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成语
与饭很重要有关的成语

与饭很重要有关的成语
1. 民以食为天:指人民以粮食为生存的根本,强调了食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2. 食不果腹: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强调了食物的匮乏对人们的影响。
3. 八珍玉食:形容珍美的食品,强调了美食的珍贵和人们对美食的追求。
4. 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强调了食物充足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5. 饥不择食:饿极了的时候,就不挑拣食物了。
比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选择,强调了饥饿时人们对食物的迫切需求。
这些成语都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饭的重要性,无论是从生存的基本需求、生活的质量、还是从美食文化的角度来看,食物在人们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而言之,“饭”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代表着人们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交、文化和情感的纽带。
这些成语反映了中国人对食物的重视和对饮食文化的独特理解。
和吃有关的成语

和吃有关的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汉语。
在汉语中,有很多与吃有关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仅描绘了吃的过程和吃的习惯,还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和吃有关的成语,以及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1. 开胃:指能够增进食欲的食物或药物。
例如:“这道菜很开胃,让人食欲大增。
”2. 饥不择食:形容在饥饿时吃什么都行。
例如:“他已经饿了一天了,现在饥不择食。
”3. 食不厌精:指对于精细的美食不会感到厌倦。
例如:“他非常喜欢吃美食,食不厌精。
”4. 食不重味:指不追求味道的变化,只关注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
例如:“他饮食非常简单,食不重味。
”5. 食指大动:指看到或闻到美食时,立刻产生食欲。
例如:“他看到这道菜就食指大动。
”6. 馋涎欲滴:形容非常喜欢某种食物,口水都流出来了。
例如:“他看到这个蛋糕就馋涎欲滴。
”7. 美味佳肴:指味道好、做法精细的美食。
例如:“这家餐厅的美味佳肴非常有名。
”8. 美食家:指非常喜欢美食,对各种美食有深入了解的人。
例如:“他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
”9. 美食节:指为了宣传和推广当地美食而举办的节日。
例如:“这个城市每年都会举办美食节。
”10. 美食天堂:指有很多美食可供选择的地方。
例如:“这个城市是美食天堂。
”11. 美食家常:指平常吃的家常菜也能做得很好吃。
例如:“他的家常菜都是美食家常。
”12. 开卷有益:指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有益于个人的成长。
例如:“读书是一种开卷有益的行为。
”13. 知识渊博:指知识面广泛,有很多知识储备。
例如:“他的知识渊博,是很多人的榜样。
”14. 知识产权:指知识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例如:“保护知识产权是维护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措施。
”15. 知识经济: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例如:“现代经济已经转向了知识经济。
”总之,和吃有关的成语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于美食的喜爱和追求,还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夸赞美食的成语

关于美食的成语百味珍羞、百味珍馐(各种珍奇贵重的食品。
味:菜肴,食品。
羞、馐:味道好的食物)、吃香喝辣(形容生活富裕)、池酒林肉、池酒林胾、酒池肉林、肉林酒池(1、形容生活豪华奢侈。
蓄酒为池,悬肉成林。
胾:切成大块的肉。
2、形容饮食极为丰盛)、炊金馔玉、馔玉炊金、馔玉炊珠(形容饮食珍美,生活奢华。
炊:烧火做饭。
馔:食物。
珠:珍珠)、大鱼大肉、肥鱼大肉(形容丰盛的菜肴)、凤髓龙肝、龙肝凤胆、龙肝凤髓(比喻极其珍贵的食品)、海错山珍、海味山珍、山珍海错、山珍海味(1、海中、山间产出的各种珍异食品。
海错:海中所产的珍贵食物,因其错杂繁多,故名。
2、泛指丰盛而美味的饭菜)、佳肴美馔、嘉肴美馔、美食嘉肴、美味佳肴、美馔佳肴(泛指美味的饭菜。
肴:鱼肉等荤菜。
馔:食物)、麟肝凤脯、麟肝凤髓(比喻珍稀的美味饭菜。
麟:麒麟。
凤:凤凰。
脯:胸脯,胸部)、美酒佳肴(精美、丰盛的酒食。
肴:鱼肉等荤菜)、炮凤烹龙、炮龙烹凤、烹龙庖凤、烹龙炮凤、烹龙煮凤(1、烹调珍奇名贵的菜肴。
炮:烧烤。
烹:煮。
庖:烹调。
2、形容菜肴珍奇名贵)、肉山酒海(形容宴饮时酒肉极为丰盛)、水陆毕备、水陆毕陈、水陆毕具、水陆俱备(形容宴席上菜肴丰盛,水中和陆地出产的各种珍贵食物都有。
水陆:水中和陆地出产的各种珍贵食物。
毕:全。
陈:陈列)、水陆奇珍(丰盛珍贵的菜肴。
水陆:水中和陆地出产的各种珍贵食物。
奇珍:稀有的珍贵食物)、驼蹄熊掌(美味珍肴。
驼:骆驼)、席上之珍(1、筵席上陈列的珍品。
2、比喻好的道理或优秀的人才)、饫甘餍肥(饱食甘甜肥美的食物。
饫:饱食。
餍:吃饱)、珍馐佳肴、珍馐美味、珍馐美馔、珍肴异馔(珍贵难得的美味食物。
馐:味道好的食物。
肴:鱼肉等荤菜。
馔:食物)、旨酒嘉肴(美味的酒菜。
旨酒:美酒。
嘉肴:美味的菜肴)、钟鼓馔玉(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敲钟击鼓,吃着珍贵的饭食。
馔玉:珍贵如玉的饭食。
馔:饭食)、莼菜鲈鱼、鲈鱼莼菜(比喻思乡之情。
莼菜:多年生水草,嫩叶可以吃)、莼羹鲈脍(家乡的美味菜肴。
形容美食人气高的成语

形容美食人气高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脍炙人口:形容美味的食物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为众人所称赞。
八珍玉食:泛指精美的食物,也形容饮食精美丰盛。
香飘四溢:形容食物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珍馐佳肴:形容食物非常美味,让人垂涎欲滴。
垂涎三尺:形容食物美味到极点,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垂涎欲滴:形容食物非常诱人,让人忍不住想品尝一口。
肥而不腻:形容食物虽然肥美,但是不油腻,非常可口。
色味俱佳:形容食物颜色和味道都非常出色,让人食欲大增。
口感饱满:形容食物口感丰富,味道浓郁,让人感到满足。
唇齿留香:形容食物非常美味,吃完后口中还留有香气。
以上是一些形容美食人气高的成语,它们都表达了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在品尝美食时,人们总是希望找到那些能够引起食欲、口感美味、香气扑鼻的美食。
因此,这些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美食的期待和追求。
享用美食的 成语

享用美食的成语1.八珍玉食 : 泛指精美的肴馔。
2.卑宫菲食 : 指宫室简陋,饮食菲薄。
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
3.侈衣美食 : 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
言衣食俱精。
4.持梁齿肥 : 梁:指米饭;齿:咬,吃。
食用精米、肥肉。
形容享受美食佳肴。
5.齿甘乘肥 : 食美味,骑骏马。
形容生活豪奢。
6.垂涎三尺 : 涎:口水。
口水挂下三尺长。
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
也形容非常眼热。
7.垂涎欲滴 : 涎:口水。
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
8.翠纶桂饵 : 翠纶:用翡翠鸟毛做的钓鱼线;桂饵:用桂花做的鱼食。
比喻过分追求华美,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适得其反。
9.大烹五鼎 : 烹:烧煮。
古代祭礼,后用以指吃特别美味的饭食。
形容生活奢华。
10.大鱼大肉 : 指美好丰盛的饮食。
形容菜肴丰盛。
11.雕盘绮食 : 精美的器皿及食物。
12.雕蚶镂蛤 : 雕、镂:雕刻;蚶:海产动物,肉味鲜美;蛤:蛤蜊。
将蚶、蛤蜊刻意加工。
指精致而好吃的食物。
13.肥肉大酒 : 肥:富饶,富足;大酒:美酒。
指美好丰盛的饮食。
14.肥肉厚酒 : 厚:浓味,指淳正。
肥美的肉,味浓淳正的酒。
比喻美好丰盛的饮食。
15.肥醲甘脆 : 醲:指酒性浓烈;甘脆:美味。
味美的食物。
泛指美好的酒食。
16.丰衣美食 : 丰厚的衣服,美味的食品。
17.凤髓龙肝 : 比喻珍奇美味。
18.炰鳖脍鲤 : 指珍美的馔食。
19.富贵荣华 : 旧时形容有钱有势。
20.甘旨肥浓 : 泛指佳肴美味。
21.甘脆肥浓 : 甘脆:指味甜、松脆可口的食物;肥浓:肥美的肉食和浓郁的酒。
泛指美好的酒食。
22.甘脆肥醲 : 甘脆:美味;醲:指酒性浓烈。
味美的食物。
泛指美好的酒食。
23.甘馨之费 : 甘:甘甜美味的食物;馨:温馨。
指供养双亲的费用。
24.膏梁之性 : 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食品。
指骄奢淫逸的习性。
25.膏梁锦绣 : 膏、梁:肥肉和细粮。
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
形容八大菜系的成语

形容八大菜系的成语形容菜非常好吃的四字词语形容菜非常好吃的四字词语有很多,比如八珍玉食、垂涎欲滴、垂涎三尺、津津有味、脍炙人口、三牲五鼎、食指大动、五味俱全、秀色可餐、山珍海味,等等。
一、八珍玉食【解释】:泛指精美的肴馔。
【出自】: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万语对生意。
”白话文:“精美的肴馔邀请你吃饭,千言万对回答生意。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珍美的食品二、垂涎欲滴【解释】:涎:口水。
馋得连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形容十分贪婪的样子。
【出自】:邹韬奋《经历·贫民窟里的报馆》:“但是在我这样的一个穷小子看来,确觉得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而且老实说,确也有些垂涎欲滴!”【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指贪婪嘴馋的人三、垂涎三尺【解释】:涎:口水。
口水挂下三尺长。
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
也形容非常眼热。
【出自】:现代老舍《赵子曰》第三章:“对面坐着一个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挤眉弄眼的希望吃些白薯须子和皮。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见了别人东西眼红四、津津有味【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出自】: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二章:“话是这样说,可是谈起理论,许宁还是一套套地向道静谈得津津有味,头头是道。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五、脍炙人口【解释】: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
指美味人人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出自】:现代闻一多《歌与诗》:“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尺颊生香】:吃过美味之后,牙齿和两颊逐渐感觉到香甜的味道。
比喻言辞、诗文意味深长,令人回味。
【齿甘乘肥】:食美味,骑骏马。
形容生活豪奢。
【大烹五鼎】:烹:烧煮。
古代祭礼,后用以指吃特别美味的饭食。
大口吃肉的四字成语

大口吃肉的四字成语大块朵颐、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津津有味、有滋有味。
一、大块朵颐释义: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朵颐:煽动腮颊;即为小喝偷吃)。
出自:《周易颐》:“观我朵颐,凶。
”示例:领有了工资后,我们至餐厅回去大块朵颐。
二、狼吞虎咽释义:像是狼虎一样咀嚼东西。
形容喝东西又猛又着急的样子。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示例:那个一来了的孩子,看见食物就狼吞虎咽地喝了出来。
三、风卷残云释义:大风把残余下的浮云一下子吹坏。
比喻把存留的东西清剿整洁;也用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掉。
出自:唐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示例:那么多菜,他风卷残云,一扫而光了。
髀里肉生髀:大腿。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髀肉复生髀:大腿。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短出来了。
形容长久过着安逸宽敞的生活,无所作为。
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
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
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臭肉来蝇腐臭的肉招致苍蝇。
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风存有问题,就可以招来坏人的诱使。
凡夫肉眼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
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骨肉离散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比喻亲人集中,无法团圆。
骨肉团圆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指亲人离而复聚。
骨肉未寒骨肉尚未热皱。
指人刚死去没多久。
骨肉相残比喻自相残杀。
骨肉相连象骨头和肉一样互相相连接着。
比喻关系非常紧密,不容拆分。
骨肉至亲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骨腾肉飞腾:弹跳。
形容追弛快速。
也形容神魂飘荡。
挂羊头,卖狗肉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不含着骨头茜着肉比喻骂人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全然说道出。
好肉剜疮比喻无事生非,自寻烦恼。
浆酒霍肉把酒肉当做水浆、豆叶一样。
形容饮食的奢华。
酒池肉林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
描写南方饮食的四字成语

描写南方饮食的四字成语1脍炙人口[kuài zhìrén kǒu]【释义】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
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
2垂涎三尺[chuíxián sān chǐ]【释义】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
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
原形容嘴馋到极点。
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
3垂涎欲滴[chuíxián yùdī]【释义】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
馋得口水快要流出来了。
多形容嘴馋想吃。
4山珍海味[shān zhēn hǎi wèi]【释义】山珍:山里产的珍异食品;海味:海里的美味食品。
指山里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
现泛指各种美味佳肴。
5回味无穷[huíwèi wúqióng]【释义】回味:吃过好的食物以后的余味;指从回忆中体会到的意味;穷:穷尽。
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也比喻读过含意深长的文艺作品后;体会到无限的意趣。
6食前方丈[shíqián fāng zhàng]解释方丈:一丈见方。
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
形容吃的阔气。
7其味无穷[qíwèi wúqióng]【释义】味:回味;玩味;穷:尽。
形容含义深刻;让人回味不尽。
8八珍玉食[bāzhēn yùshí]【释义】泛指精美的肴馔。
9炊金馔玉[chuījīn zhuàn yù]【释义】炊:浇火做饭;馔:饮食,吃。
形容丰盛的菜肴。
10凤髓龙肝[fèng suǐlóng gān]【释义】比喻珍奇美味。
11佳肴美馔[jiāyáo měi zhuàn]【释义】馔:食物。
指上等的、第一流的食品,精致可口的饭菜或味道鲜美的食品。
12炙凤烹龙[zhìfèng pēng lóng]【释义】烹: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餐露宿形容人在路途或野外的艰苦生活,为许多文学著作所常用。
节衣缩食也称“减衣节食”,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形容困苦生活的成语。类似的还有“布衣蔬食”“饥不择食”“饥餐渴饮”“饥肠辘辘”“陋巷箪瓢”“食不二味”“恶衣恶食”“浊醪粗饭”“粗衣淡饭”“啼饥号寒”“嗷嗷待哺”“等米下锅”“箪食瓢饮”“糊口度日”“糠豆不赡”“饔飧不济”等等。这些成语虽然语义类似,但真的使用起来,还要看具体情况恰当使用,因为它们所根据的原始文献常有困苦程度上的差别。例如“布衣蔬食”“恶衣恶食”“粗衣淡饭”等意义基本相同,但“恶衣恶食”的情况最严重。而“嗷嗷待哺”则用于婴儿,“啼饥号寒”也不宜用于成人。还有些成语,源于同一件古代故事,例如“陋巷箪瓢”和“箪食瓢饮”,都源于颜回生活贫困的故事,此事见于《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也不改其乐。”有时还叫“箪食瓢浆”。另外,像“恶衣恶食”这样如同口语的句子,也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它见于《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而“啼饥号寒”源出于唐代韩愈的《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真是穷困潦倒到了极点。普通人不太熟悉的“糠豆不赡”,指连糠皮杂粮都吃不起,而且也无人供给。此事见于《汉书·贡禹传》:“妻子糠豆不赡,裋褐不完。”
尸位素餐古代祭祀时,常以活人代替鬼魂受祭,这种活人便称为尸,而居其位且无所事事者便叫尸位。这样对于那些食禄而不能尽职的人,便称为“尸位素餐”。《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也作“尸禄素餐”,见《潜夫论·三式》:“其尸禄素餐,无进治之效,无忠善之言者,使从渥刑。”因此对那些占着职位不能干事的人便叫作“尸位素餐”,即乡俗粗语“占着茅坑不拉屎”。
吃粮不管事原本一句民间俗语,指只拿报酬,不干实事。在一些经典名著也使用这种俗语,例如《红楼梦》第九十三回,贾琏对手下管事的人发脾气说:“一个都不在家,他们成年都吃粮不管事!”类似的还有“衣架饭囊”“酒囊饭袋”或“饭坑酒语·阳货》)等等。
豚蹄穰田这是一个比较冷僻的成语,见于《史记·淳于髡列传》:“见道旁有穰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说的是用一只猪蹄作为祭品就想祈求五谷丰登,也实在太“抠门”了,比喻那些送薄礼就想得到厚报的人。
一瓶一钵瓶和钵都是僧人云游时必须携带的最简单的饮食器具。这句“一瓶一钵”的成语看似像日常俗语,但其来历不凡。首见使用这个成语的是五代前蜀时的和尚贯休。贯休,俗姓姜氏,名德隐,又名德远,浙江兰溪人。七岁就出家为僧,苦节峻行,能诗善画,字也写得很好,所书篆隶草字被称为姜体。贯休为吴越王钱镠所重,后入蜀,又深得蜀主王建的礼遇,号为禅月大师。其《陈情献蜀皇帝》中有:“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故又被称为得得和尚,而“一瓶一钵”也被人们用来形容家境贫寒、生活困苦的窘况。
无下箸处语出西晋武帝司马炎时,权臣何曾生活豪奢,饮食品种过多,反而倒了胃口,結果什么都不想吃。《晋书·何曾传》:“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从此“日食万钱”也成了表示豪奢生活的成语。其实何曾的儿子何劭比他父亲还厉害,“日食两万钱”。
列鼎而食形容宴饮时,饮食器皿排得很长,彰显奢华铺张的排场。语见汉代刘向《说苑·建本》“累菌而坐,列鼎而食”。这个成语与“钟鸣鼎食”的寓意相同,不过出处不同,后者见于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而过”。王勃《滕王阁赋》“钟鸣鼎食之家”。
卖李钻核《世说新语·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种,恒钻其核。”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贪鄙的一个,也是最富有的一个。这里说的是他家有棵李树,结出来的李子质量很好,他怕人家买了他的李子后,培育出和他一样好的李树,于是在出卖李子之前,先将其中的李核钻孔取出。其贪鄙嘴脸,令人作呕。
食如饕餮饕餮贪吃,见于《左传·鲁文公十八年》,后来许多人都有引用这典故。
一汤两匙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前一句形容那些贪吃的人,恨不得一张嘴同时喝两把调羹里的汤,而后一句则是说贪婪的人最好同时穿几双鞋子。令人绝倒。
刀头舐蜜佛经《佛说四十二章经》:“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为了舐食刀刃上的一点点蜜,甘冒舌头被割破的危险,实在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饮食成语和饮食典故、饮食风俗是密切相关的,例如“莼鲈之思”,是形容游子思乡的成语,也是一个很有名的饮食故事,而莼菜、鲈鱼则是浙江、苏南一带颇为著名的美食。所以說,研究饮食类成语,可以增添很多饮食情趣,如果有人愿意花大力气,用大智慧编撰一本翔实可信的饮食成语集,真是利莫大焉。
需要指出,饮食成语并非中文所独有,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有符合各自语言文字特色的饮食成语,所以我们切不可坐井观天,又把它说成是中华国粹。
饮食成语
作者:杜学峰
来源:《烹调知识》2019年第05期
中国人对饮食活动极其关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将饮食作为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所以才会有大量饮食类成语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因此在饮食文化研究中,考察一个成语的来源,有时会取得重要的收获。例如“庖丁解牛”,这个见之于《庄子·养生主》中的故事,说的是厨师在分割牛肉时,那种出神入化的高超技术,令人惊诧不已。从哲学认识的角度看待这个成语,是道家主张顺应自然的如实写照,说明庖丁对牛的生理组织构造非常熟悉;而从医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则可以知道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有相当高的解剖技术;从烹饪学的角度,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分档取料和切割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从工具制造的角度,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切割工具已经很锋利了,当时的冶金技术水平相当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