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征分析

行业特征分析

行业特征分析

啤酒行业分析

一、啤酒知识 (一)啤酒定义 啤酒是指以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啤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含二氧化碳、起泡、低酒精度的发酵酒产品。 原浆啤酒是未经过滤处理直接从发酵罐中分装的嫩啤酒原液。因含有一定量的活性酵母呈现一定浊度,酒体泡沫极其丰富,香气浓郁,口味新鲜纯正,风味独特,是啤酒家族中名符其实的超级液体面包。 原浆啤酒是全程无菌状态下酿造出来的啤酒发酵原液,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是高档而最新鲜的啤酒,完全保留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氨基酸、蛋白质以及大量的钾、镁、钙、锌等微量元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保留了大量的活性酵母,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同时也保持了啤酒最原始、最新鲜的口感,麦香浓郁,色泽金黄,泡沫极其丰富,如牛奶般洁白、细腻,持久挂杯,真正啤酒中的高端产品,是现有啤酒无法比拟的。原浆啤酒中的酵母优质鲜活,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氨基酸的含量特别丰富,酸的配比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比例,并且其酵母蛋白的营养价值接近动物蛋白,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营养比例。 (二)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图1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

上图中,原浆啤酒是从发酵罐中直接灌装的啤酒,未经过过滤、灭菌等环节,保留了发酵液中的营养成分。 (三)啤酒分类 啤酒的分类有很多,通常有3种方法:一是根据生产工艺的灭菌情况分为生啤、熟啤。生啤又可分为混生啤酒和纯生啤酒;二是根据色泽分为黄啤酒(淡色啤酒)和黑啤酒(浓色啤酒);三是根据麦芽汁浓度分为高、中、低浓度型三种。 表1 啤酒按工艺分类 生啤酒是目前国际主流消费品种,日本生啤产量占到总产量90%以上,德国占50%以上,而我国生啤产量占比不到5%,消费以熟啤酒为主。 表2 啤酒按麦芽汁浓度分类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分析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分析 【打印】【繁体】2013年8月6日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 中研普华报道: 经济相关研究报告 ?2013-2017年海洋经济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 ?2013-2017年中国经济型桥车市场调查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2013-2017年中国经济型桥车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 ?2013-2017年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行业市场营运格局分析 ?2013-2017年中国临空经济区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咨询建议 ?2013-2017年中国长三角经济区行业投资环境分析及发展前 ?2013年版中国经济型轿车项目可行性建议书 ?2013年版经济型轿车项目可行性分析咨询报告 查看更多行业>>当前,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我国经济运行处在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和短周期弱复苏的交织阶段,结构性矛盾突出,运行风险增加。展望下半年,“稳增长”政策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适度回补库存,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态势。预计2013年GDP增长7.6%左右,CPI上涨2.7%左右。要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处理好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的关系,着力通过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提振信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今年以来,在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短期内由政治周期引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拉动经济缓慢复苏的共同作用下,经济运行基本上处于平稳态势,需求面和供给面调整相对稳定,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物价较为温和。 1、国民经济处于合理区间运行 自2012年9月份企稳回升以来,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2013年一、二季度GDP分别增长7.7%和7.5%,增幅同比放缓0.4和0.1个百分点,连续五个季度在7.4%-7.9%之间运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提高。经济增速也保持在7.5%的调控目标的下限之上,处于合理区间运行。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9.3%,增幅同比放缓1.2个百分点,与2012

2020年精酿啤酒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020年精酿啤酒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引言 (3) 一、精酿啤酒蓝海,潜力巨大 (3) 1. 工业啤酒同质化与啤酒行业的破局之路 (3) 2. 精酿啤酒:传统又创新 (4) 3. 消费升级下个性文化的显现 (5) 4. 与美国相比国内精酿啤酒市场空间巨大 (6) 二、行业方向明确,文化与产品并行 (7) 1. PEST 分析:行业标准发布与消费分级利好行业发展 (7) 2. 产业链分析:各环节竞争者众多,细分市场仍有机会 (8) 3. 主要厂商分析 (13) 三、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14) 1. 投资建议:文化先行,步步为营 (14) 2. 风险提示 (14)

“就像一发子弹,一口直击灵魂。”这就是很多精酿啤酒爱好者第一次喝精酿啤酒的感觉。即使是喜爱啤酒的你,不少对于“精酿”也比较陌生,但当你喝过之后,就会觉得过去受到工业啤酒深深的欺骗,原来啤酒的口感可以如此丰富、麦芽汁可以如此浓稠、风味可以如此独特。然后,你会不经意地发现,原来精酿啤酒经常就在你身边,甚至连你熟悉的海底捞早在2017 年就已经自己生产精酿啤酒,再然后,可能你已经回不去喝工业啤酒了。 一、精酿啤酒蓝海,潜力巨大 1.工业啤酒同质化与啤酒行业的破局之路 说起啤酒,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夏天的烧烤摊与脚边成堆的空瓶,并且各品牌各系列的啤酒也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同质化严重。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啤酒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工业啤酒上面,并没有接触过精酿啤酒,不自觉地会给啤酒贴上了“豪饮”、“廉价”、“寡淡”等标签。 我国啤酒行业经历了40 年的风云变幻,从内资品牌各地设厂,到国内龙头全国性布局,再到外资进入抢夺市场份额,从整体上来看,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尤其是2013-2016 年,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从数据上来看,我国啤酒产量在2013 年到达顶峰,随后逐年减少,市场整体已然饱和,行业整体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局。 我国历年啤酒产量及增长速度

雪花啤酒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雪花啤酒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一,摘要: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啤酒的全国性的专业啤酒公司。总部设于中国北京。其股东是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和全球第二大啤酒集团SABMiller。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经营约80家啤酒厂,旗下含雪花啤酒品牌及30多个区域品牌共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21%份额。2013年3月23日,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全国市场销量领先品牌的信息发布,雪花啤酒品牌及华润雪花啤酒公司整体销量均居中国啤酒行业第一,同时荣获2012年度消费者最信赖品牌。华润雪花啤酒销量连续七年中国第一,继续领跑中国啤酒行业。 雪花啤酒能够迅速发展并稳居中国啤酒行业产销量第一的王位与其卓越的品牌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雪花啤酒品牌营销之路上留下许多可圈可点的经典,值得啤酒行业有志于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的企业去学习和借鉴,基于此对雪花啤酒的品牌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二,关键字:雪花啤酒品牌定位品牌营销 三,雪花啤酒品牌营销策略概述 1、雪花啤酒的品牌定位策略 作为中国啤酒企业“三强”之一,华润旗下拥有20多个啤酒品牌,然而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全国性统一品牌始终是阻碍华润雪花发展的短板。 2003年,华润集团与科特勒营销集团合作,在全国十个重点城市作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后,将“雪花”啤酒的目标消费群锁定为20至35岁年轻一代的主流人群。为了改变中国啤酒宣传“只讲产品不讲情感”的传统习惯,他们在为雪花啤酒重新进行市场定位时,将雪花啤酒设计成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这个年龄段的人最大的特点是每天都在成长,其情感生活中有成长带来的喜悦和满足。但针对这个年龄段人群的啤酒品牌仍然是空白,而他们又希望在生活中找到可以寄托情感的产品。于是,“雪花” 就被定义为伴随这部分消费者成长的伙伴。与此同时,为了把这种定位进行演绎,经过多方的最终努力和参与,最终将雪花的“成长”定义为一种

啤酒宏观环境分析-

我国啤酒行业发展前景 ——宏观环境分析法 班级: 姓名: 学号:

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境外技术和资本的影响下,我国各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明显上升,中小企业不断沦为行业内巨型企业掌控的生产体系附庸。作为企业高管,必须未雨绸缪、审时度势,在充分研究本行业宏观形势后,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省市、国家以及大到全球的企业所处行业的宏观环境(PEST分析)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至关重要。宏观环境又称一般外部环境,是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因素和具体内容可能会有差异,但一般都采用PEST模型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 中国酿酒工业的产业政策有四个转变: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 作为中国酿造产业的主力军,啤酒产业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度较高,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高度化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因此中国的总体啤酒产业政策就是积极鼓励、适当发展。 税收影响:国家对啤酒业采取了高税赋政策,除征收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外,还从量定额地对每吨啤酒征收220元的消费税以及33%的所得税。这种高税赋会给啤酒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但这恰恰造成了中国啤酒产业市场集中度低,因为高税赋能给当地政

府财政收入带来的可观收入,使其有了盲目建厂的冲动。 另一方面,国家从2001年5月起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的出厂价的25%和15%消费税税率的从价征收办法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同时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税收调整使白酒产量大幅度下滑,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作为白酒的替代产品,此举却有利于啤酒、葡萄酒的行业发展。 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中央政府已经多次运用宏观政策的力量,力图整顿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但是地方保护主义具有一定的“惯性”。一些既得利益者唯恐市场化后他们的利益丧失,因此尽量维护这种“惯性”,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啤酒市场竞争中的地方特色。 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2015年规划,我国对啤酒的产业政策和规划内容包括: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档次,创立世界名牌; 重点发展口味纯正、醇厚的高档啤酒;逐步提高国产啤酒在高档消费市场中的比例,继续开发不同类型、不同风味特点和使用不同后修饰技术的啤酒,使品种更加多样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大力发展纯生啤酒,2015年纯生啤酒占啤酒总产量要达到20%以上;发展中国的大麦基地,扩大国产大麦的使用量。 国家的宏观政策:国家降息的目的主要是刺激消费,这对啤酒销售来说更是一个契机。由此看来,金融危机、降息以及看似与啤酒业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5*5分当做论述题回答) 1.为什么市场经济国家也有国有企业 P15 1.自然垄断。对于像铁路和供水、电力等行业,存在着规模经济的特征。它固定成本 很大,但是一经建成,可变成本就很小,这种行业因此常常需要一个很有实力的公 司来提供,但只有一个企业就会形成垄断。垄断企业常常会高于市场竞争价格定价,产出水平也较低,从而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导致经济效益损失。因此政府通过 建立国有企业,对产出和价格进行管制,以降低自然垄断带来的不利效应。 2.资本市场失败。私人部门投资者往往喜欢投资短期收益的项目,而对于具有长期获 得回报且风险较大的项目投资偏好差。因此就需要政府通过建立开发银行为这样的 行业融资或建立国有企业来运营。 3.外部性。由于一些诸如钢铁、医疗等基本生产要素行业产出对其他产业具有正外部 性,且公共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具有外部性特征。导致市场自发条件下,私 人投资者不愿意投资,从而导致这些对整个经济有益的产业得不到足够的发展。因 此,国有企业可以抵消正外部产业和公共品市场自发投资的不足。 4.社会公平的角度。诸如邮政和医疗等行业,如果由私人投资话,住在偏远地区的人 将无法获得邮政服务;穷人因为更高的出保风险和较低的支付能力将无法得到医疗 保障。国有企业可以为穷人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2.简述形成进入壁垒的主要因素。 P55 (1)规模经济壁垒。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新进入的企业只有在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才能获得生产和销售的规模效益,在这之前,新企业的成本一定会高于原有在位企业。例如钢铁、化工行业。 (2)必要资本量壁垒。必要的资本量是指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时最低限度的资本数量。必要资本量越大,筹措越困难,壁垒就越高。 (3)绝对优势壁垒。所谓绝对优势壁垒是指现有企业在原材料的采购和控制、技术专利、分销渠道以及与客户的密切合作等资源获得方面具有优势,张我一个或多个重要资源。(4)产品差别壁垒。在为企业通过长期的产品差异化努力,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但对于新企业,要想方法使公众相信新企业的产品与众不同,获得消费者的忠诚度,无疑要比原有企业花费更多的广告和设计费用。 (5)阻止进入行为。指现有企业通过相互协调、实施控制产业利润率、形成过剩产能供给、针对新企业的歧视价格等一些阻止进入的策略和行为。 (6)制度性壁垒。企业经营需要获得标准和执照,或者资金筹措也要受到政府的限制,例如进出口的许可证和差别性的税收壁垒。

精酿啤酒项目计划书

精酿啤酒项目 计划书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精酿啤酒项目计划书 白酒、葡萄酒等品类已经有很成熟的渠道,经销更多是“现金牛”业务,难有颠覆式创新,也不甚需要机构资本的注入。此外,各类酒吧和餐 厅要么门店数量少、规模小,要么通过加盟形式扩张,财务和管理结构不 够规范,给投资带来很大风险。但对精酿啤酒来说,作为一个新兴品类, 精酿啤酒尚未形垄断性质的企业,资本避开渠道和传统终端等不够有想象 力的投资标的,抓住了新品牌的机会。啤酒行业普遍单价偏低、毛利偏低,本土厂商在制造、运输环节的低成本优势大大凸显,同等品质下的价格低 出不少,消费者的价差感知会很明显。再加上短周期的生产特点、背靠年 轻化的广阔啤酒市场,使得国产新品牌更容易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另外,从行业发展特点来看,依托精酿文化走入大众视线以及瓶啤精酿的出现, 让国产精酿充满诸多可能。精酿品牌背后通常都有浓厚的地域和个人风格,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各地都形成了有一定口碑的精酿厂牌。精酿市 场的活跃,正是发轫于精酿文化的活跃;资本押注国产精酿,也是在押注背 后的本土文化。与此同时,这种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认可。 原来小众圈子里的精酿以度数高、味道苦为追求目标;而现在,一些精酿品 牌也开始拿出部分精力,往低度数、适口的大众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精 酿啤酒的普及。大众视野中的不少精酿产品,都维持了较低的苦度和酒

精度,适合佐餐和畅饮,平易近人,是各自品牌的主力爆款。神秘而小众 的精酿圈,正在放下身段,做出了很多商业化和普及性质的尝试,不仅体 现在产品本身,也体现在营销宣传上。年轻人+酒精,似乎天然就有娱乐属性。精酿行业自带话题,有充满个性的品牌故事和包装,也有丰富多彩的 社交玩法。比如18号酒馆的精酿口味甜品。行业内还有一种特有活动 形式——合酿,即联合酿造。合酿不仅是对品牌口碑的打造和大众认知程 度的加深,也是中国本土精酿品牌放眼世界、多方借鉴、提高国际影响力 的重要方式。对于国内精酿啤酒的发展,精酿的销售模式经历了前店后 厂到生啤酒厂,再到瓶装/罐装酒厂的转变。由于政策和财力的限制, 第一批精酿啤酒商业化的时候,精酿啤酒爱好者大多数都采用了前店后厂 的模式。此后,部分发展较好的啤酒品牌则建立了自己的酒厂,依然以生 啤为主,很少有酒厂能够生产瓶装或罐装啤酒。但是,一个啤酒品牌只靠 酒吧接触客人,影响范围狭隘。如果想把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只有一个 办法,那就是预包装,把酒装到瓶子或者易拉罐里进行销售。当前的一 些国产精酿品牌主要走线下实体渠道,以精酿啤酒吧和餐吧为载体进行销售,产品以专供门店的桶啤为主。还有一些精酿品牌选择更为多元的销售 渠道,落地实体店的同时,花大力气去布局零售渠道。瓶啤的出现打破了 存储和运输限制,将品牌的载体从门店回归到酒本身。作为后起之秀, 国产精酿啤酒已经在产品创新、品牌塑造和跨界营销上逐渐成熟。从无人 问津到市场熟知,精酿啤酒品牌扎根广大的啤酒市场和消费者的年轻趋势,

青岛啤酒品牌发展战略研究论文

青岛啤酒品牌发展战略 研究论文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青岛啤酒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一体化趋势之下,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如何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促进利润持续增长是全世界的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啤酒行业也身处于这样的境况,在面临目前中国酒类行业体量大、增速慢、盈利率低的情况下,谁能更好地生存下来,谁就能取得更大的收益,而在其中盈利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国内几大啤酒企业的生存方式各有差异,青岛啤酒是现在中国啤酒行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最具价值的啤酒企业,它的成功在于其与时俱进的品牌发展战略。 本文以品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国内啤酒行业的发展现状为背景,以青岛啤酒品牌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青岛啤酒品牌在国内和国际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提出的建议。突出强调了青岛啤酒坚持实施的不断创新品牌发展战略给其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机遇,从而为其他企业经营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 关键词:青岛啤酒;品牌;品牌发展战略

Tsingtao beer br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Abstract The world economy is globalization, market vary from minute to minute. How to maintain the company's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promote sustainable profit growth is the world's enterprises must face the issue. Beer industry also is in such circumstances,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China liquor industry, large size, slow growth, profitability is low, who can better survive, profit ability plays a key role. Profitability includes companies owned by the channel profitability and brand premium ability etc.. Several major domestic beer enterprises survival way is different, Tsingtao Brewery is now Chinese beer industr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ost valuable beer enterprises, and its success lies in its br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Based on brand strategy management theory as the instruction, its background of domestic beer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singtao beer brand develop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es the tsingtao beer brand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Qingdao beer insis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brand for its vigorous vitality and opportunities, thus providing some ideas for reference for other enterprises. Keywords:Tsingtao Beer;brand;brand developing strategy

我国啤酒行业现状及经营模式分析

我国啤酒行业现状及经营模式分析 一、我国啤酒行业概述 (一)我国啤酒行业现状 1.行业规模巨大 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的啤酒工业进入了快速的增长期,啤酒的消费群体迅速扩大,消费者对啤酒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费国,2010年,我国啤酒产量4483万千升,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啤酒年产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4.57%,居全球第一。从年度增长的趋势和增长的稳定性看,中国啤酒行业销量每年都有所增长,优异的成长性和增长的稳定性,使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啤酒市场。 2.行业集中度提高 近年来,国内大型啤酒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及自身新建、产能不断扩大,使得我国啤酒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截至2010年,全国啤酒企业数量从1999年的474家减至约250家,前10大啤酒企业的产量集中度已经达到70%,市场竞争也从市场层面向战略布局、并购、资本等各个层面延伸,使未来的竞争更具挑战性。 不过,同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啤酒行业市场集中度还处于低位。2006年,美国、日本啤酒行业前10名企业占据本国市场份额就已经高达95%和93%。所以,依据国际成熟啤酒市场的经验,中国啤酒行业的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 从行业格局来看,目前我国啤酒行业已经形成了实力不同的几个梯队,其中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华润雪花等年产量在100万千升以上的7家大型企业组成了业内的第一集团,垄断了国内近六成的市场;年产20-100万千升的21家啤酒企业构成第二集团。2009年,上述第一、二集团的28家啤酒企业啤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4.48%。剩余的两百多家年产量低于20万千升的企业组成第三集团分布在全国各地,缺乏竞争力。 从空间来看,目前国内啤酒市场基本上呈地域性分布,各自独霸一方:东部有青啤,西部有蓝剑、重啤,南部有珠江,北部有燕京,中部有金星,东北还有华润、哈啤,且青啤、燕京、华润在东北、北京、西南等市场上已经形成短兵相

行业宏观经济形势(DOC)

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谢甲天 2015 年12 月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取得了骄人业绩,以三一、徐工、中联、柳工、国机重工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引领工程机械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收入同比都有大幅度的增长。目前,中国的工程机械销售量和销售额已经双双超越美国、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然而,从整体上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还是“大而不强” 。而进入“十二五”末期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行业对经济基本面反应迅速,行业增长放缓,低端产能出现过剩。与此相对应,跨国企业却在高端产品小容量市场中获取丰厚利润。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单位行业的实际情况,认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创新驱动” 势在必行,“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未来工程机械行业的必然趋势和行业发展的新焦点。 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工程机械产品产量下滑 1、挖掘机 据统计,2015 年10 月份,28家主要挖掘机生产企业累计销售挖掘机2419 台,与2014 年同期的3978 台相比降幅39.2%。其中迷你挖掘机销量691 台,与2014 年同期的883 台相比降幅21.7%。6 吨以上挖掘机销量1728 台,与2014 年同期的3048 台相比降幅43.3%。 据统计,2015 年1~10 月份,28 家主要挖掘机生产企业累计销售挖掘机51782 台,与2014 年同期的76618 台相比降幅32.42%。其中迷你机下降20.7%,6 吨以上挖机下降46.1%。 2、推土机 据统计,2015 年10 月份推土机销量同比增长2%,1~10 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10 月 份推土机出口销量仍同比下滑,而国内销售同比增长了11%,去年同期增长2%。

精酿啤酒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精酿啤酒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该精酿啤酒项目计划总投资18943.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439.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22%;流动资金4504.09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3.78%。 达产年营业收入3481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7746.34万元,税金及 附加327.45万元,利润总额7071.66万元,利税总额8374.51万元,税后 净利润5303.7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070.7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7.33%,投资利税率44.21%,投资回报率28.00%,全部投资回收期5.07年,提供就业职位717个。 白酒、葡萄酒等品类已经有很成熟的渠道,经销更多是“现金牛”业务,难有颠覆式创新,也不甚需要机构资本的注入。此外,各类酒吧和餐 厅要么门店数量少、规模小,要么通过加盟形式扩张,财务和管理结构不 够规范,给投资带来很大风险。但对精酿啤酒来说,作为一个新兴品类, 精酿啤酒尚未形垄断性质的企业,资本避开渠道和传统终端等不够有想象 力的投资标的,抓住了新品牌的机会。啤酒行业普遍单价偏低、毛利偏低,本土厂商在制造、运输环节的低成本优势大大凸显,同等品质下的价格低 出不少,消费者的价差感知会很明显。再加上短周期的生产特点、背靠年 轻化的广阔啤酒市场,使得国产新品牌更容易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另外,从行业发展特点来看,依托精酿文化走入大众视线以及瓶啤精酿的出现,

让国产精酿充满诸多可能。精酿品牌背后通常都有浓厚的地域和个人风格,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各地都形成了有一定口碑的精酿厂牌。精酿市 场的活跃,正是发轫于精酿文化的活跃;资本押注国产精酿,也是在押注背 后的本土文化。与此同时,这种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认可。 原来小众圈子里的精酿以度数高、味道苦为追求目标;而现在,一些精酿品 牌也开始拿出部分精力,往低度数、适口的大众化方向发展。这有利于精 酿啤酒的普及。大众视野中的不少精酿产品,都维持了较低的苦度和酒 精度,适合佐餐和畅饮,平易近人,是各自品牌的主力爆款。神秘而小众 的精酿圈,正在放下身段,做出了很多商业化和普及性质的尝试,不仅体 现在产品本身,也体现在营销宣传上。年轻人+酒精,似乎天然就有娱乐属性。精酿行业自带话题,有充满个性的品牌故事和包装,也有丰富多彩的 社交玩法。比如18号酒馆的精酿口味甜品。行业内还有一种特有活动 形式——合酿,即联合酿造。合酿不仅是对品牌口碑的打造和大众认知程 度的加深,也是中国本土精酿品牌放眼世界、多方借鉴、提高国际影响力 的重要方式。对于国内精酿啤酒的发展,精酿的销售模式经历了前店后 厂到生啤酒厂,再到瓶装/罐装酒厂的转变。由于政策和财力的限制, 第一批精酿啤酒商业化的时候,精酿啤酒爱好者大多数都采用了前店后厂 的模式。此后,部分发展较好的啤酒品牌则建立了自己的酒厂,依然以生 啤为主,很少有酒厂能够生产瓶装或罐装啤酒。但是,一个啤酒品牌只靠 酒吧接触客人,影响范围狭隘。如果想把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只有一个

关于啤酒行业分析报告

如今,亚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啤酒行业的领跑者。而亚洲啤酒消费量的长期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啤酒市场的旺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累计啤酒产量4715.72万千升,较2013年5000多万千升的产量有所下降,2013年全球啤酒产量约在1.8亿千升,由此可见,我国的啤酒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 图1:全球啤酒生产区域格局 时间阶段特征 1934-1949 前期禁酒令罢黜后,啤酒厂在各地汹涌出现,严重供过于求,当 地人喝当地啤酒,地域色彩浓厚 1949-1980 中期各啤酒企业实行高中低多品牌战略;价格战盛行,很多小企 业退出行业;行业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市场份额向名牌 产品集中 1980-目前后期形成三大啤酒行业巨头,控制全国啤酒市场;啤酒巨头在全

失衡,中国啤酒市场在10多年的时间内就迅速从成长期进入到成熟期,市场竞争也是日益残酷和激烈,市场竞争秩序长期混乱不堪,使得中国啤酒产业的战略格局始终处于动荡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民族啤酒工业虽然击退了洋啤酒的第一轮进攻,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以洋啤酒实施品牌和资本双管齐下,走强强联合之路的战略对中国啤酒市场开展了新一轮的进攻,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啤酒产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程度,使得中国啤酒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图3: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图 生命周期一般分为进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由上图3可知,啤酒目前正处在成熟期这个阶段。市场需求趋向饱和,潜在的顾客已经很少,销售额增长缓慢直至转而下降,标志着产品进入了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竞争逐渐加剧,产品售价降低,促销费用增加,企业利润下降。 不过从长期来看,国内啤酒消费量已经趋于饱和,2014年啤酒是饮料酒里产量下降幅度最大的酒种,该类别产销量已经累计出现连续18个月负增长,业内称这是国内啤酒业滞后于消费市场结构性调整的结果。消费量趋于饱和或会使国内的啤酒行业进入“零和竞争”,不少人认为,这才是国内啤酒行业进入成熟的标志。

啤酒行业的竞争状况分析

啤酒行业的竞争状况分析

啤酒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表1:啤酒行业竞争状况分析表 分析因素目前的状况 1)市场容量与细分情况 1995年,中国在产量上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市场。2000年啤酒生产达到2231万吨,到2001年中国看起来正准备在一些年内超越最大的啤酒生产商——美国。其中,国内竞争者主要包括以山东为大本营的青岛啤酒和以北京为大本营的燕京啤酒,还有华润啤酒集团和哈尔滨啤酒集团,都以东北省份为大本营。 市场总体情况是供过于求,市场容量相对稳定在20—49岁的男性。 2)顾客及购买行为 顾客的购买行为在不断增强。如果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大,那么购买者会要求企业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游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就会下降。啤酒产品的差异化很小,而且啤酒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只要有利益的倾斜,购买者马上就会改变供应商。 3)竞争行为(竞争者构成与策略)包括国外和国内的竞争者 一些外国品牌凭借其高科技生产设备

和雄心勃勃的销售计划打入中国市场,然 而到2000年,这种势头不复存在。一些外 国酿酒厂,例如英国的Brass啤酒,澳大 利亚的Foster啤酒,以及丹麦 的Carlsberg啤酒,在中国遭受巨大损失 后从中国偃旗息鼓。尽管如此,一些国外 竞争者却继续对在中国大量投资。 国内竞争者们在经营上很多方面与外 国公司都不同。他们都有各自的大本营省 份,并试图将其业务从这些大本营扩展到 全国范围,所以陷入对其它竞争者的积极 收购的浪潮之中。以山东为大本营的青岛 啤酒和以北京为大本营的燕京啤酒是两个 长期的市场领导者。 4)替代品的竞争啤酒行业的替代品主要是白酒、葡萄 酒、红酒、黄酒、米酒等含酒精的酒。 总体上啤酒价格较低,在这几种酒中 只有米酒的价格可以和啤酒的价格产生竞 争力,但啤酒的消费者范围明显比米酒要 大得多。另外,啤酒相对其他酒类产品而 言,有着“冰凉”“清爽”等独特之处, 相对普通饮品而言,却有着“酒”的特性。

精酿啤酒项目可行性报告

精酿啤酒项目 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精酿啤酒项目可行性报告 随着国内的消费升级,消费者在各类消费商品选取上更注重个性化需 求以及商品的质量。在啤酒方面,习惯了工业淡啤的消费者这回终于在精 酿上有了更多的需求。目前国内精酿啤酒消费规模仍然较小,未来具备较 大的发展潜力。在2011-2016年期间,我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在持续增加,其中2016年约为39万千升,占国内啤酒市场的份额不足1%,远低于 美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精酿啤酒在美国啤酒市场的市占率超过20%);同时 我国精酿啤酒的消费增速近年来保持在40%以上,现阶段中国精酿啤酒市场仍处于快速导入期,且未受到行业缩量调整的影响。国内精酿啤酒企业 数量快速增长,且主要分布在河南、内蒙、山东等地。在国内啤酒消费整 体疲软的背景下,精酿啤酒却逆势快速增长。自2014年啤酒行业销量下滑时,我国精酿啤酒市场的参与者规模却迅速扩大,其中仅2017年前7个月 新成立的精酿啤酒企业数量达到326家,产生众多丰富的精酿啤酒特色品牌。就地域分布而言,山东、河南、内蒙古是国内精酿啤酒企业分布数 量最多的地区,单省精酿啤酒企业数量占比均超过10%;其次是广东、江苏、辽宁等地;而西部地区的精酿啤酒企业数量则相对较少。近年来国内传 统啤酒厂商也纷纷转型布局国内精酿市场,以期分享该细分领域蛋糕。在 精酿啤酒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除了新兴精酿啤酒企业外,国内大型传统啤

酒厂也紧跟精酿啤酒潮流。国内大型传统啤酒厂商的转型将为精酿啤酒 行业带来两方面的好处:大型厂商因具备资本、技术、研发等优势而享有 较高的产品推广效率,可有效提升精酿啤酒市场容量;随着消费者的安全消 费意识、品牌消费意识逐渐增强,大型厂商会挤压小型酿酒厂的生存空间,有利于加速精酿啤酒市场的品牌化与规范化。可以看到,目前国内由于 消费升级,消费者对精酿啤酒的需求在不断上升。而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当前精酿品牌并不多,存在着较大的市场空白。虽然传统啤酒大厂逐渐参 与市场竞争,但还处于起步规模阶段,存在可竞争的可能性。当前对于想 参与精酿啤酒行业的新品牌来说,应该是极好的机会。 该精酿啤酒项目计划总投资15550.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708.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29%;流动资金3842.03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4.71%。 达产年营业收入2660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882.76万元,税金及 附加260.30万元,利润总额5721.24万元,利税总额6770.68万元,税后 净利润4290.9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479.7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6.79%,投资利税率43.54%,投资回报率27.59%,全部投资回收期5.12年,提供就业职位495个。 严格遵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的原则。项目一定要 遵循国家有关相关产业政策,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紧密跟踪项目产品市场 走势,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项目建设必须依法遵循

青岛啤酒品牌分析分析

青岛啤酒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产品分析 产品历史 产品定位 品牌形象及文化 产品介绍 经营理念及企业目标 啤酒的特点 广告宣传语 旗下品牌分类 第二部分市场分析 行业地位 国际化 国际市场 公司目前经营情况 营销环境分析 SW0T分析

消费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及定位 产品定位 第三部分消费者分析 消费行为分析 消费者市场细分 价格分析 营销策略 促销策略 第四部分竞争者分析 燕京啤酒 雪花啤酒 百威 哈尔滨啤酒 青岛啤酒产自青岛啤酒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 是国营青岛啤酒厂, 1903

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开办。青岛啤酒选用优质大麦、大米、上等 啤酒花和软硬适度、洁净甘美的崂山矿泉水为原料酿制而成。原麦汁浓度为十二度,酒精含量3.5-4%。酒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泡沫清白、细腻而持久。 第一部分产品分析 青岛啤酒的历史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 股份公司,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了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 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产品定位 采用了优质麦芽、大米、酒花和水,经过 糖化、过滤、冷却、发酵、包装等工序精制而 成,它成功的原因在于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严格 的工艺管理,在继续传统酿造工艺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的技术改进,青岛啤酒的酿制工艺已 日臻完善,而独特的后熟工艺和优良的酵母菌 种更使其锦上添花,保证了产品质量的优异和 稳定。公司制定了严格的高于国家标准的内部质量控制标准,从原料进厂到半成品加工直至成品出厂,须经过系统、严格的质量检测。1995年公司已通过了由挪威船级社组织评审的ISO9002国际标准认证,标志着青岛啤酒的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并已与国际接轨。 注重社会效益的价值观念。为了配合百年品牌青岛啤酒的重新定

青岛啤酒行业环境分析

0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200020012002 20082009201020112012 年份 万千升第三章 行业环境分析 图3-1 行业环境概述 一、行业概况 (一)发展历程 啤酒是继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位的饮料。啤酒的酿造历史至今已有8000多年。19世纪末,啤酒输入中国。中国人最早自建的啤酒厂是1904年在哈尔滨建立的东北三省啤酒厂。当时中国的啤酒业发展缓慢,分布不广,产量不大。1949年后,中国啤酒工业发展较快,并逐步摆脱了原料依赖进口的落后状态。在2002年,中国以2386.83万吨的啤酒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啤酒第一大生产国。

世界啤酒总产量在21世纪增长缓慢,开始步入成熟期,而中国啤酒行业正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临界点。总的来说,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发展阶段) 从1953年到1962年,是啤酒工业的调整和发展阶段。中国新建了一批新的啤酒厂,啤酒年产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8.2%。1963年至1972年,速度虽有所放慢,但啤酒产量仍增长1.4 倍。到1978年,中国的啤酒年产量达到40万吨。在这一阶段,在啤酒科学研究,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啤酒工业的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发展阶段) 1979年后,啤酒生产全面发展。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啤酒厂,全国除轻工系统外,其他部门如商业、农业、机械、国防、冶金等都建立了啤酒厂。啤酒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1980年,中国共生产啤酒68. 8万吨。 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啤酒工业高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扩建和新建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啤酒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在有的省份,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啤酒厂。据1987年的统计,在浙江省就有啤酒厂104个。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国外引进技术,装备,人才,加快了啤酒工业的发展.从国外引进的啤酒生产线,尤其是啤酒灌装线,使啤酒的产量在短时间内翻了一番:1982年,全国啤酒产量为117万吨,到1985年,啤酒产量就达到310.4万吨,1988年,啤酒产量又翻了一番,达到654万吨。 第四阶段(趋向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啤酒工业进入了旺盛的成熟期,一方面,啤酒工业继续以高速度发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开始对啤酒的质量和啤酒工业的经济效益更加重视,啤酒工业的规模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开始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一些中小型啤酒厂被大型啤酒厂兼并。 (二)啤酒行业经济特性 1、市场规模 从2002年开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啤酒市场,

钢铁行业经济特征

钢铁行业经济特征: 1.需求增长但增速放缓 2009年钢铁产量及需求增幅超过20%。10月份我国生产粗钢、生铁和钢材分别为5175万t、4928万t和6245万t,同比增长44.1%、44.4%和45.5%,1—10月份我国累计生产粗钢、生铁和钢材分别为47215.06万t、45559.21万t和56425.04万t,同比增长10.5%、14%和15.6%,比1—9月份分别提高3%、2.9%和3.2%,产量增速呈加快之势。 我国遭受金融危机以来,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加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使得2009年我国钢材消费大幅增加。预计2009年粗钢产量5.65亿t,同比增长12.9%。如果从表观消费量来计算,2009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预计5.63亿t,同比增长24.4%,增幅比2008年明显放大。 2.产能过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2009年我国新增粗钢产能5800万t,预计2009年底粗钢产能达7.18亿t,2010年产能增长3200万t,达到7.5亿t,而实际产量需求仅5.97亿t,产能过剩不可避免。但产能利用率仍比2009年的78.7%有所提高,预计产能利用率为79.3%。产能过剩的表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连续10多年来,产能过剩的表述也一直不绝于耳,但在产能过剩的呼声中需求及产量节节攀升,由1998年的产能1.2亿t,增加到2010年的预计7.2亿t,其实从根本上来讲,产能的扩张是我国钢材消费大幅增长的必然结果。 1,高库存 产能过剩是一个方面,但同时我国钢材高库存也将成为一个长期趋势,到2009年11月份,长材库存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从扁平材库存来看,社会库存一直维持在2009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库存水平的高低是对未来预期判断而产生的,受产量及销量的影响。一般来说,随着产量的增加,库存的绝对量是增长的,如大中型企业库存量由2002年的313万t上升到2008年的684万t,而总的社会库存与产销量之比基本上保持在2%左右的水平,因此生产企业库存维持在10—15天的库存量是合适的。随着我国产量的高增长,库存量的高水平是一个长期维持的现象。其实只要下游需求不出现问题,维持高库存没有太多问题,但一旦发生需求下滑,必然发生去库存化过程,这主要还是受下游需求的影响。 2,钢材价格大起大落,市场风险聚集加大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2010年我国钢铁行业总体趋势是高产量、高库存,钢材价格在产量、需求、心态的多重因素作用下仍将处于波动状态。预计2010年钢材价格的波动周期将会缩小,平均5-7个月将会出现一个周期,因此,特别是钢铁需求旺季逐步到来时,钢材价格将呈现上涨趋势,也是钢铁行业盈利改善的时期。 3,出口环境严峻 由于国际钢材需求疲软,09年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连续下滑。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汽车、房地产、机械制造等主要钢铁下游行业陷入严重衰退,导致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大幅下滑。与此同时,国外为保护各自钢铁产业的发展,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反倾销、反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使得我国钢材的出口环境进一步恶

精酿吧可行性计划书

X X X精酿吧可行性计划书 一市场前景及分析 目前,沿海地区,京上深等地区精酿吧相对市场成熟,而西安 目前刚刚起步,成熟意味着竞争激烈,起步则要培育市场和培 养客户,其实大部分客户并不知道什么是精酿。 精酿啤酒越苦越畅销源自人类良性自虐心理 啤酒不仅是一种提供能量的饮料,也是一种社交饮品,一种让 你表达自己和被社会接受的载体。如果你能欣赏一种很小众的 东西,甚至用一种自虐的方式,那么你会得到一种与众不同的 满足感。这就是为什么精酿啤酒越苦越畅销的原因。 “Pliny the Younger”小普林尼的印度爱尔啤酒,这种啤酒 是由当地一个俄罗斯河小酿酒坊出品的。2009年那批在一周之 内便卖光了。2010年这40桶消失的速度则是8小时,它也因 此成为了精酿啤酒爱好者网站Beer Advocate排行榜的第一名。当百威、嘉士伯等大品牌都在将产品变得越来越清淡时,精酿 啤酒业却忙着向另一个方向飞奔。这种添加了大量啤酒花,酒 精度和苦涩度都极高的啤酒,正被越来越多人推崇。美国、英

国、德国等传统啤酒大国是这样,连中国、日本这样的亚洲国 家也出现了这个苗头。 有些人天生就有奇怪的口味:臭豆腐、霉芝士……这些匪夷所 思的食物在全世界都不缺粉丝。然而,人们对于甜的爱好和对 于苦的憎恨却是一致的。从进化学角度讲,这是有道理的。许 多苦味的东西并没有什么营养价值,不毒死人就不错了,所以 这种偏好其实保护了我们自己。只要放一点苦的东西在舌头上,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吐出来,或是分泌大量唾液把它冲淡。如 果直接注入一些无害的苦味东西到胃里,大部分人会立刻开始 恶心。 从这个角度想,喝苦啤酒就跟喝黑咖啡、喝柠檬汁、吃辣椒一样,是有点变态的。没有哪个神志正常的人会故意折磨自己。 所以,我们为什么能接受甚至享受这些不讨喜的味道呢? “你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越强烈,你平安无事后得到的快感就 越大” 对于啤酒来说,它的酒精能让我们很High,这是让人愉快的。 苦涩、浓烈的啤酒含有的酒精度更高,比如说小普林尼,11%酒 精度可以跟红酒媲美了。对于丰富泡沫的追求,也许是因为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