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原子的结构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图3-2-1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 B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
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
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一般,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知识点二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在不同的电子层上,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 远,能量越高。 3.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3-2-1
2.关于原子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粒子,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只能构成分子,不能构成物质 答案 B 有一种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A项错误;原子是由带正 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由于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整 个原子不显电性,C项错误;原子既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如银、铜等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项错误。
例3 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n 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m kg,则A原
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
解析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据此可求得Ar(A)=
mkg nkg 1
=12m 。
n
12
答案 12m
n
题型一 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1 (2016山东威海中考)图3-2-2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3《元素》ppt课件 ( 共21张PPT)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2:02:08 AM
•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1/8/112021/8/112021/8/11Aug-2111- 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8/11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4、地壳中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氧>硅>铝>铁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元素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元素 (3)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
5、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原子
元素
1、粒子;
1、是粒子的总称;
区 2、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只讲种类,不讲个 别 3、微观角度描述分子的 数;
18 Ar 氩 40
图A
+6 2 4 图B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
;
(2)图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
置是(填①或②或③) ;
(3)每周期中从左到右存在着的变化规律(写一条)__
_
____________。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质子数) 3.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地壳中元素含量:氧、硅、铝、铁 二、元素符号 1、书写 2、符号表示意义 三、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族) 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中各符号含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分子的特性。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⑵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一般来讲,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减小。
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4、如果物质由分子构成,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5、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易错提示】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粒子。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⑶物理变化中,物质的状态、体积的改变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原子的结构及其结构示意图)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地球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3、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但一个普通氢原子中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中子不带电,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

6、元素符号的书写:记住常用元素的元素符号。
7、元素的分类
(1)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基本全部为固态,Hg常温下为液态。
(2)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
(3)稀有气体元素:组成的物质常温下都为气态。
8、元素周期表:七个周期,十六个族。同个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同个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似。
3、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妙
一、分子
1、定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的质量பைடு நூலகம்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做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就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二、原子
1、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三、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电荷)包括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和中子(不带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笔记

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 原子的构成 电子层原子核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也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3. 原子核直径是原子直径的几万分之一,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核外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就在这个空间内高速运动。
4. 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决定。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A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原子(不带电)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原子==蚂蚁(中心) — 体育场原子—乒乓球==乒乓球—地球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核外电子根据其能量的高低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这就是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现在发现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电子层序数越大,层内电子的能量越大,离原子核距离越远。
B、排布规律: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第一层排满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才排第三层;②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第二层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周期表中前三个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相对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2个),这样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
三、离子的形成●常见元素名称、元素符号H He Li Be B , C N O F Ne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Na Mg Al Si P ,S Cl A r K Ca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Mn Fe Zn Ag Ba I Hg Cu Sn Pb P t Au锰铁锌银钡碘汞铜锡铅铂金●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人教版初中化学《原子的结构》_优质课件

氢 和电子所1 带的电量相0 等,但电 1
氦 性相反,2 所以原子不2 显电性。 2
碳
6
6
6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铁
26
30
26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观察下表 ,你又能获得哪些信息?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1
0
1
氦
2
2
2
2
钠
11
11
12
11
氯
17
17
18
1909年至1911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 他的合作者通过α粒子的 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 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a粒子轰击金箔视频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原子的发现历程 3.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即:在原子的中心有一 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 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 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 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 阳运转一样。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上核。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原子的结构
原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 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带正电)
所带正电荷数称 为核电荷数
(带正电) 中 子
(不带电)
电 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 (带负电)单位负电荷
探索新知 一、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奥秘
思考2:原子是由带电的粒子构成的, 那么原子显电性吗?为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结构
知识回顾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是不可分的。 5.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
原子的结构ppt课件

原子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密切。
都为 8 不易得失 (氦为2) 一般少于4 易失去
稳定 不稳定
不少于4 易得到
不稳定
【结论】原子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它们的
化学性质相似
盐津县普洱中学
共同探究、引导发现
氯化纳(NaCl)的形成过程
2、离子化合物:像氯化钠由阴、阳离子靠静 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
3、离子符号的书写: (1)先写元素符号,然后将电荷数标注在元 素符号的右上角,数字在前、符号在后, (2)“1”省略不写。离子所带电荷数由该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盐津县普洱中学
共同探究、引导发现
4.离子符
一个镁离子
Mg2+
号的意义
给出一个电子
Na+
阳离子
阴离子
Cl-
离子化合物
Na+
Cl
盐津县普洱中学
共同探究、引导发现
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 离子。
其中: 带正 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如:Na+、K+、Mg2+、Al3+。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如: O2-、S2-、 F- 、Cl-。
盐津县普洱中学
共同探究、引导发现
交流讨论1 找规律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跟质子、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通常忽略 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盐津县普洱中学
小试牛刀、提升能力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A.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结构图[直接打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结构图[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ca64656b866fb84ae45c8d8b.png)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
溶液黄色溶液--- (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溶液(较浓)
九、酸、碱、盐的特性
二、化合物的分类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脉络图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
心声
黄
蓓
佳
小说
1、主旨:揭示了社会生活和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2、深沉的思想内涵、凄楚的人物形象,鲜丽的情节叙述。
伤感的语言表达;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
青春随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综合性学习
1、青春的心愿、青春的座右铭、青春的知识、青春的颂歌;
2、话题作文:青春
2、根据环境、人物、情节等要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得出自己的见解;
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描写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4、结合小说的内涵来理解和品味有丰富内涵的语句,真正感受其深厚的思想底蕴。
(二)重点知识
课题
作者
文体
主要内容
写法特点
故
乡
鲁
迅
小说
1、主旨: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通过闰土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单元分析
内容
单元概述
本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这里所说的写少年生活,并不都是像《孤独之旅》、《心声》这样,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故乡》重在写故乡的人物变化,但是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段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无义寡情,但它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一人间悲剧的,其中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某种认识。
2、理解“孤独”的深刻含义。
环境描写;
细节描写;
精美传神、
意味深长的语言
我的叔叔于勒
莫
泊
桑
小说
1、主旨: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2、理解小说深刻内涵,感知人物命运,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
3、对小说主题和主人公的把握。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中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重视学生对小说体裁(尤其是三要素)的学习和掌握,理解小说的主题内涵,体会小说所表达的情感意蕴;
3、揣摩小说的语言,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注重积累,培养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策略方法
1、自主阅读课文,不依赖老师的讲解;
3、写作指导: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亮点体现;
议论说理;
抒情散文;
日记体;
童话、寓言;
2、小说三要素的理解;
人物刻画;
对比手法;
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
寓意深刻的语言。
孤独之旅
曹
文
轩
小说
1、中心:作者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住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中锤炼,需要在孤寂中磨炼,这样才能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