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水
古人关于水的哲学

古人关于水的哲学
水,是生命之源,是大自然中最珍贵的资源之一。
在古代,许多哲人都曾留下了与水相关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观点:孔子:“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意味着水的力量是无所不在的。
我们要善于利用水的力量,但也要警惕水的危险性。
庄子:“大泽之水,天下之显”,庄子通过大自然中的水来表现出天地万物的美妙和神奇。
水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哲学。
道家思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家思想中的“水”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通过不争不抢,宽容自然,达到自然的平衡。
佛家思想:“涓涓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佛家思想中的“水”是一种缓慢但持久的力量,通过不断积累,达到最终的胜利。
以上是一些古人关于水的哲学思考,这些思考虽然有些古老,但却至今仍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珍惜水的资源,善待大自然,追求自然的和谐。
- 1 -。
孔子论水

孔子论水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
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
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译文: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
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
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 因为这无疑是在观照自身啊! ) ”孔子论水孔子一生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中蕴涵有丰富的水文化因子。
孔子通过对水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或从社会、历史的层面,或从哲学思辩的角度,或从立身教化的观念出发,来阐发对水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进而以此来把握、认识人生、社会和自然世界的规律。
一智者乐水孔子有句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论语·雍也》)水为何被孔子这样的智者所乐呢?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水的各种自然形态——不论是波平浪静还是汹涌澎湃,不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浩浩荡荡,不论是清水一泓还是烟波浩淼,都能让孔子这样的智者流连忘返,赏心悦目。
同时,水还能洗掉人们身体和心灵的污垢,让人的身心保持一种净洁清明的状态。
孔子观水

孔子观水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道德教化,善于从普通的事物或者现象中发现隐含其中的道理,善化他人。
他通过对最平常的水的观察、感悟和思考,以伦理道德思想为切入点,来阐发对水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孔子带领学生们周游列国弘扬道义,经常徜徉于山水之间,看到黄河,他感叹道:“美哉水,洋洋乎”;站在湍急的沂水岸边,他感慨万千地对学生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既有孔子对时间如流水般留不住而引发的感喟,又有对时间、永恒、人生意义和追求等哲理性问题的思考。
鼓励人们珍惜时间,义无反顾地追求人生的“正道”和弘道。
有一次,孔子正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向东奔流而去的河水,他的学生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就一定要观赏,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因为大水能够不停地向前流动,惠溉四方,润泽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所到之处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就象德;它流动时,由高处向低处流,舒缓湍急皆循其理,这就象义;它浩浩荡荡,千支万流汇入汪洋,永无穷尽,这就象道;它奔赴极深的山谷也毫不畏惧,穿山崖,凿石壁,勇往直前,这就象勇;它总是趋向于平,安放必平,
公平公正,这就象法;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这就象正;它周到的无所不至,该到的地方,它都流到了,这就象明察;它无论发源何处,即使经历万千曲折也一定要向东流,这就象有志向;它可出可进,无论到哪里,都能把那里的万物净化,这就象是善于教化。
这些就是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看的原因吧。
”
孔子把水的形态和性能与人的性格、品质、意志、道德等联系起来,晓人以立身处世之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坚定不移地东流入海;君子善化他人而无所争,矢志不渝地追求大道,使自己的品德日日新、智慧无量无穷!。
先秦儒道哲学中的水象

先秦儒道哲学中的水象水,是大自然中最为广泛的元素之一,也是先秦儒道哲学中常被引用的象征。
在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都对水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解读。
在儒家哲学中,水象征着柔和和包容。
孔子曾说:“君子如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水的理解。
水具有柔和的特性,能够容纳万物,不争不斗,温润而利于生命的发展。
孔子希望人们能够像水一样柔和而包容,以此来达到和谐的社会。
他认为,只有放下争斗和竞争,追求和平与共荣,人们才能真正实现道德的境界。
而在道家哲学中,水象征着无为而治和自然。
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句话与孔子的表述几乎相同,但在道家中,更强调水的无为而治。
水自然而然地流淌,不强求,不争斗,不违背其本性。
道家认为,人们应当效法水的特质,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道,不抵抗、不反抗,以达到身心的平静与和谐。
水在先秦儒道哲学中的象征意义还体现在其流动性上。
水具有流动不息的特性,象征着变化与流转。
儒家和道家都认为,一切万物都在不断变化和流动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儒家注重个体的修养和人伦道德,强调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进步。
而道家则更加强调宇宙和人生的变化,强调人们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去适应和应对各种情况。
水的流动性让先秦哲学家们认识到,只有顺应变化,才能不断进步。
总之,先秦儒家和道家都将水作为哲学思考的重要象征。
水象征着柔和包容、无为而治、自然与变化。
通过对水的理解和运用,儒家和道家提出了一种人生哲学,即追求和谐与平衡,顺应自然的道,不争斗、不追求功利,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境界。
这种哲学思想至今对我们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孔子论水

育英实验小学薛璐
广袤 飘逸 眸子 和煦 絮语 奔腾 围拢 疑惑 波澜起伏 意味深长 穿岩凿壁 从无惧色 荡涤污垢 善施教化 一番宏论 司空见惯 绿草如茵 拨动琴弦 温文尔雅 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 安享幸福 侧耳倾听 情不自禁
大声朗读全文,找出孔子的课 堂在哪里,并用横线画下来。
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 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 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 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 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 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 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于丹
《论语心得》
林语堂 《孔子的智慧》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 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水从雪山走来 水从远古走来 水向东海奔去 水向未来奔去
A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默读3—9自然段,找出 孔子的课文在哪里?用波 浪线画出来。
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 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 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 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 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 水是真君子啊!”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 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 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 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 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 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在你感受深的地放做好批注
我们懂得了孔子的弦外 之音,他的弟子颜回、子路 是不是也懂了?找出相关依 据。
古代名人论水

古代名人论水人们对水的认识,大多是在对仙人生活描写中得以体现。
屈原的《离骚》中认为仙人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汉代,人们认为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壶。
在这三座山上,“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甘泉饥食枣”。
古代名人论水周秦时的哲学家们说:“天一生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它变化而生成的,把水看作是万物之母。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成为哲人理想人格的化生。
孔子说水具有德、义、道、勇、法、正、察、善、志九种美好的品行。
据《荀子》记载,一次,“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他说:“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回答说:“水,滋润万物而不向万物索取什么,这是‘德’;虽然也有高下曲折的时候,但总是循着一定的河道流淌,这是‘义’;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好象有所追求,这是‘道’;高谷深峡,奔腾而下,无所畏惧,这是‘勇’;可以作为衡量事物持平与否的标准,这是‘法’;持器物取水,器盈须止,否则自溢,不可多得,这是‘正’;润物无声,精妙细微,无所不至,这是‘察’;能够选择洁净的源泉和注入处,这是‘善’;自源头流出而百折不回,这是‘志’”。
孔子把人类的各种美德赋之于水。
唐代以前,人们对水的认识,大多是在对仙人生活描写中得以体现。
屈原的《离骚》中认为仙人是: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汉代,人们认为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壶。
在这三座山上,“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甘泉饥食枣”。
从中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水质有甘苦、清浊、高低之分。
唐代开始,随着茶品的增多,人们对茶的色、香、味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水品有了较高的要求。
据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记载,唐代的刘伯刍,提出宜茶水品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水第四;扬州大明寺水第五;吴松江水第六;淮水最下,第七。
又传说陆羽分天下之水为二十等,以庐山康王谷帘水为第一。
唐代以后,人们关于水质高低鉴别有许多记载。
孔子论水原文及翻译

原文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
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
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 又,这个故事最初见於《荀子.宥坐》。
原文为:"孔子观于东流之水。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
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
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
主量必平,似法。
盈不求概,似正。
淖约微达,似察。
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
其万折也必东,似志。
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译文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接近自然之德)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啊。
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有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有如君子的善于改造事物;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有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有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问,一定要东流入海,有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
所以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仔细观察。
( 因为这无疑是在关照自身啊! ) ”注释①据《孔子集语》引《说苑·杂言》,题目是编者所加。
②子贡:孔子的学生,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
③予:给予。
④卑下:低下。
此指水性向下。
⑤句倨皆循其理:指水的曲直方圆等随物赋形的特性。
孔子论水阅读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毕业语文试卷及答案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试卷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爱的同学,小学生活即将结束。
希望你能从容面对,发挥自己最佳的水平。
祝你成功!一、口语交际进入六年级后,学习压力渐渐加大了。
可每次捧起心爱的课外书,沉浸其中,都会让自己收获许多。
但是有的同学过于沉迷,耽误了学业;有的家长认为读闲书作用不大,也极力反对。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想对沉迷其中的同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想对极力反对的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 。
(如用上格言警句就更好了。
)一、下列带点字容易读错,请你在正确的音节下面打“√”。
栗子(lìsù)摩平(m āmó)含糊(húhù) 寺院(sìshì)计较(jiǎo jiào) 养.....尊处优(chǔchù).二、选择合适的汉字填空。
厨橱震振()窗()艺( )柜( ) 奋( )颤()慑三、按提示要求填空。
吕戴邱陶1、按音序排列,以上姓氏中,姓排第一,姓排最后。
2、按姓氏笔画从少到多排列,顺序应为、、、。
3、如果按部首查字法,“戴”字应查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
四、请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带点字的恰当意思,将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解: A.剖开 B.消除 C.解释D.明白、懂 E.押送二、基础乐园①儿童不解.春何在()②注解.()③押解.()2、老A 年岁大B 有经验;老练C 陈旧D.经常E.很;极①少年易老.学难成()②老.脑筋③炒股老.手()五、先补充词语,再根据要求选一选。
()()画栋万()()新张灯()()百()成()()()共赏()()绕梁见()知()()空见()上述成语中,我们可以用、来赞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可以用、来赞美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论水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
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
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
基本译文
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泛指江海)一定会驻足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孔子说:“水么,能够启发君子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
它遍布天下,给予万物,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所到之处,万物生长,犹如君子的仁爱;水性向下,随物赋形,犹如君子的高义;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奔赴万丈深渊,毫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事果决和勇毅;渗入曲细,无微不达,有如君子的明察秋毫;蒙受恶名,默不申辩,犹如君子包容一切的豁达胸怀;泥沙俱下,最后仍然是一泓清水,犹如君子擅于改造事物;将水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犹如君子的立身正直;遇满则止,并不贪多务得,犹如君子的讲究分寸,处事有度;无论怎样的百折千回,一定要东流入海,犹如君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
这就是为什么君子观江海必驻足的原因了。
(此论乃中华千年文化传承的精髓,望能够观此论者拟比自身,其实水最值得学习的还是能够将万恶沉淀,与人以善)
岁月如同流水,不舍昼夜地流逝。
告诉我们:做人要像水那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具有真君子的品性。
若“水”,无疑是至仁,至善,至德,至道……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从善如流,如水人生,随缘而安。
做人如水:能适应任何环境,就像水一样,能包容万物,本身却非常的纯静;做事如山:要踏踏实实的做事,像山一样稳重,像山一样给人以信任!做人像水。
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切都是因为它柔美、滋润。
既弘扬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
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水之七善
一曰守拙。
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
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
此等宁静和达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
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无为。
二曰齐心。
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返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慨叹。
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三曰坚忍。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
九曲黄河,多少阻隔、多少诱惑,即使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东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丝动摇,雄浑豪迈的脚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击礁盘,纵然粉身碎骨也决不退缩,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搏杀,终将礁岩撞了个百孔千疮;崖头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咬定目标,不骄不躁,千万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顽石身上凿出一个窟窿来,真可谓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四曰博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挑三拣四、嫌贫爱富。
它映衬“荷塘月色”,构造洞庭胜景,度帆樯舟楫,饲青鲥鲢鲤,任劳任怨,殚精竭虑。
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彰显自己。
五曰灵活。
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
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
它因势而变,舒缓为溪,低吟浅唱;陡峭为瀑,虎啸龙吟;深而为潭,韬光养晦;浩瀚为海,高歌猛进。
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故曰“水无常形”。
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六曰透明。
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
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
惟其透明,才能以水为镜,照出善恶美丑。
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静如水,善莫大焉。
七曰公平。
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慽慽于贫贱,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水平”。
倘遇坑蒙拐骗,水便奔腾咆哮,此乃“不平则鸣”。
人若以水为尺,便可裁出长短高低。
水的美好品质值得歌颂,更值得学习。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以水为镜,常照照世间的善恶美丑;更应以水为尺,常量得失长短,不断修炼自己的品格,使之更加完美。
水性——水的物质与德性:刚、柔、坚、韧、容、浮、和、善、献。
刚:水射刃物,水滴石穿。
柔:水汽相生,以柔克刚。
坚:巍巍冰山,坚不可摧。
韧:抽刀断水水更流。
容:能容万物,浑然一体。
浮:载舟浮桥,水力输运。
和:无微不至,随物赋形。
善:恩泽四方,滋养众生。
献:蹈火灭灾,献身人类。
淫:狂怒奔泻,恣意泛滥,必制约之。
这些文字,既是写水性,也是在水性中写人性,阐发出深刻的人类思想,将文学与水、与哲学巧妙地融为一起,展示了人类文化的美丽和丰富,深厚和广博。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从善如流。
——左传·成公八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