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症血流动力学及重症管理学习班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一、ICU患者收治率和ICU患者收治床日率定义:ICU患者收治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ICU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ICU收治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例。
同一患者同一次住院多次转入ICU,记为“多人次”。
计算公式:ICU患者收治率= ×100%ICU患者收治床日率= ×100%意义:反映全部住院患者ICU患者的比例及收治情况。
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收治率(入ICU24小时内)定义:入ICU 24小时内,APACHEⅡ评分≥15分患者数占同期ICU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100%意义:反映收治ICU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注:具有信息化自动收集能力的医院建议直接提取APACHEⅡ评分,并按照<10分,10-15分,15-20分,20-25分,>25分进行分层分析。
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定义: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感染性休克诊断后3小时内完成:测量乳酸浓度;抗菌药物治疗前进行血培养;予以广谱抗菌药物;低血压或乳酸≥4mmol/L 给予30ml/kg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
感染性休克3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是指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并全部完成3h bundle的患者数占同期入ICU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总数的比例。
不包括住ICU期间后续新发生的感染性休克病例。
计算公式:= ×100%意义:反映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规范性及诊疗能力。
四、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完成率定义:感染性休克6h集束化治疗(bundle),是指在3h 集束化治疗(bundle)的基础上加上:低血压对目标复苏效果差立即予以升压药;脓毒症休克或乳酸≥4mmol/L容量复苏后仍持续低血压,需立即测量CVP 和ScvO2;初始乳酸高于正常患者需重复测量乳酸水平。
ccu危重症培训计划

ccu危重症培训计划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心血管急性危象患者数量也大幅增加,其中重症患者的数量占比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对CCU危重症护理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培训计划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CCU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对心血管急性危象患者的护理水平,提高CCU危重症护理的规范化水平。
二、培训目标1. 培训对象:CCU护理人员和相关临床护理人员。
2. 培训内容:1)系统地讲解和总结CCU危重症护理的理论知识,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等。
2)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
3)熟练掌握CCU护理的基本技能,包括监护仪使用、各种导管的管理等。
4)提高CCU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水平。
3. 培训目标:1)提高CCU护理人员对心血管急性危象患者的护理规范化水平。
2)提高CCU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
3)提高CCU护理人员的急救技能水平。
4)提高CCU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水平。
三、培训内容1. 理论课程(1)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及诊断原则。
(2)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症护理原则。
(3)CCU监护设备的使用及相关知识。
(4)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
(5)心理护理知识。
2. 技能操作课程(1)CCU监护仪的使用。
(2)心肺复苏技能训练。
(3)各种导管的管理。
(4)常见血管内药物的使用方法。
3. 实际操作在临床实习中,学员需要亲自参与护理工作,包括病房巡视、监护设备操作、心肺复苏等。
四、培训安排1. 培训时间(1)培训周期:3个月。
(2)每周培训时间:每周5天,每天6小时。
2. 培训地点医院CCU病房、临床技能实验室。
3. 培训人员(1)医院内部定向招聘CCU护理人员及相关临床护理人员。
(2)招聘对象:具有临床护理相关专业背景的护理人员。
4. 培训方式(1)理论课程:讲授+讨论。
(2)技能操作课程:示范+实操。
(3)实际操作:带教+实习。
5. 考核方式培训结业考核。
新版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新版-精选.pdf

一、 ICU 患者收治率和 ICU 患者收治床日率
定义: ICU 患者收治率是指 ICU 收治患者总数占同期医
院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 ICU 患者收治床日率是指 ICU 收治
患者总床日数占同期医院收治患者总床日数的比为“多人次” 。
的可能病死率。患者死亡危险性( R)的公式: In (R/1-R )
=-3.517+ ( APACHⅡE 评分× 0.146 )+0.603 (仅限于急诊手
术后患者) +患者入 ICU 的主要疾病得分 (按国际标准) 。ICU
患者预计病死率是指 ICU 收治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总和与同期
ICU 收治患者总数的比值。
集束化治疗( bundle )的基础上加上:低血压对目标复苏效
果差立即予以升压药;脓毒症休克或乳酸≥ 4mmol/L 容量复
苏后仍持续低血压,需立即测量 CVP 和 ScvO 2;初始乳酸高
于正常患者需重复测量乳酸水平。感染性休克
6h 集束化治
疗( bundle )完成率,是指入 ICU 诊断为感染性休克全部完
ICU
患者实际病死率与同期 ICU 患者预计病死率的比值。 ICU 实
际病死率为 ICU 死亡患者数(包括因不可逆疾病而自动出院
的患者)占同期 ICU 收治患者总数的比例,除外入院时已脑
死亡,因器官捐献而收治 ICU 的患者。
计算公式:
4
ICU 患者标化病死指数 = ICU 患者实际病死率 × 100%
前进行血培养; 予以广谱抗菌药物; 低血压或乳酸≥ 4mmol/L
给予 30ml/kg 晶体液进行目标复苏。感染性休克 3h 集束化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展开全文为解决重症医学科对从业人员的高要求与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现状之间的剪刀差问题,并使重症医学专业人员对重症医学的相关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管理部与继续教育部在正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美国重症医学会的FCCS课程的培训模式,参考美国心脏学会ECC课程、美国重症医学会FCCS课程、我国台湾ACLS联合委员会课程运作方式,自2009年起共同发起开展了“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项目”,以系统、规范及高质量的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工作为基础,建设高素质的重症医学从业人员队伍。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采用统一的培训教材及课件,具有规范化的培训流程和标准化的考核,并对授课教师实行资质准入,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管理部和继续教育部联合签章的培训合格证书。
获得培训合格证书者可申请加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为专科会员,具有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学组成员、全国委员的被选举权。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的开展必将提高我国重症医学科从业人员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专科会员整体水平,提升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并维护医疗安全。
从2009年至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管理部与继续教育部已在全国举办了99期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此外还在厦门、西安、长沙、石家庄同期举办了4期师资班。
为了进一步扩大本项目的影响,惠及更多的医务工作者,2018年拟举办15期培训班,每期培训班限招学员250人,具体举办地点和时间初步确定为:福建厦门-陕西西安(3月中下旬)、四川成都-重庆(4月下旬)、天津-山东临沂(6月上旬)、甘肃兰州-新疆乌鲁木齐(7月下旬)、西藏(8月底)、河南郑州-内蒙古呼和浩特(9月中下旬)、广东中山-江苏泰州(10月中旬)、上海-云南昆明(11月底)。
1. 培训内容理论培训:以《中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教材》为基础,按模块授课,每个模块均采用理论要点讲授、病例讨论和提问与答疑的形式进行。
重症医学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材料【管理与持续改进】重症医学科目录科 室 简介...............................................3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度....................................32 岗位责. (35)相关技术规范操作程 (41)院内ICU 管理的有关定···············....................43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性染...47 质量与安全管理组.......................................82 ICU 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许可授权度. (91)科 室 简 介一、专科成立:我院于2006年成立重症医学科,2008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重症医学建立学科代码;同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四院对已成立的重症医学科进行改造,并于2009年2月遵照卫生部制定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对科室基础条件、医疗护理、质量控制、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建设与提高。
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医院与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我科规范命名为:重症医学科,英文全称:Intensive Care Unit,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四院 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简称ICU。
二、综合情况简介:随着重症医学的蓬勃发展及医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危重症抢救治疗的需求也不断提高,重症医学科正是在此背景下组建。
重症医学科集中了先进的生命监测、治疗仪器及器械,组织了院内中青年医疗、护理骨干。
重症医学科采用半封闭管理,重症医学科集中了机械通气、血液净化、监护仪、营养支持、出凝血检测、血气分析、电复律、电起搏等目前先进的医疗仪器,能完成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出凝血功能等系统生命监测;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呼吸支持,连续肾脏替代、血流灌流净化,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体外心电起搏与复律,亚低温脑保护等生命支持与疾病治疗技术。
危重症患者高质量护理及管理学习班培训考核试题

危重症患者高质量护理及管理学习班培训考核试题1.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正确答案)
胸痛
恶心
头晕
2. 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后背部
心前区(胸骨上中段后部)(正确答案)
胸骨下端
心尖区
3. IABP最常见的并发症
A.出血
B.感染
C.血栓栓塞
D.血小板减少(正确答案)
4. 下列哪项不是皮下注射时评估的内容
病情
配合程度
注射部位
静脉血管情况(正确答案)
过敏史
5. 口咽通气道选择
宁大勿小,宁长勿短(正确答案)
宁小勿大,宁长勿短
宁大勿小,宁短勿长
宁小勿大,宁段勿长
6. 诊断PE的的金标准是什么:
A、肺动脉造影(正确答案)
B、静脉造影
C、增强CT
D、彩超
7. 无创呼吸机适用于
多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正确答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正确答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正确答案)
心源性肺水肿(正确答案)
8. 无创呼吸机使用常见并发症中面部压力性损伤预防包括
选择合适面罩(正确答案)
定期更换位置(正确答案)
使用减压垫(正确答案)
加强皮肤观察(正确答案)
9. 呼吸道的功能
气体进出的通道(正确答案)
防御功能(正确答案)
加温,湿化(正确答案)
分泌物的清除作用(正确答案)
10. 人工气道是为了保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它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是呼吸系统危重病患者重要的抢救措施
对(正确答案)
错。
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北京共识)

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需求。为此查阅大量文献,广泛征求意见 和建议,根据国际通用的方法组织形成了重症血流动力学治 疗共识。
二、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共识的形成方法 经多位重症医学专家以不同形式对重症血流动力学治 疗相关问题的多次讨论,于2014年6月初成立了由来自全 国各地的38位重症医学专家组成的萤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协 作组(CHTC Group),讨论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相关问题及 筹备召开圆桌会议。经协作组专家讨论认为,重症血流动力 学治疗涉及到血流动力学理论的进步、概念的更新及临床实 践的规范,目前有必要且有条件形成共识,以促进其系统发 展和逐步推广。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会议讨论和沟通结 果,专家们确定了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共识应包括七个方面 内容:血流动力学无处不在、血流动力学治疗从理念到实践、 血流动力学治疗的细节决定成败、血流动力学治疗的动态性 与连续性、血流动力学治疗中的器官相互影响、血流动力学 治疗与再损伤及血流动力学治疗的目标与目的。 在协作组的指导下,21位专家组成共识工作组,每3位 专家组成一个专题组,负责一个方面的内容,完成相关文献 的查阅、专家意见的收集和共识条目初稿的书写工作。每个 专题组有1位专家负责把握专题的学术性和临床定位,以及 与其他专题的一致性。工作组多次召开会议,集中讨论各专 题组的意见和建议,解决专业方面的问题。在集中阅读并获 得大量相关文献证据支持,并与协作组专家沟通后,形成重 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共识条目及相关描述初稿。2014年10 月10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将完整的共识条目发送给协作 组38位专家,在所有专家针对所有条目经过邮件或电话形 式再次讨论和修改后,2014年10月20 Et完成共识条目及描 述初稿的更新。 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共识圆桌会议于2014年10月23 日在北京召开,专家们进行了现场讨论。两位专业医学编辑 出席了会议,记录了每位发言者对共识的意见和建议。会议 中每个专题组的负责专家介绍文献证据并陈述共识条目,然 后所有参会专家针对每个拟共识条目进行讨论。根据现场 所有专家达成共识的条目及其内容描述要求,最终形成了 100条共识意见。 圆桌会议后工作组完成共识意见及描述的初步定稿,并 将100条共识意见印刷成册,用邮政快递形式送至每位专家 进行再评定,为每项共识意见的推荐强度进行计分评价,于 2014年1 1月30日完成。重症血流动力学治疗共识意见的 再评定标准基于专家自身的认同度,以及专家对相关文献回 顾的循证医学证据。综合推荐强度分十个等级,0~9分, 0分为不推荐,9分为强力推荐,分数由低到高表示推荐强度 逐渐增强。分数的统计由两位流行病学和统计学专家参与 完成,并同时监控整个共识形成过程中相关流行病学与统汁 学合理性。每条共识意见的推荐强度以面-4-S表示。 2014年12月,专题组归纳共识意见及推荐强度,组成3 人撰写小组,根据圆桌会议的意见,并再次查阅及增补最新
ICU(RCU)重症医学科管理

二、重症医学科基本设备
❖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 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 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原则上每床 配备1台呼吸机、简易呼吸器。为便于 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至少应有1台 便携式呼吸机、1台便携式监护仪。
二、重症医学科基本设备
❖每床配备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其中微量注射 泵原则上每床4台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 内营养输注泵。
情变化。 ❖ 集中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和生命支持疗法及
一流的护理。 ❖ ICU的医生和护士均须接受严格的特殊的训练,
对严重疾病的紧急处理有特定的技术,ICU能充 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 ICU具有生命支持的环境、地点和设备,组成了 一个特异的生理功能单元。
ICU的作用
❖ 医院整体实力的集中体现、医疗水平的“晴雨表 ”
应变(综合)能力最强,在临床实践
及护理科研方面起重要作用的专职监
护人员。
三、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ICU护士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 培训并考核合格。
❖强健的体魄 ❖能适应紧张的工作 ❖有较高的业务素质 ❖较强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ICU护士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输液泵的 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 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 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 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 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 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
▪ 9、对转出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要 提前与有关科室联系,并负责将 患者安全送到转入科室,同时做 好交接工作并登记。
五、重症医学科收治范围
❖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 或者系统功能衰竭,经过严密监护和加 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恢复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重症血流动力学及重症管理学习班
课程安排表
上课地点:广西民族医院综合楼七楼学术厅
【温馨提示】
因《学习班》课程较多,时间偏紧,希望各位讲者务必控制好授课时间。
谢谢支持!
【主持人介绍】
黄冰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吕立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
何雪明桂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
骆雪萍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李军百色右江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秦科解放军303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黄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区主任
唐盾桂林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黄业清贵港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姜福富广西民族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学习班》会务组
2015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