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诺曼底登陆战;知道雅尔塔会议以及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史实;认识法西斯走向灭亡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走向胜利的发展过程,探究雅尔塔会议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响。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二战资料及影视资料,分析历史信息,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历史的快乐;通过自主阅读能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攻克柏林战役以及美、苏、中参加对日作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作用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的重要性,认识到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有认同感,确立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

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反思范文一节课的容量很大,教材中有些地方的编排显得突兀,例如没有交代德国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背景。
为什么纳粹德国军队在侵略扩张中战果辉煌,它的战术思想闪电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学中的内容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有待任教者对教材重新开发。
既要解决大容量的教材内容在一节课完成,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个疑问,我想到用课件来上这节课。
制成的课件在每个班上后,根据学生的反响不断修改,在教研组的公开课上,总体达成了教学目标。
不过,我觉得有几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范文二世界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
二战是资本主义开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开展的重要里程碑。
范文三本节课能够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消化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节课最重要的两个知识点是法西斯的上台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而如何让学生认识法西斯主义与绥靖政策以及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我试图通过课前《辛德勒名单》主题曲的播放,以及一系列问题的设计,营造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罪恶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从而更加热爱和平、珍视和平。
本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从法西斯的起源入手,到三个主要的法西斯国家的上台以及原因的分析,再到法西斯国家的逐步扩张,可以说,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能够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态度与情感。
本节课引入的视频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明晰,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有待于改进的地方,给予学生问题讨论的时间尚不够充裕,学生尚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比较缺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教部编版的历史教材。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通过详细叙述战争的各个阶段,使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双方的军事行动以及战争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要系统地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此外,学生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审视历史,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的主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树立和平观念,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和战争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过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的危害。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如慕尼黑阴谋、珍珠港事件等,引导学生分析战争的发展脉络。
4.课堂讲解:针对战争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如战争转折点、战争对世界的影响等。
5.互动环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启示,如如何维护世界和平等。
6.总结发言: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共3课时含反思)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学习目标:1、知道二战的主要参战国及主要战况,认识并痛恨法西斯的罪恶行径,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给人们带来的永久伤害。
2、了解二战和一战不同的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明白和平的力量可以团结起来打败邪恶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激发学生痛恨战争、反对侵略的意识,深化爱护生命、追求和平的意识。
难点:了解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我们要建设怎样的世界?三、教学准备:搜集资料不仅可以从网上、图书馆获得,也可以寻访二战亲历者,获得第一手资料。
四、课时计划:本课需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况,认识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2、直面战争,体会战争的残酷,激发痛恨战争、热爱和平的情感。
3、知道新武器运用于战场对人类文明造成更大的毁灭,制造了更多人间悲剧,注意到科学技术用于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新武器运用于战场对人类文明造成更大的毁灭,制造了更多人间悲剧,注意到科学技术用于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难点: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况,认识战争对人类文明的破坏。
三、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一战的相关资料,教师收集有关一战的影视资料,更加直接展示战争的残酷性!四、课时计划:本课需2课时五、教学过程:1、阅读教科书第43页导入部分,思考“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2、结合课文,查阅资料,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什么会爆发,萨拉热窝事件为什么是一战的导火线。
3、阅读课文,结合教科书第45页地图,请学生来谈谈一战中欧洲战场的交战和重大战役,并谈谈对战争的感受。
4、结合课文,请学生说说战争中的新式武器,讨论科学技术运用于战争会产生什么结果。
5、制作一个简单的重大战役交战双方伤亡图表,体会战争的残酷。
六、学习评价:1、是否能列举一个事例,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2、能否说出新式武器投入战场出现结果。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采用“导读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导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探索精神。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课的教学反思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课的教学反思川教版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课“大战的爆发和初级阶段”我上过了,总觉得自己没有讲透,学生也觉得不好理解。
下来后,我通过再看相关的教学参考书,还有听了今年在兴隆中学举办的初三毕业班历史研讨会郑老师的二战复习课,及其一些老师的点评,很受启发,也让我知道了这一课该怎么去上。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慕尼黑阴谋”,把它讲清楚了,分析透彻了这堂课就成功了。
下面是我的教学思路: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复习第八课“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九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讲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面对经济萧条和社会危机,德国和日本却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法西斯专政道路,他们对内实行恐怖统治,为转移国内矛盾,对外实行侵略扩张。
纷纷扩军备战,欧洲和亚洲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
战争一触即发,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二、讲慕尼黑会议1、讲德国的侵略扩张根据教材第61页的德国法西斯的扩张图来讲,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合约》战胜国对它进行了分赃。
这对德国非常不利,随着德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膨胀,它极力要撕毁《凡尔赛合约》,恢复它一战前的欧洲霸主地位。
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区,1938年3月占领奥地利。
2、讲英法美的对德态度面对德国撕毁《凡尔赛合约》的举动,英法是采取了让步、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3、讲绥靖政策的原因和实质在《凡尔赛合约》中,英法得了很多好处,为了保住其既得利益,而对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的行动采取了绥靖政策。
其实质就是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谋求与法西斯国家妥协,并力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见祸水东引,坐收渔利。
4、讲慕尼黑会议及其恶劣影响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勒、墨索里尼在德国南部城市慕尼黑签订了关于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等强行割让给德国的协定。
即《慕尼黑协定》看图片,从慕尼黑返回的张伯伦很是得意,觉得这是重大的外交成功“我们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好像是他避免了战争,换来了和平,是英国人民的功臣。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及教学反思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教学,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战争进程、战后影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例,展示二战的悲惨和残酷;3.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4.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感受到和平与和谐社会的珍贵。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教师将会在课前做一些准备工作:1.准备一份详细的课程教案,包括教学目标、具体内容、重难点等;2.准备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以展示二战期间的历史场景;3.确定讲课的方法、讲课的时间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 课堂教学第一部分:导入教师首先应该在黑板上写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三个字,并组织学生讨论该事件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的讨论中推出一些关键词,然后简单讲解二战的起因和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第二部分:展示历史事件教师将会展示一些二战期间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浏览和分析,了解二战期间的历史背景和实景。
第三部分:理解历史事件教师将会针对二战期间发生的一些事件和人物进行讲解,例如︰日德意大战的发起和结束、珍珠港事件、纳粹的集中营、原子弹爆炸等等。
教师应该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二战的悲惨和残酷,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些事件对于世界的影响和深远意义。
第四部分:共同反思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该邀请学生对这次课堂学习进行反思。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提问的方式、写出课程感悟的方式或是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回顾和总结这次课堂的学习内容和所得。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授课,我深刻意识到:1.在选择素材和图文资料时,应该避免引导学生过度感性化,而是应该用客观、科学、深刻的思想和理论去引导他们。
2.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和逻辑思考能力,而不是仅让他们记忆某些知识点和特定事件。
3.在讲解历史事件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从中领悟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本质。
9年级 历史部编版下册 教案第四单元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学情分析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理念本设计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并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科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辩证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课属于历史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 课的内容,与本单元的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同属于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
理解本课,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学生学习世界现代史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主要战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这三个部分内容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扩大、转折、结果和影响。
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系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对于西方国家的历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分析问题。
当然,由于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在形成阶段,对于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因此教师要加强本课的价值观引领,让学生认识到法西斯对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本课,理解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四、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通过学习本节课,知道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了解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学会使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形成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形成重视团结合作,珍视和平的国际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反思
华封初中胡宗友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内容在世界现代史中承前启后,它前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后启战后新格局的形成。
“二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关键内容之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学习本单元内容,要从宏观上把握二战的基本线索,在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渗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因新课开始,我利用两组图片(美对日投掷原子弹形成的蘑菇云及化为焦土的广岛市)导入课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走进“二战”,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为二战的爆发与扩大;第二板块为二战的转折与胜利。
这两部分共同采取图表法(知识扫描环节)串讲基础知识,使历史发展进程更全景化;辅以配套习题(知识反馈环节)史论结合探讨问题,提高知识技能,加强能力培养。
而后链接中考,深化重点、难点。
课外活动设计是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通过对二战原因的深层次分析,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关于二战的性质及影响的教学,我主要采用讨论法教学,但因学生受生活局限及教材影响,对二战性质的变化把握不准及破坏性灾难认识不足,因而就影响了“人类该如何有效的避免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延伸。
解决对策:鼓励学生课下广泛搜集二战相关资料,并在教学中展示二战人员伤亡情况表,增进情感体验后,鼓励学生多角度全面地看待二战的影响,进行问题设计如:“人类已经饱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今天仍面临着战争的威胁。
请举两例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并以史为鉴,设计一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
”学生围绕讨论话题,选择史料,各抒己见,加深认识,对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大有裨益。
回答问题快速准确,但缺乏积极主动性。
知识反馈环节,从实测上看,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问题正确率较高,对开拓学生视野或运用历史知识解释现实问题方面稍有欠缺,特别是对绥靖政策的理解、二战的性质及影响,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合理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可见能力培养还是薄弱环节,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养成,对较灵活的试题训练存在不足。
因此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迁移训练:“试举例说明,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从中你能形成什么认识”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认清了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现代进步意识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这一点上,我采用了渲染战争的残酷来激发学生“憎恶战争”的情感体验方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也强化了直观教学效果。
学生联系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热烈讨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以史为鉴,呼吁世界和平。
当学生说到北约轰炸南联盟和我驻南大使馆时,我适时提示学生谈谈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学生反应激烈,“我们应以牙还牙”“也炸他们的大使馆”等,我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引导学生站在人类进步的高度来理解避免战争发生的问题,学会采取非暴力的方式达到正义事业的目的;对于非正义的战争势力,人类会随着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通过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分组讨论、研究解决问题等手段,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增强了新课程的教学效果。
但还是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语言的运用方面,仍需要强化语言感染力等等。
今后我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大胆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面对新课程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