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学》实验指导书
服装生产管理实训指导书(范文)

服装生产管理实训指导书(范文)第一篇:服装生产管理实训指导书(范文)《服装生产管理》实训指导书项目一:服装企业参观实习一、实训类型:验证性二、实训开设属性:必开三、学时数:4四、实训目的:通过服装企业实地参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了解服装生产流水线的设置和服装生产车间的整体布局,掌握服装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和技术要求,巩固课堂上所学的服装生产管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训要求:1.参观过程中严肃纪律,不得大声喧哗,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参观实习。
2.按照企业指导老师的安排进行参观、学习,不得擅自行动。
3.认真听取企业指导老师的讲解和指导。
4.认真观察和记录生产各工序的加工内容和技术要求。
5.就服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勤于思考、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6.实训结束写出实习报告。
六、使用设备:无七、实训过程:1.按要求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集合,不得迟到。
2.参观学习(面料仓库、裁剪车间、裁片库、缝纫车间、整烫、检验、包装入库)3.参观结束,按时到指定地点集合,返校。
项目二:服装工序工艺流程1一、实训类型:验证性二、实训开设属性:选开三、学时数:4四、实训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根据服装款式图进行生产工艺流程分析和设计,熟悉服装制作的工艺路线、所需设备、线迹和质量,懂得服装款式设计应尽量使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服装生产管理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实训要求:1.2人一个小组,准备一款服装平面款式图。
2.进行服装工艺流程分析,并画出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图。
3.要求分析正确,工艺流程图布局规范,能够准确列出生产所用的各种缝纫设备及质量要求。
六、实训过程1.分组2.准备款式图3.工艺流程分析4.按小组在课堂上公开讲解。
项目三:服装工序工艺流程2一、实训类型:验证性二、实训开设属性:选开三、学时数:4四、实训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根据样衣进行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分析,熟悉服装制作的工艺路线、设备、线迹和质量要求,能够对样衣的生产工艺流程做出评判,指出工艺改进的方法,懂得服装生产要尽量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保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工程管理专业级生产实习指导书

工程管理专业级生产实习指导书作者: 日期: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2009级生产实习指导书一、实习目的与要求生产实习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补充。
其目的是通过实习使学生巩固已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认识和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公路、桥梁、铁路、房屋建筑等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知识和技能;通过深入实习项目参加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密切接触生产一线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切身体会扎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兴趣,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时间与内容本次生产实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6月25日〜6月29日)在校实习,具体实习内容与安排见附录1。
1.专家讲座:专业教师结合具体项目讲解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程序、内容与要点等;聘请校外专家讲解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与内容、工作与学习经验介绍等。
2.观看录像:观看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录像资料,包括广州塔、苏通大桥、水立方、港珠澳大桥、英吉利隧道等,了解施工重难点及解决方案,总体施工组织,新材料、新工艺运用等。
3.现场参观:校内现有的道路防护、排水工程设施;市内交通基础设施及相关基建工地;湘府路大桥、福元路大桥、沪昆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和管理设施,以及商品混凝土生产厂、建筑机械设备市场等。
(二)第二阶段(7月9日〜7月13日)为校外实习,具体实习内容与要求如下:1.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要求必须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单位,可以是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实习时间不少于一周。
2.实习内容要求必须为一线生产或内业管理工作。
到施工单位实习,则必须了解和熟悉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管理体制;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施工工程项目概况,工程建设一般程序;施工管理内容及相关管理文件和表格;工程承包特点及方式等。
生产管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维克生产管理软件熟悉一、实验任务熟悉生产管理软件,建立原材料库、原料入库、领料出库、产品BOM、投产、成品入库单。
了解生产管理软件的架构。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1、熟悉维克生产管理各模块之间的联系;2、学会使用维克生产管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三、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计算机、维克生产管理软件四、实验学时数2学时五、实验步骤与内容1、熟悉维克生产管理系统的安装2、熟悉维克的操作(1)进行原材料的录入,如改变参考价等,并利用助查码查找某个原材料;(2)原料入库操作;(3)领料出库操作;(4)产品资料BOM录入;(5)投产计划的编制(6)成品入库操作(7)物料需求清单制作(8)生产进度查询操作六、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维克生产管理软件的各模块名称。
2、(屏幕截图)打印一份原料入库单据;要求入库存时间为实验日期。
七、思考题维克生产管理软件的优缺点?实验二导入导出BOM单实验一、实验任务将建好的产品资料单导出到一张EXCEL表中。
从一张EXCEL表中导入到产品资料中。
将成品入库导入到HTML中。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1、理解维克生产管理中的数据库操作;2、投产计划的制定。
3、生产进度查询操作。
4、产品资料单的导入与导出。
三、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计算机、维克生产管理软件四、实验学时数2学时五、实验步骤与内容1、投产计划的制定(1)双击投产计划,添加一项产品;(2)修改某产品的投产数量;(3)导出投产计划表到EXCEL文档。
(可截屏,做为实验报告内容)2、生产进度查询(1)查看入库明细;(2)查看领料进度;(3)领料出库操作;(可截屏,做为实验报告内容)3、产品资料单的导入与导出(1)双击产品资料;(2)导出产品资料到EXCEL表中。
(可截屏,做为实验报告内容)六、实验报告要求3、写出维克生产管理软件录入与查询的优缺点。
七、思考题生产管理软件的应当有哪些功能?实验三 LEKIN教学软件熟悉与单机调度实验一、实验任务熟悉LEKIN教学软件,建立作业集、机器集,熟悉作业调度应用平台的界面和操作方法。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指导书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训指导书管理教研室代锋一、实训教案内容的设计思路实训指导内容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考虑课程特点和需要,与课程理论教案内容配套衔接,确保实践教案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分阶段的实践教案方案。
具体包括生产过程模拟设计、项目实训、生产运作现场观摩、相关管理者讲座等,确保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操作技能。
本实训设计是在完成课程理论教案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次锻炼和检验, 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加深掌握的重要环节,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是接近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实际,与课程理论知识模块相吻合,能充分启发学生思考能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通过课程设计环节, 锻炼和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教案的目的与意义加强实训是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特点之一,也是该课程的教案难点。
虽然在课堂上讲授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和理论、原理和方法等知识,但实际上并不能使学生对生产与运作管理产生足够的认识,真正的领悟只能来自于第一手经验。
对课程的教案内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会比较容易理解,而缺乏社会实践和作业实践的学生却常常视为空洞的教条。
加强实训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可以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在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案过程中起着重的作用。
三、实训教案的主要内容项目一:生产企业或服务设施的规划与布置设计.运用和分析企业的行业环境,收集资料、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理性认识企业的发展前景。
.综合分析生产和服务的选址因素,学习如何科学选址。
.模拟厂区布置,车间布置,办公室布置,学会优化生产的空间与时间组织。
.学生根据所学,结合参观学习,形成相关报告,集中介绍企业有关生产组织的情况。
项目二:企业作业计划编制和到实训.根据企业情况,编制中长期生产计划.收集资料,分析企业具体情况,尝试使企业产能平衡,提高企业生产计划的执行性。
学习操作软件系统,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系统。
《工程管理生产实习》指导书

《工程管理生产实习》指导书一、工程管理生产实习的性质与目的(一)性质: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目的: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学习所在实习单位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师傅的优良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增加感性知识。
3.了解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的机构设置和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
5.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及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的方法。
6.培养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招投标与承包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7.培养对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工程经济等问题进行观察、综合分析、处理和总结的能力;二、工程管理生产实习时间分配三、实习地点选择实习地点一般宜选择在施工管理和技术较先进、任务饱满、实习指导力量较强的省、市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造价咨询公司、工程管理公司等。
四、实习内容安排与要求(一)实习内容:1.了解实习所在工程项目或建筑业企业管理的基本概况。
2.参加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完成下列的l一2项)①参与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规划和施工项目管理的总体规划;掌握建设项目成本、质量、进度三大目标的管理体系及控制方法;参与拟定施工方案(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主要承重结构施工方法、地面工程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并独立完成部分工作,当已有施工方案时,可通过熟悉方案及实践提出个人见解;②参与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或绘制施工总平面图,当已有此资料时,可通过了解编制方法、执行情况和现场管理等提出个人见解;参加工程项目施工调度与进度控制;③完成单项作业设计工作(模板配板设计、土方工程施工设计、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大型设备基础施工设计、构件预制与安装工程施工设计及装修工程等);④参加施工预算的编制和造价管理工作,熟悉施工成本控制工作。
生产运作管理实训指导书.

生产运作管理实训指导书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商贸系物流管理团队编写2013.02目录1、岗位目标..................................................... - 2 -2、能力目标..................................................... - 2 -3、课程团队..................................................... - 2 -4、实训......................................................... - 3 -4.1实训目的................................................. - 3 -4.2实训要求................................................. - 3 -4.3实训考评................................................. - 3 -4.4实训内容................................................. - 3 -4.4.1项目设计........................................... - 3 -4.4.2任务分解........................................... - 4 -4.4.3任务一:手机组装生产流水线的设计................... - 5 -4.4.4任务二:生产车间的平面布局设计..................... - 5 -4.4.5任务三: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的编制................... - 6 -4.4.6任务四:车间的5S管理.............................. - 7 -4.4.7任务五:项目进度控制............................... - 7 -1、岗位目标♦岗位目标一:生产车间主管♦岗位目标二:生产计划与控制人员♦岗位目标三:生产工艺工程师2、能力目标3、课程团队4、实训4.1实训目的在专业教育中,实训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生产运作管理实验指导书【模板】

生产运作管理实验指导书实验模块1:微型工厂实验微型工厂实验是一个连贯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包括了以下四个实验,每个实验相对独立但又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上一个实验的数据和成果作为下一个实验的输入。
实验一产品结构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物料编码的各种类型,掌握物料编码的基本原则;2.学会根据具体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3.理解编码的作用;4.了解物料清单的定义和作用;5.学会绘制产品结构树和编制 BOM 表。
二、实验任务1.对玩具小车所涉及的各个零部件和原材料进行物料编码;2.画出玩具小车的产品结构树和产品结构 BOM 表三、实验器具1、拆卸工具:十字和一字改锥、镊子等;1、产品的功能与性能分析,分析产品的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分析装配过程对产品功能、性能的影响,指出装配注意事项,确保产品装配后能实现其功能,达到一定性能指标。
2、对产品进行拆卸分解,直至最底层零件与部件(对电机、线路板等功能部件一般不再拆分)。
3、从视线功能和装配关系的角度描述产品结构,建立产品功能结构树。
以树状图形方式描述产品结构,为了便于后面计算物料需求量,树状图应按照最低层级规则(Lower Lever coding)绘制,即将构成产品的各种物料按其隶属关系分为不同的层级,这样上下层级的物料为母子项关系。
最终产品定成0级,与它相临的下一层物料定位1级,依次类推。
要求同一种物料只能出现在同一层级上,即将其集中在它们所处的各层级中最低的层级上。
产品结构树的形式如下中:P 表示产品,A~E 表示零部件,LT=1 表示提前期为1,字母前的数字表示零部件的个数。
4、产品结构图为依据,建立 BOM。
产品B OM 表物料清单(BOM)是生产制造进行物料需求规划的基础,同时也是编制生产与采购计划、配套领料、跟踪物流、把握生产、计算成本、投资报价、改变产品设计都需要的重要文件。
它表明了组装成最终成品的各分装件、组件、零部件和原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每一组组装件的用量。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实习指导书

其主要要求为:
1、了解机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对典型机械零件、产品生产加工等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通过现场实习了解机械行业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等,了解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以及各部门的组成、生产要素的管理等生产组织和管理的知识。
生产实习前学生已学完所有基础理论课程及专业课程,通过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接触生产实际,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真实地了解和体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相关行业的现状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了解机械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以及先进加工设备等使用情况,增加对实际生产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经验,了解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知晓进行生产组织和管理的知识,巩固和进一步深化与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实习期间,学生要与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互相经常交流思想,虚心学习,工作上积极主动配合,尊重实习指导人或带队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安排。只有虚心实习、踏实肯干、遵守纪律、才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圆满地完成生产实习任务。
一进入实习企业,要对整个企业及产品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抓紧时间
看懂图样,结合现场调查、参观,与工人及技术人员交谈等方式,了解产品、企业的规模、生产工艺过程、采用的设备等,了解技术力量的配备及工人的素质,了解目前产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方案措施。
二.实习内容及时间分配:
(一)实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管理学》实验指导书杜战其上官春霞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上海海洋大学目 录实验一:需求预测方法 (1)实验二:生产流程分析 (4)实验三:生产线“节拍”和“瓶颈”实验 (7)实验四: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ing)实验 (10)实验五:生产线平衡软件操作 (13)实验六:物料需求计划 (21)实验七:库存管理——调拨业务 (23)实验八:库存管理——盘点业务 (26)实验一:需求预测方法一、实验目的1、了解需求预测对企业运营的重要意义;2、熟悉各类需求预测方法和原理,掌握使用表格工具中的数据分析完成移动平均、线性回归、指数平滑等预测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对每一个商业组织和重要的经营管理决策而言,预测都是至关重要的。
预测是企业编制长期计划的基础。
需求管理的任务是协调、控制各种需求的来源,从而有效地利用生产系统并按时发送货物。
预测方法体系如下图1-1所示。
图1-1 预测方法三、实验设备及工具1、需求预测案例2、Microsoft Excel软件四、实验组织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每人一台电脑。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介绍案例背景,建立数据;2、以案例形式介绍Excel中线性回归的步骤:Step1:加载分析工具库,如图1-2;图1-2 加载分析工具库Step2:选择回归分析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如图1-3;图1-3 选择回归分析工具Step3:选取待分析数据区域;Step4:获得回归分析结果。
3、解释回归分析结果;4、介绍使用公式(intercept、slope)、散点图获得线性回归公式的方法;5、以案例形式介绍Excel中指数平滑的步骤,如图1-4;图1-4 选择指数平滑分析工具6、以案例形式介绍Excel中移动平均的步骤,如图1-5。
图1-5 选择移动平均分析工具六、实验要求1、熟悉教材中的相应内容;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3、语言文明,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与指导;4、按时完成实验,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5、注意安全。
七、实验报告按要求写实验报告,对课后案例建立数据,逐一练习实验中教授的方法,并对比几种预测方法的不同。
实验二:生产流程分析一、实验目的1、该实验主要针对“小跑车”或“电脑机箱”的装配工艺进行流程分析;2、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的含义和重要意义;3、熟悉实验对象(“小跑车”或“电脑机箱”)的装配工艺,并将整个工艺流程进行工位分配,为后期的生产线平衡实验做准备。
二、实验原理工艺流程指工业品生产中,从原料到制成成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也称“加工流程”或“生产流程”。
该实验中的工艺流程分析主要对“小跑车”或“电脑主机”的装配生产工艺进行流程分析,画出装配工艺流程图(可参考图2-1“小跑车”装配示意图一、图2-2“小跑车”装配示意图二),并分配到相应的8个工位。
工艺流程图是用图形符号表明工艺流程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及其相互联系的系统图,相关知识要点见教材。
图2-1 “小跑车”装配示意图一三、实验设备及工具1、柔性装配生产线(倍速链)、(“U”型生产线:8个工位)2、小跑车、或者电脑机箱3、工装板、物流周转箱、货架、工具箱4、秒表四、实验组织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根据班级和实验情况分批分组进行。
计划每组10人左右,其中8人分别对应于生产线上的8个工位(主要职责是负责整个流程的分析、具体工位的生产活动、装配活动等),另外2人为生产线上的管理员(主要职责是每个工位的流程分配、整个流程的质量控制、物流管理等)。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分组分工:每10名同学为一组,其中8人对应于生产线上的8个工位,另2人为系统管理员,负责工位的分配;2、工位上的8名同学负责研究整个实验对象(小跑车或电脑主机)的装配工艺流程,熟悉装配的每一个工艺环节,要做到不看图纸即可在流水线上熟练装配的程度;图2-2 “小跑车”装配示意图二3、2名系统管理员组织、协调8名工位操作员共同画出整个产品(小跑车或电脑主机)的工艺流程图;4、系统管理员进行统筹后,把实验对象的整个工艺流程分成8个环节,并分配到相应的8个工位上;5、系统管理员根据8名同学的熟练程度和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把8名同学相对科学合理地分配到“U”型生产线的8个工位上。
6、8名工位操作员就位后,2名系统管理员负责整个生产工艺的试运行(试运行1次),为后期的“节拍”、“瓶颈”实验、生产线平衡实验做准备。
六、实验要求1、熟悉教材中的相应内容;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3、语言文明,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与指导;4、按时完成实验,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5、注意安全。
七、实验报告按要求写实验报告,并画出实验对象的流程分析图,以及每个工位对应的具体工艺流程环节。
实验三:生产线“节拍”和“瓶颈”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节拍”和“瓶颈”的概念2、理解“节拍”和“瓶颈”对生产线平衡的影响3、掌握节拍的计算方法4、确定生产线中的“瓶颈”二、实验原理“节拍 ”(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
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
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
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
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
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
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
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idle time)。
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
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
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
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
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亦即:生产线平衡。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1、柔性装配生产线(倍速链)、(“U”型生产线:8个工位)2、研究对象:小跑车的装配(见图3-1 “小跑车”成品)、或者电脑机箱的装配3、秒表、工装板、物流周转箱、货架、工具箱图3-1 “小跑车”成品四、实验组织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根据班级和实验情况分批分组进行。
计划每组10人左右,其中8人分别对应于生产线上的8个工位(主要职责是负责该工位的生产活动、装配活动等),另外2人为生产线上的系统管理员(主要职责是系统管理、质量控制、物流管理等)。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照实验一的工位分配安排,8个操作员各就各位;2、系统管理员组织各工位的操作员,使“U”型生产线运行起来;3、每个工位的操作员记录各自的每一次操作时间;4、系统管理员记录装配完整个产品的总周期时间;5、计算“节拍”;6、确定“瓶颈”;7、重复上述1-6步骤,运行9次左右(也可根据需要,确定运行次数)六、实验要求1、熟悉教材中的相应内容;2、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3、语言文明,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与指导;4、按时完成实验,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卫生;七、实验报告按照实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中必须记录“节拍”和“瓶颈”,思考如何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节拍”,并且如何有效而及时的找出“瓶颈”?实验四: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ing)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生产线平衡的意义2、熟悉生产线的各环节、生产线的平衡、及其相关生产活动3、掌握生产线平衡的方法与技术二、实验原理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ing)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
目的是消除作业间不平衡的效率损失以及生产过剩。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
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
三、实验设备及工具1、柔性装配生产线(倍速链)、(“U”型生产线:8个工位)2、研究对象:小跑车的装配、或者电脑机箱的装配3、秒表、工装板、物流周转箱、货架、工具箱四、实验组织为了达到实验目的,根据班级和实验情况分批分组进行。
计划每组10人左右,其中8人分别对应于生产线上的8个工位(主要职责是负责该工位的生产活动、装配活动等),另外2人为生产线上的系统管理员(主要职责是质量控制和物流管理等)。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思考生产线平衡的意义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2)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4)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5)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Layout)分析、搬运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图4-1 电脑机箱的装配2、总结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原则与方法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3)在必要时,增加全能工来平衡流水,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编排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5)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
3、学习工艺平衡率的计算要衡量工艺总平衡状态的好坏,我们必须设定一个定量值来表示,即生产线平衡率或平衡损失率,以百分率表示。
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各工序的工序时间长短不同,但如前所述,决定生产线的作业周期的工序时间只有一个,即最长工序时间Pitch time,也就是说Pitch time等于节拍(cycl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