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
如何安全使用高频电刀?

如何安全使用高频电刀?专家表示,高频电刀是手术中最常用的医用设备,它具有电灼、切割、电凝、止血、摘除肿瘤等功能,还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
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原理而研制的,即高频电流只经人体皮肤流动,而不会流过人体内脏器官,并利用刀头高密度电流产生的高频电火花,将表面组织快速融化,从而达到同普通手术刀一样的切割效果。
高频电刀安全使用要点:1、为了安全有效的使用电刀,手术室有关人员应当接受适当的电外科技术知识的培训。
2、在进行电外科手术时,应当确保选用了正确的回路电极板,负极板确保电极板与病人皮肤的安全接触并贴在正确的相关部位和电刀正确连接。
3、确保电刀头的三插插头与电刀主机上匹配的功率输出接口正确连接。
4、检查所有和电刀主机连接的设备并检查它们能否正常工作。
5、在手术进行之前检查所有配件,如电刀头、负极板是否正确连接等,调节适当的输出功率大小,先设置最低的正确功率再按医生的要求逐步增大到医生认为理想的功率。
6、在下列情况下不要使用电刀或小心使用电刀:手术野内使用可燃麻醉剂或其他可燃气体时;靠近可燃气体时;使用氧化剂时。
高频电刀的安全要求:1、输出必须全悬浮,电刀输出部分与市电应严格隔离。
2、电刀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即电源的地线应真正接地,且与机器接地点之间的电阻应<0.2Ω,以防止机壳带电和减少对外界的高频辐射。
3、对病人的低频漏电流必须小于10μA,因为人体神经、心脏对低频电流很敏感,过大的低频漏电流会严重击伤患者,甚至危及生命。
4、高频漏电流必须低于150mA,因主要为高频辐射电流,过大会灼伤病人及污染环境。
5、高频电刀的输出功率,在任何情况下,单极不能超过400W,双极不得超过500W,否则会对病人造成永久的损害。
6、极板面积应足够大,保证极板电流密度小于20mA/cm2。
7、手控、脚控开关必须密闭防水。
高频电刀安全使用制度

即墨区中医医院护理工作制度 HLGZ---ZD 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手术室
手术室高频电刀安全使用制度
一.高频电刀必须由专业人员经过详细阅读使用说明及培训后才能操作使用。
二. 使用前必须检查机械性能。
三.使用高质量的负极板:一次性使用,边缘完整,具有柔软度和较强的粘附力。
四.粘帖负极板:选择肌肉血管丰富的部位,避免在骨隆突、瘢、皮肤缺损或受伤、脂肪较多的位置粘铁,并保证粘帖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局部无毛发,确保与粘帖部位皮肤完整而紧密接触。
负极板应尽量靠近手术区,避免越过身体的交叉线路,以便使电流通过的路径最短。
五.婴幼儿皮肤面积较小,应选用小儿专用负极板,注意负极板粘帖的位置,确保粘帖的效果。
六.安装心脏起搏器病人,禁用高频电刀,以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七.术前仔细检查电刀头、手柄及线的完整性,确保刀头无缺损、弯曲,避免刀头段落体内。
检查刀头、电线的橡胶外鞘是否缺损,以免漏电伤人。
八.术中使用易燃性的麻醉剂、酒精类皮肤消毒剂或病人胃肠道存在内生气体如使用电刀要慎重。
避免病人皮肤接触金属物品(皮肤暴露处用布巾包裹)及自身皮肤之间接触。
高频电刀(单极)的安全使用

高频电刀(单极)的安全使用手术室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设备,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高频电刀具有快速止血、出血少、防止细菌感染、病人术后愈合好等优点。
电外科的安全与病人的个体差异、生理机能和使用者的操作技能密切相关。
但在方便手术止血,提高手术速度和效率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隠患,如果违反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或使用不当,可导致过敏、灼伤、烧伤、压力性坏死、干扰心电图或起搏器,甚至引起火灾。
因此在高频电刀使用中应当重视有关事项,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结构和配件由主机、电刀笔、脚踏控制开关和负极板组成。
二、分类分为接地式和隔离式(临床多用)两种三、工作原理利用高频电流释放的热能和放电对组织进行切割、止血。
使接触的组织快速脱水、分解、蒸发、血液凝固达到切割、止血的目的。
四、应用范围应用于外科手术、皮肤科、牙科、泌尿科、骨科等五、操作步骤1、连接电源线、负极板线路。
2、接通电源,开机自检,根据说明书和手术选择合适的输出功率。
3、负极板粘贴于病人肌肉丰富的合适部位。
4、连接电刀笔线路,使用手控开关或脚控开关。
5、使用完毕,先关主机电源,再拔电源插头。
六、注意事项1、操作者戴绝缘手套、穿干燥、绝缘性好鞋子2、不可盲目加大输出功率,应从小到大逐渐调试3、产生的烟雾和颗粒对人体有害,应及时吸净4、暂时不用的电刀笔。
应置于绝缘容器内5、及时清除刀头上的焦痂组织,保持良好的传导功能6、硬极板比软极板安全性差(多用软极板),使用中应注意观察。
7、输出功率高达100-700W时,会发生烫伤或干扰其它电子设备。
8、负极板面积;要求大于100cm2.。
一般儿童极板的有效导电面积是65cm2,成人极板的有效导电面积是129cm2,一旦负极板接触面减少,电阻增大至不安全水平时,机器即自动报警并停止输出。
负极板接触皮肤面积为50cm2时,负极板温度约36℃,接触皮肤面积下降到25cm2时,温度上升到33℃,接触皮肤面积下降到13cm2时,温度上升到40℃,极板温度超过皮肤温度6℃,可能发生灼伤。
高频电刀使用注意事项

高频电刀使用注意事项
高频电刀是现代医院常用的一种手术电切刀具,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术中。
使用高频电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操作:使用高频电刀时,要确保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安全。
操作人员应熟悉高频电刀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在使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电刀是否损坏或有无法避免的问题。
患者的身体应保持干燥,以免发生电击事故。
2.消毒处理:在使用高频电刀之前,操作人员要对电刀进行消
毒处理,以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环境。
消毒处理时,要按照医疗器械消毒规范进行操作,注意避免电刀的电源接头接触水分或消毒液造成短路或漏电等问题。
3.手术操作: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手术区域的局部麻醉,以提供患者的手术安全和舒适。
电刀的使用要掌握好切割深度和切割速度,避免对患者的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4.操作技巧:高频电刀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巧。
在切割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持续地伴随切割器头,以确保刀刃始终保持一定的切割角度。
同时,要确保切割器头与患者组织的接触面积均匀,避免焦灼和过度切割。
5.准备备用设备:在使用高频电刀时,要准备好备用设备,以
备在需要时进行更换。
备用电刀应进行同样的消毒处理,并随时保持准备就绪。
在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电刀故障或需要更
换电刀头,操作人员应快速、准确地更换,并确保手术过程的连续性和顺利进行。
总之,高频电刀在手术中的使用需要医务人员熟悉操作规程,掌握好操作技巧,并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同时,要注重消毒处理和备用设备的准备,以确保手术过程的无菌性和连续性。
医用高频电刀的注意事项

医用高频电刀的注意事项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用高频电刀(Electrosurgical Unit, ESU)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一种常见的电切、电凝、电凝血手术器械,医用高频电刀在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安全问题。
为了正确使用医用高频电刀,下面将介绍一些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设备准备在使用医用高频电刀前,首先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检查电刀手柄、封套、电极等部件是否完好,没有损坏或松动。
同时,确保设备与电源连接良好,接地线无故障。
在接通电源前,应检查输出功率是否调至最低档,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二、操作技巧1.正确握持电刀手柄使用医用高频电刀时,应正确握持电刀手柄,保持手柄干燥,避免因手汗等导致手柄滑动。
握持手柄时,应使用正确的姿势,避免手部接触到电刀电极,以免产生电流伤害。
2.应用适当的截电极形状医用高频电刀配备了多种截电极,根据手术需求选择适宜的截电极形状十分重要。
应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目的选择合适的电极,以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的风险。
3.避免过度使用高频电刀医用高频电刀虽然在手术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过度使用电刀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过度使用高频电刀会导致组织损伤加重、手术部位出血增加、手术时间延长等问题。
因此,在手术中应合理使用高频电刀,避免过度切割和过度凝固,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
三、安全措施1.保持清洁与无菌在手术前后,应仔细清洗和消毒电刀手柄、封套、电极等部件,以保持其清洁和无菌。
同时还需注意手术环境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2.防止电刀交叉感染电刀手柄、电极等部件在不同患者间的交叉使用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
因此,应严格按照医院的感染控制制度,对电刀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或者采用一次性封套和电极,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注意患者的安全在使用医用高频电刀时,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防止意外发生。
应严格遵守手术规范,合理操作,避免误伤患者的器官和组织。
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要点

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要点高频电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设备,广泛应用于手术操作过程中,具有切割、止血、固定组织等功能。
然而,由于其高频电能的特性,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本文将介绍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要点,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操作和使用该设备。
1. 设备检查和维护在使用高频电刀之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检查项目包括电源线、手柄、刀片等,确保没有损坏、松动或脱落的部件。
同时,要定期清洁设备,清除积尘和杂质。
2. 安全操作程序高频电刀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并按照特定的操作程序进行。
操作者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了解每个按钮和控制器的功能。
在操作前,要确保设备已正确连接,并按照正确的顺序打开电源。
3. 导电液体的使用在手术中,常常需要使用导电液体来增强高频电刀的效果。
然而,使用导电液体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液体应避免接触设备的电极或连接器,以免造成短路或电击的风险;其次,液体应储存在专用容器中,并及时更换,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4. 切割和止血技巧在使用高频电刀进行切割和止血时,操作者应掌握正确的技巧。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刀片,根据操作部位和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其次,在切割时要保持恰当的刀头姿势和适度的接触力,避免过度切割和伤及周围组织。
同时,在止血时应注意掌握正确的电流和时间,以避免血管壁的损伤和出血风险。
5. 注意事项和风险预防高频电刀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和风险预防措施:首先,使用电刀时要避免与其他金属物品接触,以防止短路或火花引发火灾。
其次,使用电刀的场所应保持干燥,并远离易燃物品。
另外,使用设备时要防止将电极放在皮肤上过久,以免引起烧伤或组织损伤。
最后,在手术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
总结:高频电刀是一项重要的手术工具,但只有在严格遵守安全使用要点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其作用。
医务人员在使用高频电刀时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遵循操作程序和安全规范,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高频电刀的正确使用与风险预防

高频电刀的正确使用与风险预防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频电刀作为一种常见的手术器械,在外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能够提供高频电流,用于切割、凝固和止血等操作,帮助医生完成手术。
然而,高频电刀的错误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因此,正确使用高频电刀并采取风险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高频电刀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在使用高频电刀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首先,应该检查设备是否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校准。
其次,确保电刀的电源接地完好,以防止电击风险。
同时,了解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电刀的操作原理,以避免误操作和损伤。
二、正确使用高频电刀的操作技巧1. 适当选择功率和模式:根据手术需要,医生应该选择适当的切割功率和模式。
一般而言,切割较大的组织时可以选择高功率,切割较小的组织时则可以选择低功率。
同时,根据手术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如切割、剪切、凝固等。
2. 保持电极的稳定:使用高频电刀时,确保电极的稳定接触手术部位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应保持手持电极的稳定,并将电极垂直于组织表面,以保证电流的传导和操作的精准性。
3. 控制电刀的作用时间:高频电刀的作用时间应尽可能地短,避免给组织带来过多的热能。
在切割操作时,医生应以快速、连续且准确的方式进行,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
4. 注意凝固的时间和效果:在凝固操作中,医生应注意凝固的时间和效果。
过长时间的凝固会导致组织炭化和坏死,而效果不佳则可能引发出血等并发症。
三、高频电刀使用时的风险预防1. 防止电击风险:使用高频电刀时,医务人员应注意电刀的安全接地,以降低电击的风险。
在操作中,尽量避免将电极与不相关的导体接触,以防止电流错误传导。
2. 防止感染风险:在使用高频电刀时,要注意对器械和手术区域的消毒。
使用消毒液擦拭电极和连接线,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防止火灾风险:高频电刀在工作时会产生高温,因此应注意避免其接触易燃物质,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

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高频电刀是手术室最常用的医疗设备,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对人体组织直接进行切割、止血的电外科器械。
具有手术创伤小、加快手术进程、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或避免手术出血、防止线结过多、无异物反应及能阻断肿瘤血行转移等诸多优点。
目前不仅在直视手术而且在各种内窥镜手术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了高频电刀。
但是由于电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输出电流密度大,极易引起意外灼伤,因此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
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才能避免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意外伤害,不影响医疗质量。
1 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原理而研制的,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电流与机体接触并对组织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对机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实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
即高频电流只沿着人体皮肤表面流动,而不会流过人体内脏器官,并利用刀头处高密度电流产生的高能电火花,将组织表面快速汽化,使组织成分汽化或爆裂,从而达到凝固或切割等医疗手术的目的。
根据医用物理学的原理,当高频电流通过人体组织时,由于每次振荡的电脉冲时间极短,离子很难引起迁移,仅仅在富有黏滞性的体液中振荡,因摩擦而生热。
电刀就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机体的这种热效应而制成的。
高频电刀切割时,通常应用针形或刃形电极,有效面积很小,而电极下组织中的电流密度却很大,因而可以在瞬间产生大量的热,把电极下的组织爆发性蒸发,使其分裂成1个不出血、窄而平坦的、深几毫米的切口,而且还可以使血管中的血流凝固到一定的深度,代替结扎,完成切口止血工作。
为了避免低频电流引起不必要的神经刺激和减少交流漏电,高频电刀一般使用~ MHz的振荡频率[1]。
2 高频电刀的灼伤的分类高频电刀的灼伤分2类:一类发生在极板处,称之为极板灼伤。
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极板处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过小(< cm2[2]),局部的接触阻抗过大,造成电极处的电流密度过大、温度升高,极板灼伤的危险就会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高频电刀是手术室最常用的医疗设备,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对人体组织直接进行切割、止血的电外科器械。
具有手术创伤小、加快手术进程、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减少或避免手术出血、防止线结过多、无异物反应及能阻断肿瘤血行转移等诸多优点。
目前不仅在直视手术而且在各种内窥镜手术中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了高频电刀。
但是由于电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输出电流密度大,极易引起意外灼伤,因此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
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才能避免给患者及医护人员带来意外伤害,不影响医疗质量。
1 高频电刀的工作原理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的“集肤效应”原理而研制的,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电流与机体接触并对组织进行加热,从而达到对机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实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
即高频电流只沿着人体皮肤表面流动,而不会流过人体内脏器官,并利用刀头处高密度电流产生的高能电火花,将组织表面快速汽化,使组织成分汽化或爆裂,从而达到凝固或切割等医疗手术的目的。
根据医用物理学的原理,当高频电流通过人体组织时,由于每次振荡的电脉冲时间极短,离子很难引起迁移,仅仅在富有黏滞性的体液中振荡,因摩擦而生热。
电刀就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机体的这种热效应而制成的。
高频电刀切割时,通常应用针形或刃形电极,有效面积很小,而电极下组织中的电流密度却很大,因而可以在瞬间产生大量的热,把电极下的组织爆发性蒸发,使其分裂成1个不出血、窄而平坦的、深几毫米的切口,而且还可以使血管中的血流凝固到一定的深度,代替结扎,完成切口止血工作。
为了避免低频电流引起不必要的神经刺激和减少交流漏电,高频电刀一般使用0.3~5.0 MHz的振荡频率[1]。
2 高频电刀的灼伤的分类高频电刀的灼伤分2类:一类发生在极板处,称之为极板灼伤。
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极板处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过小(<64.15 cm2[2]),局部的接触阻抗过大,造成电极处的电流密度过大、温度升高,极板灼伤的危险就会发生。
另一类灼伤不是发生在极板处,称非极板灼伤。
极板、刀头及其连接电缆和患者肌体构成了电刀外系统,当电刀的外系统使用不当时,手术中即使极板安放很好,患者仍有被灼伤的危险,且灼伤部位不在极板处。
主要原因有3种:⑴手术中患者肌体相当于一个电阻,负载分布了无数个不同电位点,电位差特别大的两点或多点一旦发生短接,就会形成高频电流的异常通道,即所谓的“接地分流”现象[3]导致灼伤;⑵手术患者身体携带或接触金属体时,对于高频电刀输出的高频电压来说,这种金属体无异于一个“发射电线”,若辐射量大、接触点小,则高密度的高频电流就会因严重的“高频辐射”在接触点产生灼伤[4];⑶“火花低频”是由于高频电刀外系统连接电缆断线打火,产生低于100 KHz的低频手术电流引起的“法拉第效应”[5],危险极大,因为它引起的灼伤不是在体表部位,而是在神经系统和心脏。
3 安全使用高频电刀的要点3.1 手术室有关人员应当接受适当的电外科技术知识的培训,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各类高频电刀的使用方法,同时必须明白电刀灼伤产生的原理与防护知识。
3.2 高频电刀应由专业人员定期检测和维修保养(至少每年2次),以保证电刀的性能参数特别是安全指标始终符合国家标准。
3.3 术前准备。
术前访视患者时,应详细查看病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和各种检查报告。
告知患者入手术室时不得携带金属首饰、活动假牙及手表,选择放置极板的位置必要时告知患者剃去过长的毛发。
了解体内有无金属植入物及是否安装心脏起搏器,并确定患者体内金属植入物的位置。
安置患者体位时,应注意避免肢体接触手术床金属部分,如手术床、输液架、体位架等。
患者与金属床之间有至少4cm厚绝缘床垫,并且保持绝缘层干燥。
手术床上套床罩,患者肢体应有布单包裹,特殊体位时肢体需垫海绵垫,保证肢体不接触金属物,并避免患者出汗,头发应安全套入手术帽内。
3.4 选用与高频电刀配套的高质量一次性软负极板,成人与小儿负极板不能混用。
保持负极板平整,面积大于64.15cm2[2],禁止切割和折叠。
护士在摆放好患者体位后再粘贴负极板,负极板粘贴尽可能靠近手术部位,以缩短电流回路,减少电刀工作阻抗,降低电刀的输出功率。
负极板应粘贴于干燥、清洁、血流充足、肌肉丰富的部位(如大腿和臂部)及止血带的上方,避开骨突、脂肪多、皮肤有创伤、疖、痈、疤痕和死皮的部位,避开皮肤松弛有皱褶、体毛多、靠近金属植入物或ECG电极、可能被液体浸湿或皮肤容易出汗的部位。
避免患者金属植入物、ECG电极和测量探头在电刀头和负极板之间的高频电流通路上。
负极板应尽量垂直粘贴于来自手术部位的电流方向上,小儿可用螺旋形方法粘贴。
整个负极板尤其是边角一定要安全彻底粘牢,极板与皮肤之间不能滞留空气。
极板不能受压或用布带等再行包扎,否则将不利于负极板散热。
术中改变体位或患者烦躁不安时,应检查负极板粘贴情况和患者身体与手术床的接触情况。
负极板应避免同患者周围其他金属物品直接接触,连接线不得与其它物体缠绕或圈成环形状,各种电缆线间不能交叉,在使用过程中极板要确实与回路板连线接触好,并保证与外部绝缘,连线摘入电刀设备相应插孔,切实保证接触良好,避免被人员触碰、踢扯高频电缆。
避免带电粘贴或取下负极板。
负极板不能重复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灼伤。
3.5 防止电火花遇易燃气、液体燃烧。
⑴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的麻醉药、消毒剂和氧化剂。
⑵手术前应排空患者在直肠、膀胱、阴道等处可能存在的可燃性气体和液体。
⑶确保手术间环境安全,手术间的温度为20~25℃,湿度以50%为宜。
保持地面清洁干燥,确保层流手术间空气畅通,无易燃性气体[6]并及时排去使用电刀产生的烟雾。
⑷术前术中避免使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可换用碘伏消毒术区皮肤,如果使用酒精消毒术区皮肤,酒精用量要适中,待酒精安全挥发再铺无菌单。
手术开始前再次用酒精纱布消毒切口皮肤后应稍停留2~3min,待酒精挥发后再启用电刀,以免因电火花遇酒精而致灼伤。
⑸麻醉师在气管插管前避免长时间加压面罩给氧,以免胃内蓄积大量氧气,在做胃肠手术时引起爆炸。
⑹在距离用氧通道较近的颈前、颌面等部位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因患者口鼻、气管内氧浓度较高,可造成严重烧伤的后果,使用时应暂时移开氧气。
3.6 其它安全要点。
⑴术前仔细检查电刀头、手柄及线缆的完整性,确保刀头无缺损、弯曲,避免刀头断落体内。
检查刀头、电线的橡胶外鞘是否缺损、有无老化现象,以免发生电击伤。
正确连接相关组件并插牢,先连接好负极板线、电源线后再接通电源。
高频电刀的供电电源应经过带有可靠接地线的三眼插座提供给机器,以保证电刀的金属外壳、保护或功能的接地端点可靠接地。
高频电刀不与其它仪器共用电源插座。
⑵禁止将高频电刀报警系统消声,有异常声音发出时立即停止使用,检查原因,若原因不明及时更换其它电刀。
电刀主机在使用时其上不能有覆盖物。
⑶电刀单极和双极不宜同时使用。
⑷使用体外血液循环机时,必须使血流通路悬浮,不得过分靠近接地金属,防止高频接地。
⑸手术人员一定要配戴绝缘良好的橡胶手套,防止“打手”。
内窥镜手术使用电刀时,操作医生不能佩戴金属框架的眼镜,防止高频辐射在金属框架中产生涡流加热,烫伤医护人员的脸部。
⑹高频电刀输出功率以刚好保证手术效果为限,调节输出功率应从小到大逐步试验,切勿盲目增大电刀的输出功率。
一般单切电刀手术使用功率在20~80w 左右[7],特殊手术如截肢要求功率大一些,但极少超过200w。
当手术要求的功率明显大于正常值时,应检查和排除下列情况后再调大功率:电刀模式是否合适;电刀笔的开关按钮是否正常;电极板和夹头连接情况;夹头与导线的连接情况;电刀头有无炭化物;负极板的粘贴情况;患者悬浮程度。
千万别随意增大输出功率设定值。
⑺电刀的启动和点灼组织,不能像雨点一样过于频繁,防止产生低频电流。
⑻手术过程中应防止冲洗的生理盐水溢出体外浸湿手术单而引起高频接地,灼伤患者。
⑼深部组织手术时,选用金属面积小的长电刀头。
手术野较小时,可用一节输液管或口径适宜的橡胶管包裹部分电刀头,减少其与组织接触面积,防止灼伤周围正常组织。
⑽器械护士应及时刮除电刀头炭化物以保持良好的传导功能,发现电刀头功能不良时应及时更换。
⑾指状或者蒂状组织如小儿阴茎不得使用单极电刀,因其细小的根部可能因通过较大电流而损伤组织[8]。
⑿文身的患者,尤其是红色纹身的,因可能含有重金属汞,尽量不使用电刀,如必须使用应尽量使用最小功率或双极电凝[8]。
⒀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尽量不使用单极电刀,选用双极并使用较低的功率设置,以防产生干扰危及患者生命。
⒁不用的刀头一般不要接入机器。
不是正在使用的电刀应放置在绝缘的套盒中,不能放置在患者身上或触及金属物,以免因误压开关按钮导致灼伤患者组织或点燃其他物品。
⒂使用双极电凝时,手术野应不断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降低温度,以减轻组织焦痂与电凝的附着。
⒃电刀使用过程中不要直接接触体内的金属内植物。
⒄刀笔使用完毕后可用湿纱布将污血擦净、晾干,避免直接用水泡洗和用力拽拉电线,可采用低温等高子灭菌或辐照灭菌。
⒅手术结束后将负极板整片水平自患者身体上揭除,揭除时一手固定皮肤,另一手慢慢揭除极片,负极板揭除后观察粘贴处皮肤情况。
控制面板上的电切、电凝功率应复零,先切断电源,再撤电源线,整理好各组件后,电刀归位,注意保持设备的整洁、干燥。
⒆术后3~5d回访患者查看是否有内脏受损现象[1]。
综上所述,高频电刀以其绝对的优势被广泛使用于各种手术中。
要想在术中安全使用电刀,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工作中注意每一个细节,做好安全防护,才能保证患者、术者及设备的安全,充分发挥高频电刀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