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16)
音乐优质课教案(集合16篇)

音乐优质课教案(集合16篇)音乐优质课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掌握乐曲节拍,能够边用手打节拍边学习演唱歌曲。
2、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尝试变游戏边学唱和巩固歌曲,通过观察玩游戏的方法,分辨游戏所蕴含的规则。
3、在游戏过程中尝试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合怍游戏,初步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数豆豆(l)教师出示一个浅浅的盘子,里面有若干颜色鲜亮,大小适中的豆豆,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些豆豆,描述豆豆的样子(教师可提示:"圆溜溜"的),教师事先告诉幼儿,这些豆豆是和小朋友玩游戏的,不是吃的,做完游戏了老师再给小朋友一些干净的豆豆吃。
(2)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和豆豆玩游戏的,教师伸出食指,-下-下"点豆豆",同时完整地清唱歌曲一遍:"一、二、三、四,数豆豆,豆儿豆儿圆溜溜,五、六、七、八,哎呦呦,装进我的小裤兜。
"唱完歌曲,教师将几个豆豆放进裤兜,问小朋友:"豆豆装到哪里了?…'装了几个豆豆?"小朋友猜一猜。
教师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和小朋友一起数一数,装了几个豆豆。
2、学唱歌曲(1)教师提问:"老师刚才是怎么数豆豆的?"和幼儿一起回忆、熟悉歌词。
教师用动作带幼儿说一遍歌词,然后鼓励幼儿伸出食指,和老师一起边唱歌曲边"点豆豆","猜豆豆"(2)请个别小朋友到前面来"和豆豆玩游戏",大家一起唱歌,唱完歌曲这名小朋友装几个豆豆放进自己的裤兜,其他小朋友猜一猜他装了几个豆豆。
再请他从裤兜里拿出豆豆放在透明袋子里,小朋友一起数数他装了几个豆豆。
3、跟钢琴伴奏唱歌、玩一占、豆豆"游戏(1)小朋友们变变变,变成各种各样的豆豆,做出不同的豆豆造型,说说自己是什么样的豆豆,老师变成一个大兜兜,大家来玩一个"点豆豆"的游戏。
《立定跳远》教案(精选16篇)

《立定跳远》教案(精选16篇)《立定跳远》教案篇1“立定跳远”的教案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立定跳远”的学习,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形成正确的概念。
2、增强学生的弹跳力以及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发展。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发展奔跑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活动:1、跳远:(立定跳远)2、游戏《换物接力》(1)准备部分: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要求:集队要做到: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整齐。
2、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安排见习生。
3、准备运动。
(2)基本部份一、立定跳远:动作要领:两脚自然左右开立,上体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各一次,两腿配合作自然弹性屈伸,然后两臂用力向前上方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疾速向前上方跳出,落地时以脚跟先着地。
重点:向前上方摆臂疾速有力,蹬地收腿。
难点:动作连贯,蹬摆配合。
1、教师讲解示范,提出重难点。
2、学生做一、二、三“三拍法”的摆臂练习。
3、学生做摆臂向上跳起的练习。
4、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摆臂向前上方跳跃的练习。
5、教师指出易犯过失,并进行纠正。
6、学生进行对比练习,分组练习。
二、游戏:(换物接力):游戏方法:在场上画一条起跑线,线前10米处并排画四个圆圈,间隔3米,圈内一个实心球。
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路纵队,正对圆圈站在起跑线后,各队排头手持一个小皮球。
发令后,各队排头疾速跑向本队前面的小圆圈,将皮球放在圈内,拿起实心球往回跑交第二人,第二人按上述方法进行,用实心球换回小皮球。
如此依次进行,以先跑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交流物必须放在圈内,如滚出圈外,要拾回放好再跑。
要求:认真游戏,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3)结束部分一、集队二、整理运动:原地踏步三、小结四、解散《立定跳远》教案篇2教材:1、立定跳远(4) ; 2.舞蹈。
任务:1、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动作的能力。
掌握立定跳远的基本技术发展跳跃技能。
2.通过学习舞蹈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动作美感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班故事教案(推荐16篇)

大班故事教案(推荐16篇)大班故事教案第1篇教案目标:1、欣赏,感受鲁班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
2、产生向鲁班学习的愿望,懂得从小就要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多动脑筋,才能变得更聪明。
重难点:欣赏,感受鲁班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
准备:1、挂图《鲁班造锯》、小锯子一把。
2、收集鲁班图画书供幼儿欣赏。
教案过程:一、出示锯子,激发幼儿兴趣:1、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工具吗?它叫什么?有什么作用?2、教师小结:这种工具叫锯子,它是木匠专门用来锯木头等一些东西的。
3、过渡:那锯子是谁发明的呢?老师还有一个呢!二、欣赏,感受鲁班善于观察、敢于尝试的人物形象特征:1、欣赏《鲁班造锯》的,知道锯子的由来:(1)教师生动地讲述。
(2)提问,引发幼儿思考:鲁班怎么会把锯子做成这种模样的?(3)教师小结:鲁班善于观察周围的东西,他发现了野草叶子周围的小齿,他就在野草叶子的启发下经过反复的研究发明了锯子。
2、欣赏《鲁班造锯》的,知道伞的由来:(1)教师出:“远看像座亭,近看没有窗,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鼓励幼儿猜出谜底。
(伞)(2)教师讲述《鲁班造伞》,幼儿观察图片:师:你们知道我国第一把伞是谁发明的吗?请听《鲁班造伞》。
(3)提问,帮助幼儿理解:a、没有伞人们出门会怎么样?b、鲁班看见孩子们头上顶着荷叶,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c、人们夸奖鲁班,鲁班满意吗?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鲁班造出了怎样的伞?D、听了两个,你觉得鲁班是个怎样的人?三、鼓励幼儿介绍鲁班及他的有关发明:1、幼儿拿出收集的资料互相交流。
2、个别幼儿介绍。
3、教师小结:鲁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工。
他发明了曲尺、剧、打钻孔、墨斗等一套木工使用的工具,创造了攻城的云梯,水战的钩强和滑翔的木鹊等,他被木工尊为“祖师”。
4、鼓励小朋友要向鲁班学习,从小爱动脑筋,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要多动手做做,试试。
延伸:在科学区投放电池、灯泡、滑轮等材料工幼儿探索。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16篇)

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16篇)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总结和肯定学生的特长以及同伴的积极评价,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消除自卑,同时也感受被同伴欣赏的快乐。
课前准备:课件,测试表,档案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演示:一列火车徐徐开出,师谈话:今天,老师将带大家乘上火车到光明城去旅行,好不好?不过有个条件,先请大家学习案例、阅读,回答几个问题,只要开动了脑筋,就可以去旅行了。
1、学生自由阅读案例和思考:1)你认为范军和高静怎么样?2)、你对范军的所思所想有什么看法?老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它们。
可见正确认识自己对我们每个同学来说非常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乘上《欣赏自己》的列车,在旅行过程中学会欣赏自己吧!二、活动过程:一)、我的`优势在那里1、课件演示:火车来到第一站,站牌上一面写着“我的优势在那里”,一面出示测试表,让同学自己评评。
学生填后师作简单评析,让学生初步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让他们大声说说自己的优势。
二)、别人眼中的我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二站,站牌一面写着“别人眼中的我”,一面是要求:找你的好朋友和他说说悄悄话,指出他的优点和不足。
2、课上交流,老师问:你认同同学的评价吗?你愿意说出来吗?并且表扬敢于说自己缺点的同学。
3、小结后课件出示:别人的眼睛是镜子,有时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齐读)三)、讨论“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三站,站牌上写着“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请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介绍张海迪的事迹,然后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经历。
3、课件出示几条“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怎么办?”站长建议。
四)、涂涂我自己1、课件演示:火车开到第四站,站牌一面写着“涂涂我自己”,另一面是要求:涂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并整理成档案卡。
2、如有学生愿意可让他们讲一讲自己的小档案和今后的打算。
《猎人海力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6 猎人海力布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把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同师生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3.体会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每个人都要拥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4、识字、写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抓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品质;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
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篇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再读课文,按以下段落要点划分结构段:猎人海力布平时热心帮助别人。
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她。
龙王把宝石送给海力布,小白蛇再三叮嘱他,动物说的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
海力布利用宝石从鸟儿那里听到了可怕的消息。
海力布把鸟儿的话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变成了石头。
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一边读,一边画出要点,再组织答案,进行讨论,相互交流补充,教师订正,三、体会、感悟,《猎人海力布》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流传至今,那么同学们读完课文,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下面请大家再细致地读课文,提起笔,把你最感动的地方划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在全文中,有多处令人感动的地方值得深入体会。
1.第2自然段中“他热心帮助别人……敬爱他”2.第3—6段中,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3.第7—9段中,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及他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等。
……第二课时一、复述课文二、理一理师:同学们,学习了“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呢?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
“鹰、恩、酬、僵、叮、禽、塌、管、誓、谎、避”2、组词,造句。
3、分析字形。
4、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鹰、酬、僵、禽、誓、谎”5、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16《麻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6《麻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麻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2、怎么写清楚一件事?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怎么把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经过写具体:写动作,写声音,写想象。
4、使学生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了解怎么把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经过写具体:写动作,写声音,写想象。
教学难点:怎么写清楚一件事?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第四单元的内容是介绍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那么这个单元继续学习怎么把事情写清楚,了解事情的写作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讲读课文。
(一)了解事情的起因1、快速默读课文,勾出重要的词语2、指名读课文,读后回答问题: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时间:打猎回来时。
地点:林荫路上)3、自由读课文,读后师生讨论问题。
4、你知道什么事情?猎狗发现了什么东西?5、第三自然段讲猎狗发现了什么了?猛烈说明风很大,风很大的情况,环境很怎么样在这样的环境下,猎狗发现了一只弱小的什么?作者是怎么写这只小麻雀弱小的?小结:事情的起因:猎狗发现了一只弱小的小麻雀。
(二)了解事情的经过1、读第四自然段:写猎狗凶猛的样子是哪个词语?锋利,大嘴,嗅了嗅,作者怎么写动物的威胁?动物在捕猎之前它的动作都是很轻很慢,因为它怕把它的猎物吓跑了,要趁它不知道的时候猛然发起进攻。
在这里,作者写动物的凶猛就写它的动作。
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写动物也可以写它的动作。
2、读第五自然段:(1)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一只老麻雀怎么做的?(2)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把老麻雀比作石头,说明动作很迅速,很快,很干净,很利落。
(3)是什么让它有这样干净的动作?是母爱。
老麻雀害怕它的幼儿受到伤害,它的幼儿受到威胁了,作为母亲,它要尽全力保护它的幼儿。
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绝望,说明它觉得自己的力量在猎狗面前力量很弱小,是多么地不堪一击,但是它放弃了还是没有放弃呢?它要尽全力保护它的幼儿。
一二年级红色文化课教案第16课-热爱学习的儿童团

热爱学习的儿童团教学目标1、认识识字牌2、了解识字牌巧退敌兵的故事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儿童团除了站岗放哨之外的一些任务。
这节课,我们一起再次走进儿童团,看看他们的一项神秘任务。
2、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二、认一认1、出示课文插图,想一想,神秘任务会是什么呢?2、儿童想要成为光荣的儿童团员,就必须要识字,学习文化知识,这是为什么呢?3、结合前面学过的内容。
检查路条,为党送情报、写标语、散发传单。
如果不认字,怎么能够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务呀?4、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又是如何学习的呢?5、师总结:利用识字牌,利用种田、放牛、挑水的机会,认识识字牌上写的苏维埃共产党以及天地日月上下大小粮食、棉花之类,平时很容易用得上的汉字。
三、听一听1、小小的识字牌除了帮助大家认字懂道理,还能起大作用呢。
会是什么呢?2、讲述故事一识字牌巧退敌兵。
思考:儿童团员们是怎样把敌人给吓跑的吗?3、听完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啊?4、师总结:作为少先队员,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向儿童团员学习,继承他们热爱学习、勇敢抗争的精神,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四、学一学1、听完了故事,老师再给大家听一首红色歌曲。
聪明的同学们一定能在歌中找到了这首歌的主人公。
2、听完歌曲,读完歌词,你们发现了什么吗?3、每段结束句的滴滴答滴答,是不是像那不断吹响的号角呀?他正在召唤着少年儿童,时刻不忘团结起来参加红军与敌人斗争的使命。
多么有力量啊。
你们试着自己读一读。
五、总结:儿童团员们热爱学习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他们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
他们是我们的好榜样。
爱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案(通用16篇)

中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案(通用16篇)中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案篇1活动目的:1、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2、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谈话: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汇报:1、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①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知识。
②播放视频“车中的危险”。
2、学生介绍各种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①学生用课件或图片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②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
3、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①学生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
②学生讨论。
4、学生介绍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
(请学生分析他们违反了法规中的那些条款。
)5、交警介绍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6、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三)、师生小结:提问: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小结;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
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中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案篇2俗话说“水火无情”,是说水灾火灾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让我们没有安全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古诗三首(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出示课件5: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什么?【出示课件6】读五六句。
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做伴,有做伴,还有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
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板书:放歌纵酒)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7】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
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
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玉门关1.玉门关简介: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
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地理位置: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滩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北与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东南距敦煌市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约150公里。
此区域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3.景区介绍: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
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
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
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
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
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五岳的传说古代帝王附会五岳为群神所居,在诸山举行封禅、祭祀盛典。
“五岳”一说始于汉武帝。
五岳中“岳”意即高峻的山。
中国古代,认为高山“峻极于天”,把位于中原地区的东、南、西、北方和中央的五座高山定为“五岳”。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开始在五岳修建佛寺、道观,进行宗教活动,每个“岳”均尊奉一位“岳神”(或称“大帝”、“神君”等)作为掌管该岳的最高神只。
这几座山上的天然风景亦逐渐被开发出来,供朝山信徒游览。
于是,五岳又成为中国以山岳自然景观之美而兼具佛、道人文景观之胜的风景名胜区。
唐宋以前,五岳大抵是佛、道共尊,寺、观并存。
宋以后,佛教和道教各自依靠政治背景和社会势力彼此展开争夺。
到明清时期,南岳、北岳和中岳仍保持著佛、道共尊的局面,东岳和西岳则以道教势力为主,成为中国道教的中心。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边塞诗1.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诗人,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1)边塞风光;(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
内容不仅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贺。
2.边塞诗题材介绍:边塞风光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
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
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唐朝的类型。
3.边塞诗的创作背景:边疆这个概念强烈反映了古代中国同四周少数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
历代统治者对本王朝疆界的划定以及派兵驻守边疆,其目的就是“攘夷”。
所以,民族关系的发展始终伴随战争,而战争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一点早在周代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西周到春秋中叶,社会矛盾一直很尖锐,矛盾演化的结果必然导致战争,形式主要有西周“攘夷”与春秋“争霸”两种。
这些战争归根到底源于边界问题,实质上是边境战争。
有了边境战争,必然就有边塞生活。
在这些战争与生活里反映到文学里就是《诗经》中的边塞诗章。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关于《从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是虚数。
D.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
二、根据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完成练习。
1.根据意思写诗句。
(1)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2)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
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2.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练习。
(1)前两句诗中的“入”字表现出黄河的生气,“摩”字突出山的高峻;从第三句的“泪尽、胡尘”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南望、又一年”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2)全诗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千回百转的心情,这是悲壮深沉的心声,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读之令人奋起。
3.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1)“河”,指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五岳,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
课文中指的是。
阅读能力大提升三、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
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