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当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PowerPoint美术鉴赏课件唐宋生活相关的电影片断合适的乐曲【学具准备】收集唐宋有关生活习俗的资料与歌颂当时生活的诗词、《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乐曲渲染(生)聆听(梦江南伴奏)……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的身边(师)在人类脱离了宗教的影响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

虽然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它不是为生人而作;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依据文学作品而创作;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主题应是从唐代开始。

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由于主使者以及社会观念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了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

出示课题:人间生活二、宫中生活(师)简明介绍唐代中人物画发展情况\代表画家阎立本.张萱.周昉等.(一)以感悟式鉴赏方法评析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师):A)画家介: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宫廷画师,擅长画贵族妇女、儿童、贵公子。

B)作品介:《捣练图》卷,宋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1、这幅作品此画描绘宫中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食物的获取与烹饪住所的选择与布置服饰的选择与搭配2. 第二节:社交与人际关系基本礼仪与礼貌沟通技巧与表达能力友谊的建立与维护3. 第三节:生活技能与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与计划制定财务管理和生活预算健康管理与运动习惯4. 第四节: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应对压力和挫折的策略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5.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节能减排与绿色生活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生活技能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沟通、表达和处理人际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总结。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生活技能、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间生活》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技能的相关知识。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视频资料:选取与生活技能、人际关系等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生活用品: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等,用于实践操作和展示。

5.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高中美术_第四课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四课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展示学习任务】1、教师问:古时候在没有摄影摄像的条件下,要非常直观而形象的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会用到什么方式?学生答:………2、导入课题,展示学习任务。

二、【人间生活作品】“仕女画”代表作《捣练图》(宋摹本)中国画绢本唐张萱(1)自主学习并思考什么是练?唐朝人的审美风尚是怎样的?(2)合作探究在《捣练图》里艺术家融入了哪些与现代生活相近的细节?你觉得哪个生活片段最有趣味呢?捣练环节、织修环节、熨烫环节中分别指出哪些动作最传神?“宫廷贵族画”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绢本五代顾闳中1、自主学习并思考(1)感受一下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2)哪个是韩熙载? 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和心情?(3)画中不同人物身份的动作表情,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4) 大家从画面中再找找还有哪些人物在专注地倾听音乐?(5)作品中歌女等女性形象在画面中的比例说明了什么?2、合作探究五个段落中韩熙载都出现一次,服饰、动作各不相同,为什么表情都是一样呢?“百姓生活画”代表作1、展示动画版《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欣赏,每组选一个人把了解到的画面内容说出来。

2、自主学习并思考作者凭借什么把《清明上河图》画的如此真实逼真?三、【经典欣赏】现代陈丹青和艾轩的作品四、【课堂回顾】贵族生活A、贵族仕女生活张萱《捣练图》B、贵族官员生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平民生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五、【知识小结】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画家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的。

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画一幅画,内容是表现我们身边的生活,比如:班会、我们的美术课。

《人间生活》学情分析一、学生现状分析学生美术知识掌握得较牢固,会欣赏中国美术名作、风俗画、人物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对人间生活这一主题进行分析,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有助于更好地欣赏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最后的动手画画中更深一步的了解了这一课的主题。

《人间生活》民间美术鉴赏教案

《人间生活》民间美术鉴赏教案

《人间生活》民间美术鉴赏教案《人间生活》民间美术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3、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课时: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并理解促进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的社会观念是什么,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美术主要是为了宗教和政治信仰服务,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女史箴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佛本生故事》等(图片展示),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艺术家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开始关注自己的真实生活现象,美术也自然转变为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课本的第四课《人间生活》,了解一下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时期的画家所描绘的他们眼中的真实生活。

(板书“人间生活”)二、讲授新课:其实早期的美术作品中并非没有表现人间生活的情景,汉代的画像砖石上就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他们不是为生人而修建的。

如:东汉《戈射、收获画像砖拓本》南宋大足石窟雕塑《养鸡女》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题材的美术作品在我国主要开始于隋唐时期,在西方则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我们分别来学习一下。

<一>、隋唐时期隋唐是中国历史上佛教美术最为兴盛的时期,除此之外,这时也开始出现一些表现贵族生活的美术作品,其中最为典型的题材是“仕女画”,它们不再以对女子进行道德教化为目的,而是专门描绘宫廷妇女的日常生活。

欣赏唐代张萱的《捣练图》(仕女生活)(作品介绍):盛唐之际,最负盛名的贵族人物、仕女画家当推张萱,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做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

《人间生活》教案一、教案背景本教案是针对高中一年级的美术鉴赏教学案例。

计划两课时完成。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大纲要求,实践新课改理念,合理设计课堂。

重在体现学科特色,感受世界多元文化的美好,提升高中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帮助正确人生观的形成。

二、教学课题湘版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三、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出自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

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本单元整体是以历史顺序向大家介绍从古至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对我国及世界美术文化有个纵观的认识,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本课《人间生活》是第四课内容,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了解我国隋唐、五代、宋代的绘画风貌;第二课时:了解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十七世纪两大典型流派、日本十九世纪浮世绘画的风采3、教学目标认识美术作品表现世俗生活的各种方式;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和代表性的作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四、教学方法结合我校“211”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引导法、问题探究法、图表法、图片视频等给学生创设情境,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师预设的问题,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予以引导点拨。

做到当堂清。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上一节课知识,自然导入新课师:在宗教流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美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请同学们回忆学习过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宗教美术作品样式。

生:建筑有石窟寺(四大石窟)、教堂、神庙、清真寺、佛塔等;以及宗教壁画、彩塑、大理石雕塑等师:宗教美术作品是让人们仰视的,蒙着神秘的色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大多数人的热情和生活不再围绕宗教信仰而展开,艺术家的创作又该面临怎样的挑战了呢?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今天我们就从表现真实生活的角度关注艺术家的创作。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2. 通过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人间生活。

4.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欣赏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感知生活的美好。

3. 创作人间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绘画基本技巧,能够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生动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绘画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作品展示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教师讲解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绘画过程。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自行创作人间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4. 作品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相互欣赏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和学生的互动表现,评价学生在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方面的进步。

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画家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绘画经验和创作心得,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拓宽审美视野。

3. 开展绘画比赛或展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绘画技巧。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一、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2、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要点1、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3、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四、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

五、教具准备:课本、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

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二)、新课讲授:1、播放视频《捣练图》。

(1)、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2)、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3)、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

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唐代宫廷生活,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唐代宫廷画家是如何描绘的。

2、展示图片:张萱《捣练图》(6分钟)(启发式、感悟式鉴赏)(1)、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

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宫中妇女捣练时的情景。

练是古代的一种白绢,经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

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

人间生活

人间生活

《人间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热爱生活的情感2、提高审美能力。

认识和了解作品。

掌握相关美术知识。

3、启发学生思维,探讨交流自身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形式。

教学重点:1、画家如何在画中融入生活情趣。

2、作品如何记录生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程序:一、情景导入活动一、诗歌诵读,情景感受活动二、欣赏比较,导入作品《捣练图》。

二、欣赏《捣练图》活动三、收集作品的相关知识,填写表格。

重点分析“画幅形式”和“组成部分”。

活动四、分析唐朝妇女的外貌特征。

活动五、学生模仿画中人物,演绎熨烫场景。

小结,作品是怎样在画中融入生活情趣的。

三: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活动六、影视作品欣赏、了解历史、感触《夜宴》场景活动七、收集相关资料,填写表格。

重点分析:1、画面结构:屏风和床榻的使用具有一和中特殊的微妙意义。

它们作为人物活动的道具,一方面起到分隔画面,使每段独立成章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把各段连贯起来,使全卷成为统一的大画面。

这种处理手法,比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长卷画又进了一大步。

2、画面5段场景的欣赏。

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神情,显示出不同凡响的画艺;整幅画卷交织着热烈又冷清、既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涵着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活动八、讨论名画背后的故事1、韩熙载是历史上真实人物吗?画中哪位是韩熙载?重点分析韩熙载外貌形象的刻画。

2、画中描绘的是贵族的私密生活,这幅画又是怎样画成的呢?3、韩熙载在夜宴中是怎样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活动九:拓展思考:结合现代美术作品,理解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价值。

建议学生课后用作文的形式,将自己对《韩》的感悟写下来。

活动十:动手画。

《校园生活》长卷图四、课堂小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面几节课介绍了主要为宗教和政治服务的美术作品后设置的。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内容时,可能会感到教材的内容更容易接受些,会比较有兴趣。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唐代仕女画的出现反映了唐代生活观念的开放性。

而到了五代时期,皇帝已经懂得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

但是这些绘画都是表现贵族生活的。

平民的生活最早被关注是在中国的北宋时期。

这个时期由于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他们往往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

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清明上河图》。

设计理念: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往往容易忽略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

而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

因此本课的教学力求贴近学生,有意让学生通过一些表演或活动亲身感受画家对生活的精彩表现。

“人间生活”这一课,教材中所讲述的作品都是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作品,如果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处理不当,那么学生会丧失兴趣。

所以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要注重创设情境,比如可以播放唐朝、宋朝的一些影视片段让学生对当时的生活状态有较为直观的了解,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回忆并发现生活中精彩的地方,生动灵活的展开教学。

同时本课的容量大,如果面面俱到则容易讲得很散,因此本课的教学力求以点带面,以观察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的为主线展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清明上河图》范图;学生表演的道具扁担、箩筐、毛巾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的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回忆前面几节课学习的内容,可能会感觉到,美术主要是在为宗教和政治信仰服务,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墩煌壁画等。

确实,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绘画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宗教和政治服务。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和政治的威权逐渐减弱,人们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也自然的从表现神转而描绘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即描绘人间的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人间生活》这一课,看看中国古代的画家是怎样表现他们眼中的现实生活的,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7页(课件出示课题《人间生活》)。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
(1)师:请大家看一个短片(课件播放表现唐朝宫廷生活的短片),很显然,这是一个反
映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

有谁能告诉我这个短片表现的是古代什么时期的内容?
学:唐朝,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从人物的服饰和着装。

师:很好,那么在你的印象中,唐朝的服装有什么特点?生:颜色很鲜艳、比较开放。

师:在你的印象中唐朝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师:大家再想一想唐朝的宫廷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如果让你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宫廷生活,你会怎么表现,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宫廷画家是怎样表现后宫生活的。

(课件出示《捣练图》)
(2)师:这是唐朝的宫廷画家张萱的一幅仕女画,张萱主要以宫廷仕女为描绘对象,画了很多仕女日常起居、劳动的画,我们看到的这幅《捣练图》就是表现宫廷仕女捣练时候的情景,练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织成时比较硬,而且带黄色,要经过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

全画分三部分:一捣练,二理丝缝合,三熨练(课件出示《捣练图》各部分)(学生看课本31页)。

师:你觉得这个片段什么地方最有生活情趣?生:钻到练下面的小女孩,师:可见画家非常善于捕捉生活中富有情趣的场景并表现出来。

2、欣赏《韩熙载夜宴图》
(1)、师:在我国古代,还有一幅非常经典的表现生活的人物画,这就是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

大家看课本第32页的文字介绍。

师:请哪位同学做老师的助手,根据你收集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这幅画(课件出示《韩熙载夜宴图》)(学生介绍)。

(2) 重点欣赏听琵琶演奏部分(课件播放《听琵琶演奏》片段)。

师:看画面第一部分整体表现的是什么内容?生1:他们在吃饭。

生2:听琵琶演奏。

(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师:感受一下,听到了什么样的音乐声音?(生)古典的琵琶声。

师:你的感受能力非常好。

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的宾客听的入神吗? 师:入神
师:找一找哪位是中书侍郎韩熙载?他可是一位有地位的人物噢。

生1:穿红衣服的那个人
是韩熙载。

生2:坐在床榻上的那个人是韩熙载。

师: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追问)生:他的帽子比别人高。

师:哦,官帽与身份有联系。

师: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
生:正襟危坐。

师:这一位穿红衣服的人很显眼,他是南唐李后主时期状元郎粲,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生:红色。

师:你们看,状元郎去参加宴会时红色状元服还舍不得脱掉呢。

师:组织学生模仿状元郎粲的动作。

问:画家表现状元郎是怎样的动态?
生:一只手撑在床塌上,身体重心向前,坐没有坐像。

师:观察人物动态仔细。

画家这样捕捉新状元郎的动态,反映了状元郎粲怎样的心情?生:轻松(生)得意、骄傲
师:画家为什么表现李嘉明侧身、回头听音乐?
生1:他原来是端正地坐着。

生2:因为他被音乐吸引住了。

师:观察得好,大家看,音乐吸引了他的目光,而他的身体都来不及转过来。

师:为什么这样画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和听音乐有何联系?
生:听音乐时他们在打节奏。

师:我想你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有生活感受。

师:从画面中再找一找哪些典型的人物专注地倾听音乐?
生:躲在屏风后面的女子探着头在偷听。

师:画家表现听琵琶演奏,大家都在听,但是每一个人的动态都不同,不同的动态又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真是太了不起了,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能作到吗?不能。

3、欣赏《清明上河图》
(1)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两幅作品都是表现上层社会的生活,到北宋时期画家开始关注平民的生活,风俗画出现了。

这个时期由于美术作品的市场化导致了职业画家的出现,他们往往将普通人的生活纳入到绘画表现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清明上河图》。

请大家看课本
32页(学生看课本)。

北宋时期的汴梁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

(课件播放表现宋朝汴梁场景的短片),师:那么画家张择端是怎样表现这种繁荣景象的呢?
(2) 出示《清明上河图》范图,学生分组走近欣赏,让学生确身感受,教师不停的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简单的介绍这幅画。

(3)播放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视频短片
(4)师:画面中人物的动态描写非常生动,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二、抬轿的人等等,你们有挑过担吗?(接下来让学生表演挑担的动态、争生意的店老板、店里的小二。

然后对照课件中放大的动态特写,体会画家的精彩表现。


师:没有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不可能表现的这么生动的。

(5)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欣赏现代画家表现生活的作品(课件播放)
(6)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生活照片拿出来,和同学们交流,共享,看看什么地方最有生活情趣,我们也可以试着把它画出来(请学生分组交流,然后推选同学上讲台用实物投影仪介绍自己照片的精彩之处)。

三、小结:当我们的画家在画《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表现人间生活的时候,西方的画家在做什么呢?他们正受封建神学思想的统治,在画基督,在画圣母玛利亚,直到元末明初欧洲开始文艺复兴,欧洲的画家才开始倡导人文主义精神,下节课学习《人间生活》的第二课时,请同学们课后进行预习。

课后反思
本课作为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尝试课,试图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方法。

为此,紧紧
抓住教学目标,教学中始终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

充分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运用现代教学
设施,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
不但眼观耳听、而且手动;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感觉不是美术欣赏的旁观者,
而是融入其中,是参与者。

实践证明,这堂课是很成功的,不但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学生很投入;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真正的陶冶了情操。

虽然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值得。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