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及刀具设计
钛合金切削中刀具材料选用及加工工艺介绍

.6mm。
c.切削加工情况:有YG8铣平面,刀具切削轻松,在进刀与工件接触时以及刀具将工件切透时有振动,中间切削过程平稳,使用磨削液。
留0.5mm 余量进行精铣,可获得R a1.6的表面粗糙度。
2.加工十字形状a.刀具选择:选用硬质合金立铣刀,刀具材料为Y330。
铣刀外径Ø40。
b.切削参数选择:主轴转速235r/min。
c.切削加工情况:用Y330加工十字形状,手动横向进给,刀具切削轻松,切削时加磨削液充分冷却。
精铣时铣刀底刃修磨R2,后角为10°~12°,并用碳化硅油石修磨使切削刃光滑,工件能得到R a1.6的表面粗糙度。
此时后角的选择,尤其是刀具圆弧面后角的选择至关重要,过大,会在铣削过程中产生振动,容易崩刃,使切削刃产生锯口,加剧磨损:过小,会造成排屑、断屑困难,切屑还会粘刀,后刀面与工件磨擦现象严重,刀具磨损加快。
因此正确地修磨后角,可以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
3.车削工件内外圆弧表面刀具材料、几何参数及切削用量的选择如下:a.刀具材料为YG8,45°偏刀断续切削,使用磨削液让切削刃冷却。
用工装夹持工件,每组加工8件,粗车切削用量V=25~38m/min,f=0.3~0.5mm/r,ap=3~5mm.如加工中间内孔,在连续切削的条件下精车,切削用量V=50~75m/min,f=0.1~0.2mm/r,ap=0.25~0.8mm。
前角γ=8°~12°能保证刀具强度。
.磨出0.05~0.1mm的负倒棱,增强切削刃强度。
.后角a=15°~20°,以减少后刀面与工件的摩擦,提高刀具寿命。
.粗车时,刃倾角λ=-3°~-5°,精车时刃倾角λ=-3°~0°。
.粗车时,刀尖圆弧半径r0=0.5mm,精车时r0=1~2mm,以增强刀尖强度。
.切削加工情况:通过以上参数选择,工件可获得R a1.6的表面粗糙度,并能有效地提高刀具寿命,主切削刃在刃磨后用碳化硅油石研磨出倒棱,可消除刃磨产生的锯口,提高抗磨损能力,并增强主切削刃强度。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

钛的海洋1.钛合金可分为哪几类 ?钛是同素异构体, 熔点为1720℃, 在低于882℃时呈密排六方晶格结构, 称为α钛; 在 882℃以上呈体心立方品格结构 , 称为β钛。
利用钛的上述两种结构的不同特点, 添加适当的合金元素, 使其相变温度及相分含量逐渐改变而得到不同组织的钛合金。
室温下 , 钛合金有三种基体组织 , 钛合金也就分为以下三类 :(1)α钛合金 : 它是α相固溶体组成的单相合金 , 不论是在一般温度下还是在较高的实际应用温度下 , 均是α相, 组织稳定 , 耐磨性高于纯钛 , 抗氧化能力强。
在500℃~600℃的温度下 , 仍保持其强度和抗蠕变性能 , 但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 , 室温强度不高。
(2)β钛合金 : 它是β相固溶体组成的单相合金 , 未热处理即具有较高的强度 , 淬火、时效后合金得到进一步强化 , 室温强度可达 1372~1666 MPa;但热稳定性较差 , 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3)α+β钛合金 : 它是双相合金 , 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 组织稳定性好 , 有良好的韧性、塑性和高温变形性能 , 能较好地进行热压力加工 , 能进行淬火、时效使合金强化。
热处理后的强度约比退火状态提高 50%~100%;高温强度高 , 可在400℃~500℃的温度下长期工作, 其热稳定性次于α钛合金。
三种钛合金中最常用的是α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 ; α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最好 , α+p 钛合金次之 , β钛合金最差。
α 钛合金代号为 TA,β钛合金代号为TB,α+β钛合金代号为 TC。
2.钛合金有哪些性能和用途 ?钛是一种新型金属 , 钛的性能与所含碳、氮、氢、氧等杂质含量有关 , 最纯的碘化钛杂质含量不超过 0.1%, 但其强度低、塑性高。
99.5%工业纯钛的性能为 : 密度ρ=4.5g/cm3, 熔点为 1800℃, 导热系数λ=15.24W/(m.K), 抗拉强度ζb=539MPa,伸长率δ=25%,断面收缩率ψ=25%,弹性模量 E=1.078×105MPa,硬度 HB195。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及刀具设计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及刀具设计核心提示:分析了钛合金的相对可切削性,阐述了钛合金切削加工条件;以钛合金车加工和孔加工为例介绍了钛合金加工刀具的设计.1.引言钛及钛合金不仅是制造飞机、导弹、火箭等航天器的重要结构材料,而且在机械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及化学工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如在阀门制造中,将不锈钢阀门与钛制阀门同时在酸性介质中使用,钛制阀门具有更好的使用寿命。
在钛中加入合金元素形成钛合金,其强度显着提高,σb可从350~700MPa提高到1200 MPa,因此在工业上应用钛合金的意义更具重要性。
通常按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将钛合金分为α钛合金(以TA表示)、β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以TC表示)三类,三种钛合金中最常用的是α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
由于钛合金可切削性极差,因此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多困难。
笔者从钛合金的相对可切削性研究出发,根据多年生产经验提出较实用的刀具,供读者应用时参考。
2.钛合金可切削性的研究若以45号钢的可切削性为100%,则钛合金的可切削性约为20~40%,其可切削性比不锈钢差,但比高温合金稍好。
在钛合金中又按β型钛合金、α+β型钛合金、α型钛合金为序其可切削性逐步改善,而纯钛的可切削性最好。
即在一般情况下,材料硬度愈高,加入合金元素越多,材料的可切削性越差。
加工钛合金时,若材料硬度小于HB 300将会出现强烈粘刀现象,而硬度大于HB370时加工又极其困难,因此最好使钛合金材料的硬度在HB300~370之间。
2.1 钛合金切削机理的研究(1)气体杂质的影响各种气体杂质对于钛合金的可切削性有很大影响,其中最显着的是氧、氢和氮;钛合金的可切削性随着气体在钛合金中的含量增加而恶化。
钛元素的化学活泼性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很容易与接触的杂质化合,钛在600℃以上能与大气中的氧起作用,超过650℃时,随温度的提高而作用增强。
在表面出现氧化皮的同时,氧还向钛中扩散;在同素异构转变温度(882.5℃)以上,氧在钛中扩散特别强烈,以至形成脆化层,且其脆化层厚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即产生所谓“组织α化层”。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及刀具设计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及刀具设计核心提示:分析了钛合金的相对可切削性,阐述了钛合金切削加工条件;以钛合金车加工和孔加工为例介绍了钛合金加工刀具的设计.1.引言钛及钛合金不仅是制造飞机、导弹、火箭等航天器的重要结构材料,而且在机械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及化学工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如在阀门制造中,将不锈钢阀门与钛制阀门同时在酸性介质中使用,钛制阀门具有更好的使用寿命。
在钛中加入合金元素形成钛合金,其强度显着提高,σb可从350~700MPa提高到1200 MPa,因此在工业上应用钛合金的意义更具重要性。
通常按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将钛合金分为α钛合金(以TA表示)、β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以TC表示)三类,三种钛合金中最常用的是α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
由于钛合金可切削性极差,因此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多困难。
笔者从钛合金的相对可切削性研究出发,根据多年生产经验提出较实用的刀具,供读者应用时参考。
2.钛合金可切削性的研究若以45号钢的可切削性为100%,则钛合金的可切削性约为20~40%,其可切削性比不锈钢差,但比高温合金稍好。
在钛合金中又按β型钛合金、α+β型钛合金、α型钛合金为序其可切削性逐步改善,而纯钛的可切削性最好。
即在一般情况下,材料硬度愈高,加入合金元素越多,材料的可切削性越差。
加工钛合金时,若材料硬度小于HB 300将会出现强烈粘刀现象,而硬度大于HB370时加工又极其困难,因此最好使钛合金材料的硬度在HB300~370之间。
2.1 钛合金切削机理的研究(1)气体杂质的影响各种气体杂质对于钛合金的可切削性有很大影响,其中最显着的是氧、氢和氮;钛合金的可切削性随着气体在钛合金中的含量增加而恶化。
钛元素的化学活泼性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很容易与接触的杂质化合,钛在600℃以上能与大气中的氧起作用,超过650℃时,随温度的提高而作用增强。
在表面出现氧化皮的同时,氧还向钛中扩散;在同素异构转变温度(882.5℃)以上,氧在钛中扩散特别强烈,以至形成脆化层,且其脆化层厚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即产生所谓“组织α化层”。
TA15、TB6钛合金切削加工用量和刀具的选择

TA15、TB6钛合金切削加工用量和刀具的选择TA15、TB6两种钛合金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热、耐腐蚀、疲劳性能好等一系列优良的力学、物理性能,成为航空航天、核能、船舶等领域理想的结构材料之一。
但由于该材料价格昂贵,难加工,尤其是铣削加工制造周期长、成本高,制约了它的应用。
而新一代航空产品需要具备更优异的性能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被广泛应用。
同时,为了竞争的需要,研制周期短和制造成本低是取胜的关键,因此,开展对TA15、TB6两种钛合金材料切削加工的研究是必要的,特别是铣削高效加工的探索尤其显得紧迫和重要。
TA15、TB6钛合金材料主要特征TA15 a钛合金是a相固熔体组成的单相合金。
该合金室温强度在930MPa以上,耐热性高于纯钛,组织稳定,抗氧化能力强,500~600 ℃下仍保持其强度,抗蠕变能力强,但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
TB6 b钛合金是b相固熔体组成的单相合金。
该合金室温强度在1105MPa 以上,但热稳定性较差,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TA15、TB6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工艺特性摩擦系数大,导热系数低,刀尖切削温度高。
钛合金热导率仅为钢的1/4 、铝的1/14 、铜的1/25 , 因而散热慢,不利于热平衡。
切削时产生的切削热都集中在刀尖上,使刀尖温度很高,易使刀尖很快熔化或粘结磨损而变钝。
弹性模量小。
钛合金的弹性模量只有30CrMnSi的56% ,这说明零件的刚性差,切削时易产生弹性变形和振动,不仅影响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而且还影响刀具的使用寿命;同时造成已加工面的弹性恢复较大,刀具后面摩擦增加导致刀具过快磨损。
化学活性大。
在300℃以上时有强烈的吸氢、氧、氮的特性,造成加工表面易产生脆硬的化合物,切屑形成短碎片状,使刀具极易磨损。
钛合金化学亲和力较强,极易与其他金属亲和结合。
在加工中切屑与刀具的粘结现象严重,使刀具的粘结和扩散磨损加大。
TA15、TB6钛合金零件切削用量和刀具参数的选择主要加工方法钛合金零件的加工余量比较大,有的部位很薄(2~3mm) ,主要配合表面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又较严,因此每项结构件都必须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顺序分阶段安排工序。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

钛合金以其比强度高、机械性能及抗蚀性良好而成为飞机及发动机理想的制造材料,但由于其切削加工性差,长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应用。
随着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钛合金已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的压气机段、发动机罩、排气装置等零件的制造以及飞机的大梁隔框等结构框架件的制造。
我公司某新型航空发动机的钛合金零件约占零件总数的11%。
本文是在该新机试制过程中积累的对钛合金材料切削特性以及在不同加工方法下表现出的具体特点的认识及所应采取工艺措施的经验总结。
1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及普遍原则钛合金按金属组织分为a相、b相、a+b相,分别以TA,TB,TC表示其牌号和类型。
我公司某新型发动机所用材料为TA,TC两种。
一般铸、锻件采用TA系列,棒料用TC系列。
特点及切削加工性钛合金相对一般合金钢具有以下优点:比强变高:钛合金密度只有4.5g/cm3,比铁小得多,而其强度与普通碳钢相近。
机械性能好:钛合金熔点为1660℃,比铁高,具有较高的热强度,可在550℃以下工作,同时在低温下通常显示出较好的韧性。
抗蚀性好:在550℃以下钛合金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故不容易被进一步氧化,对大气、海水、蒸汽以及一些酸、碱、盐介质均有较高的抗蚀能力。
另一方面,钛合金的切削加工性比较差。
主要原因为:导热性差,致使切削温度很高,降低了刀具耐用度。
600℃以上温度时,表面形成氧化硬层,对刀具有强烈的磨损作用。
塑性低、硬度高,使剪切角增大,切屑与前刀面接触长度很小,前刀面上应力很大,刀刃易发生破损。
弹性模量低,弹性变形大,接近后刀面处工件表面回弹量大,所以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面积大,磨损严重。
钛合金切削过程中的这些特点使其加工变得十分困难,导致加工效率低,刀具消耗大。
切削加工的普遍原则根据钛合金的性质和切削过程中的特点,加工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尽可能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如钨钴类硬质合金与钛合金化学亲和力小、导热性好、强度也较高。
低速下断续切削时可选用耐冲击的超细晶粒硬质合金,成形和复杂刀具可用高温性能好的高速钢。
典型专用金属切削刀具设计实例精选

典型专用金属切削刀具设计实例精选1. 引言专用金属切削刀具设计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产品加工的精度、效率和质量。
在不同的工艺和材料加工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切削刀具。
本文将选取一些典型的专用金属切削刀具设计实例,以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切削刀具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2. 实例一:钛合金高速切削刀具设计在航空航天领域,对钛合金的加工要求非常高,因为钛合金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加工效率和质量,需要设计专用的切削刀具。
可以设计刀片的刃角和刀具材料以适应钛合金的切削特性,同时采用涂层技术以增加刀具的耐磨性和刚性。
3. 实例二:硬质合金铣刀设计硬质合金是一种常用的切削工具材料,它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和热稳定性。
在加工高硬度材料时,硬质合金铣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切削工具。
合理的刀具几何形状和刀具材料选择是硬质合金铣刀设计的关键。
可以通过刀具的刃数、刃型、刃尖半径等参数的选择,来提高铣削的效率和表面质量。
4. 实例三:车削刀具设计在车削加工中,刀具的稳定性和切削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典型的车削刀具设计包括刀片的刃角、前角、刀尖半径等参数的选择,以及切削沟槽的设计等。
对刀具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也是影响切削性能的重要因素。
5. 总结与展望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专用金属切削刀具设计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刀具设计在不同材料和加工工艺中的重要性。
合理的刀具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发展,切削刀具设计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以适应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6.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切削刀具设计师,我深切地理解刀具设计对产品加工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希望通过这些典型实例的共享,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也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讨刀具设计的话题。
在本次文章中,我主要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了典型专用金属切削刀具设计实例。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及刀具设计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及刀具设计钛合金的弹性模数小,如TC4的弹性模量E=110GPa,约为钢的一半,因而由切削力所引起的被加工件弹性变形大,将降低工件精度,为此要改善加工系统的刚性。
工件必须很牢固地装夹,刀具对工件支承点的刀矩减到最小。
刀具必须锋利,否则将发生振动、磨擦,使刀具耐用度缩短,工件精度下降。
切削钛合金时,仅在切削速度1~5mm/min的范围内,才有积屑瘤形成。
因此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切削钛合金时,不会产生积屑瘤。
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磨擦系数并不很大,容易得到良好的表面质量。
采用冷却润滑液对于改善钛合金表面微观几何形状是没有效果的,切削钛合金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较低是由于刀具上没有积屑瘤的缘故。
但是,为了改善切削条件,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寿命,同时为了消除火灾的危险,加工时使用大量可溶性冷却剂也是必要的。
通常钛合金零件加工时没有发火燃烧的现象,可是在微切削状态下加工时有发火燃烧现象,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性,应该:①大量使用冷却液;②及时从机床上扫除切屑;③备有灭火器材;④及时更换用钝的刀具;⑤工件表面污染时易引起火花,此时必须降低切削速度;⑥比薄切屑相比,厚切屑不易产生火花,因此要加大走刀量,加大走刀量不会象加大切削速度那样使温度迅速升高。
加工钛合金切削用量的选用准则:应从降低切削温度的观点出发,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和较大的走刀量。
由于高的切削温度使钛合金从大气中吸收氧和氢造成工件表面硬脆,使刀具剧烈磨损,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须使刀尖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在断续切削的条件下用YG8车刀车削带硬皮的钛合金工件时,推荐的切削用量为:v=15~28m/min,f=0.25~0.35mm/r,ap=1~3mm。
在连续切削的条件下用YG3车刀精车钛合金工件时,推荐的切削用量为:v=50~70m/min,f=0.1~0.2mm/r,ap=0.3~1mm。
表2为车削加工钛合金时可供选用的切削用量。
表2 .车削钛合金时的切削用量工序性质-钛合金材料-硬度-切削余量(mm)-切削速度(mm/min)-走刀量(mm/r)荒车-TA1~7,TC1~2-软->氧化皮厚度-18~36-0.1~0.25荒车-TA8,TC3~8-中->氧化皮厚度-12~27-0.08~0.15荒车-TC9~10,TB1~2-硬->氧化皮厚度-7.2~18-0.06~0.12粗车-TA1~7,TC1~2-软->2-30~54-0.2~0.4粗车-TA8,TC3~8-中->2-24~54-0.15~0.3粗车-TC9~10,TB1~2-硬->2-15~30-0.1~0.2精车-TA1~7,TC1~2-软-0.07~0.75-37.5~60-0.07~0.15精车-TA8,TC3~8-中-0.07~0.75-30~48-0.07~0.12精车-TC9~10,TB1~2-硬-0.07~0.75-18~36-0.05~0.12用YG6X车刀车削TC4(硬度为HB320~360),ap=1mm、f=0.1mm/r时的最佳切削速度为60mm/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及刀具设计核心提示:分析了钛合金的相对可切削性,阐述了钛合金切削加工条件;以钛合金车加工和孔加工为例介绍了钛合金加工刀具的设计.1.引言钛及钛合金不仅是制造飞机、导弹、火箭等航天器的重要结构材料,而且在机械工程、海洋工程、生物工程及化学工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如在阀门制造中,将不锈钢阀门与钛制阀门同时在酸性介质中使用,钛制阀门具有更好的使用寿命。
在钛中加入合金元素形成钛合金,其强度显着提高,σb可从350~700MPa提高到1200 MPa,因此在工业上应用钛合金的意义更具重要性。
通常按使用状态下的组织将钛合金分为α钛合金(以TA表示)、β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以TC表示)三类,三种钛合金中最常用的是α钛合金和(α+β)钛合金。
由于钛合金可切削性极差,因此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多困难。
笔者从钛合金的相对可切削性研究出发,根据多年生产经验提出较实用的刀具,供读者应用时参考。
2.钛合金可切削性的研究若以45号钢的可切削性为100%,则钛合金的可切削性约为20~40%,其可切削性比不锈钢差,但比高温合金稍好。
在钛合金中又按β型钛合金、α+β型钛合金、α型钛合金为序其可切削性逐步改善,而纯钛的可切削性最好。
即在一般情况下,材料硬度愈高,加入合金元素越多,材料的可切削性越差。
加工钛合金时,若材料硬度小于HB 300将会出现强烈粘刀现象,而硬度大于HB370时加工又极其困难,因此最好使钛合金材料的硬度在HB300~370之间。
2.1 钛合金切削机理的研究(1)气体杂质的影响各种气体杂质对于钛合金的可切削性有很大影响,其中最显着的是氧、氢和氮;钛合金的可切削性随着气体在钛合金中的含量增加而恶化。
钛元素的化学活泼性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很容易与接触的杂质化合,钛在600℃以上能与大气中的氧起作用,超过650℃时,随温度的提高而作用增强。
在表面出现氧化皮的同时,氧还向钛中扩散;在同素异构转变温度(882.5℃)以上,氧在钛中扩散特别强烈,以至形成脆化层,且其脆化层厚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即产生所谓“组织α化层”。
这是钛被氧玷污而引起的额外硬化,钛中含氧量愈多,硬化愈甚。
氢在钛中随温度的增加而出现的氧化能力,其扩散极其强烈,并形成间隙固溶体,产生氢脆性。
在室温下氮对钛没有影响,高温时氮与钛强烈化合,形成硬而脆的氮化钛(TiN)。
可以看出,在钛合金中,气体杂质氧、氢、氮都可使钛合金脆化,这些杂质还具有磨料性质,在加工钛合金时能加速刀具的磨损;在锻压和冲压后还可形成比原来材料硬度高得多的硬皮和氧化皮。
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钛及钛合金的可切削性。
(2)材料性能的影响从可切削性的观点出发,钛的各种物理机械性能是很不利于切削的组合,因为每一种性能的存在都加重了另一种性能所引起的切削困难。
钛合金塑性小,因而极其显着地影响其切削时的塑性变形。
如果用切屑的收缩表示被切削层的变形,则钛合金切屑的收缩系数等于1(甚至小于1),而普通碳钢切屑的收缩系数ψ约等于3,钛合金较小的ψ值使切屑经主切削刃切离后,立即向上翻卷,使切屑与刀具前刀面间仅有一极小的接触面积(约为钢材的1/3),从而使作用在车刀接触面积上的压力和局部温度增高;由于钛合金有很高的强度极限,故造成接触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和局部温度更高;再加上钛合金的热导率很低(仅为铁的1/5、铝的1/10,TC8热导率λ=7.955W/mk),极大地限制了刀尖的冷却条件;此外,高度活泼的金属钛还容易和刀具化合产生焊接和粘剥。
由于上述性能的综合,在同样的切削用量下,加工钛合金时刀具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切削力要比加工一般钢材时大得多,切削温度也高得多,因此使刀具磨损很快,材料的可切削性恶化。
(3)含碳量的影响钛合金的可切削性与含碳量有关。
当含碳量大于0.20%时,合金中会形成硬的碳化物,使可切削性下降;而含碳量小于0.20%时,可切削性得到改善。
(4)加工硬化的影响加工硬化被认为是钛合金加工困难的原因之一。
为了确定它的影响程度,我们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任何加工情况下,钛的加工硬化程度都远小于不锈钢,也小于其它种类容易硬化的钢。
钛合金严重的硬化是在切削加工中所产生的局部高温使钛很容易吸收大气中的氧和氮形成又硬又脆的外皮而造成的。
在正常切削条件下,其硬化深度为0.1~0.15mm,硬化程度为20%~30%。
2.2 钛合金相对可切削性切削条件的研究(1)刀具材料加工钛合金时,不宜使用YT类硬质合金刀片。
因为:①YT类硬质合金刀片中含有钛,它会与被加工的钛合金发生亲和作用,粘掉刀尖。
②车削钛合金时,车刀与切屑的接触远比加工钢时小得多,作用在车刀接触面积上的单位切削刀较大,由于YT类硬质合金刀片较脆,因此容易崩刃。
一般生产中采用YG类刀片加工钛合金,尽管其耐磨性较差。
通常在粗车和断续车削时采用YG8刀片,精车和连续车削时用YG3刀片,一般加工则用YG6X刀片。
实践证明,含钽的硬质合金YA6(属于细颗粒钨钴类硬质合金)效果较好,由于加入了少量的稀有元素,提高了刀片耐磨性,代替了原有的YG6X,其抗弯强度、硬度也都比YG6X 高。
在低速切削或切削复杂型面时,可采用高钒高速钢(W12Cr4V4Mo)和高钴高速钢(W2M o9Cr4VCo8)刀具,它们是加工钛合金最好的刀具材料,但因钴资源少且价格昂贵,因此应尽可能少用,以保护稀有资源并降低成本。
(2)刀具几何角度切削钛合金时,车刀后角α0是所有刀具参数中最敏感的,因为切削层下的金属弹性恢复大和加工硬度大,一般采用大后角可使刃口易于切入金属层,减小后刀面的磨损,但后角过小(小于15°)会出现金属的粘附现象;而后角过大,刀具将被削弱,刀刃容易崩碎。
因此,大多数切削钛合金的车刀采用15°后角。
从刀具耐用度来看,α0小于或大于15°,都会降低车刀的耐用度。
此外,α0为15°的车刀刀刃比较锋利,并可降低切削温度。
由于钛合金在切削过程中,会与空气中的氧、氢、氮等形成硬脆化合物,造成刀具磨损(主要发生在车刀前刀面上),因此应采用小值前角;此外,钛合金的塑性低,切屑与前刀面的接触面积小,为此也应选用小值前角,这样做可增加切屑与前刀面的接触面积,使切削热和切削压力不至于过分集中于刃口附近,既有利于散热,又加强刃口,避免因切削力集中而产生崩刃。
因此,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α+β)钛合金时,取前角γ0=5°左右并磨出倒棱f(宽度为0.05~0.1mm),γf=0°~10°,刀尖磨成r=0.5mm小值圆弧,刃倾角λ=+3°。
但是研究工作表明,车刀前角在28°~30°范围内时刀具的耐用度最好;刀尖圆弧半径增大也可以减少刀具的崩落现象。
一般车削钛合金外圆车刀的几何参数:倒棱f=0.3~0.7mm,γf=0°,γ0=8°~10°,α0=15°,r=0.5mm,λ=0°,κr=45°,κ′r=15°。
(3)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用YG8刀片车削钛合金TA2时,由切削参数的变化与切削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知,加工时切削温度t随着切削速度v的提高而急剧提高,加大走刀量f也使切削温度t增高,但其影响比提高速度的影响小。
切削深度的变化对切削速度的影响较小。
加工时高的切削速度使切削刀具剧烈地磨损,并且使钛合金具有从周围大气中吸收氧和氢的能力,产生所谓“组织的α化”,并使加工表面强化。
通常在选用切削速度和走刀量时,保持切削温度在800℃左右,即当走刀量f=0.11~0. 35mm/r时,取切削速度v=40~60m/min。
(4)切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由于钛合金对应力集中很敏感,在有刮伤或凹痕时会严重地降低它的疲劳强度,因此钛合金零件表面质量的加工要求很高。
走刀量对于表面质量影响很大。
由加工钛合金TC6时(速度v=40m/min,切削深度ap= 1mm,后刀面磨损h后≤0.1mm)走刀量与已加工表面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可知,为了要获得表面粗糙度Ra1.6μm,必须选择走刀量f=0.16mm/r;如果加工时分别采用走刀量f=0.25mm/r、0.35mm/r和0.45mm/r,则相应获得的加工表面粗糙度为Ra3.2μm、Ra6.3μm和Ra12.5μm。
切削钛合金时,表面粗糙度与切削速度无关,切削深度的影响也很小,表面质量在同一表面粗糙度内变化。
精加工钛合金时,为了得到Ra1.6μm的表面粗糙度,应采用YG类硬质合金刀片,研磨车刀的工作表面,取车刀几何参数为:γf=0°,γ0=10°,α0=15°,r=0.5mm;选择切削用量为:v=50~70mm/min,f=0.1~0.2mm/r,ap=0.3~1.0mm;刀具后面磨损h后≤0.3mm。
通过加大刀尖圆弧半径r,减小走刀量f,降低刀具磨损h后0.15mm,连续车削钛合金,可获得Ra=1.25~0.8μm的表面粗糙度。
3.钛合金的切削加工及刀具设计3.1 车削加工钛合金的弹性模数小,如TC4的弹性模量E=110GPa,约为钢的一半,因而由切削力所引起的被加工件弹性变形大,将降低工件精度,为此要改善加工系统的刚性。
工件必须很牢固地装夹,刀具对工件支承点的刀矩减到最小。
刀具必须锋利,否则将发生振动、磨擦,使刀具耐用度缩短,工件精度下降。
切削钛合金时,仅在切削速度1~5mm/min的范围内,才有积屑瘤形成。
因此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切削钛合金时,不会产生积屑瘤。
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磨擦系数并不很大,容易得到良好的表面质量。
采用冷却润滑液对于改善钛合金表面微观几何形状是没有效果的,切削钛合金时已加工表面粗糙度较低是由于刀具上没有积屑瘤的缘故。
但是,为了改善切削条件,降低切削温度,提高刀具寿命,同时为了消除火灾的危险,加工时使用大量可溶性冷却剂也是必要的。
通常钛合金零件加工时没有发火燃烧的现象,可是在微切削状态下加工时有发火燃烧现象,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性,应该:①大量使用冷却液;②及时从机床上扫除切屑;③备有灭火器材;④及时更换用钝的刀具;⑤工件表面污染时易引起火花,此时必须降低切削速度;⑥比薄切屑相比,厚切屑不易产生火花,因此要加大走刀量,加大走刀量不会象加大切削速度那样使温度迅速升高。
加工钛合金切削用量的选用准则:应从降低切削温度的观点出发,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和较大的走刀量。
由于高的切削温度使钛合金从大气中吸收氧和氢造成工件表面硬脆,使刀具剧烈磨损,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须使刀尖温度保持在合适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
在断续切削的条件下用YG8车刀车削带硬皮的钛合金工件时,推荐的切削用量为:v=1 5~28m/min,f=0.25~0.35mm/r,ap=1~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