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农业分析报告

2017年农业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农业现代化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 (7)

二、供给侧改革:价格不只反映供求,更反映品质 (8)

1、主粮:去库存与市场化定价同步进行 (8)

(1)以美丽国土为目标,规划农产品供给,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8)

(2)调整收储政策,主粮稳步去库存 (8)

(3)调结构效果立竿见影 (9)

(4)水稻、小麦收购价将更具弹性 (10)

(5)马铃薯主粮化 (10)

2、“优粮优价”:符合消费升级及农民增收方向 (11)

(1)“优质粮食工程”使主粮实现“优质优价” (11)

(2)吉林大米模式:定位中高端,产业联盟带动企业经营 (12)

(3)“优质优价”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 (13)

(4)有机认证企业数量逐步扩大 (14)

3、种业:肩负粮食安全重任 (14)

(1)农药、化肥到2020年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14)

(2)种子在农业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15)

4、生猪:功能区划分实现种养循环 (16)

(1)生猪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推进种养业生态循环发展 (16)

(2)生猪环保限养效果显著 (17)

(3)规模养殖户产能快速扩张 (18)

5、渔业:长江流域禁渔期、海洋休渔期增加 (18)

(1)长江流域禁渔期在3个月的基础上增加至4个月 (18)

(2)海洋伏季休渔期延长 (19)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9)

1、土地确权、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前提 (19)

(1)耕地保护是农业持续生产的根本 (19)

(2)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 (20)

(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 (21)

(4)耕地租金成本有望保持稳定 (23)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主角 (24)

(1)随土地流转速度加快, 家庭农场发展迅速 (24)

(2)家庭农场分布不均,南方数量普遍高于北方 (25)

(3)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形成农业联盟 (26)

3、农垦:国有农业经济代表将引领农业现代化 (26)

(1)农垦是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代表 (26)

(2)农垦拥有庞大的资源优势 (27)

4、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闲置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收入 (29)

(1)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趋势 (29)

(2)激活集体闲置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收入 (29)

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配套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0)

1、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迫切需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30)

2、供销社:激发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活力 (32)

五、相关企业 (33)

1、种植链 (34)

(1)苏垦农发 (34)

(2)隆平高科 (34)

(3)登海种业 (34)

(4)北大荒 (34)

(5)金正大 (35)

2、养殖链 (35)

(1)牧原股份 (35)

(2)温氏股份 (3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十九大报告对三农问题的表述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主要矛盾决定农业政策方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提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从主粮、生猪、渔业等行业的库存水平、种养结构、环境改善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

“优粮优价”将在粮食产业化背景下逐步推广。《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指出,加强粮食品牌建设顶层设计,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全国性粮食名牌产品。国家粮食局结合“吉林大米”模式、四川粮食产后服务模式等典型成功经验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预计将有效扶持一批定位中高端、以产业联盟带动经营的粮食企业不断壮大。未来部分中高端粮食价格变化预计将符合消费升级、农民增收的趋势。

农垦作为国有农业经济代表将获得更多资源整合机会。农垦改革分三步:农场土地确权登记;农场办社会职能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农场企业化、垦区集团化。《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农垦为基础建成一批稳定可靠的大型粮食、棉花、糖料、天然橡胶、牛奶、肉类、种子、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形成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江苏、广东农垦为代表的农垦土地确权完成率领先,社会职能移交基本完成,预计在土地资产化资本化、参与全球产业链方面取得更多成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催生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旺盛需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迫切需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是适应农业劳动力减少、老龄化问题以及土地适度规模化流转的重要途径。2017年农业部等发布《关于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具体要求。预计四川粮食产后服务工程或成为标杆大力推广;供销社凭借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势,将在农村电商、土地流转及后续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

市场体系建设三方面发力。

农业政策对行业发展方向影响较大。我们从近期农业一系列政策中,深入理解了农业供给侧改革方向和步骤,供给侧改革进程将对种植业、养殖业两大板块在农产品价格层面形成长达2-3年的长期利好。

农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既具有关系到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意义,又面临着土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长、消费升级、农民增收的深刻变化。我们回溯了2015年至今所有关于农业的重要政策文件,希冀透视未来农业政策的根本性方向、框架,以及对应的投资机遇。农业政策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让我们一起展望三农大棋局,迎接农业新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