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16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16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16课教案

课时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2013年月日第 1 课时课型新授复备时间:2013年月日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指导书写“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4.初步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爬山虎图片,回顾《爬山虎的脚》一课及作者。(板书:叶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第26课同样写到了爬山虎和叶老先生。 2.齐读课题,了解作者。(板书:肖复兴)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第一组出示:推荐删掉动词融洽黄昏余晖楷模曲线 指读。指导读准多音字。 指导识记字形。(重点指导“删”的字形、字义以及书写,练写。)第二组出示:莫名其妙愣住意外认真平和质朴 指读,齐读。师:这两组词语分别写谁?(作者和叶圣陶) 2.整体感知 师:当年肖复兴只是一个15岁的中学生,叶圣陶是著名的大作家,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写了叶老的几件事。(板书:修改作文受邀做客)通过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叶老是个怎样的人?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板书:楷模) 借助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 切入: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叶老的作品和人品堪称楷模?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品味。 1.学习“修改作文” 师:叶老和作者的结识起源于一篇经叶老修改后获奖的作文。作者拿到这篇作文看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找到有关的句子。用笔画下来。 交流: 重点句1: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叶老修改的怎么样?(认真)从哪儿感受到的?“密密麻麻”是什么样?出示修改稿,指生谈感受。指读。 重点句2:《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叶老修改了哪些地方,课文中是怎样写的?指读,出示,交流。 一张和一幅的不同。(板书词准确)同桌合作读第二句话,体会修改后句子的不同。(板书:句规范)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辅导与练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辅导与练习

16珍珠鸟 一、①多音字màn 蔓延juàn 画卷 蔓màn 瓜蔓卷 mán 蔓菁juǎn 卷尺 ②近义词: 立即—立刻娇嫩—稚嫩熟悉—熟识 亲近—亲切信赖—信任舒适—舒服 繁茂—繁盛温暖—暖和索性—干脆 淘气—调皮、顽皮不动声色—泰然自若 ③反义词: 信赖—怀疑美好—丑陋伤害—爱护 舒适—难受熟悉—陌生享受—吃苦 淘气—乖巧简易—复杂温暧—寒冷 自在—拘束完整—残缺 二、生字组词与注音: 蔓[màn]蔓延茏[ lóng]茏郁瞅[chǒu]瞅见雏[chú]雏鸽框[kuàng]门框嚓[cā]喀嚓蜡[là]蜡烛嗒[dā]嗒嗒

腻[nì]细腻睑[jiǎn]眼睑眸[móu]眸子咂[zā]咂嘴 泻[xiè]泻肚 三、课词语解释: 垂蔓:文中指吊兰垂下来的一条条细长的茎。 深幽: 深而幽静。 斑斑驳驳:指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也指阳光透过物体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光点,明明暗暗的。文中指吊兰的叶子在阳光下明明暗暗,颜色不一,相互交错。 生意葱茏:文中形容草木生长旺盛,充满生命活力。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流泻:迅速流出。文中指作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感受从笔端一下子流淌而出。 四、中心思想: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精心呵护下,由害怕到亲 近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说明人和动物

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五、感悟心语: 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可靠的依托;鸟的出现,给人平添了美好的情趣正 是因为有了人对小鸟的发自内心的呵护与关怀,才使人和鸟成了彼此信任的朋友,才有了鸟儿熟睡在作者肩头那温馨、感人的一草幕。可见,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一切美好的基础。 六、课文结构: 布置鸟巢:既舒适又温暖 (1) 在笼子四周飞 珍珠鸟熟悉过程在屋里飞来飞喜爱信赖人与动物 2—13 落在桌上和谐相处 落在肩上 内心感受:信赖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七、写作手法:拟人的写法。 基础练习 一、①多音字 màn()juàn () 蔓wàn()卷 mán()juǎn () ②近义词: 立即—()娇嫩—()熟悉—()不动声色—()

【推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精品教案

《麻雀》名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预设:兔子、猫、狗、鹦鹉…… 你喜欢它们身上什么特点? 预设:喜欢狗,因为它们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我尤其喜欢它们的性格;喜欢猫,可能是我从小就有猫陪着我吧,那是一个玩具猫。浑身雪白,黑葡萄般的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你。你按一下它的头,它就会喵喵叫。因为这个,所以我很喜欢猫;喜欢兔子,它白天无精打采,一动不动地好像睡着了。可它夜晚却精力旺盛,出来找食物。兔子不像蛇、青蛙要冬眠,冬天它可比夏天过得舒服,兔子比较耐寒怕热。 2.那么你们来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呢? 预设:小麻雀。 你知道哪些关于麻雀的资料? 预设:一般体长为14厘米左右,体型略小,矮圆而活跃。顶冠及颈背褐色。麻雀不进行迁徙,是常见的留鸟。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 当弱小的麻雀,面对庞大的猎狗会发生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来看一看麻雀和猎狗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4.板书课题,读题。(麻雀) 二、初读感知 (一)认读生字。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指读。 (1)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2)比一比谁的识字方法最多。 2.趣味识字。 加一加:口+臭=嗅(嗅觉) 图文识字:无奈拯救嘶叫 (二)感知课文。 1.课文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它们的关系网是如何的? 预设: 2.围绕这几个“人物”,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本文写“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想把它吃掉。紧急关头,老麻雀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着小麻雀,结果“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免受伤害。 3.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3):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4-6):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自己的幼儿,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7):“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三)朗读课文。

部编版(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练习用小标题概括五件事情的内容。 2.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能联系有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 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荣德基 课件页 码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送别鲁迅先生场面的图片 师:1936年10月19日,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一时间,成千 上万的人们奔走相告,来见他最后一面,来送他最后一程。这个人就是鲁迅先生。 2.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伯父,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先生,能得到如此多的人爱戴?让我们随本文作者周晔一起走进鲁迅先生。 3.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作者介绍 周晔:女,1926年5月生,1984年1月去世。浙江绍兴人,周晔是周建人和 王蕴如的大女儿,所以她称鲁迅为伯父,周晔生于上海,鲁迅逝世时,她才10岁。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1)(2)

3.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几件印象深刻的事以 及他给“我”的教益,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 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五、品读释疑 1.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情,给每件事加上小 标题。 (1)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写了关于鲁迅的五件事情:(1)谈《水浒传》;(2)笑谈“碰壁”;(3)燃放花筒;(4)救助车夫;(5)关心女佣。 2. 读完文章,你认为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有爱心善良想别人多、想自己少) 3.出示:就是这样一位伯父,就是这样一位先生,竟然离周晔而去了,她 静静地站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引读)“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课件演示引号内的文字。这是周晔的泪,透过周晔的泪, 你们还仿佛看到了谁的眼泪?(学生、车夫、阿三……) 4.他们为什么要流泪呢?请大家读“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的段落,圈画出使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在书中写下你的体会。 5.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 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 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1)请大家读这部分文字,仔细体会这部分细节描写,想一想,鲁迅的哪些(3)(4)(5) (7)(8) (17-29) (9-12) (13)(14)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风筝》课文原 文及教案 【导语】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情景。老师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 在芦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里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教案1 四年级学生已经局别一定的阅读方法与经验,思维方式处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中,但对于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内心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词语,使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读准平舌音“村”、“丧”和多音字“磨”、“坊”的读音;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解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dào)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yàn)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第一部分(1)写鲁迅追悼会的情景,突出人们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2)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随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表面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 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3)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第二部分(2、3)写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4)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教案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②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 ②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 2、学习叶老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真诚的待人态度。 3、理解夹叙夹议的表述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意思,概括解释词语的常用几种方法。 3、理清课文思路,划分段落。 4、朗读课文。 二、教学程序: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①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 ②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③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 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①读后谈收获。 ②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修改文章,请我做客,给我印象)

③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指导划分段落。 3、默读课文,要求: ①划出生字新新。 ②在不明白的地方旁边做上标记。 4、学习生字新词。 ①出示生字词,自由拼读。 ②学生说出记忆生字的方法。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④教师总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用方法。 ⑤集体朗读生字新词。 ⑥课堂练习:抄写生字新词,次数学生自己确定。 5、学习小组交流:读课文后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学习小组汇报,教师概括共性的问题。 7、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研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意思。 2、从叶圣陶先生给作者修改文章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二、教学程序: 1、简单复习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研读感悟课文。 ①、简介文章写作特点:记叙为主,夹叙夹议。 ②、轻声读课文,划出写作者议论、感受的语句,标上记号。 ③、汇报归纳出五处写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组研读课文中写作者感受的语句,理解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其中意思的?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 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课文原文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不能形成,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底下变成的。

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空气上升时,温度下降,其中的水蒸气凝成了无数的小水滴,飘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张姞民【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太阳》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抵、氏”等10个生字。理解并掌握“寸草不生、步行”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与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优秀教案

26西门豹治邺(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豹、娶”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理解“田地荒芜、担心吊胆、磕头求饶”等词语。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3.熟读课文,能按照提纲简要复述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破除迷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重点)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作者:褚少孙,西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汉元帝、成帝间为博士。司马迁死后,《史记》有些篇散失了,据班固说是“十篇缺,有录无书”。褚少孙作了补充、修葺的工作。明人辑有《褚先生集》。少孙早年与山阳县的张长安,东平县的唐长宾等人求教汉朝大儒王式。王式要他凡事不能光靠朗讲,而要回之多加润色,少孙恪守老师教诲,遵此认真研究学问,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文章不同凡响。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豹子嫁娶媳妇巫婆官绅干旱徒弟提心吊胆磕头淌血 开凿灌溉 (重点指导生字:豹: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sháo”; 娶:“范”和“取”是形近字,都读“qǔ”; 巫:“巫”和“坐”是形近字,不要读成“zuò”; 徒: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zǒu”; 磕:“磕”和“嗑”是形近字,都读“kē”; 凿:“凿”和“函”是形近字,不要读成“hán”。 溉: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jì”。)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注意声母易读错:豹(bào)娶(qǔ)绅(shēn)徒(tú)。 注意韵母易读错:吊(diào)溉(gài)。 (2)学习多音字:分(fèn fēn)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②读一读: (3) (4)(5)(6-12) (13)(14)(15)(16)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精美教案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说明白了”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和《鲸》、《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组成。《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是从外形、活动、吃食、搭窝这四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科学小品文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鲸》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一些知识。课文首先讲鲸非常大。再讲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接着简要介绍了鲸的种类。根据有无牙齿区分,鲸可分为须鲸和齿鲸两大类。然后重点讲鲸的生活习性,具体讲了捕食、呼吸、睡觉几个方面的特点。最后讲鲸的生长特点。这一特点是从从鲸是胎生的、生长快、寿命很长这三个方面来讲的。《风向袋的制作》一文主要讲了风向袋制作前的准备、制作步骤和观察方法。 2.单元重点: (1)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编者把《太阳》放在说明文单元的第一课,其目的有二。首先是再学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并认识到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其次,让学生明白说明事物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对此事物的认识。《太阳》一课语言严谨、准确、平实;《松鼠》一课的语言风格明显不同于《太阳》,其语言活泼、生动、富有情趣。从语言风格来说,《松鼠》属于文艺性说明文或者说是科学小品文。选编《松鼠》一课的意图应该是拓展学生对“说明文”语言风格的认识,了解说明文语言的多元性。《鲸》一课,从鲸的体型、种类、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说明,和《太阳》一文比较,作者对《鲸》进行了分类,然后分别对它们的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进行相关介绍。《风向袋的制作》一课和《太阳》、《松鼠》、《鲸》都不相同。这三篇课文对一件事物的说明可以说是整体的介绍,呈“面”状结构,相关内容的说明可以不分先后,而《风向袋的制作》则重在说明其制作的过程,呈“线”性结构,环环相扣,按部就班,层次分明。习作中种子的旅行,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原文及教案 【原文】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凤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嗅、奈、煞”等7个生字,会写“嗅、呆、奈”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书:麻雀)(课件出示2)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课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荫道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掉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波浪线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了。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西门豹治邺》教案设计

26 西门豹治邺 教学目标: 1.会认“芜、巫”等12个生字,会写“豹、魏”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 提心吊胆、面如土色、磕头求饶”等词语。 2.能正确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知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3.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4.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惩办首恶,教育百姓的经过。 教学难点: 理解西门豹为什么要将计就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2.西门豹简介。 二、初读课文,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 难写字,指导:豹、魏、派、饶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用自己的语言,要求简练。 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

四、研读课文第一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 (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1)巫婆官绅给河神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3.交流 五、当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xí fu wèi wáng huāng wú gān hàn tú dì qiú ráo ()()()()()() 2.用“√”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官绅.(shēn shēng)开凿.(zháo záo)灌溉.(kài gài)漂浮.(fú hú)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田地()()人烟()()()心()胆 ()如土()()头求()装()弄() 六、小结 七、板书设计 26西门豹 巫婆官绅为民除害严惩首恶 给河神取媳妇破除迷信 年年闹旱灾为民造福兴修水利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月光曲》 教学设计(复案) 六年级教研组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以及他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相结合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2、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贝多芬) 《月光曲》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呢?(出示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2、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是怎样谱写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两百多年前的莱茵河畔,走进这个动人的传说。 二、新课

1、课前我们读过课文,谁能说说这个传说的主要内容。 2、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激发了他的灵感,让他创作出这传世名曲《月光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 3、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4、汇报交流:是哪段话所描述的情景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读一读。 (1)是兄妹俩的谈话让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到了,咱们再往具体想一想,你觉得贝多芬听到哪句话时就开始心动了呢?读一读。 (2)(出示句子: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按你的理解来读一读,要能打动贝多芬的心啊! (3)指读,齐读,我们一字一句都要读进贝多芬的心啊! (4)贝多芬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有一颗敏感的心,他往往能从别人的话中听出言外之意,他从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呢? (5)既然她那么喜爱音乐,此时贝多芬来到小镇上举行音乐会,那她为什么不去听?读哥哥的话,贝多芬听出了什么? (6)妹妹听出了哥哥的不安之意,她又怎么说?“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指的是哪句话?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吗?明明是发自内心的梦寐以求的愿望,那她为什么要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呢?

四年级体育上册 第26课 垒球投掷教案 新人教版

四年级体育上册第26课垒球投掷教案新人 教版 点:正确的挥臂发力动作顺序难点:动作连贯协调,发力顺畅学习内容:垒球投掷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选出班级的领队人,带领学生进行慢跑练习(强调学生的练习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在慢跑结束后,进行身体各个部分的准备活动。学生活动: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检查学生的身体和着妆情况,宣布课的内容。 3、在领队的带领下进行慢跑练习,并积极进行准备活动。组织:如图(活动各关节活动时无固定队型)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重点:正确的挥臂发力动作顺序难点:动作连贯协调,发力顺畅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每人拿一个垒球,然后一组同学在老师的指挥下放到指定地点,然后安排其他小组同样把球放在原位。 2、老师讲解提示一到两种的跑跳过垒球的练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游戏,并进行练习尝试。 4、带领学生进行进行徒手投掷练习,体会发发力的顺序和挥臂的正确方法。 5、组织学生进行投掷练习,老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和个别学生的差异及时合理纠正学生存在的不足。 6、对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给予积极合理的评价。学生活动: 1、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进行各项跑跳的游戏活动。 2、能够充分进行游戏的创编活动,并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感到满意。 3、积极进行投掷练习,并在练习中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以提高自己的投掷能力为目标。组织:四列横队和四路纵队 三、放松身心健美操:(自编)组织:成四列横队,散开---走 1、课后小结 2、安排回收器材场地器材:垒球36个田径长一片(林枝)课后小结: 这节课为了能够在垒球投掷中培养相互鼓励、学习和团结的精神并提高自己的投掷水平,我把全班同学进行按质分组,这样学生能在自己的团体内相互合作,更好的得到学习。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积极主动性,一直是主动占先,活动充满了自主的味道,练习的兴趣比较浓厚,但在练习中暴露出学生还有些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词语。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3、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感受叶老的认真、平和。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认识三个修改符号,并能运用其修改句子中的问题。 预习任务: 1、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3、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 1、放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语句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小组练习读准含有生字的词语,师检查自学情况。 3、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和“我”之间的哪两件事?怎么分成两部分? 3、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a.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b、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体会我的情感变化。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 C叶老为我修改作文,使我感受到了叶老是一个

4、读写结合,练习修改:a、读课后资料袋,学习三个修改符号。b、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奶奶买了水果,桃、苹果,还有巧克力。数学对我很感兴趣。 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3.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 自主、合作、探究: 1、复习巩固,听写词语。 2、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a.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和谁之间的哪两件事? b.叶老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了什么? 3、学习第二部分: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我” 应邀做客,叶老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a、第8自然段:过看文中插图、想象、朗读感受叶老平易近人,和蔼亲 切。 b、第9自然段:通过朗读、补充课外资料──叶老和“我”谈话的内容, 感受叶老的亲切、质朴。 c、第10自然段: (1)理解词语:楷模── 叶老的人品──作品──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麻雀》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是写作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希望和幸福”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麻雀》《爬天都峰》两篇课文组成。《麻雀》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热情地歌颂了“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明白爱能使人感受到幸福,并带给人希望。《爬天都峰》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2.单元重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感受生活的快乐。本课作者抓住了老麻雀、小麻雀、猎狗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把文章写具体。作者围绕天都峰,写了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时、爬天都峰后,把事情写清楚的。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生活万花筒》,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让孩子们在习作中学习用朴实的语言进行描写,了解对不同的角色需要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刻画,并能按照一定顺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清楚明白。 【学情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大量的记事文章,初步了解了叙事文章的学习方法。这单元文章描写的事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以角色体验的形式品读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法建议】 1.通过充分阅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 2. 运用小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扣紧语言文字指导阅读,对学生理解运用语言都是必要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4. 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5.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结合课文提示指导学生把事情经过写清楚。采用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部编版四年级上第26课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部编版语文4年级上 第26课《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豹、娶、媳”12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 15 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 4.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5.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了解西门豹是怎样调查原因、兴修水利的,破除迷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将计就计办法的巧妙。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检查,巩固生字: 1.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西门豹治邺》,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认读并造句。 面如土色担心吊胆旱灾灌溉 磕头求饶娶媳妇开凿荒芜

2.回顾一下课文,说说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记述了西门豹在治理邺时,破除了河神娶媳妇的迷信,惩治了巫婆及官员,兴修水利的事。 今天我们再次深入课文,体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方法。 出示课题。 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同桌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标注。 (2)交流探讨: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2.讨论,回答 西门豹他刚来到邺这个地方看到了什么?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二)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全班探讨学习: (1)默读课文。 (2)交流探讨: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内容是什么?品析:老大爷回答中三个“闹”字的意思?三个“闹”字你,西门豹明白了什么? 2.讨论,回答 (1)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内容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案及反思

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 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确、流利。 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突出重点 1.读读、想想、画画。 边默读边想边画:叶老是怎样批改“我”的作文的?我有何感受? 2.读读、说说。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太阳(教案)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说明性文章”为主题,包括《太阳》《松鼠》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整个单元就是通过这一条重要的线索串起了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教材从单元提示到课后习题,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这一语文要素,使整个单元成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课文都是优秀的说明文,每篇课文的说明对象特点明晰,使用的说明方法非常典型,对同学们认识说明文、学习使用说明方法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课后习题也是紧扣这一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使用说明方法。 学习本单元要理清本单元基本的语文要素,紧扣学习重点,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课文中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明方法,进而学会使用说明方法。 内容课 时 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太阳2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 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帮助我们了解了太阳的有关知 识。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20个字,正确读写 2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太 阳和松鼠的特点是什么。 3.说出两篇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知道每种 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4.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 松鼠 2 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松鼠的活动、松鼠的食性、松鼠的搭窝及松鼠的生育等内容,突出了它漂亮、驯良、乖巧的特征。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习作例文3 “交流平台”主要讲解了说 明性文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说明 对象的特点、可以用一系列说明 方法使事物通俗易懂、可以抓住 事物鲜明的特点进行具体说明、 可以语言风格多样。 “初试身手”要求选择身边 的事物,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 的特征或改写《白鹭》。改写 《白鹭》可以让学生体会说明文 和散文的不同。 “习作例文”提供了《鲸》 《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例文,并 做了批注,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说 明文和写说明文起到了引导作 用。 1.学习“交流平台”要进一步认识说明性文 章中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描写方法、 语言风格等语文要素。重点了解说明方 法。 2.学习“初试身手”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 然后要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再明确从哪 些方面来突出它的特点,最后选择恰当的 说明方法。 3.学习“习作例文”要对照批注和课文内 容,了解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将说明 对象介绍清楚的。 习作 2 介绍一种事物介绍一种事物 紧紧把握说明文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