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对流换热的分类
自然对流

t t t w t
u0——任意选择的参考速度
U U gtl 1 2U U V 2 X Y u0 Re Y 2 hx x U V Nu x ( ) w, x 0 Y X Y
1 2 U V X Y Re0 Pr Y 2
u u 2u u v g (t t ) 2 y y x
பைடு நூலகம்
u u 2u u v g (t t ) 2 y y x
无量纲温度:
其他无量纲:
x y u v X ;Y ; U ; V l l u0 u0
2 gtl Gr 2 u0l 2 u 02 Re 0 ( ) gtl 3 Gr 格拉晓夫数(Grashof number) 2 Gr:浮升力与粘性力的相对大小。Gr越大,浮升力的相对作 用越大,自然对流越强 U U Gr 1 2U U V 2 X Y Re Re Y 2
6.3 自然对流
Natural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一、概述
静止的流体,与不同温度的 固体壁面相接触,热边界层 内、外的密度差形成浮升力 (或沉降力)
f B ( f ) g gt
导致流动
固体壁面与流体的温差是 自然对流的根本原因
层流:GrPr<108 湍流:GrPr>1010 过渡区: 108<GrPr<1010 自模化现象: 在常壁温或常热流边 界条件下,达到旺盛 紊流时,hx将保持不 变,与壁面高度无关
3 2 Pr Nu x 4 5(1 2 Pr1/ 2 2 Pr) hx x
1/ 4
(Grx Pr)1/ 4
各种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及其计算公式

各种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及其计算公式对流换热是指热量通过传导和传导的方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在许多工程和自然现象中,对流换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各种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及其计算公式。
1.强制对流换热:强制对流换热是指通过对流传热介质(如气体或液体)的外力驱动,使热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其特征包括:-较高的传热速率:由于外力使传热介质保持流动状态,因此强制对流传热速率较高。
-计算公式:Q=h*A*(Ts-T∞)其中,Q是传热速率,h是对流换热系数,A是传热面积,Ts是表面温度,T∞是流体温度。
2.自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换热是指在没有外力驱动的情况下,通过自然气流或自然对流传热介质(如气体或液体)进行热量传输的过程。
其特征包括:-由温度差引起的自然循环:由于温度差异造成的密度差异,导致气体或液体在物体表面形成循环,从而传热。
-计算公式:Q=α*A*ΔT其中,Q是传热速率,α是自然对流换热系数,A是传热面积,ΔT 是温度差。
3.相变换热:相变换热是指物体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其特征包括:-温度保持不变:当物体处于相变过程中时,温度保持不变,热量主要用于相变过程。
-计算公式:Q=m*L其中,Q是传热速率,m是物体的质量,L是单位质量的相变潜热。
4.辐射换热:辐射换热是指通过电磁辐射传播热量的过程。
其特征包括:-不需要传热介质:辐射传热不需要传热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递热量。
-计算公式:Q=ε*σ*A*(Th^4-Tc^4)其中,Q是传热速率,ε是辐射率,σ是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A 是物体表面积,Th和Tc分别是辐射物体和周围环境的温度。
总结:不同的对流换热过程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计算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计算和分析热量的传递过程。
要注意,实际的对流换热过程可能是多种换热方式的复合,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换热方式。
13-4 自然对流换热

自然对流换热自然对流1.竖板2.水平管3.水平板4.竖直夹层5.横圆管内侧竖直平板在空气中自然冷却:22220x u v x yu u dp u u v F xy dx y t t t u v a x y yρη∂∂+=∂∂⎛⎫∂∂∂+=-+ ⎪∂∂∂⎝⎭∂∂∂+=∂∂∂x F gρ=-dpg dxρ∞=-温度分布速度分布竖直平板在空气中自然冷却:22220x u v x yu u dp u u v F x y dx y t t t u v a x y y ρη∂∂+=∂∂⎛⎫∂∂∂+=-+ ⎪∂∂∂⎝⎭∂∂∂+=∂∂∂温度分布速度分布()22u u u u v x y y g ρρρη∞⎛⎫∂∂∂+=+ ⎪∂∂∂⎝⎭-11t t t ρρρρραρρρθ∞∞--∂⎛⎫=-≈=⎪∂-竖直平板在空气中自然冷却:22220u v x yu u u u v xy y v x g u a y yρθρθθθαη∂∂+=∂∂⎛⎫∂∂∂+=+ ⎪∂∂∂⎝⎭∂∂∂+=∂∂∂温度分布速度分布,,,,u x y u v X Y U V u L L θθ====Θ=竖直平板在空气中自然冷却:222220w a a a U VX Yg L U U U U V X Y u L u Y a U V X Y u L Yαθν∂∂+=∂∂∂∂∂+=Θ+∂∂∂∂Θ∂Θ∂Θ+=∂∂∂a w g Lu αθ⇒:数量级分析=a w g u Lαθ取竖直平板在空气中自然冷却:22222Gr G Pr 0r 11U VX YU U U U V X Y Y U V X Y Y∂∂+=∂∂∂∂∂+=Θ+∂∂∂∂Θ∂Θ∂Θ+=∂∂∂32Gr w g Lαθν=格拉晓夫数:=浮升力粘性力()Y 0Nu Gr,Pr Y f =∂Θ=∂:流态判断瑞利数:9=⋅Ra Gr Pr>⇒湍流10()Nu Gr Pr nC =⋅•定性温度为t m =(t w +t ∞)/2•C 、n 值针对不同的问题具体如下※等壁温•定性温度为t m =(t w +t ∞)/2•C 、n 值针对不同的问题具体如下※等壁温()Nu Gr Pr nC =⋅特征数关联式11=⋅*C x xn Nu Gr Pr )(※常热流=⋅=⋅=*θνλλνααh q g x x g x w x w x x x Gr Gr Nu 2234有缘学习交流+V: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Thank You!12。
自然对流换热

1.002 104<2 105
可按式(5-33)计算。
N um 0.197(Gr P ) ( )1/ 9 h
1/ 4 r m
0.197 (1.002 10 ) 1.335
4 1/ 4 m
0.015 1/ 9 ( ) 0.5
N um
1.335 0.0296 2.63 W/(m2 K) 0.015
2
或者 Gr Pr 当 Gr 极小时,换热依靠纯导热。 随着 Gr 提高,会依次出现向层流特性过渡的 流动(环流)、层流特性的流动、紊流特性的 流动。与之相对应,则有几种不同的换热关联 式。在夹层自然对流换热中,相对尺寸 / h对 竖直夹层的自然对流换热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实验关联式的形式为
表5-4适用于常壁温自然对流换热
g tL3
对于竖圆柱,只有在下列条件满足时,才能按垂直平壁处理, 误差在5%以内 d 35
H
≥
GrH H 1/ 4
2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竖直空气夹层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计算的处理方法 夹层内流体的流动,主要取决于以夹层厚度δ 为定型尺寸的Gr数
Gr
g 3 (tw1 tw2 )
温度分布 : y 处, t=t 局部换热系数的变化:
图5-18 流体沿竖壁大空间自然对流示意图
y 0处, t=t w
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实验关联式 :
Num C(Gr P )
n r m
Gr Gr-格拉晓夫准则 2 β 为容积膨胀系数(1/K) ν 为运动粘度(m2/s) L为定型尺寸(m) C、n:实验确定的常数。 下脚标m表示定性温度为 tm (tw tf ) / 2 tw 壁面温度,tf 远离壁面处的流体温度 Gr 数中的t取tw 和tf 之差。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摘要】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它已不是基本传热方式。
本文尝试对对流换热进行简单分类并对无相变对流换热公式简单汇总与分析。
【关键词】对流换热类型公式适用范围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形式——牛顿冷却公式:q h(tt f)(W / m2 )w或 Am2上热流量h(t w t f)(W )上式中表面传热系数h 最为关键,表面传热系数是众多因素的函数,即h f (u, t w ,t f , ,c p , , , ,l )综上所述,由于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因此对流换热的分析与计算将分类进行,本文所涉及的典型换热类型如表 1 所示。
表 1 典型换热类型1.受迫对流换热1.1内部流动圆管内受迫流动内部流动换热非圆形管内受迫流动受迫对流换热外掠平板外部流动外掠单管外掠管束(光管;翅片管)无相变换热竖壁;竖管无限空间横管自然对流换热水平壁(上表面与下表面)对流换热有限空间夹层空间混合对流换热————受迫对流与自然对流并存垂直壁凝结换热凝结换热水平单圆管及管束外凝结换热相变换热管内凝结换热大空间沸腾换热沸腾换热管内沸腾换热(横管、竖管等)1.1.1 圆管内受迫对流换热(1) 层流换热公式西德和塔特提出的常壁温层流换热关联式为Nu f1.86 Re 1f / 3 Pr 1f / 3 ( d )1 / 3 (f )0.14lw或写成d 1 / 3f0.14Nu f1.86( Pe f l )( )w式中引用了几何参数准则d,以考虑进口段的影响。
l适用范围: 0.48 Pr 16700, 0.0044 (f )9.75 。
w定性温度取全管长流体的平均温度,定性尺寸为管内径 d 。
如果管子较长,以致[(Re Pr d)1/ 3 ( f) 0.14 ]2lw则 Nu f 可作为常数处理,采用下式计算表面传热系数。
常物性流体在热充分发展段的Nu 是Nu f 4.36(q const)Nu f3.66(t w const)(2) 过渡流换热公式对于气体, 0.6Pr f1.5 , 0.5T f1.5 , 2300Re f 104。
在我想变的对流传热过程中

在我想变的对流传热过程中对流传热是一种常见的热传导方式,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对流传热的原理、应用和影响因素,并从人类的视角出发,描述这一过程。
一、对流传热的原理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而传递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对流传热常常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中,由于流体的流动,热量可以通过流体的传递而实现。
这一过程主要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情况。
自然对流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由于温度差异而导致的流体的自发流动。
例如,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热水壶中的水自然对流现象,当壶底加热时,底部的水受热膨胀,形成一个上升的热流,同时冷却的水则下沉,形成一个下降的冷流,这样就实现了热量的传递。
强制对流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流体被迫流动,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例如,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风扇吹过的空气对热量的传递。
风扇产生的气流使空气迅速流动,使热量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这就是强制对流。
二、对流传热的应用对流传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对流传热在空调和暖气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空调系统通过强制对流将室内的热量带走,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
暖气系统则通过强制对流将热量传递到室内,提高室内的温度。
这些系统使我们在不同季节里都能享受到舒适的温度。
对流传热在汽车散热系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需要及时排出,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散热器通过对流传热的方式,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空气,从而实现散热。
对流传热还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例如,化工厂中的反应釜需要通过对流传热的方式控制温度,保证反应的进行。
工业炉窑中的燃烧过程也需要对流传热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三、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对流传热的效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流体的性质,不同的流体具有不同的热导率和粘度,这会影响对流传热的效果。
其次是流体的流动速度,流体的流动速度越大,对流传热的效果越好。
再次是传热表面的特性,传热表面的面积越大,对流传热的效率越高。
§6-4 自然对流换热解析

Logo
夹层内流体的流动,主要取决于以夹层厚度
为特征长度的 Gr 数:
Gr
对于竖直夹层,当 对于水平夹层,当
gt
3
2
当 Gr 极低时换热依靠纯导热:
Gr 2860 Gr 2430。
注意:与教材数据的不同!这里的数据仅供参考!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The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ogo
二、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这里仅讨论 如图所示 的竖的和水平的两种 封闭夹层的 自然对流换热 ,而且仅局限于气体 夹层。
封闭夹层示意图 (tw1 tw2 )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The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ogo
3、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式 从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出发,可得到自然对流换 热的准则方程式:
Nu C ( Gr Pr ) C Ra
n
n
6-16
式中:格拉晓夫数是浮升力/粘滞力比值的一种量度。其值 的增大表明浮升力作用的相对增大。
6-17
注:竖圆柱按下表与竖壁用同一个关联式只限于以下情况:
d 35 1/ 4 H GrH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The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ogo
Heat Transfer
建筑工程系
The 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5-5-自然对流

管束的排列方式有顺排和叉排两种形式。叉排中的 流动扰动比顺排时要剧烈,因此换热也较强。此外, 管束的间距s1和s2及管排数也影响换热强度。
顺排 叉排
最小截面
高正阳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2. 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h 计算的关联式
Nu C Re
m
式中C、m 之值见教材表,上式主要用于气体,因此Pr 数的影响归到了系数 C 中。
2 2
高正阳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三、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自然对流换热分类:
大空间 有限空间
常用的关联式: Nu C (Gr Pr)
n
Gr
g v tl
2
3
Ra Gr Pr
高பைடு நூலகம்阳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t w t
t w t
水平大平板上下不同的自然对流状态示意图
Nu C Re Pr
n 1/ 3
式中C、n 之值见教材表5-5 定性温度取
tr 1 2
t
w
tf
特征长度取管外径d
特征流速取来流速度
u
对于高温气流冲刷的管子,若 壁温过高,可能发生爆管现象, 在管子的那一点易发生?
高正阳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二、外掠管束换热实验关联式
1. 流动和换热的特征
高正阳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1. 在对流温差大小相同的情况下,在夏季与冬季, 屋顶天花板内侧的对流换热是否相同?为什么? 2. 在地球上设计的一个自然对流换热实验装置,是 否同样可以在宇宙飞船上进行实验?
高正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计算已定准则数,根据范围确定具体关联式; 并计算出最终结果:计算Nu→h →q。
❖作业 6-13
❖
6-34(单管)
1、对管内强制对流换热,为何采用短管和弯管可以强 化流体的换热?
2、其他条件相同时,同一根管子横向冲刷与纵向冲刷 相比,哪个的表面传热系数大,为什么?
§6-5 大空间与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准则方程式:
n
Num C(Gr Pr)m
式中 C、n查表(6-10)
(6-37)
Gr
gV tl2
νu0
u0 ν
gV tl
ν2
3
——格拉晓夫准则
(6-34)
——体积膨胀系数( K 1), 理想气体有 1
T
定性温度:tm
(2)液体换热温差大时,用式
Nu C Gr Prnψ
2、给定常热流密度q
物性修正因子
tw 未知 → t 未知
引入新的准则数
Gr
GrNu
g ql4 ν2
准则方程 Nu B Gr Pr m
(6-44) (6-43)
(1)平板的B、m见表 (6-11)
(2)对于竖壁(层流局部值关联式)
一、自然对流的流动特征
热竖壁为例:
1、温度和速度分布 P264图6-15 温度不均 → 密度不均 → 速度分布
2、自然对流的边界层及换热特征 (1)层流 → 过渡区 → 紊流 (2)hx ~ x
3、自然对流的边界层可用干涉仪直观的观察、研究。
4、自然对流换热的分类 (1)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底部封闭:a H 0.28 底部开口:b H 0.01 (2)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如图6-15
Nux 0.6 Grx Pr 1 5
(5-84)
使用范围:105 Grx 1011
∵ tw 未知,试算(迭代):
设
tw0
Gr* Nu
h
t q h
t
1
w
三、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实验关联式
1、准则方程一般形式
Nu
c Gr
Pr n
H
2、流体外掠球体的换热实验关联式
(6-30)
3、横掠管束换热实验关联式
1)见图6-13,6-14注意图中尺寸,且分顺排、叉排 2)实验关联式(管排数 n 16 ) ,见表6-7~6-8
3)管排修正( n 16 时)
h' nh
n
见表6-9
横掠管束
§6-5 大空间与有限空间内自然对流传热 的实验关联式
Nu 0.061Gr Pr 1 3
适用范围: Gr 4.6105
与 H 无关
•自学:例题6-6~6-8
(6-47a) (6-47b)
对流换热计算的一般步骤:
1、首先判断是哪一类换热;(强制对流or自然对 流?圆管or平板?管内or管外?横掠or纵掠?)
2、正确选定定性温度和特征尺寸、特征流速;
•不依靠泵与风机等外力推动由流体自身温度场的 不均匀所引起的流动称为自然对流
自然对流是流场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的密度不均匀分 布,在浮升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流体运动过程。 自然对 流换热则是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因温度不同引起的自 然对流时发生的热量交换过程。
(1)竖板(竖管) (3)水平板 (2)水平管 (4)竖直夹层 (5)横圆管内侧
3、在地球表面某实验室内设计的自然对流换热实验, 到太空中是否仍然有效,为什么?
4、在对流温度差大小相同的条件下,在夏季和冬季,屋 顶天花板内表面的对流放热系数是否相同?为什么?
m
这里: Gr
gt 3
ν2
Nu h
特征长度:
定性温度:
,
tm
tw1
tw2 2
1
273 tm
t tw1 tw2
2、实验关联式
(1)竖空气夹层(常壁温)
Nu
0.197 Gr
Pr 1
4
H
1 9
Gr 8.6103 ~ 2.9105 适用范围:
H 11 ~ 42
Nu
0.073Gr
Pr 1
3
H
1
9
适用范围: Gr 2.9105 ~ 1.6107
H 11 ~ 42
(6-46a) (6-46b)
(2)水平空气夹层(常壁温)
Nu 0.212Gr Pr1 4
适用范围: Gr 1104 ~ 4.6 105
tw
2
t
H 竖壁或竖圆柱的高度
特征长度:l d 水平放置圆柱(横圆柱)的外径
l 水平壁的长度
使用范围:Gr 决定量见表6-10
1、给定常壁温 tw
t tw t
Gr
用式(6-37)式中C、n查表6-10 说明:(1)竖圆柱
d 35 H GrH1 4
(6-38)
限制d不能相对太细, 否则边界层与直径相比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