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感质量持续改进

整改措施
1.医疗废物登记本按时由中午班交出登记,办公班负责检查. 2.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对床位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并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 3.对未进行消毒体温计找出责任人给予相关知识培训. 4.中午班上交垃圾时及时检查,与收取废物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接.
跟踪评价
1.检查医疗废物登记本能按时登记,无遗漏. 2.出院后床单位已按时行终末消毒处理,并罩床罩.
第四周:中午班配药未填写配药时间及配药人. 1.护士巡视不到位不仔细. 2.药品乱放,未按规定进行放置. 3.消毒处理概念不清. 4.中午班的工作不认真.
整改措施
1.加强对患者的巡视,与家属做好沟通配合.有静脉留置针的患者给予适当的保护性措施如穿松紧适宜的丝袜保护. 2.专人(张媛媛)负责服药车的管理,对备用药及时分类并有包装盒. 3.用完监护仪后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按规定放置备用. 4.中午班配药后及时填写配药人姓名和配药时间.如发现两次以上纳入指控.
项目 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神经内科(2)院感质量持续改进记录
第一周:医疗废物登记本签名不及时,有漏签现象. 第二周:患者出院后,终末处理不彻底,未行含氯消毒液擦拭,未罩床罩. 第三周:有部分护士在测完体温后将体温计直接放入消毒备用盒内未消毒. 第四周:医疗废物无标识贴 1.对登记签名不及时. 2.对终末消毒处理知识不全. 3.消毒概念不清 4.对贴标识贴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整改措施
1.消毒凝胶用完后及时更换,每个责任组各自检查. 2.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标准预防的相关知识. 3.及时分类封存垃圾贴标签,上交.由中午班负责落实. 4.拔针后交代患者正确的按压穿刺点方法(竖着血管走形压,压三分钟,勿揉)
跟踪评价
1.四个责任组的治疗车都备有消毒凝胶. 2.提问杨少宁,廖开心标准预防的相关知识,回答较全面. 3.垃圾管理规范,按时上交垃圾无过满现象. 4.检查5名患者按压穿刺点的方法均正确,无出血,床单清洁无污染.
科室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

科室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1. 序言近年来,医院院感管理工作成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提高院感管理水平,不断改进工作质量,我科制定了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旨在通过持续改进,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
2. PDCA是什么?2.1 PDCA全称Plan Do Check Act,即计划、实施、检查、行动。
2.2 PDCA持续改进模式是一种由日本人Deming提出的管理方法,是一种基于实践经验的管理工具,适用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较高的管理环境。
3. 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的内容3.1 记录表包括以下内容:3.1.1 问题描述:对院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3.1.2 PDCA持续改进计划: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持续改进计划;3.1.3 持续改进实施情况记录:详细记录持续改进计划的实施情况;3.1.4 持续改进效果检查: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持续改进效果。
4. 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的使用步骤4.1 填写问题描述:当发现院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时,首先需要详细描述和记录问题;4.2 制定持续改进计划: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持续改进计划;4.3 实施持续改进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按照时间节点和责任人进行实施;4.4 检查持续改进效果:在一定时间后,对持续改进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持续改进效果。
5. 院感PDCA持续改进记录表的作用5.1 问题发现:帮助医务人员及时发现院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2 持续改进:通过PDCA持续改进模式,对问题进行持续改进,提高工作质量;5.3 效果评估:对持续改进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为下一步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6. 实际应用案例6.1 某科室发现手术器械清洗不彻底,可能存在院感风险;6.2 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加强手术器械清洗培训,增加清洗次数;6.3 实施持续改进计划:培训医务人员,加强清洗工作;6.4 检查持续改进效果:定期抽查清洗情况,对效果进行评估。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与持续改进记录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及持续改进记录本(临床科室部分)科室:二 一三年度目录一、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织管理1 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名单··2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质量控制要求··23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34 医院感染监控医师、护士职责··3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科室自查记录1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自查记录(医疗部分)·52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自查记录(护理部分) ·29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考核计划1 科室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记录··532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成绩表··555 多重耐药菌的控制措施··686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登记··717科室监控小组会议··738 医院感染事件记录··769 职业暴露锐器伤登记表··7910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年度工作总结··83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质量控制要求一、各科室应按照医院相关要求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主要成员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二、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要求,制定本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技能培训考核计划并落实;每月组织本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制度、感染病例监测报告、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多重耐药菌管理、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等方面进行自查;及时组织感染病例讨论,控制医院感染暴发,降低医院感染率。
三、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自查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记录、及时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并能追溯,制定整改措施,持续质量改进。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名单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建立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名单如下:组长:科主任——副组长:护士长——成员:监控医师——监控护士——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一、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计划的实施,监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执行。
科室院感质量自查持续改进记录表

科室院感质量自查持续改进记录表一. 质量自查目标为了保障科室院感质量,提高患者就诊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我们制定了以下质量自查目标:1. 实施科室院感管控制度,确保各项院感防控措施的落实;2. 加强院感检测和诊断能力的培训和提高,提高院感感染检测的准确性;3. 建立完善的院感监测和上报系统,及时掌握和分析院感数据,指导科室质量改进工作;4. 持续改进科室院感质量,降低院感发生率;5. 提升科室员工的院感概念和质量意识,全员参与院感质量的建设。
二. 质量自查内容为了实现科室质量自查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自查内容:1. 院感管控制度的落实情况;2. 院感防控设施和设备的维护情况;3. 院感感染检测能力的提升情况;4. 院感监测和上报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情况;5. 院感发生率的评估和改进情况;6. 员工院感概念和质量意识的普及和培养情况。
三. 质量自查过程1. 院感管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自查自查方式:查阅科室院感管理制度文件、检查台账和记录表、抽查患者病历、医嘱单等。
自查内容:1) 各类院感预防指南的制定和提供情况;2) 各项院感防控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3) 院感防控培训的开展情况;4) 院感相关文件(巡检记录、报告等)的整理和归档情况。
自查结果:1) 存在部分制度文件更新不及时的情况,需要进行整改;2) 部分科室人员对院感防控措施的执行不到位,需要提高培训力度并加强宣传;3) 院感相关文件整理和归档情况较好。
2. 院感防控设施和设备的维护情况自查自查方式:走访科室,查看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情况。
自查内容:1) 洗手消毒设施的完好情况;2) 消毒杀菌设备的日常维护情况;3) 空气净化设备的运行情况;4) 床铺和床具的清洁和消毒情况。
自查结果:1) 洗手消毒设施使用正常,但部分科室使用频率较低,需要加强宣传;2) 消毒杀菌设备维护较好,但需要加强操作培训;3) 空气净化设备的清洁和维护存在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相关人员培训;4) 床铺和床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较规范。
院感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整改措施

院感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记录整改措施
一、持续改进记录。
1.构建感染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感染管理的政策制度,确保每个层面
的感染管理及时到位、有序运行,确保医院病人的安全。
2.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实施护理新技术,提升医护护理能力,提高病
人护理水平,减少感染的发生。
3.加强医护自身感染管理:通过改善现有的消毒护理流程,加强对护
理人员手消毒、护理用品消毒、口罩佩戴等操作规范的贯彻落实,增强医
护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确保护患双方的安全。
二、整改措施。
1.加强护理组织管理:调整医护人员职位、护理组织结构,增加护理
人力,全面落实分级诊疗管理,加强对病区的管理检查。
2.加强消毒护理管理:强化消毒用品的采购管理,树立严厉而有效的
消毒护理制度,建立护理人员和设备的消毒管理清单,做到及时及质量的
消毒。
3.严格住院病人管理:根据病情要求,严格实施住院病人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住院病人的病情,防控住院病例传播。
医院院感质量检查记录以及整改措施

医院院感质量检查记录以及整改措施一、引言医院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期间,与医疗设备、医务人员或医院环境中的微生物接触,导致感染疾病的风险。
为了确保医院院感质量,提高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我院定期进行院感质量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记录我院的院感质量检查记录,并介绍所采取的整改措施。
二、院感质量检查记录1. 检查时间:2022年XX月XX日2. 检查人员:院感质量检查小组成员3. 检查范围:一、二、三、四、五号楼病区以下是我院进行的院感质量检查记录:1. 病区环境卫生情况:根据环境卫生检查,发现一、二、三号楼病区的楼道、护士站、病房等地方卫生状况尚可,但有个别地方存在灰尘未清理干净的情况。
而四、五号楼病区的环境卫生存在明显问题,地面有斑驳污渍、灰尘较多,墙壁上有脱落的漆皮。
整体来说,病区环境卫生需要加强。
2. 患者感染控制:通过对病区内患者感染控制措施的检查发现,手卫生、穿戴手套和口罩等操作规范情况良好,医护人员患者间的交叉感染风险较低。
但在四、五号楼病区发现部分医护人员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需要加强培训和指导。
3. 检查设备消毒情况:对各病区内使用的医疗设备进行了消毒情况的检查,发现设备消毒记录不够完善,消毒操作存在一些漏洞。
特别是四、五号楼病区,消毒达标率明显低于其他病区。
需要进行设备消毒操作的规范培训和记录完善工作。
4. 医务人员岗位培训情况:对医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部分医务人员的培训证书到期或未更新,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确保其掌握感染控制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院感质量检查结果,我院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 病区环境卫生整改:加强对四、五号楼病区的环境卫生监管,增派专人负责病区的定期清洁工作,确保地面、墙壁等无清洁死角和灰尘积聚。
2. 医护人员操作规范培训:对四、五号楼病区的医护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操作规范的培训,强调手卫生、穿戴手套和口罩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及时进行演练和指导。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检验科)

负责人签字
时间
院感办签字
时间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检查日期
检查人员
检查部门
存在问题
1.房问布局不合理,工作区生活区划分不明确,物品摆放杂乱
2.少数工作人员标准预防意识薄弱,对手的清洁消毒重视不够;
3.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检验工作中有时未戴手套。
整改要求
1.结合实际情况着重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强化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加强保护患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自我保护,加强普通性保护原则及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的教育。加强实验搴安全防护措施,及时清除溅出的血液和体液,安全处理患者的检查废物以防止污染环境口。
2.对照以上存在的相关问题和不足,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活动,查找隐患,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制定完善有效管理措施,抓好院感制度的落实,做到职责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促进院感质量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
整改期限:7天
迎检人员:
效果评价
复查时间:
复查人:
负责人签字
时间
院感办签字
时间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2、医务人员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尤其《手卫生规范》等技术规范不严格,存在着发生交叉感染的隐患,无菌观念、消毒隔离依从性需进一步加强。
整改要求
1.充分认识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性,提高重视程度,制定有效管理措施,消除院感发生隐患。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要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当成大事来抓,院感管理及监控小组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来,做好本科室院感监控与管理工作。
4.对防护设备保持待用状态,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5.应保持洗手设施整洁、定时消毒、抹洗。
整改期限:7天
迎检人员: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急诊科)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
院内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