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公开课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教案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教案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及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2. 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危机的凸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3. 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和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3.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背景、原因和过程。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对清朝政权、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2. 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3. 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初三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

初三中国近代史复习教案

复习方法一.1提前预习老师要讲的内容2复习老师已讲过的内容。

二.做好笔记,整理出重点,易错点。

三.1每日看十分钟。

2做一定数量的练习题。

第一单元侵略的反抗1今天的改革开放与《南京条约》中的五口通商有何不同?前者主动,后者被动;前者主权在我,后者主权受侵犯2《南京条约》中通商口岸开放最多的是哪个省市?福建(福州,厦门)3近代史上攻入北京(首都)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北平)1937.7←抗日战争→ 1937.12年(南京)4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强大。

发动了侵华的甲午中日战争近代台湾与大陆的两次分离古代(1624——166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手中收回台湾近代(1895——1945)甲午中日战争后(1949)解放战争5《辛丑条约》的哪一条体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的活动。

注意:东交民巷1901年中国人不能在此居住,今天依然是各国的使馆6.新疆(1)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唐: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3)清:设置伊犁将军(4)1884年设新疆行省7.向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左宗棠等人学习: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勇于斗争、不畏强敌、实现祖国统一的精神。

左宗棠: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收复新疆是清政府反抗外来侵略的一次重大胜利。

左宗棠的事迹:收复新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创办福州船政局。

8、鸦片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9近现代中日两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一败一胜,后者胜利主要得益于中华民族的团结抗战。

10.中国近代史的特征是“屈辱与抗争”屈辱史包括:英国输入鸦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英、俄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教案

一、1840—1901年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比较表启示:1、落后就会挨打,强大无人敢欺;弱国无外交2、林则徐、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刻苦学习,立志报国。

一、单线选择题1、小明要了解有关近代香港历史史实,可以查阅下列哪一个条约()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右图的照片,使你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城烧、杀、抢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原料,倾销工业品;B、清朝统治腐朽C、林则徐的虎门销烟D、道光帝昏庸无能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沉痛的挽联,是人们为哀悼一位民族英雄而撰写的。

这位民族英雄是()A、戚继光B、郑成功C、林则徐D、邓世昌5、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6、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款内容对我国民族经济发展危害最大()A、割地B、赔款C、通商D、设厂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7、鸦片战争是_____________的开端,五四爱国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勇抵抗外来侵略的农民运动是___________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英勇抗击列强侵略的农民运动是____________运动。

9、《马关条约》签订的双方代表,中国是__________;日本是________;10、沙俄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_____多万平方千米。

三、连线题(请用直线把相关内容连接起来,每线1分,共10分。

)11.请将下列战争与相关条约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连起来。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教案

中国近代历史复习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3. 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过程2. 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特点3.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影响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一、教学目标1. 掌握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2.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2. 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特点及其在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文献,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地位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 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2. 了解中华民国的建立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和影响。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版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版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事件,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阶段,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 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2. 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3.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其原因3.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第三章:洋务运动1. 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目的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与成果3. 洋务运动的评价及其影响第四章:戊戌变法1. 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其目的2. 戊戌变法的实施及其结果3. 戊戌变法的影响第五章:辛亥革命1. 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其爆发2. 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成果3. 辛亥革命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事件、阐述历史观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4. 观看历史影片:辅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掌握。

3. 期末论文:让学生就中国近代史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案内容第六章: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1. 北洋政府的成立及其统治2. 军阀割据的形成与发展3.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影响七、教案内容第七章:抗日战争的爆发1. 抗日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2.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与过程3. 抗日战争的影响及中国的抗战精神八、教案内容第八章:国共合作与解放战争1. 国共合作的背景及其意义2. 解放战争的进程与主要战役3. 解放战争的影响及新中国的成立九、教案内容第九章: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2.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其实施3. 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成就十、教案内容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及其意义2. 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与措施3. 改革开放的影响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十一、教学评价(续)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掌握。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1)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教案 (1)

中国近代史专题复习【考纲要求】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1)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4)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6)国共政权对峙: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7)抗日战争: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8)解放战争: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与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维新思想:原表述为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3)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复习指导】1.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更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中国近代史 教案

中国近代史 教案

中国近代史教案教案标题:中国近代史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

2. 掌握相关历史概念和术语。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引起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兴趣。

-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什么了解?你认为近代史对我们有何影响?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和背景。

- 讲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 解释相关历史概念和术语,如帝国主义、民族主义、改革开放等。

3. 小组合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重要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 每个小组根据指定的资源(书籍、互联网等)收集相关资料。

- 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整理资料,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

4. 报告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介绍所选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

-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补充信息。

-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

5. 知识巩固(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知识。

- 学生可以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回答问题。

- 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引起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兴趣的素材。

2. 书籍、互联网等资源,用于小组合作的资料收集。

3. 问题和答案,用于知识巩固环节。

教学评估:1.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在报告展示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在知识巩固环节中的回答正确率和思维深度。

4. 学生的个人或小组反思。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更多方面。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历史遗迹或博物馆,拓宽他们的历史视野。

大学第一课中国近代史教案

大学第一课中国近代史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明确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2. 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事件,理解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1.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2. 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 探究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深层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近代史有哪些了解?二、新课讲授1.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 教师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展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节点,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甲午战争:讲解甲午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强调甲午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 戊戌变法: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影响,说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一次尝试。

- 辛亥革命:讲解辛亥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强调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有哪些?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分享观点。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中国历史事件的深层原因,激发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探究兴趣。

五、作业布置1. 查阅资料,了解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2.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近代中国如何走出困境,实现民族复兴?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重大历史事件,使学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公开课复习教案)
第四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复习目标
1、知识要点
要求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及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本章复习,懂得对所学知识重新归纳、整合、理清线索,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观点,进一步提高学史能力。

3、情感价值观
通过本章复习,充分认识到侵略者残暴,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增强爱国意识,立志报国。

复习重难点
把各个历史事件有机整合,形成历史知识体系,把把握各个事件关系,重在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复习过程
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史以来日本发展历程,让学生从宏观上即从历史背景了解中日两国力量对比变化形成及其影响,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复习的理解。

2、复习第四章
一、九.一八事变
要求学生把握事变时间、地点、蒋介石的态度,造成的结果。

二、西安事变
要求学生掌握事变的原因、目的、事变发生后是如何得到解决的、意义。

三、卢沟桥事变及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教师结合世界史分析,1936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进一步扩大侵略,而南
京大屠杀则是法西斯残暴本质的重要体现。

四、南京大屠杀
掌握时间、地点、手段、对象及认识。

五、抗战胜利
1、引导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即从作战双方、战争性质、方针政策等角度分析。

2、历史意义即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懂得从不同角度评价、结合历史大背景评价。

板书设计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地点
2、蒋介石态度及结果
3、局部抗战开始
二、西安事变
1、原因
2、经过
3、结果:和平解决
三、七七事变
四、南京大屠杀
五、抗战胜利
1、原因
2、意义
作业:完成达标训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