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科目作业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机械工程专业专业课程作业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机械工程专业专业课程作业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机械工程专业专业课程作业2、我们站在台子的边缘要倒的时候,会使臂从上向前方回转的作用是什么?答:用来产生动态稳定性的运动。

我们站在台子的边缘要倒的时候,为了避免失去平衡而摔倒,身体做出的产生动态稳定性的运动。

4、动物行走方式和步态研究在仿生机械研究上的工学意义是什么?答:通过对动物行走方式和步态的研究,并利用研究中获得的知识,进而解决仿生机械驱动、能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6、体重在0.001g~10kg 的小型飞翔生物体质量与翅膀扇动频率间的关系?答:体重在0.001g~10kg 的小型飞翔生物的质量越小,飞行时翅膀的扇动频率越快。

反之,飞翔生物的质量越大,飞行时翅膀的扇动频率越慢。

8、生物输送物质过程中的高效混合机制在仿生机械上的工学意义是什么?答:生物输送物质过程中的高效混合机制在仿生机械上的工学意义:1)由分子扩散输送物质量的大小与两个液体结合面的面积成正比增加。

为尽快地混合,血管分支上有无数毛细血管,细小地深入到组织中以确保庞大的表面积,重要的是混合初期,要使想要混合的物质进入到被混合物质内部,就要形成分散的状态,并且要增大两种液体接触的边界面积。

2)由T=L2/D可知:由两种液体的初期边界面,一方的液体分子扩散已经到达另一方液体中的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与该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增大。

因此,为得到实用的混合时间,就要象生物组织的细胞间隔那样,需要一种能够使2种液体交互分散的间隔保持在数十μm量级左右的结构。

10、什么是自重构?自修复?自装配?答:自重构—可以自装配、自修复的机械。

自修复—象三肠虫、水蛇那样自己能够修复自己的再生技能。

即使系统中的某些部分无论受到怎样的损坏,也无需借助于人的帮助,自己恢复自己的技能。

自装配—大量地准备同一种类的单元体,如果能够自由地变更它们的组合,则通过不断地连接并改变单元体,能够使最初不定形态的单元体群的聚合体改变形态而成为我们所期望的形态,单元的聚合体随意地组装出整体的形态,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自装配。

2012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作业答案

2012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作业答案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2012年公需科目作业1. 简述 TRIZ 理论的定义、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

学习本门课程有哪些好处?答:TRIZ 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 (G. S. Altshuller 在 1946年创立的, Altshuller 也被尊称为 TRIZ 之父。

1946年, Altshuller 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

当时 Altshuller 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 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 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 Altshuller 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 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 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

以后数十年中, Altshuller 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 TRIZ 理论的研究和完善。

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 TRIZ 的研究团体, 分析了世界近 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 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 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 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 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 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 TRIZ 理论体系。

TRIZ 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 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 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其次, 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第三, 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

TRIZ 理论主要内容:包括资源分析、矛盾分析、物场分析等几方面的问题。

专业课作业-2012黑龙江省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作业

专业课作业-2012黑龙江省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作业

专业课作业9. 绘制倒置式屋面构造简图倒置式屋面10. 架空层屋面的隔热原理是什么?答:架空通风隔热间层设于屋面防水层上,其隔热原理是:一方面利用架空的面层遮挡直射阳光,另一方面利用间层通风散发一部分层内的热量,将层内的热量不间断的排除,不仅夏季有利于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而且增加空气层对屋面的保温效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1. 屋面隔热构造有哪些?答:目前寒冷地区,建筑物的屋顶保温构造形式主要有:1、按屋顶型式分,主要有平屋顶和坡屋顶两种形式。

2、按保温层和防水层的位置不同,主要有普通保温屋面和倒置式屋面两种形式。

12. 简述窗的节能措施答:窗户是建筑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

窗户不仅有与其他围护结构所共有的温差传热问题,还有通过窗户缝隙的空气渗透传热带来的热能消耗。

在不同区域、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建筑功能对窗户的要求是有差别的,但是其基本原则都是在保证一定的采光、通风条件下,围绕着控制窗户的得热和失热进行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使窗户到节能要求:(1)控制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窗墙面积比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窗墙面积比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不同地区冬、夏季日照情况,季风影响,室外空气温度,室内采光设计标准,通风要求等因素。

一般普通窗户的保温性能比外墙差很多,而且窗的四周与墙相交之处也容易出现热桥,窗越大,温差传热量也越大。

因此,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

建筑节能设计中对窗的设计原则就是在满足功能要求基础上尽量减少窗户的面积。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有不同的气候分区,每个分区有自己特有的气候特征,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不同气候区的窗墙面积比标准来进行控制。

例如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冬季比较长,建筑的采暖用能较大,窗墙面积比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限制。

从节能角度上看,在受冬季寒冷气流影响的北向及接近北向的墙面上应尽量减少窗户的面积。

东、西向的取值,主要考虑夏季防晒和冬季防冷风渗透的影响。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专业课作业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专业课作业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建材工程—专业课作业土木工程材料7、配制高强混凝土时对骨料有何要求?高强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决定于基体强度、基体与骨料间的粘结强度以及粗骨料的强度,配制高强混凝土的粗骨料宜选用最大粒径尽可能小的表面粗糙的多棱角碎石,有利于提高界面粘结强度。

由于混凝土内各个颗粒接触点的实际应力可能会远远超过所施加的压应力,所以要求骨料的强度高于混凝土强度. 但粗骨料也不宜过强、过硬。

应选择物理力学性质尽可能与水泥石性质相近的骨料:包括强度、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收缩率等指标相近。

这样有利于骨料与水泥石在各种条件下共同作用,减少由于性质差异过大引起的内应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界面缺陷。

8、高强混凝土为什么耐火性较差?由于高强混凝土的优良性能,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

但其致密性,脆性较大,渗透性低也导致其抗火性不好,容易产生爆裂。

在现实火灾中,爆裂已成为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温的影响下,混凝土的性能发生重大改变,高强混凝土在高温中会引起物理变化,包括由于热膨胀、内应力以及和失水相关的蠕变所引起的一系列较大的体积变化,这些体积变化可引起较大的内应力而导致微裂缝和断裂。

对于湿度较大的混凝土,遭受瞬时火灾(高温)作用后,可导致混凝土的爆裂和潜在的灾难,而高强混凝土尤为严重,从而造成较大的内应力而导致破坏。

高温也会引起混凝土化学和微结构的变化。

9、提高高强混凝土耐火性的措施有哪些?提高高强混凝土有效耐火性的技术措施主要有:(1)、在不掺纤维的混凝土中,掺入复合掺合料,起不到改善混凝土耐火性的目的。

其强度损失和基准混凝土一样。

(2)、加入纤维的混凝土,耐火性能有明显的改善,普通河砂混凝土平均提高了29%,机制砂混凝土平均提高了40%。

(3)、掺混杂纤维的混凝土比单纤维的混凝土耐火效果好,并且三种单独的纤维效果基本一致,无明显区别,相差5%以内。

普通河砂混凝土单掺一种纤维平均强度损失为51%,掺入混和纤维平均强度损失为39%,较单掺提高12%;机制砂混凝土单掺一种纤维平均强度损失为47%,掺入混和纤维平均强度损失为29%,较单掺提高18%。

2012年公路工程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交通工程作业二

2012年公路工程黑龙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交通工程作业二

黑龙江省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交通工程专业专业课程
作业二
姓名: XXX
报名号: XXXXXXXXX
职称: XXX
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X
3某二级公路,V=60km/h,路面宽度10m,路上某一弯道R=220m,曲线长L=150m,弯道内侧障碍物距路面内边缘4.2m,试计算该弯道能否保证会车视距(150m) ?
解:
行驶速度V=60*0.9=54km/h
会车视距=2*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S=S1+S2
S1=V/3.6*t V=54km/h=15m/s t=2.5s
S1=15/3.62.5=10.42m
S2=V2/(254 *(ψ+Ψ))
该弯道能保证会车视距要求。

4 某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存在一连续陡坡,200m6%+100m8%,若后面接7%的纵坡,最多可接多少米就必须要设置缓坡段?
解:
按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设计速度为30km/h,纵坡7%时最大坡长为500m,200m6%+100m8%的平均纵坡为6.667%,后面接7%的纵坡,按照平均纵坡计算,最多可接214m就必须要设置缓坡段,否则违反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

2012年度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中高级职称)专业课答案

2012年度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中高级职称)专业课答案

2012年度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中高级职称)专业课答案培训背景在职场中,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必备的能力。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不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还要及时更新旧知识。

为了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黑龙江省在2012年度开展了一系列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其中,中高级职称的专业课培训更是备受关注。

培训目标本次培训的目标在于,通过知识更新的方式,提高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帮助其更好地胜任工作任务。

培训内容中高级职称的专业课培训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热门技术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每个行业都会有新技术的出现和新应用的推广。

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不断跟进和学习新的知识,以便抓住机遇和提高职业竞争力。

2. 新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也应运而生。

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这些新的标准和方法,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风险管理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风险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学习和了解风险管理的概念、方法和实践,以帮助企业成功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4. 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政策环境和法律框架的约束下,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需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开展业务。

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学习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提高对企业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水平。

培训方式中高级职称的专业课培训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线上培训线上培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培训方式,其优点在于灵活、方便和成本低廉。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工作之余随时随地学习新的知识。

2. 线下课程线下课程是传统的培训方式,其优点在于互动性强、学习效果好。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和其他同行的交流和互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3. 自学自学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其优点在于灵活、便捷和个性化。

2012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初级职称)公需课程作业

2012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初级职称)公需课程作业

2012年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初级职称)公需课程作业1、简述TRIZ理论的定义、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

学习本门课程有哪些好处?答:(1)TRIZ理论的定义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Altshuller也被尊称为TRIZ之父。

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

当时Altshuller在前苏联里海海军的专利局工作,在处理世界各国著名的发明专利过程中,他总是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当人们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时,是否有可遵循的科学方法和法则,从而能迅速地实现新的发明创造或解决技术难题呢?答案是肯定的!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们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能动地进行产品设计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

以后数十年中,Altshuller穷其毕生的精力致力于TRIZ理论的研究和完善。

在他的领导下,前苏联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组成了TRIZ的研究团体,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2)核心思想①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②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③再次,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

(3)主要内容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 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作业答案(初、中、高级用)

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作业答案(初、中、高级用)

2012年度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初级职称)专业课程作业一1、建筑选址应考虑哪些因素?答:1.1地形条件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建筑的选址应根据气候分区进行选择。

(1)对于严寒或寒冷地区,选址时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等凹形地域。

主要是考虑冬季冷气流在下凹地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位于凹地的底层建筑需要保持所需室内温度会多消耗一部分采暖能量(图1)。

图1 低洼地区对建筑物的“霜冻”效应(2)对于夏季炎热的地区而言,建筑布置在下凹地却是相对有利的,这些地方往往容易实现自然通风,尤其是到了晚上,高处凉爽气流会流向凹地,把室内热量带走。

在江河湖泊丰富的地区,易产生水陆风而形成气流运动,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充分利用水陆风以取得穿堂风的效果,对改善夏季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是非常有利的。

在规划设计时还应充分考虑建筑物周围的微气候环境,应该有足够的绿地和水体,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尽量减少硬化地面面积,并利用植被和水域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微气候环境。

1.2 争取良好的朝向,宜向阳避风(1)居住建筑的基地应选择在向阳避风的地段上冷空气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风压和冷风渗透均对建筑物冬季防寒保温带来不利影响,尤其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冬季室外气候对建筑物的影响很大,居住建筑影选择避风地段建造。

(2)争取选择建筑物的最佳朝向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朝向应以南北位置,这样可以使每户均有主要房间朝南,对争取日照有利。

同时,建筑朝向可以在不同地区的最佳建筑朝向范围内做一定的调整,以争取更多的太阳辐射。

(3)选择满足日照要求,不受周围其他建筑严重遮挡的基地。

2、建筑组团平面布局有哪些形式?答:建筑群的布局可以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考虑,一般的建筑组团平面布局有行列式、错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等,他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图2):行列式——建筑物成排成行的布置,能够争取最好的建筑朝向,使大多数居住房间得到良好的日照,并有利于通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专业科目作业
1、绘制倒置式屋面构造简图。

保护层
保温层
防水层
找平层
结构层
2、架空层屋面的隔热原理是什么?
架空通风隔热间层设于屋面防水层上,其隔热原理是:一方面利用架空的面层遮挡直射阳光,另一方面利用间层通风散发一部分层内的热量,将层内的热量不间断的排除,不仅夏季有利于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而且增加空气层对屋面的保温效果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屋面隔热构造有哪些?
有以下隔热构造:
(1)架空层屋面
架空层宜在通风较好的建筑上采用,不宜在寒冷地区采用,高层建筑林立的城市地区,空气流动较差,严重影响架空屋面的隔热效果。

(2)蓄水屋面
蓄水屋面是在刚性防水屋面上设置蓄水层,是一种较好的隔热措施。

其优点是可以利用水蒸发时带走水层中的热量,消耗晒到屋面的太阳辐射热,从而有效减少了屋面的传热量、降低屋面温度,是一种较好的隔热措施。

但蓄水屋面不易在寒冷地区、地震地区和震动较大的建筑物上采用。

(3)反射屋面
利用表面材料的颜色和光滑度对热辐射的反射作用,对平屋顶的隔热降温也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屋面采用淡色砾石屋面或用石灰水刷白对反射降温都有一定的效果,适用于炎热地区。

如果在通风屋面中的基层加一层铝箔,则可以利用其第二次反射作用,对屋顶的隔热效果将有进一步的改善。

(4)种植屋面
种植屋面是利用屋面上种植的植物来阻隔太阳光照射,能够防止房间过热,隔热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控制热量:一是植物的茎叶的遮阳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屋面的室外综合温度,减少屋面的温差传热量;二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太阳能用于自身的蒸腾;三是植
被基层的土壤或水体的蒸发消耗太阳能。

因此,种植屋面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隔热节能屋面。

4、简述窗的节能措施。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使窗户到节能要求。

(1)控制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
窗墙面积比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窗墙面积比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最主要的是不同地区冬、夏季日照情况,季风影响,室外空气温度,室内采光设计标准,通风要求等因素。

一般普通窗户的保温性能比外墙差很多,而且窗的四周与墙相交之处也容易出现热桥,窗越大,温差传热量也越大。

因此,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

建筑节能设计中对窗的设计原则就是在满足功能要求基础上尽量减少窗户的面积。

(2)改善窗框的保温性能
窗框及窗体材料的导热系数直接影响到外窗的保温性能,过去,绝大部分窗框是木制的,保温性能比较好。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金属窗框越来越多,但这些窗框的传热系数很大,热损失比较大,应采取保温措施。

首先,将薄壁实腹型材改为空心型材,内部形成封闭的空气层,提高保温能力。

其次,开发塑料构件,已获得良好的保温效果。

目前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是断热铝合金窗框、PVC塑钢窗框。

(3)增加窗扇层数
单扇窗的热阻很小,适用于较温暖地区。

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应采用双层甚至三层窗,由于两层窗扇之间所形成的空气层加大了窗的热阻,所以增加窗扇层数能够提高窗户的保温能力。

(4)提高窗的气密性,减少空气渗透量
窗框与墙、窗扇及玻璃之间的缝隙会产生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从建筑节能的角度讲,在满足室内卫生换气条件下,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量过大,就会导致冷、热耗增加,因此必须控制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量。

除了提高门窗的制作质量外,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密封材料采用高效、保温、隔声好的弹性材料(比如发泡的聚氨酯等可膨胀材料)作填充料,能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5)合理的选择玻璃
玻璃材料的透光系数、太直射透射率、传热系数等指标,对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和采暖空调能耗影响很大。

外窗玻璃常采用传热系数小的普通中空玻璃,目前又出现了比普通中空玻璃保温节能效果更好的镀膜玻璃,主要有热反射镀膜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Low-E玻璃和中空玻璃相结合的Low-E中空玻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