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物流系统评价课件(PPT65页).pptx

0.032
31
1.0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林法
➢ 按同样方法对各替代方案的评价项目逐项进行评价。
序号(j) 评价项目
1
期望利润
产品
2
成品率
市场
3
占有率
替代方案 A1 A2 A3 A1 A2 A3 A1 A2 A3
Rij
0.890 1.404
- 0.979 1.054
- 0.857 1.400
-
K ij
1.250 1.404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评价指标
在多指标评价中,由于各个评价指标的单位不同, 量纲不同和数量级不同,因此会影响到评价的结果, 甚至会造成决策的失误。
为了统一标准,必须进行预处理,即对所有的评价 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把所有指标值转化为无量纲、 无数量级差别的标准分,然后再进行评价和决策。 ➢ 所有的评价指标从经济上说可以分为两类:
rij
f
j
xij
f
j
f
j
定性模糊指标的量化处理
➢ 定性的模糊指标也可以分为效益指标和成本指 标两类,其模糊指标的量化可以如下表所示:
指标状况
很低 低 一般 高 很高
模糊指 效益指标 0
1
3
5
7
9 10
标量化
得分 成本指标 10 9
7
5
3
1
0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举例
现有四家供应商,决策者根据自身需要,考虑了 六项评价指标,如下表示。
5
4
3
2
800以上 97以上 40以上 20以下 非常美观
701~800 96~97 35~39 21~80 美观
智慧物流装备与应用 第10章 智慧物流信息装备

二、智慧物流信息装备的分类
9
1.按照存在形态分
➢ 智慧物流信息装备中的硬件是指智慧物流信息管理中所使用的由电子、 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 信息采集、存储和输出设备,如条码阅读器、条码打印机、射频识别电 子标签、射频阅读器、传感器等。
➢ 智慧物流应用层信息装备主要指能够满足智慧物流功能要求,在完成智 慧物流作业活动中使用的物流信息装备及系统。应用层装备又可以分为 应用管理系统和应用执行装备。
02 智慧物流识别与追溯装备
一、条码技术装备
13
条码技术(Bar Code Technology,BCT)是在计算机的应用实践中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是为实现对信息的自动扫描而设计的,它 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
➢ 物流动态信息采集装备
➢ 物流设备跟踪和控制装备
➢ 物流自动化设备
一、智慧物流信息装备的概念
8
3.智慧物流信息装备
基于物流信息装备的概念,智慧物流信息装备是指智慧物流系统运行所 必需的,能够提供物流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应用的装备。
智慧物流信息装备既包括传统的物流信息装备,也包括由于物联网、云 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而出现的专门针对智慧物流场 景的各种信息装备。智慧物流装备与应用来自第十章 智慧物流信息装备
信息技术助力物流行业转型升级
3
近年来,物流正经历一场向协作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的时代变革。通过广泛运 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物流系统,重塑 商业发展关系,再造产业发展新结构,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正在深刻地改变产业 发展方式和分工体系,已经成为物流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和重大力量。
何明珂+物流系统论

物流系统网络化原理
Principles of Network of Logistics
原理的理解 1.物流系统网络化的出发点是供应链的要求 1.物流系统网络化的出发点是供应链的要求 供应链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资源组合体,本身就是网 络,供应链上的所有要素都必须形成网络,所以物流系统 要素也必须以网络方式存在,否则,无法与商流系统、信 息流系统、资金流系统等配合起来形成供应链。 2.物流系统化的对象包括所有物流系统要素 2.物流系统化的对象包括所有物流系统要素 供应链物流系统网络由经营网络、管理网络、业务运 作网络、设施设备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共同组成,所有物 流要素都要以网络方式存在并发挥功能。
物流系统论,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01级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48学时,2004.9.13.开始,每周3课时,西325教室
物流系统网络化的好处
Advantages for Network of Logistics
1.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1.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通过物流系统网络化过程,将物流系统要素都组织成网络,就可 满足这一要求,物流网络支持生产和营销网络,并成为生产和营销网 络的一部分。 2.提高网络效率 2.提高网络效率 以点状存在的要素组成网络后,每个要素的功能都得以放大,整 个网络的功能大大强于各个孤立要素功能的总和。 3.提高要素的收益 3.提高要素的收益 同样的要素组成网络以后的功能更加强大,提高了要素的劳动生 产率,因而整个网络的收益更大,这同时也就提高了要素的收益。 4.抵御要素的风险 4.抵御要素的风险 企业的物流要素形成网络以后,就象组成了一条供应链,供应链 的竞争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比独立的企业要强得多。
物流学第十章物流系统分析

• 物流系统分析要素及准则 要素: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素是指物流系统 分析的项目,具体地有目标、备选方案、 费用、效益、模型、评价标准和结论。
费用
备选方案 P1,P2„Pn 研究 制定 目的
模型
效益
结论(方案排序) C1,C2„Cn
评价标准
物流系统分析准则:
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系统要素间的层次性、结构性和相关性原则 4.内外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5.利益长远性原则
•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 合的多因素决策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将决 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于数量化,在目标因素 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下使用更 为方便,因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 聚类分析法
聚类通过把目标数据放入少数相对同源的 组或“类”(cluster)里,分析表达数据。 (1)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将待测的一组基因的变异 标准化,然后成对比较线性协方差。 (2)通过把用最紧密关联的谱来放基因进行样本 聚类,例如用简单的层级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方法。这种聚类亦可扩展到每个实 验样本,利用一组基因总的线性相关进行聚类。 (3)多维等级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MDS)是一种在二维Euclidean “距离” 中显示实验样本相关的大约程度。 (4)K-means方法聚类,通过重复再分配类成员 来使“类”内分散度最小化的方法。
第十章 物流系统分析
第一节 物流系统分析概述
• 系统分析的概念 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是指对物流网络 的一个或多个部分进行有次序、有计划的观察了 解,以确定各个部分及整个系统如何良好的运作。 观察了解,是统计分析的基础,为统计分析提 供数据。经过分析,建立物流网络规划模型,模 型通常模拟某一现实环境条件下,显示或预期未 来可能状况发生时,系统做出的反映。在分析的 基础上,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重新设计。
物流战略管理

物流战略管理第⼗章习题答案⼀、名词解释1.物流战略物流战略是指企业或其它组织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标以及达成⽬标的途径与⼿段⽽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
2.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存和发展⽽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案。
3.物流战略管理物流战略管理是对企业的物流活动实⾏的总体性管理,是企业制定、实施、控制和评价物流战略的⼀系列管理决策与⾏动,其核⼼问题是使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环境相适应,以实现物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填空题参考答案1.全局性,长远性,适应性,风险性2.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3.使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环境相适应4.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5.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6.整个物流系统的使命所引导的,可在⼀定时期内实现的量化的⽬标7.存在于企业之外,对企业物流活动的开展产⽣决定性影响的8.企业物流发展的内部因素9.能够把企业的物流资源加以统筹整合以完成预期的任务和⽬标的技能10.降低成本,减少资本占⽤,改进服务11.战略层⾯,策略层⾯12.战略规划13.策略规划14.客户服务⽬标,设施选址战略,库存决策战略15.管理库存的⽅式16.运输⽅式,运输批量,运输时间17.组织结构系统,企业⽂化系统18.⽬标和要求,⼈⼒、物⼒和财⼒19.确定物流战略控制标准,衡量实际绩效,纠正偏差20.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不定项选择题答案1.ABDE 2.ACDE 3.BC 4.BCDE 5.BDE6.BDE 7.ABCDE 8.ABC 9.ABCDE 10.A 11.CDE四、简答题1.简述物流战略的特点。
物流战略是指导企业物流⾛向未来的⾏动纲领。
它⼀般具有以下特征:(1)全局性;(2)长远性;(3)纲领性;(4)适应性;(5)风险性。
2.简述构成物流战略的层次。
⼀个企业物流战略通常包含10个关键部分,分别被组织在4个重要层次上:第⼀层:通过顾客服务建⽴战略⽅向;第⼆层:物流系统的结构部分;第三层:物流战略的职能部分;第四层:执⾏层。
第十章 物流成本管理习题与答案

第十章物流成本管理一、名词解释1.物流成本2.物流成本管理系统3.成本性态4.本量利分析5.边际贡献6.盈亏平衡分析二、填空题1.物流成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货币表现。
2.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通过___________、物流预算编制、物流预算管理以及___________等工作来完成的。
3.______________是通过编制成本预算来控制物流活动。
4.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__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是指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成本管理与管理会计方法,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6._______________是指在日常物流运营的每个作业环节,依据现代物流运营理论,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方法,降低整个物流成本的一系列措施。
7.___________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
8.物流成本的核算对象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及企业物流活动的特点予以确定。
以_____________为对象的核算方式有助于加强每个物流功能环节的管理、提高每个环节作业水平。
9.___________也称为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总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10.___________是指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___________是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与业务量的增减变化无关的成本。
11.___________是成本-业务量-利润关系分析的简称。
12.边际贡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又称为保本点,是指企业或物流系统的经营规模(业务量)刚好使利润等于零,即出现不盈不亏的状况。
第十章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在新产品设计阶段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设计中材料的选择。 (2)可拆卸创新设计。 (3)兼容创新设计。
2024/7/17
8
三、逆向物流的作用从改善资源环境上升到企业战 略层次
退货处理是客户服务的重要内容,对于有些企业来说, 客户退货与客户购买产品同样重要。
大量无故障产品的退货为二手市场增添了活力,也为 企业提供了新的利润来源。
四、逆向物流将改变买卖双方的动态关系
2024/7/17
9
五、逆向物流将更多地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 六、包装回收创新 七、逆向物流实行标准化
商品退货管理的标准化 储运包装、集装单元的标准化 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的标准化
2024/7/17
济效益 4.较强的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使逆向物流具有更大的发展
空间
2024/7/17
3
二、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现状 1.法规和责任机制不健全 2.较高技术含量的回收工艺水平在我国得不到推广 3.生态园区逆向物流方兴未艾
2024/7/17
4
(二)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缓慢的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逆向物流自身的原因 (1)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相矛盾。 (2)逆向物流供应链风险逐级放大。 解决这一问题可采取如下方法: ① 削弱“牛鞭效应”。 ② 建立契约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逆向物流流程与正向物流流程相冲突。 (4)零售商与制造商之间存在冲突。
10
八、采用第三方物流运作方式实施逆向物流
逆向物流业务外包对于逆向物流需求方来说,可以 简化退货处理流程、降低退货处理成本,提高企业核心 竞争力;对于逆向物流企业来说则是更多的机遇,有利 于促进其逆向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现代物流系统规划第十章 物流规划系统的发展

10.1 全球物流的战略导向
全球物流的目标 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全球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 地理范围大;同时由于各国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营管 理方法、生产习惯的不同,一些因素的变动较大,在国际 间组织货物从生产到消费的流动,相比较国内物流就会更 加复杂。因此国际物流的目标即是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 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 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作为企业价值链的基本 环节,国际物流不仅使国际商务活动得以顺利实现,而且 为国际企业带来新的价值增值,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第 三利润源泉”。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全球物流发展的趋势
(1)全球化的生产制造企业不再局限于一国 生产再通过销售渠道将产品运送到全世界 消费者手中的形式,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寻 找原材料、零部件来源,并选择一个适合 的全球分销物流中心以及关键供应物资的 集散仓库,在获得原材料以及分配新产品 时使用当地现有的物流网络,并将其先进 的物流技术和方法进行推广。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学习要求
熟练掌握以下内容: ● 全球物流的发展趋势 ● 虚拟组织、虚拟组织的特点和虚拟组织联盟 ● 电子商务和商务决策分析在物流系统规划中的 ● 物流绩效评价和控制方法 ● 绿色物流概念 了解以下内容:
● 物流系统规划和绿色物流的关系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引子: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第四方物流(4PL)是1998年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率 先提出并注册的。 它将第四方物流定义为:“所谓第四方物流是一 个供应链的整合者以及协调者,调配与管理组织 本身与其他互补性服务所有的资源、能力和技术 来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引子: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供需平衡状况 •社会适应性
•经济方面
•技术性 •环境资源
PPT文档演模板
•整体适应性 •负荷均衡性 •与宏观政策规划的一致性 •布局合理性 •建造成本 •投资可能性 •技术的可行性 •国土占用 •环境污染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例3:某企业物流系统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
•客户反映 •库存性能 •供应管理性能 •运输能力 •仓储能力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一节 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及重要性
三、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的步骤
系统评价的质量影响着系统决策的正确性, 为了使系统的评价更加有效,首先必须保证评价 的客观性,为此必须保证评价资料的全面性和可 靠性,保证评价人员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其次, 要保证系统方案具有可比性和一致性。另外,系 统评价的重要依据是评价指标的数量值,因此, 评价指标的确定是系统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投入不同的成本将得到不同的效益,将其对应结果绘成曲 线称为成本效益曲线。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成本效益 综合模型图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4)例题:配送中心建设方案的评价 :
•
成本与效益的 综合比较准则:
•序号 指标 •1 •造价
单位 •万元
•2 •建成年限
•年
•3 •建成后需流动资金 •万元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五节 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1)建立评价系统的评价因素集:U={u1,u2,…,um}; (2)建立评语集合(或评价集):V={v1,v2,…,vn }; (3)建立反映各因素重要程度的权重集:A={a1, a2, …, am};权重应
•财务能力 •生产能力 •质量水平 •反应时间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三节 物流系统的单项评价方法
一、经济评价的成本效益法
所谓成本效益法(Cost Benefit Analysis),就是 把不同系统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的方法。 • 成本反映的是建立新系统或改进系统所需要的主要投资耗 费; • 效益则是反映的新建或改建的系统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 效益/成本愈大,方案愈好。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
(1)对构成评价系统的目的、评价指标(准则)及替代方 案等要素建立多级递阶的层次结构模型。
(2)对同属一级的要素以上一级的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比 较,根据评价尺度确定其相对重要度,据此建立判断矩阵 A。
(3)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以确定各要素的相对重要度。
一、成本——有效度分析法
与侧重于经济效益评价的成本效益法不同的是,成本-有效度分 析将方案的效果从经济观点扩大到了社会观点。物流系统一般都具有 明显的社会效益,不能仅从经济方面来评价,还应该采用很多社会性 指标来评价,如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对就业和生活质量的贡献、对资 源、环境的影响,客户满意度,等等,这些指标体现的是物流系统方 案的价值。可通过某种效用函数将它们转换为用[0,1]区间的实数来 描述,这样就能使不同的指标值能进行合乎逻辑的综合。
满足归一性和非负性条件,即: ai =1,且ai 0,权数ai表示因素ui对“重要性”的隶属度,因此
权重集是因素集上的模糊子集,并
可表示为:A = (4)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
从一个因素出发,对评判对象进行评判,可以得单因素评判集Ri (i=1,2,…, m),最后,可得单因素的评判矩阵R=[ R1,R2 ,…, Rm ]T。 (5)综合评价。即将权重矩阵与单因素评价矩阵进行模糊合成运算,得 综合评价矩阵:B=A•R
•4 •建成后发挥效益时间 •年
•5 •年产值
•万元
•6 •产值利润率
•%
•7 •环境污染程度
方案Ⅰ 方案Ⅱ 方案Ⅲ
•100 •86 •75 •5 •4 •3 •45.8 •33.3 •38.5 •10 •10 •10 •260 •196 •220 •12 •15 •12.5 •稍重 •最轻 •轻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层次分析法举例 •(3)相对权重的计算
•求和法 •按列归一化: •按行求和: •再归一化: •所得即为A的特征向量的近似值。
•求根法(略)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五节 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是利用模糊集理论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在生产管理、领导决策、工程项目评价时,经常会碰到影 响因素模糊或评判结果模糊的情况。例如,从考虑问题的 诸因素出发,可能会对复杂的问题作出“优、良、中、差” 或“高、中、低”等程度的模糊评价。模糊的思维方式较 接近东方人的思维习惯和描述方式,因此,模糊综合评价 非常适合对社会经济系统和工程技术问题的评价。
•275 •113.5 •161.5 •242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三节 物流系统的单项评价方法
二、可行性分析
• 进行可行性分析必须先对系统的目标、关键要素以及达到 目标的不同方案进行分析。可行性分析的一般过程为:
• 确定系统目标和方向 收集资料 预测 初步分析,提 出初步方案 技术经济评价 优化比较,确定方案 决 策报告。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成本-有效度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1)明确系统要实现的效用目标; 2)确定反映系统有效度的评价指标; 3)提出备选方案,确定各方案的成本与效用指 标值; 4)采用成本固定法或效用固定法筛选系统方案。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四节 评价指标综合法
二、层次分析法
• 当初步分析后认为不能得到可行方案时,则没有必要进行 下一步工作,需马上返回去重新修订目标,重新确定方向, 并补充必要的资料,再进行预测。提出初步方案后,对方 案做初步评价和审核,若方案不可行,再重新进行初步分 析,并修改影响初步分析结果的各个因素。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四节 评价指标综合法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二节 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构成 (一)政策性指标:包括政府有关物流产业和物流系统方面的政策、法
规、标准,法律、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要求。 (二)技术性指标:包括物流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快捷性,系统建
设的仓储、运输、搬运等子系统的设施、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等要求。 (三)经济性指标:包括物流系统的成本分析、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
• 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目的/目标一般是多层次的,相应地, 用于评价这种目的/目标的指标也不只一个,也应该是具有层 次结构的一个体系。
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中,既有定性的指标,也有 定量的指标。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二节 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二)可测性原则 (三)层次性原则 (四)简易性原则 (五)可比性原则 (六)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七)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相结合。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一节 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及重要性
除上述原则外,系统评价的步骤也是有效进行系统评 价的保证。物流系统的评价一般要遵循下列步骤(见图 10-2):
图10-2系统评价的一般步骤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二节 物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系统评价指标
对某一具体的物流系统,由于评价主体的立场、观点、 环境等的不同,对价值的评定也会有所不同;即使对同一个 评价主体,同一评价对象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 改变。因此,在系统评价时采用多种尺度进行相互比较是必 不可少的。这种尺度就是评价指标。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三节 物流系统的单项评价方法
成本效益模型由下面三个模型组成。 (1)成本模型
成本模型应能说明方案的特性参数与其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般的成本模型为:C=F(X) 式中:C为方案的成本,X为特性参数,F为函数形式。 (2)效益模型
与成本模型一样,既可建立方案本身的效益模型,也可 分别分析其直接效益 和间接效 益。一般效益模型可表 示为:E=G(X)
物流系统一般都具有多个目标,对多个目标进行评价,一方面要 将目标进行分解,分别建模、分别评价;另一方面,还要将这些子目 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还需要将各种指标归一化,以便 进行比较。由此可见物流系统评价的复杂性。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一节 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及重要性
二、物流系统评价的重要性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8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第一节 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及重要性
一、系统综合评价的概念
所谓系统综合评价就是根据系统确定的目的,在系统调查和系统 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就各 种系统设计方案能够满足需要的程度与为之消耗和占用的各种资源, 进行评审,并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实施上可行的最优或 最满意的方案。
第十章物流系统的评价
(4)例题:配送中心建设方案的评价 :
•配送中心各方案投资利润率比较
•指标
•单位
•方案Ⅰ
•方案Ⅱ
•方案Ⅲ
•总利润额 •全部投资额 •利润高于投资的余额 •投资利润率
•万元 •万元 •万元
•%
•结论?
•312 •145.8 •166.2 •214
•294 •119.3 •174.7 •246
•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由美 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于1982年提出,它 综合了人们主观判断,是一种简明、实用的定性分析与定 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