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节化学真奇妙(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教学设计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5.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掌握基本的化学术语,如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合物等;
3.学会正确书写化学符号,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能力、性格等方面互补。
2.讨论主题: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讨论主题,如“化学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指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问题解决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4.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增加实验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严谨态度。
5.加强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进步,针对问题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为国家和人类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1.1.1化学真奇妙学历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1.1.1化学真奇妙学历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一)课时课题第一章/单元第一节/课第一课时化学真奇妙(二)课程标准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四)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阅读课本P2—5,完成学习任务一,回答问题1-3,练习1-2,达成目标12.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二,回答问题4-9及表格,练习3,达成目标2 (五)资源与建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是本教材的两大特色。

为体现这些特色,本单元立足于化学科学的鲜明特点,选用了丰富多样的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验、体验化学实验,感受化学的奇妙,以愉快的心情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

本单元还注重体验探究过程,以化学改变了世界这一化学科学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选取内容。

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采用了生动简洁、扣人心扉的描述和反映最新科技成就富有内涵的图片。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化学改变了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化学成为一门中心科学,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六)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任务情境]完成[活动天地1-1],感受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问题1]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以及教材第3页的图片,指出哪些是有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我们教室内的物品,、等都是来自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属于人造材料。

[问题2]结合教材第3页“活动天地1-1”,联想如果化学制品全部消失,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瞬间消失,我们生活将…[问题3]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的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例如…[练习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 ①性质②变化及规律③结构④组成A. ①③B. ②③C.①②③④D. ①③④[练习2]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课题: 1.1 化学真奇妙课标要求: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畴,说出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意义。

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习化学的责任感。

内容和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按照“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思路,展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变迁、现代科技成果等,让学生体验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志向和兴趣。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蜡烛燃烧的过程探究,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程序,让学生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仪器,了解实验规则和操作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

对一门学科的好奇心是化学启蒙教学有利的心理因素,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好奇心提升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迁移到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从而转化为以后化学学习的驱动力。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思考、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初步建立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树立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2.通过生活禁言的分析和动手实验,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了解化学变化是改造物质世界和实现能量相互转化的重要途径,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观念。

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1.化学改变了世界;2.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如何判断变化的类型。

3.化学变化能改造物质世界并实现物质与能量的转化。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兴趣。

实验准备: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试管、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镁条、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1化学真奇妙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1化学真奇妙

1.1 化学真巧妙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色,初步形成物质变化观等一些基本看法。

3.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想方式。

【过程与方法】经过阅读思虑、观察比较等活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建立绿色化学观,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想方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 联系实质领悟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为民族中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理想。

教课重难点【教课重点】1.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正确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教课难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2.初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想方式。

课前准备在一张白纸上用无色酚酞试液写上“化学真巧妙”五个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上。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来表演一个魔术,请一位学生用注射器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大家仔细观察现象。

这个风趣的魔术都是老师经过化学上的知识实现的,那么什么是化学呢?化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学生:观察到出现红色的“化学真巧妙”五个字。

(经过参加魔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一)化学改变了世界【过渡】介绍化学在人类衣食住行的各方面的作用,同时增补现代科技方面的新成就。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件,联想生产、生活中的物件,思虑哪些资料是天然的?哪些资料是人工制造的?答案重点:天然资料有农作物、木材、水、石油、羊毛等;化学制品有衣服(纯棉的除外)、汽车的零部件、化肥、农药、除草剂、各种塑料制品等。

【思虑】假如你抵达一座与世间隔、没有化学制品的荒岛上,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讲解】介绍化学在能源开发利用、功能资料研制、环境保护、信息科学发展、生命过程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二)奇异的化学变化【思虑谈论】谈论解析图中三种变化的共同点。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真奇妙》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化学真奇妙》,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的奇妙世界,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验和现象,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为后续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描述并解释一些常见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能描述化学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从现象中抽象出化学变化的本质,进行科学的解释。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但对化学变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他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在发展中。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问题引导-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3. 鼓励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一些化学现象的视频或实验,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让学生对化学产生好奇。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引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二)、新知讲解1. 定义化学:解释化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化学的奇妙之处:通过实例(如水的电解、燃烧反应等)讲解化学反应的奇妙性,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3.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分子、元素等基本化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化学知识框架。

(三)、互动教学1. 举例讨论:让学生举例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集体讨论其原理,增强理解和记忆。

鲁教版九上化学 1.1化学真奇妙 教案

鲁教版九上化学 1.1化学真奇妙  教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和技术的相互联系,认识化学的重要性。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会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习指导一化学改变了世界阅读课本第2页相关内容,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以下问题: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实验是化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和创造物质。

1.阅读课本第3页,图片说明了化学在哪些方面影响着人类?联想如果没有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答:略。

2.小组内讨论交流“活动天地”的问题。

答:略。

3.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略。

1.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D)A.化学可以帮助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2.下列社会问题与化学有关的是(A)①泡沫快餐盒与白色污染;②无氟冰箱与臭氧层空洞;③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使粮食产量提高;④汽车新能源与新型电池的开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学习指导二神奇的化学变化结合教材第4页图示中的实例分析:①光合作用的原物质是水、二氧化碳,变化后生成物质是氧气、有机物。

②葡萄酿成葡萄酒,原物质是葡萄,变化后生成物质是酒精。

③钢铁生锈,原物质是铁,变化后生成物质是铁锈。

以上三个变化的相同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小结: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分组实验完成第5页的“活动天地”,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化学变化的特征有哪些?是否一定都能观察出变化的现象?答:实验1: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实验2: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3:固体溶解,有气泡冒出。

实验4:有蓝色沉淀产生。

1.物理变化中物质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在状态、形状、大小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1.1化学真奇妙 教案1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1.1化学真奇妙 教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中考考点)1、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2、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认识化学反应中伴随热能、光能、电能等能量的释放和吸收,认识化学反应对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性。

P1:化学的作用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这些规律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教学过程:一、感受化学化学改变和创造物质,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身边的化学P3 活动天地:寻找一下我们周围的物质,哪些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来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思考:假设周围所有化学制品在一瞬间全部消失,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观看:衣食住行的情景图片及材料化学利用煤、石油、天然气、食盐、粘土、矿石等制成衣服、食品添加剂、农药、医药、香水、洗涤剂、塑料、玻璃、陶瓷、橡胶等各种材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这些材料是我们进行生命探索、物理研究等的基础。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宏观:物质的形状和状态发生了改变微观:分子排列方式和分子间隔改变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P5①镁条燃烧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③锌粒中加稀盐酸④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并描述温馨提示:注意观察反应前、反应进行中以及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变化银白色的镁条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烟和白色粉末,放出大量的热。

烟:固体小颗粒飘在空中雾:小液滴飘在空中文字表达式:镁+ 氧气氧化镁实验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现象: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实验3:锌粒加入稀盐酸中现象:产生大量气泡通过上述实验我知道了…化学变化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等现象2、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是化学变化吗?没有这些现象一定不是化学变化吗?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最根本依据是。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1.1化学真奇妙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1.1化学真奇妙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个性化的指导。
(五)作业小结
作业小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1.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如完成实验报告、解答问题、编写案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要关注作业的难度和量,确保作业既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又不会让学生产生过大的负担。
4.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5.通过实验和观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判断等科学研究方法。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和发言。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实验操作、问题讨论、调查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化学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奇妙和实用性。
2.通过实验现象的展示,如燃烧、溶解、颜色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铁会生锈?”、“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答案。
4.利用故事、案例等引入新知识,如介绍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在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认识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认识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对学习化学充满了憧憬,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教师要注意引导。
2、学生对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的辨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关注学习方法。
思考: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系统认识物质的常用方法,棉、麻、毛、化纤、塑料、铁、玻璃、陶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你能对这些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吗?
总结:
棉、麻、毛属于天然材料。化纤、塑料、铁、玻璃、陶瓷属于人造材料。
(二)、新授课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材料
(1)、天然材料: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材料。如:木材、棉花、石料、石油、羊毛等
A、羊绒衫---天然纤维 B、汽车轮胎---塑料
C、食品袋---塑料 D、不锈钢餐具---铁合金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刘谦的魔术固然神奇,其实,生活中真正的魔术师是化学,它能把石油变成美丽的衣服,或把石油变成塑料,它能把葡萄酿成美酒,把木柴变成灰烬。
化学这种变魔术似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化学变化,它的典型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但有些变化看起来变了,实际上物质本身并没有变化,我们把它称之为物理变化。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六、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
问题:
(1)、衣服从哪里来?(棉、麻、毛→线→布→衣服;石油→化纤→线→布→衣服。)
(2)、杯子从哪里来?(石油→塑料→杯子;铁矿石→铁→杯子;砂子、石灰石、纯碱→玻璃→杯子;泥土→陶瓷→杯子)
住: 土坯、茅草房→玻璃、砖瓦房→钢筋水泥混凝土塑钢和新型建筑涂料等构成的楼房
行:步行、马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等
结论: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活动探索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练习:
(1)、 生活中的材料可以分为材料和材料,我们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材料,都是通过变化制得的,都属于制品。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
2、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四、关键点
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去判断,不能根据化学变化的现象判断。
五、教学媒体
1、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木头、纸、石头、塑料、橡胶、纤维等;
2、演示实验 :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锌粒、硫酸铜溶液。
(2)、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蚕丝 D、尼龙
(3)、某衣服标签上标明:“面料成分:67%棉,33%涤纶”说明该衣服的面料( )
A、全由天然材料制成 B、全由人造材料制成
C、由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制成 D、无法判断
(4)、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下列物品与所用材料关系不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
(3)、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酒精燃烧;酒精挥发
2矿石粉碎;铁矿石炼铁
3石蜡熔化;蜡烛燃烧
4电灯发光;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溶解到水中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2)、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过程与方法
二、相关知识
⑴、小学自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会发生很多变化。
⑵、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塑料、纤维、钢铁、食品、药品等物质的知识。
⑶、小学中所学到的关于植物生长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现象。
三、方法、技巧与规律小结
⑴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的重要性。
⑵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学习时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⑶注重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四、思维误区
本节常出现的思维误区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而不是发生的现象。
组成与构成不同: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五、本节知识结构
课 题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课 型
新 授
第 1 课时
第 周
年 月 日
(2)、合成材料: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化学制品)。如:塑料、玻璃、橡胶、不锈钢等(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活动天地1-1:
结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品,绝大多数是人造材料,它们都属于化学制品。
例如:
衣:衣服(纯棉的除外)
食: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如何提高粮食的产量呢?当农业生产中出现病虫害时怎么办?
1.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粮食酿酒,食物腐烂等。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矿石粉碎,冰雪熔化等形状、状态发生的变化。
例如:蜡烛:(1)、燃烧:化学变化;(2)、熔化:物理变化
练习:
(1)、将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可以看到如下现象:①剧烈燃烧②火星四射③生成黑色固体④放出大量热,其中最能说明这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