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病句 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

合集下载

常见歧义句类型大汇总

常见歧义句类型大汇总

常见歧义句类型大汇总歧义句是病句的一种类型,在高考中近几年常常单独设题,现将歧义句的几种类型加以总结,并辅以必要的练习,希望能给广大考生以帮助。

歧义句的几种类型:1、切分不一导致的歧义句①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咬死猎人\的狗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这份报告,我写\不好2、主语省略导致的歧义句①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第二句主语省略,可以指“他”,也可以指“他的女儿”。

)②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末句主语省略,可以指松下公司,也可以指索尼公司。

)3、词性不同导致的歧义句①当年在鲁迅艺术学院,只有我跟他学过油画。

(“跟”若是连词,就是我俩一起学过油画;“跟”若是介词,就是我向他学过油画。

)②他背着老师和班长去了网吧。

(“和”若是连词,就是在老师和班长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一个人去了网吧;“和”若是介词,就是在老师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和班长去了网吧。

)4、多义词导致的歧义句①我看不上他的演出。

(一种意思是有事看不了,另一种意思是我不认为他的演出好。

)②他走了一个钟头了。

(一种意思是他离开一个钟头了;另一种意思是他一直在走,已经走了一个钟头了。

)5、多音字导致的歧义句①她真好说话。

(读三声,意为她性格好,愿意帮助别人;读四声,意为她喜欢讲话。

)②她可真难看。

(读一声,意为她不听话;读四声,意为她长得丑。

)6、数量词限定范围不同导致的歧义句①三个报社的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三个”若修饰“报社”,意思是三个报社的不止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三个”若修饰“记者”,意思则是一个报社的三个记者来到了会议现场。

)②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与上例同)7、代词指代不同导致的歧义句①一班足球队给二班足球队上了很好的一课,恐怕他们终生都不会忘记这次比赛。

(“他们”既可以指一班足球队,又可以指二班足球队。

)②鉴赏诗难,写诗更难,小王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病句歧义句式

病句歧义句式

病句歧义句式11、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该句中“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的“此”指代不明。

2、一词多义造成歧义。

如: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该句中“看不上”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没条件看”。

3、词语兼类造成歧义。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4、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警察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该句中,警察愤慨的可以是“报案人”,也可以是“围观者”,语意不明。

5、句子结构不清造成歧义。

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该句的停顿停在“明令”后意为“不取缔”,停在“禁止”后意为“取缔”。

由于停顿不同,引起结构不清,产生了歧义。

6、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如: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由于此句中全部使用了逗号,造成了层次不清,引起了歧义。

“我们解决”的可能只是“领取大会出席证”,也可能还包括“报销车旅费,安排住处”等。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有的文章主旨比较隐晦,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而是借用某种修辞手段或表现手法,含蓄地描写出来。

考题解析:答案A。

上述备选项句子中包括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种语病。

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决定的”。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

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病句辨析:常见的歧义句类型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

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

)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co, “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cO o “易于”、“便于”的意思。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 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 15 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 日以前去汇报。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 、“鉴定和运用史料” 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如: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后半句主语不明确,“提着黑皮包”的是张原,还是老人?)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如:李老师是前几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是李老师还不认识许多同学,还是许多同学还不认识李老师?)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记者否认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

(动词“否认”的宾语是“外星人莅临N 城”还是“外星人莅临N 城是有根据的”?)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至于对厂长的意见,我说不出什么。

(介词“对”的宾语是厂长,还是“厂长的意见”?)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如:今年我校夏季运动会的入场式,各队都要站成 6 人 6 行的方针队形,每班有比赛项目的男生和女生的一半要保证参加本班的入场式。

(是男生的一半加上女生的一半,还是所有男生加上女生的一半?)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如:是谁创造了历史,这个问题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加争论不休的问题。

高考常见的病句类型

高考常见的病句类型

高考常见的病句类型【高考常见的病句类型】在高考作文中,病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给阅卷老师留下不良印象。

病句会导致语法错误、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降低文章的整体得分。

因此,了解和避免高考常见的病句类型对于提升作文水平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高考常见的病句类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同学们更好地应对高考作文的考试。

1.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病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它指的是主语与谓语在人称、单复数或时态上不相符。

例如:(错误)他们喜欢看电影的时候,我正在写作业。

(正确)他们喜欢看电影的时候,我正在写作业。

解决方法:要注意在句子结构中主语和谓语的一致性,特别是在长句子或复杂结构中,更容易忽略这个细节。

检查自己的句子是否存在主谓不一致的情况,及时做出修改。

2.句子成分不匹配句子成分不匹配是指句子中的主语、宾语、状语等成分与上下文的语法结构不一致,导致句子表达不清晰。

例如:(错误)他喜欢学习、打篮球有很大的进步。

(正确)他在学习和打篮球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解决方法:要仔细观察句子成分的搭配,确保其与上下文的语法结构一致。

在写作时,特别是在表达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时,要注意成分的匹配和平衡。

3.词语搭配错误词语搭配错误是指在句子中使用了不恰当的词语搭配,导致表达混乱或产生歧义。

例如:(错误)她对数学恨之入骨。

(正确)她对数学恨之入骨。

解决方法: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避免使用不规范或不当的词语组合。

在写作时,尽量使用准确、通顺的词语,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4.时态、语态错误时态和语态错误是指在句子中使用了不恰当的时态或语态,导致表达不准确或逻辑混乱。

例如:(错误)我昨天已经给他写信了。

(正确)我明天将给他写信。

解决方法:要根据句子中所表达的时间、动作和态度,选择准确的时态和语态。

注意时态的一致性,避免在句子中混用不同的时态,以免给读者造成困惑。

总结起来,高考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主谓不一致、句子成分不匹配、词语搭配错误以及时态和语态错误等。

高考语病题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

高考语病题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

高考语病题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1)到2011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走”有“行走”和“离开”两种不同的解释,故而本句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钟头。

(3)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4)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本句中的“和”如果作连词,那么“他”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果作介词,那么“他”的行为谁对谁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我”六岁,也可理解为“你”六岁。

这个句子有多种理解:会议组织方是只解决出席证问题,其余不管呢,还是可以帮助解决出席证问题和月5日前去报到。

以致造成疑惑:是10月5日之前的任意一天,还是就在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

“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是与“学校”承接呢,还是与“(同一个学校的)领导”承接?高考真题练习及辨析1996年全国卷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C 项有歧义,作者想表达的应是,大家对护林员揭发的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感到气愤,现在由于少了一个“的”,将应是偏正式的短语,变成了一个动宾式的短语,于是,意思变成了大家对“护林员揭发问题”感到气愤,造成了歧义.2004全国一卷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2004全国二卷B.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病句中的歧义句

病句中的歧义句

病句中的歧义句(整理)病句中的歧义句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读q l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 ;读qi lai ,表示“我想到了” 。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n 时,表示“看守” ;读kn 时,表示“阅览” 。

)4、不同停顿造成歧义,一句话,说或读停顿位置不同,语意和结构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5、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B.过了旅社;C.旅社对面)6、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因为还有“不输不赢” ,即和局。

)7、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

例如: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

(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8、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

(A.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 B.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这辆车没有锁。

(A.名词,没有“配锁” ,B.作动词。

没有“上锁”。

)9、多义词产生歧义。

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

(“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可理解为“行走” 、“离开”。

)10、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的故事讲不完。

(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1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

例如: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

(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1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

高考语文六大病句类型总结

高考语文六大病句类型总结

高考语文六大病句类型总结一语序不当1、关联词的位置不当例句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分析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如果两句话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则放在主语的前面.2、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当例句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省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分析正确顺序:他是省重点中学领属性的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动词短语的优秀的形容词语文名词老师.3、多重状语语序不当例句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分析状语应改在主语前面,否则为无主语.4、分句的次序不当例句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分析分句应该按时空,逻辑等顺序排列.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句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分析例句中的主语“生产”不能与谓语搭配,“长期不能自给”的主语应该是“棉花”,所以第一个分句应该调整为“我国生产的棉花”.2、主宾搭配不当例句他的家乡是广西桂林人.分析主语“家乡”与宾语中心语“人”不搭配.3、动宾搭配不当例句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分析动词“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4、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例句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分析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该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5、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句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分析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三成分残缺或赘余1、句子成分残缺例句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他就主动参加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分析第一句缺主语,第二句缺谓语,第三句缺宾语.2、句子成分赘余例句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的打比赛.其实这是多虑的想法.分析第一句谓语重复,应删去“打”.第二句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四结构混乱例句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分析第一句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们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删去“我们”.第二句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五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例句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分析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2、句子歧义例句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分析不同的标点分隔有三重意思.六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例句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分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2、范围不清例句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分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个其他人才.3、主客倒置例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分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应是人对物不陌生.4、否定不当例句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分析“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5、一面对两面例句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分析“会不会”“能不能”是两个方面,后面提高是一方面.-。

高考语文病句类型归纳

高考语文病句类型归纳

高考语文病句类型归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病句是常见的错误类型之一。

考生如果能够对不同类型的病句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就能更好地避免这些错误,提高语文写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高考语文病句类型。

一、主谓不一致型病句主谓不一致是病句中常见的错误类型之一。

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时态等方面不一致,造成了主谓不一致错误。

例如:“我和他是好朋友,我们一起去唱歌”中的“是”与“我们一起去唱歌”不一致,应改为“我们一起去唱歌”。

二、主谓长距离分离型病句主谓长距离分离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存在较长的插入语或状语,导致主谓之间距离过大,给读者造成困扰。

例如:“昨天我突然想起了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中的“突然想起了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应该放在主谓之间,即“昨天我突然想起了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英雄救美的故事”。

三、主谓缺失型病句主谓缺失是指句子中缺少主语或谓语,导致句子结构不完整。

例如:“上山打老虎,下山容易”中的“下山容易”缺少谓语,应改为“上山打老虎容易,下山容易”。

四、主谓倒装型病句主谓倒装是指将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改变了正常语序,造成了主谓倒装错误。

例如:“你是什么时候去的?”中的“是”与“什么时候去的”倒装,应改为“你什么时候去的?”五、主谓语序颠倒型病句主谓语序颠倒是指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颠倒了正常语序,造成了主谓语序颠倒错误。

例如:“他上了大学才读了很多书”中的“上了大学才读了很多书”应改为“他才上了大学读了很多书”。

六、主谓单复数不一致型病句主谓单复数不一致是指主语与谓语在单复数上不一致,导致了主谓单复数不一致错误。

例如:“一群人站在门口”中的“一群人”与“站”不一致,应改为“一群人站在了门口”。

七、动词时态混乱型病句动词时态混乱是指句子中的动词时态使用不当,导致了动词时态混乱错误。

例如:“我昨天去你家要看电视剧”中的“去”与“要看”时态不一致,应改为“我昨天去你家看电视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病句歧义句的九大种形式
一、要消除语句的歧义,首先要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

归纳起来,歧义的造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多音字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

例如:(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ai”,指“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

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2、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有歧义。

比如:
(2)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走”有“行走”和“离开”两种不同的解释,故而本句可理解为“行走”了一个多钟头,也可理解为“离开”了一个多钟头。

(3)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4)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的书”既可指章太炎写的书,也可指他收藏的图书。

3、兼类词引起歧义。

比如:
(5)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也可理解为自行车有锁而没有“上锁”。

(6)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本句中的“和”如果作连词,那么“他”的行为是背着两位经理的个人所为;如果作介词,那么“他”的行为是和副总经理一起干的。

4、施事者不明确引起歧义。

比如:
(7)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5、结构切分不确定引起歧义。

例如:
(8)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6、指代不清或省略不当引起歧义。

例如:
(9)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

谁对谁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10)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本句可理解为“那年”“我”六岁,也可理解为“你”六岁。

7、标点不当引起歧义。

比如:
(11)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这个句子有多种理解:会议组织方是只解决出席证问题,其余不管呢,还是可以帮助解决出席证问题和住处问题,还是三个问题全部可以解决?表义很不明确。

8、限定模糊引起歧义。

比如:
(12)县里通知他10月5日前去报到。

由于“前”字在此处限定模糊,以致造成疑惑:是10月5日之前的任意一天,还是就在
10月5日这一天去报到?
9、承接关系不明引起歧义。

比如:
(1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斯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是与“学校”承接呢,还是与“(同一个学校的)领导”
承接?
二、造成歧义常见的情况是以上几类。

那么怎样消除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
1、更换词语。

把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换成意义单一的词语,歧义现象便消除了。

例(1)(2)(3)(5)
(9)(12)的修改都可运用此法,比如把例(9)改成“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小钱对他笑了笑”。

2、增设语境。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可以消除歧义。

例(4)(8)(10)的修改可用此法,如例(10)可改成“我看你那年才六岁,而你当时已是成年人了”。

3、调整语序。

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如例(13),把“几个学校的领导”改成“学校的几个领导”,表意就明确了。

4、改动标点。

如例(11),把“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中的两个逗号改成顿号,即消除了歧义。

例(6)句也可用此法,只要在“总经理”或“副总经理”之后加逗号,也就没有歧义了。

5、重新造句。

如例(7),可改写成“巴勒斯坦游击队早就做好了进攻以色列的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