操作规范1.培养基的准备与使用–全部培养基都应标注菌名、日期和操作人员,并按规定保管。

–检查培养基的使用期限和质量指标,过期或有破损的不得使用。

–培养基的制备应依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无菌条件,料子应经过高压灭菌处理。

–确保培养基的pH值符合要求,并严格掌控培养基的成调配比。

2.样本手记与处理–样本手记前,应确保患者知情并取得同意。

–样本手记器械应满足无菌要求,手记过程应避开污染。

–不同类型的样本应依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处理,避开交叉感染。

–对于带有抗菌药物的样本,应妥当保管并标注抗菌药物名称及浓度。

3.培养条件与方法–培养箱和培养条件应定期检查,确保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符合要求。

–不同类型的细菌应依据其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培养过程中,应避开传染性菌株的扩散,严禁用手接触培养基。

–培养时间视具体要求而定,依照标按时间进行察看。

四、细菌鉴定操作规范1.鉴定方法的选择与准备–依据不同类型的细菌和鉴定要求,选择适当的鉴定方法。

–依据鉴定方法的要求,准备所需的培养基、试剂和药物。

–确保鉴定方法的操作流程清楚,依照标准规定进行操作。

2.鉴定试剂和培养基质量掌控–对鉴定试剂和培养基进行质量掌控,保证准确性和全都性。

–试剂和培养基使用前应检查标签,过期或变质的应严禁使用。

–掌控试剂和培养基的保管条件,避开受潮、变质等情况。

3.鉴定操作步骤–依照鉴定方法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严格依照规定的操作时间和温度进行处理。

–操作前确保操作区域的清洁,准备必需的消毒工具和器材。

–小心操作,避开手指直接接触试剂。

4.鉴定结果的记录与报告–鉴定结果应准确记录,包含菌名、培养时间和鉴定方法等关键信息。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
采集标本要无菌观念强、操作熟练、标记清楚明 确
谢谢大家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打开试管塞,用火焰消毒试管口、试管塞 用无菌剪剪去棉拭子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 l0ml采样液的试管中; 对于曲线物体、小型物体等则(门把手等)采用棉 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纪录采样面积、时间、物体名称、采样人。
采集标本要无菌观念强、操作熟练、标记清楚明确。
医护人员手采样 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 动前进行采样。 结果计算:手细菌菌落总数=平皿上菌 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采样方法
剪指甲、洗手 着装整洁,帽子遮住全部头发,口罩遮盖口鼻; 取一支灭菌棉拭子,取标记“手”的试管 盖严试管 嘱被检人五指并拢 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一支在双手指 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并随之转动采 样棉试子,五指分开,涂擦指缝、指尖
将棉拭子投人装l0ml采样液的试管中 试管口、试管塞,盖严试管 整理用物 纪录采样时间、对象、采样人、采样对象的左右 手 立即将标本送验、培养。
细菌菌落数标准:层流手术室 ≤5cfu/c㎡
操作步骤
剪指甲、洗手 着装整洁,帽子遮住全部头发,口罩遮盖口鼻; 备齐用物:治疗盘、直径9cm普通培养皿(分别标 记1,2,3,4,5;或东、西、南、北、中;或东南、 西南、东北、西北、中)、灭菌棉拭子、 试管、试管架、笔、纪录单、计时表、温度计。 打开平皿盖 暴露5分钟 纪录采样房间面积、时间、地点、位置、采样人及 采样时环境条件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
手术室王岩 2017-8
①面积≤30平米,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 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
(手术室层流手术室面积27平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计算:手细菌菌落总数=平皿上菌 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采样方法
剪指甲、洗手 着装整洁,帽子遮住全部头发,口罩遮盖口鼻; 取一支灭菌棉拭子,取标记“手”的试管 盖严试管 嘱被检人五指并拢 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试子一支在双手指 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并随之转动采 样棉试子,五指分开,涂擦指缝、指尖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
手术室王岩
2017-8
①面积≤30平米,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 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 (手术室层流手术室面积27平米)
②室内面积>30平米,设两条对角线,东, 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 南北距墙均1米(飞秒手术室面积为32平 米)
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培养皿放在 采样点暴露5 分钟后送检培养
看表、5分钟; 取平皿 注意事项:放平皿时先放最里边(内 边),收取时先收最外边后4h内进行 采样。 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平米,取全 部表面;被采表面≥100 平米,取100 平米。
操作步骤 剪指甲、洗手 着装整洁,帽子遮住全部头发,口罩遮盖口鼻; 将5 x 5平米的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平面物体表 面 点燃酒精灯 面积≥100平米,取100平米 取一支灭菌棉拭子,取标记“物体表面”的试管, 打开试管塞 用火焰消毒试管口、试管塞,浸取灭菌采样液 盖严试管 用棉拭子在规格板空心处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 随之转动棉拭子
细菌菌落数标准:层流手术室 ≤5cfu/c㎡
操作步骤
剪指甲、洗手 着装整洁,帽子遮住全部头发,口罩遮盖口鼻; 备齐用物:治疗盘、直径9cm普通培养皿(分别标 记1,2,3,4,5;或东、西、南、北、中;或东南、 西南、东北、西北、中)、灭菌棉拭子、 试管、试管架、笔、纪录单、计时表、温度计。 打开平皿盖 暴露5分钟 纪录采样房间面积、时间、地点、位置、采样人及 采样时环境条件
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 打开试管塞,用火焰消毒试管口、试管塞 用无菌剪剪去棉拭子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 l0ml采样液的试管中; 对于曲线物体、小型物体等则(门把手等)采用棉 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纪录采样面积、时间、物体名称、采样人。 采集标本要无菌观念强、操作熟练、标记清楚明确。
医护人员手采样 采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 动前进行采样。
将棉拭子投人装l0ml采样液的试管中 试管口、试管塞,盖严试管 整理用物 纪录采样时间、对象、采样人、采样对象的左右 手 立即将标本送验、培养。 采集标本要无菌观念强、操作熟练、标记清楚明 确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