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生活》教案(中国版)

合集下载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当艺术家们开始关注世俗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2、让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多种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具准备】PowerPoint美术鉴赏课件唐宋生活相关的电影片断合适的乐曲【学具准备】收集唐宋有关生活习俗的资料与歌颂当时生活的诗词、《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乐曲渲染(生)聆听(梦江南伴奏)……只愿能够化作唐宋诗篇长眠在你的身边(师)在人类脱离了宗教的影响之后,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

虽然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它不是为生人而作;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依据文学作品而创作;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主题应是从唐代开始。

这些作品在创作的时候,由于主使者以及社会观念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同而导致了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

出示课题:人间生活二、宫中生活(师)简明介绍唐代中人物画发展情况\代表画家阎立本.张萱.周昉等.(一)以感悟式鉴赏方法评析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师):A)画家介: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宫廷画师,擅长画贵族妇女、儿童、贵公子。

B)作品介:《捣练图》卷,宋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1、这幅作品此画描绘宫中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对生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和毅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食物的获取与烹饪住所的选择与布置服饰的选择与搭配2. 第二节:社交与人际关系基本礼仪与礼貌沟通技巧与表达能力友谊的建立与维护3. 第三节:生活技能与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与计划制定财务管理和生活预算健康管理与运动习惯4. 第四节: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认识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需求应对压力和挫折的策略保持积极心态的方法5. 第五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节能减排与绿色生活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生活技能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角色扮演法: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沟通、表达和处理人际关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话题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总结。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等。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生活技能、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题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间生活》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生活技能的相关知识。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视频资料:选取与生活技能、人际关系等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 生活用品:准备一些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等,用于实践操作和展示。

5.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四课人间生活江苏省高邮中学顾华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具与学具教具:教学课件、多媒体、表演道具。

学具:作业纸、笔。

课时安排《人间生活》计划安排2课时,第1课时鉴赏中国古代唐宋时期人物画和风俗画,第2课时鉴赏欧洲世俗画和日本浮世绘,本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用。

生:韩熙载原是北方豪族,唐末进士,富有政治才能,后逃到江南,李后主对北方人多猜疑,韩熙载为免遭不测,便纵情生色,以放浪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政治上无所作为,所以韩熙载端(盘)坐,神态深沉、抑郁郁闷、矛盾、不安。

④生:他原来是端正地坐着…,也许是因为被音乐吸引住了;在平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样“身不由已”尴尬的动态。

⑤生:表示他们听音乐时很“入神”,情(4)重点赏析一一听乐部分,结合问题了解画中不同人物的动作表情以及内心世界(播放背景音乐琵琶曲《塞上曲》,展示“听乐”部分):①在优美的琵琶声中,画面中的宾客听的入神吗?②画家表现状元郎粲是怎样的动态和表情?我们有这样的体验吗?并组织学生模仿状元郎粲的动作。

③找一找哪位是中书侍郎韩熙载?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和心情?为什么呢?④画家为什么表现李嘉明侧身、回头听音乐?我们有这样的体验吗?⑤为什么这样画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教学反思:本节课紧紧抓住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新课程要求的新方法。

教学中,充分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运用现代教学设施,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不但眼观耳听、而且手动,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感觉不是美术欣赏的旁观者,而是融入其中,是参与者。

本课由于学生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较多,在教学时间上略显紧凑,所以教学中要注意掌控时间。

《人间生活》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

《人间生活》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

《人间生活》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人间生活》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间生活》高中美术鉴赏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内容分析:版本:xxxx美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模块:《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教材内容:结合上节美术课《心灵的慰藉》的教学使得学生懂得了佛教艺术在中国真正的盛行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阶段盛行的原因是因为战乱—“五胡乱华”。

人在面临巨大的灾难面前非常容易信仰宗教,因为佛教所提出的“无常”观念去领悟人生中“苦”的真谛。

追根溯源,本课《人间生活》中大量美术作品对现实生活描绘自然是大时代大环境中的人们生活的安定所导致。

生活中的“乐”的场景描绘相较于佛教教义对“苦”的领悟在现今高中生的生活经验中更为容易让他们理解和把握。

本课教学内容通过地下艺术的画像砖、画像石亦或是陶俑对生活场景的描绘,让学生体会到汉朝墓葬艺术中人们希望把生活中的“乐”继续带入到另一个世界;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的描绘,在绘画文本上将生活的“乐”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典型为侍女画题材的盛行,代表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五代顾闳中描绘韩熙载夜半歌舞狂欢之景的《韩熙载夜宴图》;另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二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对美术作品政治、宗教功能性的了解,从美术作品文化宣化功能的强调到这堂课进入“人间生活”这一主题,单就绘画内容而言,因其接近生活常态学生能够更有体会性;但是对于绘画的形式感而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多幅叙事性的绘画文本,多采用长卷形式。

学生对于中国所独有的长卷绘画形式的陌生;对于古代文人与学生现今阅读习惯的不同;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从长卷形式的陌生感着手去看世俗的绘画内容,去品古代世俗生活的.意趣,去悟长卷的形式构图同绘画内容的散点透视设置的统一。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概要

人间生活教学设计概要

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主备:徐丽审定: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2.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美术作品主要为宗教服务。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宗教的影响逐渐减弱,艺术家们又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哪里呢?学生回答。

(自己和现实生活。

艺术家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描绘人间生活的作品逐渐多了起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课件出示课题《人间生活》二、讲授新课:1.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1师: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注意场景发生的时期,人物的服饰特点。

放映《宫心计2》第一集片段。

很显然,这是一个反映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

这个短片表现的是古代什么时期的内容?学生回答。

(唐朝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从人物的体态和服饰师:很好,在你的印象中唐朝的社会观念和审美风尚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思想开放,以丰腴为美唐朝的服装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颜色很鲜艳、低领,比较开放并且这些服装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和服。

(课件展示唐代服饰与和服的对比师:唐朝的宫廷生活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宫廷画家是怎样表现后宫现实生活的吧。

请大家先把书本32页看一下。

(2课件出示《捣练图》师:这是唐朝的宫廷画家张萱的一幅仕女画,张萱主要以宫廷仕女为描绘对象,画了很多仕女日常起居、劳动的画,我们看到的这幅《捣练图》就是表现宫廷仕女捣练时候的情景。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说说什么叫练?学生回答。

(练是古代的一种丝织品,织成时比较硬,而且带黄色,要经过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

《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绘画部分)说课

《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绘画部分)说课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教学预期
预设目标
目标达成度
1、了解唐、五代有代表性的人 物画作品
能达到100%
2、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 表现世俗生活的
95%以上
3、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 90%以上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 03 标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度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 03 标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教学过程
导入
授新
小结
初感知
深理解
提升华
授新
01 初感知 02 深理解 03 提升华
自主探究一: 比较鉴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探究美术作品中的人间生活。
画家将目光转向 世俗的人间生活
授新
01 初感知 02 深理解 03 提升华
自主探究一:
鉴赏《捣练图》,再现 唐朝宫女的劳动生活
授新
01 初感知 02 深理解 03 提升华
直观演示法 谈话法
比较鉴赏法 讨论探究法 小组合作法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学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 03 标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人间生活美术教案

人间生活美术教案

人间生活美术教案【篇一:人间生活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中国部分)主备:XXX审定: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2.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美术作品主要为宗教服务。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宗教的影响逐渐减弱,艺术家们又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哪里呢?学生回答。

(自己和现实生活)。

艺术家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自己,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描绘人间生活的作品逐渐多了起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课件出示课题《人间生活》)二、讲授新课:1.欣赏唐朝的人物画《捣练图》(1)师: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注意场景发生的时期,人物的服饰特点。

放映《宫心计2》第一集片段。

很显然,这是一个反映古代宫廷生活的片段。

这个短片表现的是古代什么时期的内容?学生回答。

(唐朝)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从人物的体态和服饰)师:很好,在你的印象中唐朝的社会观念和审美风尚是怎样的?学生回答。

(思想开放,以丰腴为美)唐朝的服装又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颜色很鲜艳、低领,比较开放)并且这些服装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和服。

(课件展示唐代服饰与和服的对比)师:唐朝的宫廷生活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的宫廷画家是怎样表现后宫现实生活的吧。

请大家先把书本32页看一下。

(2)课件出示《捣练图》)师:这是唐朝的宫廷画家XXX的一幅仕女画,XXX主要以宫廷仕女为描绘对象,画了很多仕女日常起居、劳动的画,我们看到的这幅《捣练图》就是表现宫廷仕女捣练时候的情景。

师:请一个同学告诉说说什么叫练?学生回答。

《人间生活》民间美术鉴赏教案

《人间生活》民间美术鉴赏教案

《人间生活》民间美术鉴赏教案《人间生活》民间美术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和风俗画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2、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3、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

课时: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美术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并理解促进艺术家创作这些作品的社会观念是什么,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美术主要是为了宗教和政治信仰服务,比如: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金字塔、《女史箴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佛本生故事》等(图片展示),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人类脱离宗教时代之后,艺术家把他们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生活,开始关注自己的真实生活现象,美术也自然转变为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课本的第四课《人间生活》,了解一下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时期的画家所描绘的他们眼中的真实生活。

(板书“人间生活”)二、讲授新课:其实早期的美术作品中并非没有表现人间生活的情景,汉代的画像砖石上就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他们不是为生人而修建的。

如:东汉《戈射、收获画像砖拓本》南宋大足石窟雕塑《养鸡女》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题材的美术作品在我国主要开始于隋唐时期,在西方则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

我们分别来学习一下。

<一>、隋唐时期隋唐是中国历史上佛教美术最为兴盛的时期,除此之外,这时也开始出现一些表现贵族生活的美术作品,其中最为典型的题材是“仕女画”,它们不再以对女子进行道德教化为目的,而是专门描绘宫廷妇女的日常生活。

欣赏唐代张萱的《捣练图》(仕女生活)(作品介绍):盛唐之际,最负盛名的贵族人物、仕女画家当推张萱,他特别擅长画女性和婴儿,所做人物雍容华贵,形成“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在美术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生活》教案教材版本:湘版普通高中课程课题:第4课《人间生活》授课年级:一年级课型:美术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执教者: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分析,使学生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世俗生活的。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情感目标:从表现世俗生活的作品中探寻作品的历史文献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着重鉴赏分析《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三幅作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理解这些作品的审美特征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学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的生活,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投影仪电脑长轴教学过程:一、观看图片课堂导入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在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一起来观看几张图片,大家再仔细想想这些图片个表现什么内容。

【投影】显示照片。

师问:大家看到这些照片想到了哪里?他们都在干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照片并回答问题)学生答(略)【投影】显示:户部巷汉正街场景1:在家门口冲澡,是好多老武汉人的儿时记忆场景2:再热的天气,也挡不住武汉人们看戏的热情(清末)场景3:清末的汉口中山大道。

近处可见一个巨大的夜花园霓虹灯箱场景4:上世纪80年代,竹床阵的早晨汉正街:“古汉口之正街”,如今,虽然和江汉路等繁华商业街相比,“正街”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丝毫不妨碍它作为武汉市井文化的代表。

过渡:在坐的各位应该很熟悉图片中的内容,这是咱们武汉现代的都市生活,下面同学们就随着老师的思维一起穿越到900年前,看看他们那时的人间生活是什么样的。

【投影】显示课题:人间生活。

二、运用电教讲授新课1.清明上河图赏析过渡:古代人的生活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神秘,我们今天就去北宋都城汴京领略下当时的市井文化,感受下当时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1)【投影】显示《清明上河图》视频动态图(2)【投影】显示《清明上河图》影印完整图。

师问:画面中按照场景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你来分出这三个部分,为什么要这么分?学生答(略)(开首一段是京郊的农村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及两岸船车运输、交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等紧张忙碌的活动;后段是城门内外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汹涌、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3)【投影】显示《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分析图,具体讲解画面。

师问:为什么画家能够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如此生动,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场面?学生答(略)(画家留心生活,画家就生活在其中,画家体察民情,对生活理解深刻真实等)师小结: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故都汴京的景色,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

绢本、淡设色,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犹如一首韵律和谐的乐曲,真实地演绎着900年前汴梁城的都市生活。

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

张择端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

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和艺术价值。

2.以形式鉴赏方法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过渡:刚刚同学们欣赏了一张室外生活的巨作,下面再来看看古代室内生活。

作品介绍,出示全图,介绍此图的主人翁韩熙载,让学生带着问题赏析作品,找出主人公韩熙载。

【投影】显示《韩熙载夜宴图》影印完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所作,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全卷分为听琴、观舞、清吹、歇息、宴散五段。

韩熙载(907~970 年),字叔言,山东北诲人,唐末进士,是一位北方贵族,因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后主李煜想授他为相。

韩熙载本也是个有政治才干的人,艺术上也颇具造诣,懂音乐,能歌擅舞,擅长诗文书画。

但南唐统治者贪图享乐,国势日衰,韩熙载不愿出任宰相,而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

李煜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出于“惜其才”,想通过图画对韩熙载起规劝作用,即派当时任画院的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场面,顾闳中目识心记,回来后便作这幅《韩熙载夜宴图》卷。

配乐欣赏:第一段听琴。

写韩熙载与状元郎、宾客们谛听教坊司李家明的妹妹弹奏琵琶的情景【播放】琵琶曲第二段观舞。

写韩熙载亲自为舞伎王屋山击鼓伴奏的场景【播放】击鼓声第三段清吹。

写女伎们吹奏管乐的情景;【播放】吹奏管乐第四段歇息。

写宴会进行中间的休息场面;第五段宴散。

写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情状。

师问:认真观察画面构图、人物动态与神情、表现技法并进行交流,回答前面的思考题。

1、猜猜韩熙载举办夜宴有什么目的? ----掩饰自己2、他的形象几次出现?通过他的神态及动作猜猜他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流露出忧郁寡欢的表情,反映出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空虚、苦闷。

3、顾闳中是个称职的间谍吗?还是记忆力惊人、技艺高超的画家?陈述你的理由。

----是,而且是一位记忆力惊人、技艺高超的画家。

通过作品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韩熙载夜间生活场景4、这幅画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起到了一个窥视别人隐私的作用师问:这幅画艺术特色是什么?《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床塌等器物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

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该图以工笔重彩画成,它真实反应当时的社会现象,细致刻画了人物的精神面貌。

画面构图布局有起有落、错落有致,变化统一的艺术构思始终贯穿于全卷。

3.长卷的认识过渡:《清明上河图》与《韩熙载夜宴图》除了内容上都是表现人间生活的共同点,在绘画形式上面同学们思考下还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答(略)长卷是中国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是古代达官文人拿在手中把“玩”的绘画形制。

师问:这是一卷尺幅等同于一般长卷的卷纸,你们谁有兴趣把它拿在手上去品读它呢,去体验一把古人的如何去把玩手卷的心情。

两种状况,从左到右,教师引导--古人阅读习惯。

从右到左,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讲述先看到的应该是哪一片断?正确方法:双手握卷,右手拖住,左手徐徐打开,视线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随着长卷徐徐打开而慢慢移动。

【板书】画一展开的长卷。

三、类比分析古今生活的服饰差异过渡:通过两幅长卷的欣赏,使我们更多的了解了古代的人间生活,现在大家想一想要分辨出古代人和现代人。

可以从哪一方面很快辨别出。

【投影】显示古今服饰。

师问:在古代,同学们可以通过服饰的什么特点分辨出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之间的差别。

而在现在人们服饰差别不再是贵人和群众之间的差别,而是社会角色的之间的差别。

学生答(略)四、拓展延伸喻红与《捣练图》过渡:将唐装与日本和服、韩国韩服进行比较。

并说明他们都是由唐装发展而来的。

引导学生欣赏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是如何将这些特点都表现出来了。

《捣练图》卷,宋摹本,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展示教师自己的绢本人物画,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绢。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这幅作品此画描绘宫中妇女制作丝绢的劳动场面。

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主要细节有:1)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2)织补部分让学生分析比较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和我们生活中感受是否相同?3、这幅作品的人物造型及其衣着的设色,勾线工细劲健,着色富丽匀净,特别是“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代表了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师问:《春恋图》和《捣练图》有什么相似点?学生答(略)(人物数量是相同的,人物的动作和组合方式也是相近的)2006年,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邀请十位中国艺术家,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原型创作一件作品。

喻红选择了宋徽宗临摹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并创作了《春恋图》。

这幅作品中,喻红塑造了看似各不相关的各种女性。

此后,喻红又创作了《天井》、《天梯》等一系列与传统对话的巨幅作品。

《天梯》源自埃及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的一幅宗教画。

原作尺寸并不大,描绘了修士们在上帝的指引下沿着天梯正向上爬,魔鬼则在一旁诱惑他们,随时准备将他们拖入血盆大口中。

在喻红的作品《天梯》中,并没有上帝、魔鬼、天使、修士等形象,站在梯子上和正往下掉的都是现代的人。

喻红说:“这幅画跟我们现在的状态很相近。

人生经常没有选择,只能顺着狭窄的梯子一步一步走,逃离需要勇气。

”五、课后总结本节课的鉴赏使我们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透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与捕捉,体现了中国画的形神兼备的最高境界;通过运用不同的鉴赏方法去诠释美术作品,从而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

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美、运用美、创造美。

六、课后作业:创作一幅反映中学生生活的漫画或用摄影的方式完成一幅“秋游图”。

(注:可一个人单独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