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 (5)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沪教版 (5)

植树问题教学内容: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P80-81教学目标:1、运用分段中“段数=点数+1”之间的关系解决植树问题。

2、初步学会运用画线段图解决“植树问题”,并正确解答。

3、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运用画线段图解决“植树问题”,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运用分段中“段数=点数+1”之间的关系解决植树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课件演示:说一说段数与剪的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2、表象训练。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在点上研究种树的问题。

板书:植树问题二、探究新知(一)独立尝试问题情景:小明在24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可以种几棵树?1、学生独立尝试运用画图解决问题。

2、展示交流学生画图的方法。

提问:“有4段种4棵”你认为怎么样?小结:树不是种在“段”上的,而是种在“点”上的。

提问:“只种中间的3棵”你认为怎么样?小结:虽然种的方法符合题目意思,但是没有充分利用马路的长度。

提问:“5个点上都种树”你认为怎么样?小结:像这样充分利用小路的长度,我们称它为“两端都种树”。

3、学生独立尝试运用计算解决问题(两端都种)4、展示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

6米6米 6米 6米板书: 24÷6=4(段)4-1=3(个)3+2=5(棵)小结:看来运用分段中“段数=剪的次数+1”的关系可以解决植树问题。

(二)基本练习问题情境:小胖在5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种),每隔10米种一棵,可以种几棵树?要求:1、先画一画2、再算一算(1)学生独立尝试解决(2)展示交流学生方法小结:在解决植树问题时(两端都种),要求“棵数”需要先求出“段数”,然后根据剪绳子分段中“段数”与“点数”之间的关系求出“中间的点数”,最后加上2个端点,求出一共种的“棵数”。

(三)举例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种在“点”上的问题?三、灵活运用、解决问题1、工人叔叔在一条100米的马路两边安装路灯,每隔20米装一盏(两端都装),一共要装几盏路灯?2、校门和围墙之间的距离是30米,在马路的一侧,每隔5米插一面小红旗,一共需要插几面小红旗?*思考题:3、一个15米长的花架,在上面等间隔放6盆花(两端都放),那么每两盆花之间的间隔是多少米?小结:在解决植树问题时,要求“棵数”需要先求出“段数”,根据“点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求出“中间的点数”,然后考虑是否需要加上2个端点,这样就能求出不同情况下的“棵数”,当然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乘除除》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乘除除》教案沪教版五四制

乘乘除除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

2、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观察与比较1、情景图:小亚、小巧、小玲在模拟宇航中心发送信息的情景,小熊猫问:谁发送得快些?谁发送得慢些?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从表格中收集信息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进行交流:(1)小亚6分钟发送了570个,小巧6分钟发送了672个。

小亚和小巧,都用了6分钟,小巧发送了672个字母,小亚只发送了570个,当然是小巧比小亚发送得快。

(2)小巧6分钟发送了672个,小玲8分钟发送了672个。

小巧和小玲都发送了672个字母,小玲用了8分钟,小巧才用了6分钟,当然是小巧比小玲发送得快。

小巧发送得最快。

(3)师:小亚和小玲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发送的字母个数也不一样,怎么比?生展开讨论。

生:需要算一算她俩平均每分钟各发送多少个字母。

生:小亚和小玲,小亚比小玲发送得快些。

师:对小巧也用"算一算平均每分钟发送多少个字母"的方法来检验前面的判断,小结: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

师:能不能用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来解释一下?生:相同个数的苹果,被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得的就越少,分的人数越少,每人分得的苹果数就越多。

生:要分给同样多的小朋友一些苹果,被分苹果的总数越多,每人分得的就越多,苹果总数越少,每人分得的就越少。

(4)小巧发送得最快、小亚比小玲发送得快她们三人,发送信息的速度从快到慢是小巧、小亚、小玲。

二、练一练1、比大小:说方法150÷5()150÷6 28×7()28×3 366÷6()636÷6 47×7()74×7 272÷8()102÷3 42×7()42÷7 ★÷5()★÷7 89÷★()98÷★★×18()23×★2、下面三种商品的价格:(1)不计算,你知道哪种商品的单价最贵吗?为什么?(2)碟片每张多少元?颜料每盒多少元?钢笔每支多少元?(3)三种商品,价钱从贵到便宜的顺序是:、、。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数学广场流程图》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数学广场流程图》教案

数学广场—流程图教学目标:1、熟练运用构造三位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能读懂和运用流程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和运用流程图。

教学难点:运用流程图教学关键:理解“差组成的数字与本算式数字是否完全相同”教学具准备:数卡,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么摆最大、最小三位数,现在老师手里有9张数卡:1,2,3,4,5,6,7,8,9,请同学们用这些数卡摆出最大、最小三位数,看看谁最快。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怎么用这些数卡造数学塔。

〖开门见山,明确学习任务;导语激趣,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一)理解图式1、小组合作,探寻新知合作要求:(看书)1)读懂流程图每一层的意思;2)按要求跟着流程图做一做;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2、集体交流师:哪个小组来介绍流程图?减法塔是怎么造的?板书:师:谁来说说今天造的最大三位数和最小三位数与前一堂课造的最大三位数、最小三位有什么区别?(防止学生造最大、最小三位数时出现错误)师:你是怎么理解流程图中的“差组成的数字与本算式数字是否完全相同”?3、练一练。

(1)两人合作:按流程图要求,用⑤⑧⑦造减法塔。

(2)独立完成:用⑥⑦⑧造减法塔。

(3)交流反馈:(板示三座减法塔)4、归纳(造减法塔的方法)〖流程图为学生造数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新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获得成功体验的学习过程。

〗(二)探寻规律1、观察三座减法塔思考:1)减法塔最高有几层?最矮有几层?2)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小秘密?(被减数和减数的中间数字相同;每个差的中间数字一定是9;每个减法塔的最后差是495)2、交流感悟师:通过观察和思考,请你想一想:为什么有的塔层数多,有的塔层数少?(跟选择数字有关)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师:讨论:为什么减法塔中,每层的结果数的中间都是9?3、师生归纳:(方法与规律)〖通过观察,思考和比较,让学生学着归纳小结,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我今天要上的教案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的第六单元《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理解和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以及白板和记号笔。

学生们需要准备的是他们的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课题《解决问题》和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他一共吃了10个水果,其中苹果吃了3个,香蕉吃了x个,请问香蕉吃了几个?答案:香蕉吃了7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他们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教学目标和难点的设定;接着,教学过程的安排;然后,板书设计的合理性;作业设计的实用性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必要性。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选择了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的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作为本节课的主题。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我以实例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在实例的选择上,我注重了问题的多样性和层次性,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六单元 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解决问题》的第一课时,将围绕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第六单元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课程将涵盖基础的数学概念,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数学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用于展示实际问题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讲解相关的数学概念,并引导学生如何将数学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4. 讨论与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5. 总结: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列出相关的数学概念。

2. 在黑板上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并逐步展示解题过程。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并记录解题过程。

2. 在下一节课上,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希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我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能否培养起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教师应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案例,例如购物找零、分配零食等,通过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

第六单元 乘乘除除(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六单元 乘乘除除(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第二课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以及相关的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感、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难点:1. 进位乘法中进位技巧的掌握。

2. 除法竖式计算中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理解。

3. 将乘除法计算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问题的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技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2. 学生分享乘法计算的心得,老师点评并总结。

二、探究新知1. 老师出示进位乘法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进位的规律。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

3. 老师讲解并演示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计算练习。

4. 学生通过例题练习,加深对除法竖式计算的理解。

三、动手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的计算比赛,互相检查并纠正错误。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计算法则。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鼓励。

板书设计:1. 板书第六单元乘乘除除(第二课时)2. 板书内容: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例题展示。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进位乘法和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认识自然数课时1:认识自然数0教学目标•了解自然数0的意义和特点;•能够正确书写自然数0;•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认识自然数0。

教学内容1.认识自然数0;2.用实际操作感知自然数0;3.用图形理解自然数0。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自然数概念。

–引入新概念:自然数0。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体会自然数0的意义和特点。

2.学习–学生跟随教师正确书写自然数0,并模仿书写。

–教师出示实际物品(如水杯、铅笔等),引导学生用手指数量,模拟自然数0的概念。

–教师出示图形(如圆、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认识图形上的零数目。

3.操练–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认识自然数0的能力。

4.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确保学生对自然数0的认识和书写正确。

课时2:认识自然数1教学目标•认识自然数1的意义和特点;•能够正确书写自然数1;•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认识自然数1。

教学内容1.认识自然数1;2.用实际操作感知自然数1;3.用图形理解自然数1。

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自然数0的知识。

–引入新概念:自然数1。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体会自然数1的意义和特点。

2.学习–学生跟随教师正确书写自然数1,并模仿书写。

–教师出示实际物品(如苹果、书等),引导学生用手指数量,模拟自然数1的概念。

–教师出示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引导学生认识图形上的单个数目。

3.操练–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认识自然数1的能力。

4.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确保学生对自然数1的认识和书写正确。

……(继续编写第一单元其他课时的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认识奇偶数课时1:认识奇偶数的概念教学目标•认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能够判断简单的奇偶数。

教学内容1.认识奇数和偶数;2.用实际操作判断奇偶数。

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的自然数概念。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二、教材分析
2015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参考
四、单元分析和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
(第二单元用一位数乘)
是()
A.1949年
B.1990年
C.2016年
D.2042年
(2)小亚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整月,你知道是哪两个月?(提示:有不同的答案)
6、日常生活中,年、月、日经常出现,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的三种日期简写方式,你看懂了吗?
7、用简写方式表示下列日期。

(呈现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检查修正。


2015年10月7日
2014年3月12日
2013年9月1日
总结:当月或日为一位数时,数字前面需用0来占位。

学生观察日期的三
种简写形式
独立尝试用其中一
种方式进行日期的
简写。

了解年
月日在日常
生活中的应
用,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
联系。

2’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年、月、日有什么样新
的认识?
学生通过谈
自身收获,巩
固学习所得,
进一步梳理
知识脉络。

作业布置练习册P36、37、38 板书设计
反思重建
在这节课探究年月日知识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来探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孩子们能够在小组中和谐的探究,小组长能够记录下来组员们的讨论成果。

这种学习模式今后希望能够在课堂中多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整理与提高乘乘除除教学目标:1.进行乘除法的计算练习2.进行除法的应用练习3.在具体情境下体会,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

4.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分钟口算比赛12÷4 50÷5 40÷2 36÷620÷4 15÷5 40÷4 36÷624÷4 35÷5 40÷5 36÷332÷4 40÷5 40÷8 36÷21、核对结果,统计时间今天就要用除法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二.新课探究:除法的应用师:金秋十月我国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出示神六),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小亚、小巧、小玲在模拟宇航中心发送信息,下面是她们的发送记录。

1、看了发送记录,你知道什么?发现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小巧比小亚快小玲比小巧慢小亚每分钟打字:570÷6小巧每分钟打字:672÷6小玲每分钟打字:672÷82、以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谁快谁慢,现在为什么没有计算就知道小巧比小亚快?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1)大家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小巧和小亚都用6分钟,那么谁发送的多谁就快。

和除法算式进行对照,时间都是6分钟在除法算式是什么数?板书:除数相同当除数相同,怎么比较两个除法算式的大小呢?(小组讨论)交流:除数都是6,被除数越大商越大。

(有一堆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糖多一些每人分到多一些。

糖少每人就分到少一些。

这些糖其实就是被除数,6个小朋友就是除数。

)(2)计算570÷6和672÷6,验证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

(3)观察复习中的口算进行验证,互相编一道除数都是4的口算题,证明被除数越大商越大或者被除数越小商越小。

板书:除数相同,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

(4)把第二组口算题按发现的规律排一排。

2、大家没有计算还发现小玲比小巧慢,你们又是怎么判断的呢?(1)他们发送的字母一样多都是672,那么谁用的时间少谁就快。

(2)不计算比较672÷6和672÷8两个算式的大小,又可以怎么想?板书:被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小商越大(除数越大商越小)。

就象刚才的口算比赛,大家都做了24道题,谁用的时间少谁就赢了。

(3)口算中的哪一组题目也可以证明被除数相同,除数越小商越大?3、小结:过去比大小要通过计算,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好方法。

当被除数相同时,看除数。

除数越商越大,除数越大商越小。

当除数相同时,看被除数。

被除数越大商越大,被除数越小商越小。

5、那么小亚和小玲他们时间也不同、字母发送的也不同,究竟怎么知道谁快谁慢呢?(1)学生计算比较结果,反馈。

(2)小胖说虽然着两个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不一样。

他没有完全计算完,试商就知道570÷6的商是九十几,672÷8的商是八十几。

他的做法可以吗?(只要知道谁快谁慢就可以了)小结:具体要求具体对待。

(比较只要知道谁快谁慢、谁大谁小就可以了。

如果要知道具体快多少、慢多少时,一定要精确计算。

)三、拓展应用1、练习:分类再比大小87÷3○78÷3 96÷8○84÷775÷5○75÷3 392÷2○392÷8150÷5○105÷5 756÷8○756÷7264÷4○272÷4 650÷5○990÷9610÷5○738÷62、金秋运动会根据跳绳记录表,你们可以知道什么?如何证明你的发现?解决问题——灯市(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能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2、能经历观察、思考、分析、解答几倍多几,几倍少几的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几倍多几,几倍少几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画简图与审题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1、媒体展示美丽的灯市画面。

2、引语师:……新年快到了,灯市上展示出许多漂亮的花灯,谁来说说有哪些花灯?有没有数学问题啊?二、收集信息,解决问题(一)解决几倍多几的问题。

1、媒体出示:例1 亭子灯有36盏,筒形灯比亭子灯的2倍多10盏。

盒子灯比亭子灯的2倍少10盏。

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好多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提炼,并板书:筒形灯有几盏?盒子灯有几盏?】2、解答:筒形灯有几盏?师:求筒形灯有几盏,需要哪些信息?3、用简图描述情节:4、独立列式计算5、交流:求筒形灯有几盏,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1)先算亭子灯的2倍有几盏;()×()=()(盏)再加上10盏就是筒形灯的盏数。

()×()=()(盏)(2)综合算式:36×2+10==72+10=82(盏)答:筒形灯有82盏。

6、练一练:牧场有305头奶牛,三羊的头数比奶牛的3倍多83头。

三羊有多少头?要求:(1)根据图意画出简图。

(2)列式计算(3)交流核对(4)归纳【引导学生用简图描述情节(分析题意),让学生对这类应用题有一个直观的清晰的认识,接着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交流时先分步列式,在列综合算式,让学生知道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然后又请学生独练习,有效构建了此类应用的模型。

】(二)解决几倍少几的问题。

(例2)1、尝试解答——盒子灯有几盏?要求:(1)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

(2)根据题意,画出简图。

(3)列式计算。

2、交流反馈(1)根据问题,你选择了哪些信息?亭子灯有36盏,盒子灯比亭子灯的2倍少10盏。

(2)引导学生用简图描述情节:师:画简图,我们有例1的经验,谁来说说求盒子灯这幅简图该怎样画?(3)解答:36×2=72(盏)36×2-10=72-10=62(盏)或=72-10=62(盏)答:盒子灯有62盏。

3、归纳:师:……,解答这一类应用题,需要注意什么?你还有问题吗?4、练一练:溜冰场里有152个女生,男生的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倍少15个。

男生有多少人?【画简图是解答应用题的拐杖,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会学生画简图,”让学生会用简图来描述情节(分析题意)。

】三、内化新知,整合运用。

1、对比练习(1)画简图,只列式不计算。

A、园林工人在公路一旁植树。

植松树56棵,植柳树比松树的4倍少20棵。

植柳树多少棵?B、园林工人在公路一旁植树。

植松树56棵,植柳树比松树的4倍多20棵。

植柳树多少棵?(2)引导学生找出这两道题的异同。

【巩固知识把对比练习放在第一位,目的是将今天学的知识辨别,深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他们明白在解题中往往就一字之差,方法就不一样;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独立练习(做后集体分析校对)(1)东风菜场茄子的筐数比黄瓜4倍多16筐,黄瓜128筐,菜场里有茄子有多少筐?(2)商店有花毛巾68箱,蓝毛巾条数比花毛巾的5倍少7箱。

蓝毛巾有多少箱?3、综合练习玩具商店有赛车153辆,摩托车98辆,小轿车比摩托车的3倍少12辆。

①、赛车和摩托车多少粮?②、小轿车有多少辆?③、小轿车比摩托车多多少粮?【解答几倍多几、几倍少计的应用题虽然是新知,但估计学生不会很困难,因此在练习中安排综合练习,一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二是让学生蒋新旧知识汇成新的网络结构。

】四、激励评价,体验收获。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知识?做应用题要注意些什么?解决问题——灯市(二)教学目标:1、能根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能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正确使用小括号。

2、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分析、解答和倍与差倍问题的过程,提高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解答和倍与差倍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画简图与审题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听题列式,看谁又对又快!(1)数学兴趣班有女生10人,男生比女生的2倍少5人,男生有几人?(2)写作班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少8人,女生有几人?(3)工艺组有男生5人,女生比男生的2倍多3人,女生有多少人?(4)做红花10朵,兰花朵数是红花3倍,兰花有多少多?2、交流和对,说说理由。

【课始进行“听题列式”比赛。

一个小小的“复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能锻炼学生的“反应、倾听、思考、辨析、解题”等能力。

】二、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一)和倍问题1、媒体出示:例3 兔子灯有25盏,连花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3倍,球形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4倍。

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师: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进行板书:兔子灯和莲花灯共有几盏?兔子灯和球形灯共有几盏?球形灯比兔子灯多几盏?兔子灯比莲花灯少几盏?2、解答:兔子灯和莲花灯共有几盏?(1)请学生独立画简图(2)交流简图(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计算方法师:你是怎样算的,计算时是怎么想的?解法一:1)先算莲花灯有几盏。

()×()=()(盏)再算兔子灯和莲花灯共有多少盏?()+()=()(盏)2)写综合算式:25×3+25=75+25=100(盏)解法二:可以将兔子灯看作1份,将莲花灯看作3份,一共有4份。

1+3=4 25×(1+3)25×4=100(盏)或 =25×4=100(盏)答:兔子灯和莲花灯共有100盏。

师:看了这些解法你想说什么?有没有问题?那么解法二的综合算式中“1+3”为什么加上小括号?它表示什么意思?3、练一练:兔子灯和球形灯共有几盏?(1)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

(2)学生独立画简图,列式计算。

(3)反馈交流。

4、师生归纳。

(二)差倍问题(例4)1、出示问题:球形灯比兔子灯多几盏?(1)根据问题选择信息。

(2)师生合作画出简图。

(3)学生列式计算(4)反馈交流。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计算时是怎么想的?解法一:25×4=100(盏) 25×4-25100-25=75(盏)综合算式: =100-25=75(盏)解法二: 4-1=3 25×(4-1)25×3=75(盏)综合算式: =25×3=75(盏)2、独立解答:兔子灯比莲花灯少几盏?(1)画出简图(2)列式计算(3)反馈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