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STC89C52单片机硬件结构

合集下载

STC89C52单片机测试报告

STC89C52单片机测试报告

STC89C52单片机调试报告The debugging report of STC89C52MCU姓名:***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时间:2011年8月2日STC89C52单片机调试报告摘要:通过这次对单片机最小系统的焊接与调试,我对单片机内部结构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学会了利用单片机扩展其他模块,对单片机的外围器件已经能熟练地操作,自己亲自焊接与调试,发现了自己画的PCB 板有许多问题,经过不断的调试,最后顺利完成了52单片机基本外围器件的调试和扩展,这次52单片机外围器件的调试为我以后参加比赛奠定了基础。

【本科组】1.技术讨论:STC89C52是一种八位的单片机,共40个引脚,五个中断源,三个内部中断,分别为定时器0,定时器1,串口中断,两个外部中断,分别为外部中断0和外部中断1,4个双向的I/O口可以用来扩展外部器件和存储器。

除此之外,利用单片机的ALE和PSEN引脚也可以扩展外部存储器。

如果外部器件需要时钟信号,可以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作外部器件的时钟,由于单片机正常工作的时候ALE 引脚会输出6分频的方波,所以时钟信号也可以接单片机的ALE引脚。

2.技术路线:我用的PCB板是自己画的,板子上除了STC89C52单片机主控芯片外,主要模块有:四位数码管,两位数码管,蜂鸣器,虚拟串口,矩阵键盘,电源指示灯,时钟芯片DS1302,温度传感器DS18B20,12864液晶,诺基亚液晶,除此之外,我利用单片机外围引脚的排针扩展了ADC0809,DS18B20多点测温。

3.硬件设计:3.1数码管部分采用的是四位共阴数码管,段选通过单片机的P2口控制,位选通过P0.4-P0.7控制,驱动用的是8050NPN数码管,R5-R8的作用是限流,防止电流过大烧坏数码管,R1-R4的作用也是限流作用,防止电流过大烧坏单片机。

3.2复位电路单片机的第九脚只要出现连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就恢复位,复位电路上电容采用的是10UF,电阻中的阻值是10K。

基于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基于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基于STC89C52单⽚机最⼩系统的设计基于STC89C52单⽚机最⼩系统的设计1 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题⽬:基于STC89C52单⽚机最⼩系统的设计及制作。

设计要求:输⼊信号为传感器、电压、电流、开关等形式,单⽚机型号可以⾃⼰选择(51,128,430等),输出控制信号为模拟电压或者数字信号,控制对象可以是电机(直流电机,步进电机)、开关、显⽰器等。

(注:可以采⽤单⽚机、传感器电路模块以及集成电路芯⽚制作。

)使⽤器材:感光板及常⽤PCB制版器材、常⽤电⼦装配⼯具、万⽤表、⽰波器及电⼦元器件(详见附录)。

2 STC89C52单⽚机2.1 STC89C52单⽚机简介单⽚微型计算机简称单⽚机,是典型的嵌⼊式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常⽤英⽂字母的缩写MCU表⽰单⽚机,它最早是被⽤在⼯业控制领域。

单⽚机由芯⽚内仅有CPU的专⽤处理器发展⽽来。

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个芯⽚中,使计算机系统更⼩,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

⽤专业语⾔讲,单⽚机就是在⼀块硅⽚上集成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及各种输⼊/输出接⼝的芯⽚。

2.2 单⽚机的特点(1)⾼集成度,体积⼩,⾼可靠性单⽚机将各功能部件集成在⼀块晶体芯⽚上,集成度很⾼,体积⾃然是最⼩的。

芯⽚本⾝是按⼯业测控环境要求设计的,内部布线很短,其抗⼯业噪声性能优于⼀般通⽤的CPU。

单⽚机程序指令,常数及表格等固体化在ROM中不易破坏,许多信号通道均在⼀个芯⽚内,故可靠性⾼。

(2)控制功能强为了满⾜对控制对象的要求,单⽚机的指令系统均有极丰富的条件:分⽀转移能⼒、I/O⼝的逻辑操作机位处理能⼒,⾮常适⽤于专门的控制功能。

(3)低电压,低功耗,便于⽣产携带为了便于⼴泛使⽤于便携式系统,许多单⽚机内的⼯作电压仅为 1.8V~3.6V,⼯作电流仅为数百微安。

(4)易扩展⽚内具有计算机正常运⾏所需的部件。

芯⽚外部有许多供扩展⽤的三总线及并⾏、串⾏输⼊/输出管脚,很容易构成各种规模的计算机应⽤系统。

AT89C52单片机介绍知识讲解

AT89C52单片机介绍知识讲解

AT89C52单片机介绍在众多的单片机系列中,AT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列可编程Flash存储器。

使用Atmel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

片上Flash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也适用于常规编程。

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AT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高效的解决方案。

AT89C52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lash,256字节RAM,32位I/O口线,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一个响亮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片内晶振及时钟电路。

另外,AT89C52可降至0HZ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

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

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

AT89C52单片机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廉价的方案。

故此选用AT89C52单片机。

1 AT89C52单片机1.1 AT89C52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如图3-1所示,为AT89C52的硬件结构图。

AT89C52单片机的内部结构与MCS-51系列单片机的构成基本相同。

CPU是由运算器和控制器所构成的。

运算器主要用来对操作数进行算术、逻辑运算和位操作的。

控制器是单片机的指挥控制部件,主要任务的识别指令,并根据指令的性质控制单片机各功能部件,从而保证单片机各部分能自动而协调地工作。

它的程序存储器为8K字节可重擦写Flash闪速存储器,闪烁存储器允许在线+5V电擦除、电写入或使用编程器对其重复编程。

数据存储器比51系列的单片机相比大了许多为256字节RAM。

AT89C52单片机的指令系统和引脚功能与MCS-51的完全兼容。

图 3-1 单片机89C52结构框图1.2 主要性能参数• 8K字节可重擦写Flash闪速存储器• 1000次可擦写周期•全静态操作:0Hz-24MHz•三级加密程序存储器• 256×8字节内部RAM• 32个可编程I/O口线• 3个16位定时/计数器• 8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图 3-2 AT89C52外部引脚图1.3 AT89C52管脚说明VCC:电源GND:接地P0口:P0口是一个8位漏级开路的双向I/O口。

(完整版)STC89C52单片机详细介绍

(完整版)STC89C52单片机详细介绍

STC89C52是一种带8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檫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 )的低电压,高性能COMOS8的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该器件采用ATMEL 搞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单片机总控制电路如下图4—1:图4—1单片机总控制电路1.时钟电路STC89C52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RXD和TXD分别是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时钟可以由内部方式产生或外部方式产生。

内部方式的时钟电路如图4—2(a) 所示,在RXD和TXD引脚上外接定时元件,内部振荡器就产生自激振荡。

定时元件通常采用石英晶体和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

晶体振荡频率可以在1.2~12MHz之间选择,电容值在5~30pF之间选择,电容值的大小可对频率起微调的作用。

外部方式的时钟电路如图4—2(b)所示,RXD接地,TXD接外部振荡器。

对外部振荡信号无特殊要求,只要求保证脉冲宽度,一般采用频率低于12MHz的方波信号。

片内时钟发生器把振荡频率两分频,产生一个两相时钟P1和P2,供单片机使用。

示,RXD接地,TXD接外部振荡器。

对外部振荡信号无特殊要求,只要求保证脉冲宽度,一般采用频率低于12MHz的方波信号。

片内时钟发生器把振荡频率两分频,产生一个两相时钟P1和P2,供单片机使用。

RXD接地,TXD接外部振荡器。

对外部振荡信号无特殊要求,只要求保证脉冲宽度,一般采用频率低于12MHz的方波信号。

片内时钟发生器把振荡频率两分频,产生一个两相时钟P1和P2,供单片机使用。

(a)内部方式时钟电路(b)外部方式时钟电路图4—2时钟电路2.复位及复位电路(1)复位操作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

其主要功能是把PC初始化为0000H,使单片机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

除了进入系统的正常初始化之外,当由于程序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为摆脱困境,也需按复位键重新启动。

STC89C52单片机详细介绍(word文档良心出品)

STC89C52单片机详细介绍(word文档良心出品)

STC89C52是一种带8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檫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 )的低电压,高性能COMOS8的微处理器,俗称单片机。

该器件采用ATMEL 搞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

单片机总控制电路如下图4—1:图4—1单片机总控制电路1.时钟电路STC89C52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高增益反相放大器,引脚RXD和TXD分别是此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时钟可以由内部方式产生或外部方式产生。

内部方式的时钟电路如图4—2(a) 所示,在RXD和TXD引脚上外接定时元件,内部振荡器就产生自激振荡。

定时元件通常采用石英晶体和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

晶体振荡频率可以在1.2~12MHz之间选择,电容值在5~30pF之间选择,电容值的大小可对频率起微调的作用。

外部方式的时钟电路如图4—2(b)所示,RXD接地,TXD接外部振荡器。

对外部振荡信号无特殊要求,只要求保证脉冲宽度,一般采用频率低于12MHz的方波信号。

片内时钟发生器把振荡频率两分频,产生一个两相时钟P1和P2,供单片机使用。

示,RXD接地,TXD接外部振荡器。

对外部振荡信号无特殊要求,只要求保证脉冲宽度,一般采用频率低于12MHz的方波信号。

片内时钟发生器把振荡频率两分频,产生一个两相时钟P1和P2,供单片机使用。

RXD接地,TXD接外部振荡器。

对外部振荡信号无特殊要求,只要求保证脉冲宽度,一般采用频率低于12MHz的方波信号。

片内时钟发生器把振荡频率两分频,产生一个两相时钟P1和P2,供单片机使用。

(a)内部方式时钟电路(b)外部方式时钟电路图4—2时钟电路2.复位及复位电路(1)复位操作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

其主要功能是把PC初始化为0000H,使单片机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

除了进入系统的正常初始化之外,当由于程序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为摆脱困境,也需按复位键重新启动。

单片机内部主要部件

单片机内部主要部件

1.2 单片机内部主要部件单片机内部电路比较复杂,MCS-51系列的8051型号单片机的内部电路根据功能可以分为CPU、RAM、ROM/EPROM、并行口、串行口、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及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等8个主要部件,如图1-2-1所示。

这些部件通过片内的单一总线相连,采用CPU加外围芯片的结构模式,各个功能单元都采用特殊功能寄存器集中控制的方式。

其他公司的51系列单片机与8051结构类似,只是根据用户需要增加了特殊的部件,如A/D转换器等。

在设计程序过程中,寄存器的使用非常频繁。

本节内容在了解单片机内部的组成机构基础上,重点介绍单片机内部常用的寄存器的作用。

图1-2-1 MCS-51架构1.2.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单片机的核心,主要功能是产生各种控制信号,根据程序中每一条指令的具体功能,控制寄存器和输入/输出端口的数据传送,进行数据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以及位操作等处理。

MCS-51系列单片机的CPU字长是8位,能处理8位二进制数或代码,也可处理一位二进制数据。

单片机的CPU从功能上一般可以分为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

一、控制器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定时控制与条件转移逻辑电路等组成。

其功能是对来自存储器中的指令进行译码,通过定时电路,在规定的时刻发出各种操作所需的全部内部和外部的控制信号,使各部分协调工作,完成指令所规定的功能。

各部分功能部件简述如下。

1.程序计数器PC(Program Counter)程序计数器是一个16位的专用寄存器,用来存放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具有自动加1的功能。

当CPU要取指令时,PC的内容送地址总线上,从存储器中去取出一个指令码后,PC 内容自动加1,指向下一个指令码,以保证程序按顺序执行。

PC是用来指示程序的执行位置,在顺序执行程序时,单片机每执行一条指令,PC就自动加1,以指示出下一条要取的指令的存储单元的16位地址。

也就是说,CPU总是把PC 的内容作为地址,根据该地址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码或包含在指令中的操作数。

STC89C52单片机

STC89C52单片机
3.2 STC89C52引脚及其功能
STC89C52具体介绍如下:
① 主电源引脚(2根)
VCC(Pin40):电源输入,接+5V电源
GND(Pin20):接地线
②外接晶振引脚(2根)
XTAL1(Pin19):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入端
XTAL2(Pin20):片内振荡电路的输出端
P2口(Pin21~Pin28):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2.0~P2.7
P3口(Pin10~Pin17):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3.0~P3.7
3.3 STC89C52单片机的最小系统图
④可编程输入/输出引脚(32根)
STC89C52单片机有4组8位的可编程I/O口,分别位P0、P1、P2、P3口,每个口有8位(8根引脚),共32根。
PO口(Pin39~Pin32):8位双向I/O口线,名称为P0.0~P0.7
P1口(Pin1~Pin8):8位准双向I/O口线,名称为P1.0~P1.7
3 硬件设计与实现 5
3.1 STC89C52单片) 6
3.1.2 3.1.2 时钟电路 6
3.1.3 I/O接口 6
3.1.4 定时器/计数器 6
3.1.5 五个中断源的中断控制系统 7
3.1.6振荡器及定时电路 7
③控制引脚(4根)
RST/VPP(Pin9):复位引脚,引脚上出现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
ALE/PROG(Pin30):地址锁存允许信号
PSEN(Pin29):外部存储器读选通信号
EA/VPP(Pin31):程序存储器的内外部选通,接低电平从外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如果接高电平则从内部程序存储器读指令。

AT89S52单片机结构解析

AT89S52单片机结构解析
CPU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钟节拍与时序进行工作:
时钟周期: Tc=晶振频率fosc的倒数
机器周期:Tm==12个时钟周期(Tc) 指令周期: T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机器周期(Tm)数
例: 晶振频率是12M 时 一个机器周期需要多 长时间?
Tc= 1/fosc=1/12Mhz Tm=12XTc =12X1/12Mhz = 1us
内部 总线 1
写锁 存器
2
D Q1
CK /Q
1
读引脚 =0
地址高8位 控制 =0 13 0
Vcc
内部上拉电阻
1 =1
截 引脚P2.X 止
控制=0时,此脚作通用输出口:
输出=1时
AT89S52单片机的引脚(P2口)
P2.0—P2.7: 双向I/O (内置了上拉电阻)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输出高8位地址;不接外 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CK /Q
1
=0
导 引脚P1.X 通
1
读引脚
AT89S52单片机的引脚(P1口)
P1.0—P1.7: 准双向I/O口(内置了上拉电阻)
输出时一切照常,仅在作输入口用时要先对其
写“1”。在读数据之前,先要向相应的锁存器做写1操作的I/O口称
为准双向口; 输入数据时,要先对其写“1” Vcc
读锁存器
读锁存器
内部 总线 写锁 存器
读引脚
2
DQ CK /Q
1
地址高8位 控制 3
Vcc 内部上拉电阻
引脚 P2.X
AT89S52单片机的引脚(P2口)
P2.0—P2.7: 双向I/O (内置了上拉电阻) 寻址外部程序存储器时输出高8位地址;不接外 部程序存储器时可作为8位准双向I/O口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脚号 功能特性
P1.0
P1.1
T2(定时/计数器2外部计数输入),时钟输出
T2EX(定时器/计数器2捕获/重装触发和方向控制)
Tankertanker Design
3. P2口引脚 P2.0~P2.7:P2口内部带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即可作 为输入/输出口,也可作为高8位地址总线使用(A8-A15)。 当P2口作为输入/输出口时,P2是一个8位准双向口。在访 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和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 “MOVX @DPTR”指令)时,P2送出高8位地址。在访问8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如执行“MOVX @R1”指令) 时,P2口引脚上的内容就是专用寄存器SFR区中的P2寄存 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会改变。
Tankertanker Design
• 大部分STC89系列单片机在销售给用户之前已在单片机内部固化有ISP 系统引导程序,配合PC端的控制程序即可将用户的程序代码下载进单 片机内部,故无须编程器(速度比通用编程器快)。注意:不要用通用 编程器编程,否则有可能将单片机内部已固化的ISP系统引导程序擦除 ,造成无法使用STC提供的ISP软件下载用户的程序代码。
Tankertanker Design
4.1 STC89C52单片机的内部组织结构及特点
• STC89C52RC单片机是宏晶科技推出的新一代高速/低功耗/ 超强抗干扰的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单片机 ,12时钟/机器周期和6时钟/机器周期可以任意选择。HD 版本和90C版本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 STC89C52RC单片机内部硬件结构框图如图4- 1所示。
Tankertanker Design
4. P3口引脚 P3.0~P3.7:P3是一个带内部 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 。P3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 吸收或输出电流方式)4个 TTL输入。对端口写入1时, 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 拉到高电位,这时可用作输 入口。P3做输入口使用时, 因为有内部的上拉电阻,那 些被外部信号拉低的引脚会 输入一个电流。P3口除作为 一般I/O口外,还有其他一些 复用功能,如表4- 2所示。
Tankertanker Design
7.通用I/O口(35/39个),复位后为:P1、P2、P3、P4是准 双向口/弱上拉(与普通MCS-51传统I/O口功能一样);P0 口是开漏输出口,作为总线扩展时用,不用加上拉电阻; P0口作为I/O口用时,需加上拉电阻。 8.ISP在系统可编程/IAP在应用可编程,无需专用编程器/仿真 器,可通过串口(RxD/P3.0,TxD/P3.1)直接下载用户程 序,8KB程序3s即可完成一片。 9.芯片内置EEPROM功能。 10.硬件看门狗(WDT)。 11.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HD版本和90C版本才有 ),外部晶体20M以下时,可不需要外部复位电路。
Tankertanker Design
STC89系列单片机大部分具有在系统可编程(ISP)特性, ISP的好处就是省去购买通用编程器,单片机在用户系统上 即可下载/烧录用户程序,而无须将单片机从已生产好的 产品上拆下,再用通用编程器将程序代码烧录进单片机内 部。有些程序尚未定型的产品可以一边生产,一边完善, 加快了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减小了新产品由于软件缺陷 带来的风险。由于可以将程序直接下载进单片机看运行结 果也可以不用仿真器。STC单片机在线编程典型线路如图 4-2所示。
Tankertanker Design
12.共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兼容普通MCS-51单片机的定时 器,其中定时器T0还可以当成2个8位定时器使用。 13.外部中断4路,下降沿中断或低电平触发中断,掉电模式 可由外部中断低电平触发中断方式唤醒。 14.通用异步串行口(UART),还可用定时器软件实现多个 UART。 15.工作温度范围:0℃~75℃(商业级)/-40℃~+85℃( 工业级)。 16.封装形式有:LQFP-44、PDIP-40、PLCC-44、PQFP-44。由 于LQFP-44具有体积小、扩展了P4口、外部中断2和3及定 时器T2的功能。PDIP-40的封装与传统的89C52芯片兼容。
Tankertanker Design
2. P1口引脚 P1.0~P1.7:P1口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 的输出缓冲器可驱动(吸收或者输出电流方式)4个TTL输 入。对端口写入1时,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 电位,这时可用作输入口。P1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有 内部上拉电阻,那些被外部拉低的引脚会输出一个电流。 其中,P1.0和P1.1还可以作为定时器/计数器2的外部计数输 入(P1.0/T2)和定时器/计数器2的触发输入(P1.1/T2EX) ,具体参见表4- 1。
Tankertanker Design
4.2 STC89C52单片机的外部引脚及功能
• STC89C52目前有LQFP44、PQFP44、PDIP40、PLCC44等封装 形式,并且不同版本的引脚也不同,图4- 3所示为各封装 形式的HD版本和90C版本的引脚图。
图4- 3(a)PDIP40的HD版本引脚图
Tankertanker Design
4.3 STC89C52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STC89C52RC存储器的结构特点之一是将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 储器分开(哈佛结构),并有各自的访问指令。 STC89C52RC系列单片机除可以访问片上Flash存储器外,还 可以访问64KB的外部程序存储器。STC89C52RC系列单片机 内部有512字节的数据存储器,其在物理和逻辑上都分为 两个地址空间:内部RAM(256字节)和内部扩展 RAM(256字节),另外还可以访问在片外扩展的64KB外部 数据存储器。
Tankertanker Design
除此之外,STC89C52RC单片机自身还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1.加密性强,无法解密。 2.超强抗干扰。主要表现在:高抗静电(ESD保护),可以轻 松抗御2KV/4KV快速脉冲干扰(EFT测试),宽电压、不怕 电源抖动,宽温度范围为-40℃~+85℃,I/O口经过特 殊处理,单片机内部的电源供电系统、时钟电路、复位电 路及看门狗电路经过特殊处理。 3.采用三大降低单片机时钟对外部电磁辐射的措施:禁止ALE 输出;如选6时钟/机器周期,外部时钟频率可降一半;单 片机时钟振荡器增益可设为1/2gain。 4.超低功耗:掉电模式,典型电流损耗<0.1μA;空闲模式, 典型电流损耗为2mA;正常工作模式,典型电流损耗 4mA~7mA。
Tankertanker Design
6. 电源与时钟引脚 (1) VCC:电源正极 (2) Gnd:电源负极,接地 (3) XTAL1:片内振荡器反相放大器和时钟发生器电路输入 端。用片内振荡器时,该脚接外部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 外接时钟源时,该脚接外部时钟振荡器的信号。 (4) XTAL2:片内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出端。当使用片内 振荡器,该脚连接外部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当使用外部 时钟源时,本脚悬空。 RST:复位输入。当输入连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时为 有效,用来完成单片机的复位初始化操作。看门狗计时完 成后,RST引脚输出96个晶振周期的高电平。特殊寄存器 AUXR(地址8EH)上的DISRTO位可以使此功能无效。 DISRTO默认状态下,复位高电平为有效。
Tankertanker Design
选用STC89C52系列单片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由于这种单片机可以利用全双工异步串行口(P3.0/P3.1) 进行在系统编程(ISP),即无需专用编程器/仿真器,就 可通过串口直接下载用户程序,因此省却了每次编程必须 插拔单片机到专用编程器上的麻烦,可以直接将STC单片 机固定焊接在PCB板上,进行程序的下载调试。
引脚号 复用功能 P3.0 P3.1 RXD(串行输入口) TXD(串行输出口)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INT0 (外部中断0)
INT1 (外部中断1) T0(定时器0的外部输入) T1(定时器1的外部输入)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Tankertanker Design
第四章 STC89C52单片机硬件结构
• • • • • • 4.1 4.2 4.3 4.4 4.5 4.6 STC89C52单片机的内部组织结构及特点 STC89C52单片机的外部引脚及功能 STC89C52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STC89C52单片机I/O口 STC89C52单片机的时钟与复位 STC89C52单片机的省电工作模式
Tankertanker Design
4.3.1 STC89C52单片机程序存储器 单片机程序存储器存放程序和表格之类的固定常数。片内为 8KB的Flash,地址为0000H~1FFFH。16位地址线,可外扩 的程序存储器空间最大为64KB,地址为0000H~FFFFH。使 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分为片内和片外两部分,访问片内的还是片外的程序 存储器,由 EA 引脚电平确定。 EA=1时,CPU从片内0000H开始取指令,当PC值没有超出 1FFFH时,只访问片内Flash存储器,当PC值超出1FFFH自动 转向读片外程序存储器空间2000H~FFFFH内的程序。 EA=0时,只能执行片外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中 的程序,不理会片内8KB Flash存储器。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STC89C52RC单片机有如下功能部件和特性: 1.增强型6时钟/机器周期和12时钟/机器周期任意设置。 2.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 3.工作电压:5.5~3.4V(5V单片机)/2.0~3.8V(3V单片机 )。 4.工作频率:0~40MHz,相当于普通8051单片机的0~ 80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MHz。 5.用户应用程序空间:8KB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擦写次数 10万次以上。 6.片上集成512B RAM数据存储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