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助 助我成长-教案
小学教育资助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教育资助主题班会教案【前言】本教案旨在为小学教育资助主题班会提供一个详细的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教育资助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于帮助他人和公益事业的热忱。
通过本次班会的学习,学生将深刻体会到教育资助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活动目标】1. 了解教育资助的定义和意义;2. 探讨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3. 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4. 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5. 激发学生帮助他人和参与公益的意愿。
【活动过程】一、教师引导(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教育资助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教育资助的重要性。
可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醒学生学习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有些孩子无法获得基本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二、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选择一个资助教育的案例进行讨论,并总结出资助教育的好处和困难。
2.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三、分组展示(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资助教育案例,并呈现他们讨论的结果。
2. 其他组员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与展示小组展开互动。
四、教师讲解(20分钟)1. 教师针对小组讨论和展示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讲解,强调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以及教育资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 谈论全球范围内的教育资助项目和机构,阐述国际间合作和互助的意义。
五、分组活动(20分钟)1. 组织学生重新分组,每组进行一个小型的资助教育项目规划。
2. 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设计资助教育项目的目标、筹款方式、受助学生的选择等。
六、展示和总结(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资助教育项目规划。
2. 教师和其他组员对每个项目提出建议和意见,共同完善规划。
3. 教师总结全场讨论的重点和亮点,再次强调教育资助的重要性和大家参与公益的意义。
【结束语】通过这堂资助主题班会的学习,学生对教育资助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初中教育资助教案

初中教育资助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思想品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知道教育资助的意义和目的。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3. 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动力。
教学重点:1. 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的内容。
2. 感恩教育的实施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教育资助政策的重要性。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国家教育资助政策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教育资助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出台教育资助政策吗?二、讲解教育资助政策(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的内容,包括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助方式等。
2. 举例说明教育资助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让学生了解政策的具体作用。
三、感恩教育(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国家给你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你们应该怎样去感恩呢?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之心,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总结感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四、立志成才(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希望将来成为怎样的人?2.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教师强调: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希望同学们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教育资助政策的重要性和感恩的意义。
2. 学生表示课后将继续关注教育资助政策,努力学会感恩,立志成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国家教育资助政策,让学生了解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情况,提高学生对教育资助的认识。
同时,通过感恩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在立志成才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了解教育资助政策的同时,也增强了感恩意识和立志成才的决心。
助我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

助我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助我成长教案及教学反思范文教材分析1、新课标“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本框题由“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两目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教育,教育的作用和受教育的重要性,义务教育的含义、地位和特征,认识到接受教育是自己享有的一项基本人权。
学情分析1、整体分析: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他们中大多数来自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为独生子女,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拥有较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热情还不够高。
2、个体分析:个体状况参差不齐,因为少数学生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缺乏学习的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从知识和学习两个方面来阐述教育是享受和创造文明生活的必要条件;2、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3、知道受教育的权利的实现是有条件的,及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有义务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提供必要条件,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维权意识。
二、能力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理解教育育人的幸福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对有关受教育的典型案例的讨论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3、通过对比是否受教育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对教育作用的分析,为以后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作好铺垫,并由此增强我们热爱学习的意识,以及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创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第一目: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解决办法:展示图片、动手演练、自由论坛、理性探究2、难点:第二目: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解决办法:质疑交流、导引知识、展示材料、总结归纳。
教育资助主题班会教案

教育资助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家及学校的教育资助政策,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这些政策完成学业。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3. 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感激国家、学校和社会给予的帮助,激发其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教育资助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申请流程。
2. 难点: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教育资助的重要性,并激发其感恩之心。
三、教学准备1. 收集国家及学校的教育资助政策文件和相关资料。
2. 准备教育资助政策的宣传视频或PPT。
3. 准备相关的讨论话题和案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教育资助政策的宣传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国家和学校有哪些教育资助政策吗?这些政策对你们有什么影响?2. 学习新课(1)讲解国家及学校的教育资助政策内容:介绍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以及学校设立的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
方式:利用PPT或视频展示政策内容和申请流程,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2)分析教育资助政策的意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教育资助政策对个人成长、家庭负担减轻以及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意义。
方式:小组讨论,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然后进行全班分享。
(3)探讨如何申请教育资助内容:介绍申请教育资助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如准备材料、填写申请表、面试技巧等。
方式:老师讲解与学生互动相结合,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
3. 深化理解(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获得了教育资助,你会如何利用这个机会?你会如何回报社会?(2)分享感恩故事: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接受教育资助后的感恩故事,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4. 总结提升(1)总结教育资助政策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
(2)鼓励学生积极申请教育资助,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收集更多关于教育资助政策的资料,加深对政策的理解。
小学教育资助主题教案模板

一、教案名称:感恩资助,成就未来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家教育资助政策,明白资助的意义。
2. 培养学生感恩资助,珍惜学习机会的意识和品质。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三、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2. 案例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表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国家教育资助政策,让学生了解资助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同学获得资助的经历,引发学生对资助的思考。
二、探究1.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什么是教育资助?(2)国家为什么要实施教育资助?(3)教育资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感悟1. 教师播放感恩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感恩资助。
2.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感恩资助的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一、回顾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感恩资助。
二、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感恩资助?(2)如何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己?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感恩资助的重要性。
2. 学生齐声宣誓,表示要珍惜资助机会,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四、作业1. 每位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感恩资助的心得体会。
2. 家长签字确认,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资助政策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教育资助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教育资助主题班会教案一、主题:小学生教育资助意义与措施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学生教育资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掌握小学生教育资助的相关政策和措施;3. 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小学生教育资助知识。
三、教学内容:1. 小学生教育资助的概念和意义;2. 国家对小学生教育资助的政策和措施;3. 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对小学生教育资助的支持;4. 小学生教育资助的实际案例和效果展示。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小学生教育资助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小学生教育资助的概念、意义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小学生教育的支持。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学生教育资助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4. 展示:通过展示小学生教育资助的实际案例和效果,让学生感受到资助的重要性和影响。
5. 总结: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和反思,强调小学生教育资助的意义和必要性。
五、教学方式:1. 多媒体展示: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2.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小学生教育资助的过程和感受。
六、教学效果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2. 收集学生对小学生教育资助的理解和看法;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生教育资助活动;2. 增加小学生教育资助的实践教育环节;3. 推广小学生教育资助的相关知识和政策。
以上是本次小学教育资助主题班会的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小学生教育资助的重要性,促进教育公平和发展。
谢谢!。
五年级资助育人 主题班会

河北省寄宿制小学资助政策“资助育人”主题班会教案活动主题:“资助政策,助我成长”活动意义:使国家资助政策深入学生心中,确保国家资助政策顺利实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引导他们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懂得感恩,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对国家和社会有所回报。
活动目的:此活动是为了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普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知识,让全班学生全面了解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掌握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性等各项资助项目的申报条件和申请程序。
参加人员:全体同学、班主任。
本次班会形式:知识问答活动过程一、开场白主持人:为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国家中学生资助政策,普及资知识,今天举行以“助学教育助我成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全体大家晚上好!有人说,风雨中挺立才是真正的英雄。
各位同学们,我们感谢国家助学政策给我们撑起的一片碧蓝天空,它赋予我们的是成长中的无私和求学路上的感恩。
有人说,重生是为了脱离地狱,而拨开云天见天日的今天就是我们的天堂,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报答,国家乃至学校给予我们的资助之恩,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充满无私,充满帮助。
二、接下来我问你答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知识问答问题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学杂费吗?________同学答:免学杂费。
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杂费。
问题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教材费吗?________同学答: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免费教科书资金,国家规定课程由中央全额承担,地方课程由地方承担。
问题三:国家对寄宿制学生有哪些资助政策?________同学答:寄宿生生活补助。
城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可以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
三、申请条件(一)热爱袓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四)勤奋学习,积极上进;(五)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教育资助 助我成长

“教育资助助我成长”主题班会教案活动主题:“教育资助助我成长”活动目的:使国家资助政策深入学生心中,确保国家资助政策顺利实施,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引导他们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懂得感恩,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对国家和社会有所回报。
活动时间:2019年3月04日活动地点:九2班教室参加人员:九2班全体同学活动过程:一、开场白:主持人:为进一步提高大家对国家中学生资助政策,普及资知识,今天,我们在九年2班举行以“教育资助助我成长”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有人说,风雨中挺立才是真正的英雄。
各位同学们,我们感谢国家助学政策给我们撑起的一片碧蓝天空,它赋予我们的是成长中的无私和求学路上的感恩二.学习新知解读国家对义务教育学生资助的政策。
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1.免学杂费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杂费。
2.免费教科书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农村学生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及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国家免费教科书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
国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
3.寄宿生生活补助用于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 元、初中生1250 元。
4.营养改善计划。
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 4 元(学生全年在校时间按200 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同时,支持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三.主持人给同学们讲授国家的资助政策,普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助助我成长
八年级一班
一、主题:“教育资助助我成长”
二、教学目标:此活动是为了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普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知识,让全班学生全面了解各项学生资助政策。
三、教学背景:通过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资助政策,扩大受资助生比例,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并建立起长效的资助机制,做到“绝不能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四、时间:2018年10月8日
五、地点:八一班教室
六、参加人员:八一班全体同学
七、过程:
1.导入班会主题。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政策,普及资助政策知识,今天的班会主题是“教育资助助我成长”。
2.学习新知。
解读国家对义务教育学生资助的政策。
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1、免学杂费。
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学
杂费。
2、免费教科书。
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农村学生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地方课程免费教科书及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国家免费教科书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
国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
3、寄宿生生活补助。
用于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1250元。
4、营养改善计划。
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农村(不含县城)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中央财政为国家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学生全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同时,支持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适当奖补。
3.教师给孩子们讲授国家的资助政策,普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知识。
4.生谈感受: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作为学生,一个深受国家、社会关怀的小学生,我们深知社会、家庭对我们的期望:刻苦学习,学到真本领、好技术,成为人才,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我们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完成我们的学业,我们将用高尚的师德、满腔的热情诠释教师存在的意义,将来用
自己的青春与热情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5.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