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小说《大卫.考坡菲》中的创作风格
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现实主义特点

简述《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其现实主义特点主要表现为:(1)强烈的批判性狄更斯以写实的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狡诈展示了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境遇,以及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
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维多利亚盛世”的繁荣时期,但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日益显露,社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上流社会的人们生活极其奢华,朱门酒肉;而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则生活困顿,难以维持生计——大卫的经历也一直游走于社会两级之间的鸿沟。
(2)充分展现了金钱的罪*恶《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
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
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
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3)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理想作品着力于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美好的社会和更理想的人生。
表现出对小人物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改善他们境遇的善良愿望。
小说在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方面的价值还在于对人性的肯定和赞扬,描写真实而伟大的爱。
劈果提及他们的家人没有很多的金钱,但他们对大卫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忠诚和关爱。
老劈果提在大卫无助的时候帮助他,痛苦的时候安慰他,一直挂念着他并时常看望他。
老船长劈果提则心胸宽广,即使女儿出走,也仍然一如既往地爱着她,为了找回她走遍了欧洲。
人性的光辉在他们身上尽显本色。
安妮丝也是人性美的化身,她既美丽又体贴,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完美结合,是理想的妻子。
《大卫科波菲尔》赏析

《大卫科波菲尔》赏析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一部长篇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大卫科波菲尔》进行赏析,探讨其主题、人物刻画以及情节结构等方面。
1. 主题探讨《大卫科波菲尔》通过讲述主人公大卫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辉煌和挫折。
作品中主要揭示了社会等级制度的不公、人性的复杂性以及成长中的痛苦与困惑。
这些主题贯穿整个故事,引发读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2. 人物刻画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不仅在剧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人格特征。
主人公大卫是一个善良、敏感且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他的成长经历中充满了挫折和磨难,但最终通过坚持不懈和积极向上的努力,成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负面人物,如大卫的继母墨丘利夫人,她阴险狡诈、自私冷酷,给大卫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折磨。
3. 情节结构《大卫科波菲尔》的情节结构丰满而精彩,通过描绘大卫从孤儿院到成年期的经历,展现了他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变故和挑战。
小说以大卫的自传体式叙事,呈现了他从少年时代的無助和迷茫,到后来通过对待他人的善良和正直,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成功的过程。
同时,狄更斯通过善于营造紧张的情节推动,使得读者能够被故事吸引并产生共鸣。
4. 文学风格狄更斯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而闻名,同样也体现在《大卫科波菲尔》中。
他以细腻入微的描写和对细节的重视,将读者带入了小说的情境之中,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和环境背景。
同时,狄更斯对话的刻画也极富特色,运用不同的口音和语气,使对话更为真实。
此外,狄更斯在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幽默元素,既为故事增添了趣味,也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洞察力。
总结:《大卫科波菲尔》作为一部经典的长篇小说,通过对主题的探讨、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安排以及文学风格的运用,成功地展示了一个少年逐渐成长为成熟人的过程。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艺术特色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艺术特色作者:王美钥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3期摘要:小说主人公大卫的一生正是狄更斯一生的写照,他们同样拥有着坎坷的童年、波折的求学经历、以及痛苦的童工经历、工作经历和不幸的婚姻生活。
这位现实主义作家,通过独特的描写视角、扁平人物的形象塑造、浪漫主义的环境静物描写手法,通过揭示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了对道德与情感的追求,展现了小说具有独特感染力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大卫·科波菲尔;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艺术特色一、创作风格1.现实主义的时代背景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处于“维多利亚盛世”,工业化得到惊人发展的时期,带来了物质繁荣和社会转型。
资本家唯利是图,金钱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劳动人民为了赚钱而忽视了对儿童成长的关心与教育,甚至出现很多童工的现象,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大卫·科波菲尔》通过孤儿大卫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压迫,塑造了不同阶层,尤其是劳动人民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者的深切同情。
2.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作者通过独特的描写视角、仔细的观察,塑造了一系列扁平人物,将人物的外貌、动作、言行举止、内心变化表现的生动形象、惟妙惟肖,通过富有想象力的描写,将人物性格、个人境遇、悲欢离合展现的淋漓尽致。
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与浪漫主义的氛围有机的结合,展现了各阶层的人物形象,将错综复杂、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连成一体。
二、具有独特感染力的艺术特色1.独特的心理视角《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是以孩童的独特视角来展开故事的,使事物本来的面目失真,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可爱的主人公大卫善于观察生活总的小细节,来对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进行揣摩,字里行间透露着孩子般的天真无邪,思考问题的角度稚气中不乏深入,耐人寻味。
《大卫·科波菲尔》语言特色分析

《大卫·科波菲尔》语言特色分析大卫科波菲尔(DavidCopperfield)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也是一部被誉为“最成功的小说”的作品。
这部作品主要以大卫科波菲尔的人生经历作为背景,详细描述了这位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心路历程。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复杂,文字风格丰富。
大卫科波菲尔的语言特色表现出了海明威特有的独特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海明威特是一位诗人,对文字细微之处有着极高的要求,这种文学工具在大卫科波菲尔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卫科波菲尔的语言特色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一、形象性强烈海明威特认为,文字的基本功能是表达思想和实现意境的叙述,他擅长利用典型场景,细腻犀利的描绘和有趣的语句来刻画生动的形象,使文字更加生动、逼真。
大卫科波菲尔也充分利用了这种特点,整部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和景象描述都非常生动有趣,能够以最真实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很好地传达给读者。
二、情感表达丰满大卫科波菲尔的情感表达很丰满,他有大量的情感描写,把表达的内容和情感隐喻巧妙地融入故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活灵活现。
从描写地方风情到叙述人物内心情绪,每一种情感表达都被精准而具体地描绘,令人深思。
三、文字点染细腻大卫科波菲尔的文字点染很细腻,细腻到把每一句话都像油画般精心点染,以浅淡的笔触,把读者带到书中的世界。
小说中的描写很生动,文字也相当优美,传达的意境鲜明,给读者以浓厚的文学氛围,深深唤起读者的共鸣。
四、语言幽默机智在大卫科波菲尔中,语言也有着海明威特的幽默机智。
他的幽默比较具有哲理性,在语言中灌注着文艺性和哲学思想,使文字更加丰富有趣。
大卫科波菲尔的文字有着浅拟人性的讽刺,也有些深入人心的智慧,都为小说增添了精彩。
综上所述,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文字特色鲜明的小说,其语言特色十分丰富:形象性强烈,情感表达丰满,文字点染细腻,语言幽默机智,为这部经典小说增色不少。
大卫科波菲尔的文字质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理解、欣赏的舞台,深受读者喜爱。
大卫科波菲尔叙事视角及特点

大卫科波菲尔叙事视角及特点1. 引言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于1849年首次出版,被认为是狄更斯最为个人化的作品之一。
大卫科波菲尔的叙事视角及其特点是该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2. 叙事视角及其变化大卫科波菲尔以第一人称叙事为主,通过主人公大卫自己的视角来讲述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大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与他共同经历他的成长和冒险。
然而,与许多第一人称叙事不同的是,大卫科波菲尔也采用了多种其他叙事视角来展示故事中其他角色的经历和感受。
例如,在小说中出现了第三人称全知者视角,读者能够了解到其他人物内心世界和他们对大卫生活中重要事件和决策所产生的影响。
这种变化叙事视角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也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大卫科波菲尔的故事中的各个角色。
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角色的动机和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
3. 叙事特点之一:回忆与成长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主要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
大卫回顾自己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以及他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经历。
这种回忆性叙述使读者能够与大卫一同成长,并深入了解他在不同阶段所经历的变化和成长。
通过回忆,读者能够看到大卫从一个孤儿变成一个自立自强、有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力的人物。
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了坚持不懈、勇敢面对以及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等品质。
这种成长过程不仅令人钦佩,也给予读者启示和勇气。
4. 叙事特点之二:社会关注与批判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小说也展示了狄更斯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并通过叙事方式进行了批判。
狄更斯通过描绘大卫的遭遇和经历,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不公正、贫困和不道德现象。
例如,大卫的童年时期受到了继母默默尔夫人(Mrs. Murdstone)和她的兄弟破坏和虐待。
这种虐待不仅对大卫个人造成了伤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弱势群体的虐待和忽视。
《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特色

《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特色作者:尼卡来源:《大学·课外阅读》2021年第03期《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从独特的儿童视角描绘了主人公的童年生活,字字真切、处处动情。
此外,小说还融入了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语言诙谐风趣,虽然是现实主义作品,但不乏充满想象力的浪漫主义写法,充分体现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一、纯真的儿童视角用儿童的心灵认知世界,是狄更斯创作的惯常用法。
在本书的童年篇章中,他同样采用了儿童的眼光和口吻来叙述故事,使得小说富于天真和童趣。
比如,“我”(儿时的大卫)随同母亲和女仆裴果提到教堂做礼拜,虽然不能说话,但“我”的内心十分活跃,小动作不断:不敢老盯着牧师看,因为担心他会跑过来向自己提问;想打哈欠又觉得不妥;转头看过道的一个小男孩,他却朝“我”做鬼脸。
“我”还想着牧师的讲坛要是可以用作玩耍的地方该多好,可以当作一个很好的城堡,“让一个男孩顺着楼梯上来攻城,我就把带穗子的天鹅绒靠垫往下扔,砸在他头上”……这样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结果“我一个跟头从座位上栽下来,摔了个半死,裴果提把我抱了出去”。
作者非常真切地还原了孩童的内心活动,一个天真活泼、在教堂里感到百无聊赖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当然,狄更斯的儿童视角运用并不局限于人物本身,更重要的是描述和揭示儿童周边的世界,从而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比如,在母亲改嫁前,“我”和摩德斯通先生一同出游,“我”被其朋友称为“那个迷人的科波菲尔太太的小累赘”,而母亲被称为“漂亮的小寡妇”。
由此可以看出外界对“我”和“母亲”的看法,不过当时年幼的“我”并不知道他们说的就是自己和母亲。
回到家后,“我”向母亲提到他们说的那些话,母亲虽然说那些人没有礼貌,但是却一边笑着,一边要“我”把当时的情景讲了一遍又一遍。
这里从孩童的视角出发,把一位年轻寡妇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热烈憧憬,鲜活地展现了出来。
大卫科波菲尔名著解读

一、主题与背景:自传色彩: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狄更斯自己的生活经历,特别是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
通过主人公大卫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到作者自己的影子,这种自传体的写作方式也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社会背景:小说生动地描绘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风貌,包括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贫富差距的尖锐矛盾、教育制度的落后等。
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揭示,狄更斯表达了自己的人道主义关怀。
二、人物塑造:大卫·科波菲尔:小说的主人公,他的成长经历贯穿了整部小说。
大卫善良、正直、勤奋,但又命运多舛,他的经历反映了普通人在社会变革中面临的种种困境。
其他角色: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鲜活的人物,如慈祥的贝西姨婆、乐观的米考伯先生等,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了大卫的人生,共同构成了这部小说的丰富人物画廊。
三、艺术特色:语言风格:狄更斯的语言生动、幽默,充满了生活气息。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叙事结构: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使得作品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同时,狄更斯还巧妙地运用了倒叙、插叙等叙事技巧,使得整部作品的结构紧凑、引人入胜。
四、思想内涵: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注,狄更斯表达了自己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呼吁人们关注社会不公,关心他人的命运,以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成长主题:小说的主题是成长,通过大卫的成长经历,狄更斯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生的意义。
他认为,人的成长是一个充满挫折和困难的过程,但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综上所述,《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高超艺术成就的名著。
它不仅是狄更斯个人经历的写照,更是19世纪英国社会的缩影。
通过这部小说,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当时英国社会的风土人情,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成长主题。
大卫科波菲尔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特色及作品影响

大卫科波菲尔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特色及作品影响0【导读】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另外小说取材广泛,语言通俗、夸张,充满幽默和讽刺,人物塑造手法独特,其中孤儿大卫、贝西姨婆、米考伯先生等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特色及作品影响吧!一、大卫·科波菲尔的艺术特色《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
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
至于对女仆辟果提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大卫·科波菲尔的作品影响小说取材广泛,语言通俗、夸张,充满幽默和讽刺,人物塑造手法独特,其中孤儿大卫、贝西姨婆、米考伯先生等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
有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三、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介绍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狄更斯小说《大卫.考坡菲》中的创作风格【摘要】本文从幽默和讽刺两方面论述了英国作家查理斯·狄更斯在小说《大卫·考坡菲》中的创作特色,通过作者对人物神态、个性和语言的描绘突出了其人物塑造手法的特点,让读者在作品的诙谐、愉悦气氛中领略作者的写作初衷,透过作者锋利的笔触认识到文中蕴涵的哲理。
【关键词】《大卫·考坡菲》;狄更斯;幽默;讽刺;创作风格
一、引言
查理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他采用真实而极有感染力的写作手法描绘出了一幅幅资本主义文
明的图画。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讽刺了当时的资本家,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贪婪与虚伪,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展示了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对那些劳苦大众表达了深切的同情。
他笔下的人物神态各异,憎恶分明,生动感人, 呼之欲出。
如在《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书中,狄更斯用两种方式着重刻画了两类人物,一类是代表具有绝对利己的生活态度的所谓“坏人”,作者用辛辣的语言对他们的恶行进行了揭露与讽刺,他还以英国式的幽默, 塑造了社会中的另一类人物,也就是生活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之中,仍未泯灭善良、淳朴天性的“好人”。
狄更斯除了对他们尽情褒扬与赞美之外,又用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另一种方式——幽默, 对他们悲哀的身世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对他们的麻木和无知给予了善意的批
评。
狄更斯对这一类人始终是有感情的,这种温厚的幽默正体现了他宽厚、正直、仁慈的人生哲学。
它使读者在笑过之后陷入思考,认识到幽默背后所蕴含的严肃主题。
二、幽默手法的运用
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运用夸张的手法,用简单的语言风趣幽默地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这些人物充分展示了狄更斯小说的艺术魅力。
在狄更斯的笔下,贝西姑婆是个性格古怪却又心地善良的老太婆。
除了她那直挺挺的腰板、板着的面孔和高视阔步的神气外,“她帽子上系着一块手绢, 手上戴着一副在花园干活的手套,胸前挂着一个园子里用的大口袋和收路捐的人系的围裙一样”。
她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是这样的一种形象,“贝西小姐安静地走到门口,然而她没有去拉门铃,却把鼻子压扁贴着窗户朝里窥视”。
[1] (p.3)大卫出生的那个晚上,她不速而至,并武断地认为,生的一定会是一个女孩,而且决意
要“她”从自己的姓,擅自要给“她”取名为贝西·特洛伍德。
当医生告诉她生的是男孩时,她抓住她的帽子的带子,像弹弓一样瞄
着医生的脑袋打过去,然后就像一个没有得到满足的妖精一样消失了, 再也没有回来。
狄更斯表现人物并不单纯地在一个方面,而是借用其他人物对
此人物的评价来表达作者的意愿。
当然也同样是贝特西小姐在大卫孤苦伶仃的时候, 毅然决然收留他并亲自教育他,“永远不要在任
何事情上卑劣, 永远不要作假,永远不要残忍”。
[2] (p.329)他出钱供大卫读书, 对他精心爱护和培养,令大卫对她依恋而又敬佩。
她后来对半生潦倒的米考伯夫妇的慷慨帮助,对狡猾卑鄙的希普的嫉恶如仇,以及对幼稚无知的朵萝的宽容等,都说明她的确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尊敬的充满爱心的老妇人。
这是狄更斯刻画人物的独到之处。
三、讽刺手法的体现
为了揭露某些英国中产阶级卑鄙贪婪、阴险狡诈的真面目,作者以日趋成熟的艺术风格在该书中刻画了一些反面角色,使他们在外形、语言和性格上各具特色,并对他们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讽刺。
首先是默德斯通姐弟的出现。
在大卫与默先生初次见面时, 书中这样描绘道,“他用那双预示不祥的黑眼睛,对我们最后看了一眼”。
[2](p.32)正是这个恶魔般的人物闯入了大卫母子温馨和谐的生活,给他们二人带来了灭顶之灾。
狄更斯通过对默先生眼神的描写,暗示了大卫母亲与其结婚后的悲惨结局,同时也表现出了这个人阴险狠毒的个性。
由于他对金钱、物质的贪婪追求,令他不择手段地疯狂打击大卫母子。
狄更斯用悲愤的笔调描述了默先生对大卫母亲的折磨和对大卫的摧残。
“他嘁嘁嚓嚓地在她耳边说了几句,我知道他要怎么摆布她就怎么摆布她“。
[1](p.3) 然而这个在大卫眼中“头发和胡子比他印象中还黑的家伙” [2] (p.38)居然有着“还算清秀”的外貌,而正是这副令大卫母亲迷惑的外壳下江南果
然包裹着如此残酷的灵魂。
对于反面人物—斯蒂尔福斯,狄更斯用了另一种手法来表现其
虚伪傲慢、自私任性的个性特征。
作者没有直接写出该人物的个性外貌,而是用一种美丽炫目的面纱来包裹这个伪善至极的人物。
斯蒂尔福斯“聪明、漂亮得像个法官,令大卫感到骄傲。
” [1](p.45) 他以资质聪慧、风流俊雅、高贵体面的外表赢得了大卫的心。
狄更斯塑造这个人物也是别有用意的,他把资产阶级上流社会人物的华丽却又虚假的外表呈现给读者,体现了他一贯运用的写实手法。
这正是狄更斯作品富有价值的关键所在,也体现了他对当时英国没落贵族的那种虚荣、傲慢、自私的本性的讽刺与蔑视。
除了这类人,狄更斯还以更加复杂的心情描绘了这个社会的另
外一类败类,他就是希普·尤莱尔。
希普与大卫是在维克菲先生的律师事务所认识的,大卫对他的印象是“他在看书时,留在书上的又粘又湿的指印, 像蜗牛爬过一样”, [2](p.345)当他看到大卫时,“两腮抽搐,挤出两条生硬的纹道,算作笑容。
”[2](p.34)大卫与他握手时感到“他那只手又凉又滑,像一条鱼” [2](p.331)。
狄更斯不愧是驾驭语言的大师,他用这种活灵活现的语言,一针见血地勾
画出了希普狡猾卑鄙、善于逢迎奉承的小人物嘴脸。
总之,狄更斯的小说部分显示了文学的社会功能,对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社会生活作了高度的概括,他不仅用自己的文学作品去反映生活, 而且评价和干预生活。
他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本着艺术
家的良心, 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正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参考文献】
[1]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m] .汪婉萍, 译.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86.
[2]狄更斯.大卫考坡菲[ m] .张谷若,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