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题的技巧之人物形象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2011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方法、知识清单

2011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方法、知识清单

2011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方法、知识清单新高考新教法2011-03-29 20062011文学作品阅读(小说阅读)方法、知识清单来源考纲解读1、选材以小小说为主,但也包括长篇中篇的节选。

2、古今中外都在涉及,但又以中国当代小说为主,近年外国小说的考察呈现上升趋势。

3、传统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的描写,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社会生活。

4、现代派小说是一种强调表现危机感、荒谬感、困惑感,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失衡、对立并寻求突破、谋求和谐的文学作品。

5、小说阅读考查的能力与散文相比,侧重点不一样。

重点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考查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等。

一、考人物形象人物鉴赏要注意分析塑造人物的描写手法;要注意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形貌神态,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牲;要注意联系人物生活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1、解题思路分四步走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答案组织模式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如(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见《三·二》P272)解题思路鉴赏形象,要能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小说中有关董师傅的描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然后根据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概括董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文章第2段介绍了董师傅精通木匠和他平静的日子,说明他技艺精湛,有一颗平常心;第三3段介绍他晚上收工后来湖边闲坐,说明他有生活情趣;第5段写他领着小翠游湖,并帮他带路,说明他乐于助人。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2小说阅读之人物类题型知识点

2小说阅读之人物类题型知识点

小说阅读之赏析人物形象知识点二、赏析人物形象“赏析人物形象”,是小说阅读能力考查的重头戏。

近三年主要是从“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角度来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的。

从设问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要求考生概括小说主要人物(有时也考查次要人物,如《塾师老汪》中的东家老范)的性格特点,然后加以分析。

当然,有的考题只要求概括人物形象,或者概括人物形象的某一方面,然后加以分析。

[题型1] 分析概括形象特点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首先要关注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细节。

另外,还要重视小说中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结合故事情节、跟文中其他人物的对比、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

1.判断小说的主人公(1)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

主人公出场并与周围的人或事物发生矛盾冲突是小说情节的开端。

主人公性格的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主人公是小说中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是小说中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

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

(2)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的主题。

小说中诸多人物中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2.弄清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1)主要人物的作用。

即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也就是要从作者塑造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和意图考虑。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强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凸显或揭示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物象的作用。

小说中引入的特别重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①突出人物性格,深化小说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④丰富文章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

九年级语文上册 《小说阅读》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一、小说的概念和三要素1.小说的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情节和环境。

其中,人物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

(1)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

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来自作者的虚构,但这种虚构又往往借助一个或多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糅合熔铸而成的。

因此,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方法有外貌(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外貌(肖像)描写反映一个人的大致性格,语言描写凸显人物性格,动作描写透视人物思想感情,心理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本质特征。

(2)小说的故事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它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在具体作品中,这四个部分的布局不一定能够完全分清,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以颠倒或交错,目的是要做到紧凑、新颖。

为了使小说引人入胜,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会同时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使情节丰富的重要手段。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在《孔乙己》的开头,作者对鲁镇咸亨酒店的描写,介绍了酒店的布局,描写了短衣帮、穿长衫的两种喝酒人的身份、地位、经济状况等,艺术地展现清末年间社会上的贫困知识分子的生活。

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以及场景,用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等。

如《孔乙己》一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要么渲染咸亨酒店冷清、压抑的气氛,要么烘托孔乙己出场时悲凉、凄惨的气氛,并暗示了孔乙己必然的悲剧命运。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解题技巧PPT

小说阅读之人物形象解题技巧PPT

4、看背景介绍
▪ 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 人物性格。
▪ 例如,《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 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因 此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依托。
5、看评价
▪ 从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中认识人物性格。
▪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 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儿”“凤辣子” 就揭示了王熙凤泼辣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的作用
提问方式: 文中xx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线索人物)
从三个方面思考
思考:《祝福》中的柳妈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柳妈好心建议祥林嫂捐 门槛赎罪却把祥林嫂推向深渊。
②深化小说的主题。以柳妈为代表的劳动者 不自觉的帮统治者“吃人”更显示出时代 的黑暗与荒凉。无情的鞭挞了封建礼教吃 人的本质。
1、看故事情节 2、看矛盾冲突 3、看细节描写 4、看背景介绍 5、看评价
1、看故事情节
▪ 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的性格 ▪ 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作者为
了更好地展示别里科夫的性格特点,特意 安排了结婚这一情节。像别里科夫这样厌 恶别人、恐惧生活的人居然要结婚,结果 必然以悲剧告终,这更加突出了他封闭、 胆小、多疑的特点。
2、看矛盾冲突
▪ 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 例如,《水浒传》中,林冲与高俅父
子及其帮凶的矛盾冲突,就反映了林冲对 待压迫先是妥协退让,最后奋勇复仇的形 象。
3、看细节描写
▪ 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形象。抓住肖像描 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细 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 例如,《老人与海》中,作者在描述老 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时善于运用动作描写, 将老人的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 度,突出了老人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最新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做题方法优秀

最新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做题方法优秀

最新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做题方法优秀
首先,要全面了解人物形象。

其次,要对人物形象进行系统分析。

在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
1.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相貌、衣着等方面的描写。

这些描写
往往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

读者应该仔细观察小说中对人物外
貌特征的描写,通过细节来了解人物形象。

2.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人物形象刻画的核心内容。

读者可以
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对他人的态度、内心的思考等方面的描写来了解人
物的性格。

此外,还可以通过人物与其他人物的互动来揭示其性格特点。

3.内心世界:人物的内心世界往往是人物形象最为深刻和复杂的部分。

读者可以通过对人物的思想、情感、欲望等方面的描写加以分析,揭示人
物内心的矛盾、追求和转变,以及显示人物性格的深层意义。

最后,要结合文学背景和作品主题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要进行优秀的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读者需要全面了解人物
形象,并从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内心世界、语言行为等方面进行系统的
分析,同时结合文学背景和作品主题进行解读。

通过这种方法,读者能够
深入理解小说人物形象,揭示其深层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作品。

技巧之小说阅读人物形象题

技巧之小说阅读人物形象题

答题技巧之小说阅读人物形象题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与角度(1)描写方法:◎外貌描写,指人的肖像描写,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五官、面容长相等)、身材(高、矮、胖、瘦)、衣着(穿着打扮)和表情(喜、怒、哀、乐)等。

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刻画人物形象。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神态描写主要描写的是脸上的表情。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写作方法之一,是通过描写人物特有的动作行为,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等。

◎语言描写,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2)描写角度:◎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直接对人物的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别人的描述、作者的议论。

?常见提问形式: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某某人物?请简要分析。

或:分析文章对某某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或:文章是如何塑造某某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题格式:①指出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是什么;②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③点出这种手法的作用、效果,即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注意:在具体答题时要根据题目设问的实际情况对这三个步骤稍作顺序上的调整或取舍。

【例题1】父亲黝黑的脸色更加难看,微微皱了下眉,拍拍手站起来,微倾着身子,从怀里掏出一只破钱包,取出三十元,在粗糙的指间摩了摩,递给我说:“天冷了,你娘身子不好,眼也花得不中用了,不再给你做棉袄,你就自己买件儿算了。

”我拿着钱,心里好似有什么东西堵着一样,说不出话来。

【问题】本段话当中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答案】“脸色”——外貌描写,“皱眉”—-神态描写,“站起来”——动作描写,“递给我说”--语言描写,“我心里堵”--心理描写。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

小说阅读的知识清单一、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注意概括介绍)B、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⑴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3.“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4、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定性+定量)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1)勤劳,朴实(淳朴),善良,真诚,守信,爱国,执著,乐观,豁达、勇敢,坚韧,顽强,倔强,自信,正直,仁厚,安分守己,温顺,节俭,聪明,机智,精明,干练,伶俐,踏实,谨慎,细腻,吃苦耐劳,有生活情趣,有平常心,有文化,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主见,有魄力,通情达理,技艺高超,讲究信誉,从容淡定,胸怀宽广,经验丰富,热心体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大而无私,无私奉献,乐观开朗,自尊心强,刻苦勤奋,粗犷豪迈;(2)狡猾,自私,自卑,自傲,虚伪,粗鲁,冷漠,暴躁,贪婪,泼辣,卑鄙,无耻,圆滑,世故,敏感,逆来顺受,卑劣吝啬,忍辱苟安,委曲求全,谨慎多虑,自主意识薄弱,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善于逢迎,伶牙俐齿,阴险狡诈,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爱慕虚荣,损人利己。

5、如何判断谁是主人公?①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

②主人公的表现及其性格决定小说的主题。

6、各类形象的作用(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9小说阅读(考点清单统编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9小说阅读(考点清单统编版)

专题9 小说阅读一、课标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

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考试内容课内篇目:九年级上册:《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九年级下册:《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蒲柳人家》小说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设置题目。

另外主题和语言也是重点考查内容。

选材以课外为主,内容上将侧重弘扬真善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字,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解决问题。

三、考试题型文学作品的考试题型以主观题为主,考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分析人物形象2.情节梳理3.环境描写的作用4.主题主旨、情感把握5.赏析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6.拓展探究四、方法技巧(一)分析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者笔下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想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活动的。

这里说的环境,既指自然环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

前者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情节本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程,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鲜明的个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之人物形象
一、设题类型
1、分析人物形象。

常见问法:(1)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常见问法:(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常见问法:有人认为XXX怎么样?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思路点拨: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神态细节等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
性格特征。

(即正面塑造人物小说的方法)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别人的描述、衬托对比等)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b.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的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5.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
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答题模式:
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答题方法:特点+身份
比如; ××是一位怎么样(一般为形容词)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
工人,农民,诗人等
比如; ××是一位怎么样(一般为形容词)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工
人,农民,诗人等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
三、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常见问法:
(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3)赏析XX(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思路点拨:从以下几个方面答题
①情节:(线索)
②人物: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
与…形成对比(对照)
③环境:烘托
④主题:揭示、升华主题
人物作用答题样式:(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

四、人物评价题(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常见问法:有人认为XXX怎么样?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究?答题时一是观点要明确,是褒是贬要一目了然;二是理由要充分合理,要从小说中找出相关描写来佐证;三是不能脱离小说中人物分析,要紧扣文本;四是评价可多
元化,但要分清多种不同的态度。

答题模式:叙述+分析+评价。

(写几点,一般看分值)
①先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
②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1.……2.……3.……”
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抓描写,联情节
③可加总结句,“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审题四大注意
1.审题要细心
2.要有分点意识
3.尽量用原文的话答题
4.尽量用专业术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