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上册三条主线总结教案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近代史(教案)

高中历史近代史(教案)

高中历史近代史(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中国的近代化1.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探讨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应对措施。

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改革措施。

1.3 教学活动观看鸦片战争的纪录片,了解战争的经过。

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学生报告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改革措施。

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学生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2.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2.2 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2.3 教学活动观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纪录片,了解运动的经过。

分组讨论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报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

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学生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自强不息3.1 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探讨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3.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洋务运动的经过和结果。

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3.3 教学活动观看洋务运动的纪录片,了解运动的经过。

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报告洋务运动的成果和不足。

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学生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探讨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

4.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原因。

辛亥革命的经过和结果。

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发展。

4.3 教学活动观看辛亥革命的纪录片,了解革命的经过。

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大事回顾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大事回顾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大事回顾一、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1.辛亥革命的起因和目标•清朝内外压力加大•辛亥革命的宗旨与目标是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共和国2.辛亥革命的影响与意义•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3.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特点•西方思想对中国产生影响•呼唤民主、科学、女权等提倡新思想4.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推动了现代科学知识传播和普及•唤醒了人们对封建积弊的认识二、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程1.五四运动的起因与事件经过:•对《凡尔赛条约》感到愤慨,要求彻底变革的呼声高涨•影响巨大,引发程度广泛反抗活动,并形成全国范围示威游行2.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唤醒了人民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3.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程:•党的创建:即成立领导力量,并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纲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党在陈独秀领导下发展壮大三、南京国民政府与北伐战争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吴佩孚辞去总司令职务,中央政权交给南京临时政府•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全国性政党推选组织的中央临时政府2.北伐战争背景与过程:•开始于1926年,结束于1928年•由各界联合进行反对军阀混战与帝国主义压迫3.北伐战争的影响与意义:•根除了军阀割据局面,统一整个江浙地区和长江流域•奠定了中国北方统一根基四、抗日战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1.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过程:•日本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中国展开广泛的抵抗与斗争2.抗日战争的影响和意义:•启迪了中国人民觉醒的民族精神,激励了全国抵抗•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支持与同情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以共产党为核心组织,联合各个反帝、反封倾向的力量•树立农村根据地,形成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上是关于中国近代史重要大事回顾的大致内容。

通过对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南京国民政府与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等事件进行回顾,有助于学生们全面了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变革和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近代史教案精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近代史教案精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中国近代史教案精制第一章:近代中国的背景和基本特征一、背景分析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涵盖了鸦片战争以后的近200年时间。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中国逐渐从封闭的封建社会走向开放的半殖民地社会,经历了帝国主义侵略、资本主义影响以及各种革命运动的洗礼。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基本特征;2. 掌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3. 分析这一时期的革命运动和思潮。

三、教学重点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点;3. 革命运动和思潮的兴起。

四、教学难点1. 掌握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2. 理解革命运动和思潮的复杂性。

五、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2. 组织小组活动;3.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帝国主义侵略一、教学目标1. 掌握近代中国历次帝国主义侵略事件的发生背景;2. 理解各个侵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帝国主义侵略的背景和原因;2. 不同侵略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冲击。

三、教学难点1. 各个帝国主义侵略事件的关联性;2. 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的长期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2. 组织小组活动;3.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第三章: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崛起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2. 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家的思想和贡献。

二、教学重点1. 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2. 不同思想家的思想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思想启蒙对中国社会的意义;2. 分析不同思想家的思想差异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2. 组织小组活动;3. 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一、教学目标1. 熟悉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2. 理解不同革命运动的动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点1.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影响;2.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革命运动的复杂性;2. 掌握革命运动的发展脉络。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教案:中国近代史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大事件、著名人物和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国家发展进程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近代中国的开端: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2.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运动3.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4.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5.南京政府与抗日战争2.1 近代中国的开端: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学习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掌握不平等条约以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中国在19世纪初期的经济状况;2.讲解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和结果,并分析其影响;3.分组讨论:请学生就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下讨论结果;4.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5.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2.2 辛亥革命与民主共和运动学习目标:•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了解中国迈向共和制度的努力。

教学步骤:1.导入:回顾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混乱状况;2.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并陈述文化大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分组讨论:请就辛亥革命为什么失败以及中国迈向共和制度遇到的困难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下讨论结果;4.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5.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2.3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学习目标:•掌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基本概念、背景和影响;•理解我国思想解放前后,知识分子对社会进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教学步骤:1.导入: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2.讲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其影响;3.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这两个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下讨论结果;4.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5.总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2.4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学习目标:•了解国共合作形成背景和意义;•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主要人物和结果。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版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版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事件,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阶段,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 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2. 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3.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其原因3.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第三章:洋务运动1. 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目的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与成果3. 洋务运动的评价及其影响第四章:戊戌变法1. 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其目的2. 戊戌变法的实施及其结果3. 戊戌变法的影响第五章:辛亥革命1. 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其爆发2. 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成果3. 辛亥革命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事件、阐述历史观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4. 观看历史影片:辅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掌握。

3. 期末论文:让学生就中国近代史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案内容第六章: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1. 北洋政府的成立及其统治2. 军阀割据的形成与发展3.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影响七、教案内容第七章:抗日战争的爆发1. 抗日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2.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与过程3. 抗日战争的影响及中国的抗战精神八、教案内容第八章:国共合作与解放战争1. 国共合作的背景及其意义2. 解放战争的进程与主要战役3. 解放战争的影响及新中国的成立九、教案内容第九章: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2.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其实施3. 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成就十、教案内容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及其意义2. 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与措施3. 改革开放的影响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十一、教学评价(续)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掌握。

高中历史教案《了解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教案《了解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教案《了解中国近代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史实。

2. 掌握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3. 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时间线和地图,帮助学生建立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框架。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历史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与晚清时期- 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侵略。

- 林则徐虎门销烟。

-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

- 晚清社会的变革与挑战。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 维新变法运动。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成立。

- 袁世凯篡权与护国运动。

3.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的爆发。

- 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社会。

- 国共内战。

- 解放战争的胜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 改革开放与现代中国-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 现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

- 现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教学策略1. 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中国近代史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写作练通过写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写作练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五、教学资源- 教材《中国近代史》- 多媒体课件- 历史文献和图片- 视频资料六、教学时间- 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七、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开展历史主题的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教学的三条主线

中国近代史教学的三条主线

中国近代史教学的三条主线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我们学好这段历史,进行这段历史的教学,必须把握三条主线。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

这些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

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帝国主义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

高中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案全集第一章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开始教学目标:1. 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曲折历程。

3. 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3.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近代中国的探索和曲折历程5.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6.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教学重点: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 近代中国的探索和曲折历程3.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教学难点:1.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 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讨论:分组讨论近代中国的探索和曲折历程,让学生深入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4. 分析: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引导学生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思想和政策。

3.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和原因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和结果3.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思想和政策4.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教学重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2.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思想和政策教学难点:1.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教学准备:1. 教材2. 相关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图片和资料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上册三条主线总结教
案新人教版
中国近代史上册三条主线总结事件原因经过结果影响鸦片战争1840-1842 根本打开市场直接中国的禁烟运动1840-1841 开始阶段1841-1842 扩大阶段南京条约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1860 根本进一步打开市场直接修约遭拒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1856-1858 联军委员会1858-1860 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日大陆政策根本原因列强默许和纵容中国寄希望于调停借口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7-1894、9平壤、黄海战役1894、10-1895、4旅顺、威海战役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根本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直接义和团运动天津都统衙门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一、屈辱史部分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发展阶段时间原因影响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鸦片战争前,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瓦解着自然经济3、洋务运动的诱导4、外商企业的刺激产生了新的阶级关系,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帝国主义侵略
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2、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1、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2、一战期间,欧洲各国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3、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爱国心驱使和利益刺激。

无产阶级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三、探索史部分阶级派别代表人物主张实践活动评价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启迪人民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关注世界,探索新知,但带有时代变化印记和封建的纲常色彩地主阶级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师夷长技以自强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2、近代民用工业、3、筹划海防、4、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是地主阶级的一场自救运动。

积极①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②引进了一些近代先进技术③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④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⑥对本国封建经济具有一定解体作用。

消极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农民阶级洪秀全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打击封建统治但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洪仁玕资政新篇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赵三多“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但具有笼统的排外色彩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王韬早期维新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但没有付诸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资产
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抨击封建思想,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了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但对中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肯定的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