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导学案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我愿意是急流》导学案

《我愿意是急流》导学案

《我愿意是急流》导学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我愿意是急流》学生案
【学习目标】
一、牢固掌握诗文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
二、反复朗读诗文,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文主题;
三、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急流()裴()多菲
崎岖()稠()密
做窠()懊丧()()
常青藤()攀援()似()的
二、合作探究:
1、本诗意象很特别,作者把“我”比作“急流”,把自己的“爱人”比作“小鱼”,形成对称,你能再找出诗中还有其他的意象吗?
2、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哪两类,各是什么这两类意象大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3、为了突出诗人的感情,诗中多处出现对照,如:第一节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

你能找出其他的对照吗?
4、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爱情观?
5、
三、拓展
《我愿意是急流》是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其构思的意象“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我愿意是荒林”,是“废墟”,是“草屋”,是“云朵”,是“破旗”令人拍案叫绝。

试模仿诗句构思,再造一个新的意象,并仿照《我愿意是急流》写一段话。

(可以略作改动)如:我愿意……,……只要我的中国梦……。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案标题: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急流的概念和特征;2. 培养学生对急流的兴趣和热爱;3. 提供学生参与急流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急流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学生对急流的了解和认识,引导他们思考急流的特点和对人类的影响。

知识讲解:3. 介绍急流的定义:急流是河流中水流速度较快的部分,通常由地形的陡峭程度和水流量决定;4. 解释急流的形成原因:可能是由于山体倾斜、河道狭窄、水流量增加等;5. 讲解急流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如提供水力发电、形成峡谷等。

活动设计:6.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急流地区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或展示板展示相关信息;7. 急流模拟实验:利用水槽和小船等材料,模拟急流环境,让学生观察和探索急流对物体运动的影响;8. 急流挑战赛:设置一个急流挑战赛,要求学生设计和制作能够在急流中稳定航行的小船,并进行比赛。

总结和评价:9. 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10.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对急流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关于急流的研究,可以包括地理、生态学、物理等方面的内容;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急流地区,加深对急流的实地体验和理解;3. 鼓励学生参与急流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如河流清理、环境保护等。

教案评估:1. 学生对急流的理解和描述能力;2.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和领导能力;3. 学生设计和制作小船的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4. 学生参与课后拓展活动的积极性和成果。

教案建议和指导:1. 在教案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活动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急流的特点和影响;2. 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和学习,扩展他们的知识面;3.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4. 在评估中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诗歌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 诗歌鉴赏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文本解析和主题探讨。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提高鉴赏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创作兴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查找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诗歌鉴赏作文的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

4. 个人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进步和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刻的情感和哲理的把握。

2.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和理解。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2周:诗歌文本解析,逐句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3周:探讨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第4周: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第5周:诗歌创作实践,分享创作成果。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反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及时解答疑惑,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

《我愿意是急流》导学案

《我愿意是急流》导学案

临河一职语文(分校)教研组导学案课题《我愿意是急流》主备人田美恩备课时间2014-05-11 备课组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第二部分(2):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 和周围的 。

( ) 第三部分(3—4):写宴会,抒发 。

( ) 第四部分(5):述说 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 )字词注音:嗥.叫( ) 驯.服( ) 蔑.视( ) 迸.发( ) 湍.急( ) 艾蒿.( ) 疲惫.( ) 饿殍.( ) 蜿蜒..( ) 毛骨悚.然( ) 二、课堂导入最近30年,在美国,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有一本书显然是首当推荐的,因为它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

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一本薄薄的在1949年出版的小册子。

这本页数不多,文辞也简单、朴素的自然哲学随笔是奥尔多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其中蕴含了作者土地伦理思想的精髓。

书中的文章,通过他本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描述,在那些从未到过威斯康星的沙乡、不熟悉书中所描写的地方的读者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他的新思想的读者。

这本书的美国版本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他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

《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很多读过《沙乡年鉴》的读者,觉得在这本书中让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最忘不了的就是那只垂死的老狼。

同时,它也是令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幡然醒悟、毕生难忘的一只狼。

为什么这只狼能有如此魔力,让这么多人难以忘怀?非常有幸我们今天要预习检测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翼轸.( ) 骖.( ) 睇眄.( ) 捧袂.( ) 瓯.越( ) 潦.水( ) 簪.笏( ) 桑梓.( ) 台隍.( ) 舸.舰( ) 帝阍.( ) 叨.陪( )懿.范( ) 彭蠡.( ) 虢.州( ) 遄.飞( )(2)解释加点的词语意思豫章故.郡 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宾主尽.东南之美. 高.朋满座彩彻.区明 雁阵惊.寒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 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 兴.尽悲来屈.贾宜于长沙,窜.梁鸿于海曲 穷且.益坚 不坠.青云之志 有怀.投笔 (3)句 式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之懿范: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理解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背景知识及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深奥的比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知识,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促进学生思考。

3.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人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

2. 讲解:分析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讲解诗的意义。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6.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愿意是急流》的读后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欣赏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文章,评估他们对诗文主题和情感的把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邀请文学社团或诗人来校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诗歌创作的了解和兴趣。

3. 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根据学生的读后感文章,了解他们的思考和感悟,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引导。

3. 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诗文原文及注释:提供《我愿意是急流》的原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私奉献精神。

(2)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

2. 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

3. 诗歌主题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 参考资料:有关诗人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论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诗人及其作品的图片,简介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比喻和象征手法?(2)诗人为什么要用这些比喻和象征手法?3. 合作探讨(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讲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5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和意象。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写一篇关于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的深度、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案:急流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急流”的概念和特点;2. 增强学生对急流的认识,提高其安全意识;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急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急流的特征和危险性;3. 如何安全地应对急流。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急流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急流相关的问题。

步骤二:了解急流教师简要介绍急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急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步骤三:探究急流的特征教师带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急流的特征和危险性。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交流彼此对急流的理解和看法。

步骤四:了解急流的应对策略教师向学生介绍在面对急流时该如何安全地应对的策略,如激流撑杆、侧漂等。

重点强调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步骤五:解决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一些与急流相关的问题,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步骤六: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主要要点和重要信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实施建议:1. 视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活跃课堂氛围;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其安全意识。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或参观急流景区,加深对急流的认识和理解;2. 开展相关比赛或活动,如拓展训练、漂流等,体验急流的刺激和乐趣。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意见的积极性、合作性等;2. 评估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包括应对急流的安全策略、问题解决的合理性等;3. 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价,如总结、个人思考等。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上课讲义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上课讲义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上课讲义我情愿是急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裴多菲及其创作。

2、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及本诗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诗满意象的能力,深入体味作者表达的情感;2、品味语言,领略对照、反复、倒装、发愿体的表达效果。

3、指导学生举行朗读训练,提高其朗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诗歌的学习,感觉诗人对爱的执着与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难点:经过分析意象领略诗歌的情境美,感悟诗中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

教学办法:诵读法、讨论法、任务驱动、点拨法教具用具:多媒体课件、评分表、微视频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提起裴多菲大伙儿可能感到陌生,然而这首在全世界广为传诵的诗篇《爱情与自由》你一定听讲过,请跟着老师一齐诵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2分钟)二、作者简介及解题(5分钟)1、你们对裴多菲了解多少呢?各学习小组推选一具代表谈。

2、老师简要介绍裴多菲(1823-1849)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他15岁开始写诗,题材多取自人民日子,一生共写了八百多首诗和八篇长篇叙事诗。

他当过兵,作过流浪艺人。

1849年与俄国军队作战英勇牺牲,年仅26岁。

他一生写过大量爱情诗,尤其是爱上森德莱尤丽亚之后,写了很多动人的诗给她。

他的代表作有《民族之歌》、《我的歌》、《爱情与自由》、《农村的大锤》和《勇敢的约翰》等。

(PPT1展示)3、题解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舒婷追求人格独立、彼此平等爱的宣言——《致橡树》,今天要学习裴多菲酷热的爱的表白《我情愿是急流》,(板书题目与作者)大伙儿懂他是在啥背景下写的这首诗呢?学生回答后明确: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宝贝女儿森德莱·尤丽娅,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而富有的伯爵却别肯把宝贝女儿嫁给裴多菲如此的穷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愿意是急流》学生案
【学习目标】
一、牢固掌握诗文基础知识,扎实基本功;
二、反复朗读诗文,把握诗歌意象,理解诗文主题;
三、体味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急流()裴()多菲
崎岖()稠()密
做窠()懊丧()()
常青藤()攀援()似()的
二、合作探究:
1、本诗意象很特别,作者把“我”比作“急流”,把自己的“爱人”比作“小鱼”,形成对称,你能再找出诗中还有其他的意象吗?
2、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哪两类,各是什么?这两类意象大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3、为了突出诗人的感情,诗中多处出现对照,如:第一节中“崎岖”和“快乐”形成第一处对照。

你能找出其他的对照吗?
4、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爱情观?
三、拓展
《我愿意是急流》是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其构思的意象“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我愿意是荒林”,是“废墟”,是“草屋”,是“云朵”,是“破旗”令人拍案叫绝。

试模仿诗句构思,再造一个新的意象,并仿照《我愿意是急流》写一段话。

(可以略作改动)如:我愿意……,……只要我的中国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