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

合集下载

《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导书——内容

《地质学》野外实习指导书——内容

目录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 (2)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 (3)三、野外实习路线 (21)四、实习安排与要求 (26)一、实习目的与实习内容(一)实习目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矿物与岩石野外实习中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野外实习中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

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简单的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二、南京地区地质概论引言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400米,如钟山、孔山、九华山、华仑山、栖霞山、宝华山等。

这里地层山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常,构造形象清楚、典型;火成岩类多而且出露广泛;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观察容易,其中许多地点已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从进行低年级地质认识实习的要求出发,将南京地区的地质情况作一介绍,供教学之参考。

(一)地层南京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宁镇地层小区。

构造地质学实验(1)

构造地质学实验(1)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构造地质学》实验报告*名:***班级:资源勘查10-1班学号: 10号指导教师:***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习一地质图的基本知识及读水平岩层地质图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地质图、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的基本内容、用途、作图原理和图示规格2、掌握阅读地质图件的步骤和方法二、内容说明(一)地质图1、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地壳的一部或全部地质组成和地质现象,按一定比例尺缩小,概括投影到平面(地形图)上的图件。

用以推论该地区地质发展历史及矿产分布规律,指导找矿。

因此,地质图是地质工作者经常应用的图件。

2、一幅正式的地质图应该有图名、比例尺、图例、编制单位和编图人、编制时间等。

图名:常用整齐美观的大字书写,图名要表明图幅所在的地区和图的类型。

一般是根据该图幅内最有名的城镇或地名命名,如《山东省地质图》,《泰安幅地质图》。

图名常居中放置在图幅上方。

图号:是为了图件的保存、整理、查找方便起见而统一规定的。

一般都是用地形图的国际统一分幅和编号。

比例尺:用以表明该图的缩小程度和精度,比例尺的形式有三种类型:数字比例尺:如1:200000自然比例尺:即图上相当于自然界真正的水平长度。

线条(图解式)比例尺:将比例尺作成尺子状,上面注明单位长度所代表的实际长度。

图例:指图的内容简要示例,是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同类型的地质图有不同的图例。

一般地质图图例是用各种规定的颜色和符号来表明地层的时代、岩性、地质界线、构造、产状要素和矿产等几个方面。

图例一般放在图的右边或下方(如图内有空白也可放在图框内),并按一定顺序排列。

“图例”两字应用醒目的字体注明。

地层图例自上而上或自左而右由新到老顺序排列,图例格子的大小长宽比一般为0.8:1.2,格内注明地层代号,涂上颜色,右边注明岩性,左边写地层或时代名称。

已确定时代的岩浆岩、变质岩要按时代顺序排列在地层图例中,没有确定时代的岩浆岩、变质岩按酸性程度,变质深浅依次排列地层图例之后。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构造地质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在实地操作中应用和巩固所学的地质知识,提高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和理解,掌握地质填图、岩层分层、产状测量等基本技能,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能力。

二、实习概况本次实习时间为两周,实习地点位于南京城东的湖山地区。

实习期间,我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地层分析、褶皱分析和断层分析等方面的实习内容。

三、实习内容1. 地层分析: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层的展布特征、排列关系和接触关系,划分了构造层序和构造发育阶段。

实习地区地层由古到新依次为中泥盆统、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中石炭统、上石炭统、下二叠统、上二叠统、中三叠统、上三叠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

2. 褶皱分析:我们观察了单个褶皱的形态特征,包括核部和翼部的地层分布情况、褶皱的延伸方向、褶皱的类型及形态特征。

实习地区发育有多种褶皱类型,如背斜、向斜和穹窿等。

3. 断层分析:我们对单条断层的分布和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包括断层的走向、倾向、断距和断层两侧的地层关系等。

实习地区发育有多条断层,它们对地层的分布和构造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地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会了如何阅读和分析地质图,掌握了地质填图的基本技巧。

同时,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巩固了地质罗盘的运用、岩层分层、产状测量等基本技能。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重要性,认识到了地质构造对地貌和工程建设的影响。

总之,本次构造地质学实习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我们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060102实验指导书

《构造地质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用)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学期南京工业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编2006年1月目录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实习二分析褶皱区地质图实习三绘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实习四分析断层地区地质图实习五构造地质综合实验实习一分析地质图,作剖面图(水平、倾斜岩层)一、目的要求初步认识地质图(水平、倾斜岩层)。

学习作地质剖面图。

二、说明图名表明图幅所在地区和类型。

一般采用图内主要市镇、居民点及主要山岭、河流等命名。

如果比例尺较大,图幅面积较小,地名不为人们所知,则在地名前要写上所属省(区)、市或县名。

如《北京市门头沟区地质图》。

地质图的比例尺与地形图或地图的比例尺一样,有数字比例尺和线条比例尺。

图例是地质图上各地质现象的符号和标记,用各种规定的符号和色调来表明地层、岩体的时代和性质(见附录Ⅰ“地层代号和色谱”以及附录Ⅱ“各种常用构造符号”)。

图例要按一定顺序排列。

地层图例在前,次为代号图例,构造图例一般排在最后。

地层图例的安排从上到下由新到老;如横排,一般由左向右从新到老。

确定时代的喷出岩、变质岩可按其时代排列在地层图例相庆的位置上。

岩浆岩体图例放在地层图例之后。

已确定时代的岩体可按新排列,同时代各岩类按酸性到基性顺序排列。

构造图例,如地质界线、断层应区分是实测的还是推断的。

地形图的图例一般不列于地质图图例中。

2.图切地质剖面图正规地质图均附有一幅或几幅切过图区主要地层、构造的剖面图。

如单独绘剖面图时,则要标明剖面图图名,如周口店(指图幅所在地区)太平山-升平山地质剖面图。

如为图切剖面并附在地质图下面,则以剖面标号表示,如Ⅰ-Ⅰ′地质剖面图或A-A′地质剖面图。

剖面在地质图上的位置用细线标出,两端注上剖面代号,如Ⅰ-Ⅰ′或A-A′等。

在相应剖面图的两端也相应注上同一代号。

剖面图的比例尺应与地质图的比例尺一致。

垂直比例表示在剖面两端竖立的直线上,按海拔标高标示。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实习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实习

2
二、方法说明 ①了解图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 ② 认识图区新老地层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 地貌特征; ③ 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 的影响。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3
重点:地层分布是否有对称重复现象; 分辨出背斜和向斜; 分析褶皱的形态和组合特征。
关健:确定褶皱的两翼、轴面和枢纽产状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7
倒转褶皱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8
4.判断轴面产状: ①测量两翼产状,用极射投影方法或几何作图法来确定。 ②在地质图上,从两翼产状大致判断出轴面产状。 如果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大致相等,则轴面直立 如果两翼倾向、倾角基本相同,则轴面产状也与两翼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19
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注意地层界线的弯曲是与岩层产状和地形
的影响有关还是与次级褶皱有关,如是次级褶 皱在剖面上应反映出来。
2.选定剖面位置 剖面线应尽可能垂直褶皱轴迹延伸方向,且
能通过全区主要褶皱构造。将选定的剖面线标绘 在地质图上。
注意:褶皱的地层一定是围绕某中心对称出现
2019/12/15
《构造地质学》-李强
5
2.确定两翼产状 褶皱两翼产状及其变化:主要从地质图上标绘的
地层产状符号直接去认识和分析。在一定情况下,也 可以根据同一岩层在褶皱两翼露头宽度的差异,定性 地对比两翼的倾角大小。这种分析是以岩层厚度基本 稳定,地形起伏不大或褶皱两翼的地面坡度相似为前 提,而岩层露头宽度只与岩层倾角大小有关,露头宽 度窄的一翼倾角大,宽的一翼倾角小。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地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构造地质学在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深对构造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们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进行了构造地质学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2. 学习和掌握野外地质填图、地质素描、断层鉴定等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地点与内容本次实习地点选在我国某地,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具有丰富的构造地质现象。

实习内容包括:1. 地质填图:学习野外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地层划分、断层鉴定、地质构造分析等基本技能。

2. 地质素描:学习地质素描的技巧,掌握地质现象的描述和记录方法。

3. 断层鉴定:学习断层的基本特征和鉴定方法,了解断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4. 地质构造分析:分析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化过程。

三、实习过程与收获1. 地质填图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按照一定的比例尺和精度要求,对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填图。

通过填图,我们掌握了以下技能:(1)地层划分:根据岩性、颜色、结构等特征,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层位。

(2)断层鉴定:观察断层面特征,如断层面、断距、断块运动方向等,判断断层类型。

(3)地质构造分析:分析地层产状、断层分布规律等,了解地质构造特征。

2. 地质素描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素描的基本技巧,包括笔法、构图、标注等。

通过实地观察和记录,我们对实习区域的地质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通过地质素描,我们提高了以下能力:(1)观察能力:学会观察地质现象,发现地质构造特征。

(2)描述能力:学会用文字和图示描述地质现象。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精)

构造地质学实习指导书(精)
编绘方法:
1.换算目的层层面标高;
2.将计算结果标在地形图各个点上;
3.分析目的层面高程的变化规律;
4.联三角网;
5.用插入法求等高线点;
6.绘等高线
实习六 绘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一、目的要求
1.学会编制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2.了解节理倾向和倾角玫瑰花图。
二、主要内容
1.整理节理资料和绘制节理玫瑰花图;
2.分析节理玫瑰花图并了解其构造意义。
节理玫瑰花图是一种较常用的节理统计方法,分为走向玫瑰花图和倾向玫瑰花图。
节理走向玫瑰花图主要反映节理的走向方位,并在半圆内作图。
节理倾向玫瑰花图根据节理倾角或倾向编制的,它需要在整圆内作图。
编制方法:
1.资料整理
2.确定作图比例尺及座标
3.找点连线
4.写上图名和比例尺
2.学会认识构造等高线所反映的构造形态。
二、主要内容
1.根据岩层标高(或埋藏深度)资料编绘构造等高线图;
2.认识构造等高线所反映的构造形态。
构造等高线图是用等高线来反映一特定岩层的顶面或底面(或某一构造面)的起伏形态的一种构造图,又称构造等值线图,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要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
2.水平断距的测定
3.求地层断距
(三)断层时代的确定
4.判断轴面产状
5.枢纽产状和轴迹的确定
6.转折端形态的认识
7.褶皱形态的描述
(二)褶皱组合型式的认识
(三)确定褶皱形成时代
(四)褶皱地区铅直剖面图的绘制
1.分析图区地形和褶皱特征
2.选定剖面位置
3.绘出地形剖面
4.在剖面线上标出背斜和向斜位置
5.绘出褶皱形态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材1

构造地质学实习教材1

图2
平面的投影
图3
直线的投影
平面的投影方法(图 2)设一平面走向南北、向东倾斜、倾角 40°,若此平面过球心, 则其与下半球面相交为大圆弧 PGF, 以A点为发射点, PGF 弧在赤平面上的投影为 PHF 弧。 PHF 弧向东凸出,代表平面向东倾斜、走向南北,DH 之长短代表平面的倾角。 直线的投影方法(图 3)设一直线向东倾伏、倾伏角 40°,此线交下半球面于 G 点。以 A 为发射点,球面上的 G 点在赤平面上的投影为 H。HD 的长短代表直线的倾伏角、D 的方位角 即直线的倾伏向。同理,一条直线向南西倾伏、倾伏角 20°,此线交下半球面于 J 点,其赤 平投影为 K。 为了准确、迅速地作图或量度方向,可采用投影网。常用的有吴尔福网(简称吴氏网, 也称等角距网) (图 4A)和旋密特网(等面积网) (图 4B) ,以及据其改换形式而成的极等角 度网(图 4C)和极等面积网(赖特网) (图 4D) 。吴尔福网与施密特网基本特点相同,下面以 吴尔福网为例介绍投影网。
φyx γyx A′C′ B′C′ C′A′ 1+eAB
φyx
γyx
2a
2b
θ′
θ
ω
1+e1
1+e2
R
三、作业
1.描述三条不同方向直线的方向随卡片叠的剪切应变量增大的变化。 CA 线的方向及长度 变化说明了什么? AB 线和 BC 线方向变化的总趋势如何?有何地质意义? 2.描述三条线的长度随剪切量增大的变化。讨论 1+eBC 在变化曲线上最小值的意义, 这时 B′C′的方位如何? (1+eBC)的曲线与 X 轴交点的含义?各直线长度变化的总趋势如何? 3.分析θ′的变化规律。沿曲线外推,分析当γyx→0 时θ′趋向于多少?当γyx→∝时, θ′趋向如何? 4.在不同剪切应变量时,各应变椭圆的主轴是否为同一条直线?分析θ的变化规律,当 y→0 时,θ趋向于多少? 5、分析 R 的变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光明主编
编者的话
构造地质学的实习课是构造地质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习,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进一步理解讲课的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构造能力的目的。

本实习指导书根据构造地质学64学时安排的,教学可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在实习内容上有所偏重,有一定的挑选余地,有些实习,如褶皱和断裂部分,虽只各安排一次,教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一次实习内容分解为两次,即读图一次,作地质剖面一次。

本实习指导书是在四院合编教材,徐开礼、朱志澄主编教材;朱志澄、宋鸿林主编教材;朱志澄主编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有缺点和错误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2006年4月28日
目录
实习一认识地质图及读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不整合地质图 (1)
实习二用间接方法确定岩层产状要素 (7)
实习三编制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 (9)
实习四读褶皱区地质图及编制图切地质剖面图 (11)
实习五编制和分析构造等高线图 (15)
实习六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一) (20)
实习七编制和分析节理玫瑰花图 (28)
实习八编制节理极点图和等密图 (32)
实习九读断层地区地质图并求断层产状及断距 (36)
实习十极射赤平投影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二) (39)
实习十一构造模拟与实验研究 (45)
实习十二构造标本的观察与分析 (521)
实习十三构造地质综合作业 (522)
附录Ⅰ各种常见岩石花纹图例 (56)
附录Ⅱ真视倾角换算表 (59)
附录Ⅲ地层代号及色谱 (61)
附图1.凌河地质图 (63)
附图2.望洋岗地质图 (64)
附图3.松溪地形图 (65)
附图4.金山镇地质图 (66)
附图5.凉风垭地区地形图 (67)
附图6.暮云岭地区地形地质图 (68)
附图7.吴尔福网 (69)
附图8.施密特网 (70)
附图9.赖特网 (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