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害密度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四害密度监测及标准

四害密度监测及标准
密度监测
除四害达标标准
灭鼠标准:
1、15平方米标准房间布放20×20厘米滑石
粉块两块一夜后阳性粉块不超过3%;有鼠
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的房间不超过2%;
重点单位防鼠设施不 合格处不超过5%。
Hale Waihona Puke 2、不同类型的外环境累计2000米,鼠迹不
超过5处。
• 灭蚊标准:
1、居民住宅、单位内外环境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蚊 幼及蛹阳性率不超过3%。
2、用500ml收集勺采集城区内大中型水体中的蚊幼或蛹
阳性率不超过3%,阳性勺内幼虫或蛹的平均数不超过
5只。
3、特殊场所白天人诱蚊30分种,平均每人次诱获成蚊数 不超过1只。
• 灭蝇标准:
1、重点单位有蝇房间不超过1%,其它单位不超
过3%,平均每阳性房间不超过3只;重点单
位 。防蝇设施不合格房间不超过5%;加工、
• 鼠类密度监测 粉块法 鼠夹法 鼠征法 粘捕法
• 蟑螂密度监测 药激法 粘捕法 目测法
• 蚊类密度监测 勺捕法 引诱法(紫外线灯) 人诱发 吸蚊器法 容器法(布雷图指数)
• 苍蝇密度监测 捕蝇笼法 目测计数法 粘蝇板(带) 十字取样法 单位面积计算法
销售直接入口食品的场所不得有蝇
2、蝇类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幼虫和蛹的检出
率不超过3%。
• 灭蟑螂标准
1、室内有蟑螂成虫或若虫阳性房间不超过3%, 平均每间房大蠊不超过5只,小蠊不超过10只。 2、有活蟑螂卵鞘房间不超过2%,平均每间房不 超过4只。3、有蟑螂粪便、蜕皮等蟑迹的房间 不超过5%。
• 密度检测 鼠类密度检测 蟑螂密度监测 蚊类密度监测 蝇类密度监测

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四害密度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为准确地掌握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为病媒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蚊、蝇、蟑螂和鼠等病媒生物的危害提供依据,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监测意义(一) 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二、监测范围根据甲方要求填写三、常规监测频次1.成蚊密度:每月监测2次,两次监测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天;2.蚊幼密度:每月监测1次;3.苍蝇密度:每月监测1次;4.蟑螂密度:每月监测1次;5.鼠类密度:每月监测1次;以上监测项目以月为统计单位,并在每月现场监测工作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将监测数据及监测报告上报甲方。

四、监测方法1、成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光诱法。

每个监测点布放诱蚊灯2盏,监测时间从当地日落20分钟后开始,诱集6小时以上,第二天,将集蚊盒从诱蚊灯中取出,对捕获蚊虫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将诱蚊灯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一《成蚊诱蚊灯监测记录表》内。

成蚊密度计算:成蚊密度(只/晚)=捕获蚊虫数/灯数2、白纹伊蚊诱蚊诱卵指数监测:采用诱蚊诱卵器法。

每个监测点各布放100个诱蚊诱卵器,连续放置4天,第四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虫及蚊卵,将诱蚊诱卵器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二《诱蚊诱卵器监测记录表》内。

诱蚊诱卵指数计算:诱蚊诱卵指数=阳性诱蚊诱卵器总数/回收诱蚊诱卵器总数×100%3、成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

每个监测点布放5个诱蝇笼,在居民区和公园采用红糖食醋做诱饵、在餐饮和城中村采用隔夜鱼肠做诱饵,每次放置6个小时,上午9-10时布放,下午3-4时收回,收笼后,用药杀死捕获蝇类,同时对捕获蝇类进行种类鉴定、计数,并将诱蝇笼监测数据结果填入附件三《蝇类监测记录表》内。

成蝇密度计算:成蝇密度(只/笼)=诱蝇总数/诱蝇笼总数4、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

创建卫生城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doc

创建卫生城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doc

篇一:《2015年羊山新区四害密度检测工作计划》2015年羊山新区爱卫办四害密度监测工作计划根据信阳市2015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为了有效控制全市四害密度,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药物防制为辅的措施,采取集中消杀与日常防治相结合,结合信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控制和消灭病媒生物传染源,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四害达标成果。

现结合羊山新区实际,制定如下工作计划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除四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必须充分认识到四害密度监测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社会性和艰巨性。

广泛动员,认真组织,群防群治。

要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四害的危害性的科普知识,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精心组织,强化责任,加强检查督促加强四害工作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做好辖区单位、居民区投药除害工作,做到不留空白点。

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三、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消除四害孳生地根据季节特点和四害生活习性,适时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开展卫生整治活动,保持工作环境和生活场所清洁,消除四害孳生地。

通过以上行动,带动除“四害”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居民创造文明、卫生、舒适、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

四、认真做好四害密度调查监测要集中开展春、秋两季灭鼠活动。

从三月起,各单位要做好四害孳生地本底调查工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密度检查和监测,为科学除害提供依据。

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创卫标准要求对四害密度调查进行收集、归类、装订。

五、监测范围、监测方法羊山新区范围内,根据种类监测要求作以下安排1、鼠密度监测(1)监测范围每次选一个居民区,放鼠夹80 个;一个特殊行业,放鼠夹30—60 个;一个城乡结合部,放鼠夹30 个以上。

每月适时调换。

(2)监测时间全年1-12月每月上旬进行监测,晚7-10时放夹,次日6-7时前收夹。

创建卫生城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doc

创建卫生城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doc

创建卫生城市四害密度监测方案.doc篇一:《2015年羊山新区四害密度检测工作计划》2015年羊山新区爱卫办四害密度监测工作计划根据信阳市2015年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为了有效控制全市四害密度,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化学药物防制为辅的措施,采取集中消杀与日常防治相结合,结合信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控制和消灭病媒生物传染源,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四害达标成果。

现结合羊山新区实际,制定如下工作计划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除四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必须充分认识到四害密度监测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社会性和艰巨性。

广泛动员,认真组织,群防群治。

要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四害的危害性的科普知识,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精心组织,强化责任,加强检查督促加强四害工作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做好辖区单位、居民区投药除害工作,做到不留空白点。

各单位、各部门要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三、加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消除四害孳生地根据季节特点和四害生活习性,适时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清除卫生死角,开展卫生整治活动,保持工作环境和生活场所清洁,消除四害孳生地。

通过以上行动,带动除“四害”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居民创造文明、卫生、舒适、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

四、认真做好四害密度调查监测要集中开展春、秋两季灭鼠活动。

从三月起,各单位要做好四害孳生地本底调查工作,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密度检查和监测,为科学除害提供依据。

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创卫标准要求对四害密度调查进行收集、归类、装订。

五、监测范围、监测方法羊山新区范围内,根据种类监测要求作以下安排1、鼠密度监测(1)监测范围每次选一个居民区,放鼠夹80 个;一个特殊行业,放鼠夹30—60 个;一个城乡结合部,放鼠夹30 个以上。

每月适时调换。

(2)监测时间全年1-12月每月上旬进行监测,晚7-10时放夹,次日6-7时前收夹。

四害密度检测

四害密度检测

一、鼠密度监测(一)、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1、外环境建筑工地(折迁工地)100 米延长线,公共绿地 100 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 100 米延长线,河湖两岸 100米延长线,共计 400米延长线。

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河湖,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2、室内:餐馆 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下同)食堂 1 个,农贸市场 1 个,食品制售或商场 1 个。

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二)、监测和上报时间:每年 2月、4 月、9 月和 11月各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 4次。

(三)、监测方法1、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 400 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 "鼠迹数 /100 m。

"2、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 24小时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单位为"粘捕鼠数 /张" 。

每个餐馆布放 5 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 10 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 5 类场所布放 50 张粘鼠板。

二、蟑螂密度监测(一)、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监测餐馆 2 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 个、医院 1 个、单位食堂 1 个、居民 2 户、食品制售或商场(店)1 个。

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每年 2月、 4月-10月、 12 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 9次。

(三)、监测方法采用粘蟑纸法。

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 24 小时后粘捕到的蟑螂数。

密度单位为 "粘捕只数 /张"。

每个餐馆和每户居民分别布放 5 张粘蟑纸,每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各布放 10 张粘蟑纸,每次监测共在 6类场所布放 60 张粘蟑纸。

四害监测方案

四害监测方案

“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一、鼠密度监测1、共设四个监测点:司家、山旺、大新、卫生院。

监测次数:每月监测一次。

2、监测时间:监测工作应该在当月15日前完成,超过15日按缺测处理。

3、监测方法:统一使用中号铁夹板,每个监测点在居民区布夹10个。

一律放在室内,只调查居民区平房和楼房第一层,每一自然间放一夹。

面积超过25平方米放二夹,晚放晨收。

放夹时要求房屋连片,各类房间(厨房、客厅、卧室等)同时放夹,避免随意选择。

同一地点半年内不再重复作业,诱饵统一使用生花生米。

4、结果判断:清晨查夹时,若夹已击发,但无任何鼠迹,视为无效夹,不计入布夹总数。

若鼠夹捕到鼠后,应将鼠取下重新布入。

再次捕到的鼠不计入捕到的鼠数之内,但一次捕鼠2只或3只,则应计入捕鼠总数。

5、记录:记载有效夹数,捕鼠种类。

二、蚊虫密度监测1、全市共设四个市级监测点:司家、山旺、大新、卫生院。

各监测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卧室4间(平房或楼房的一、二楼),定人、定时、定工具监测成蚊密度,以只/人工小时为密度单位。

2、监测次数:全年监测4,即6、7、8、9月监测。

3、监测应该在每月的4至7日完成。

时间在日落后一小时开始,也可以在上午9到11点进行。

用三节手电筒照明。

每房捕捉15分钟。

4、记录:记录当时的温、湿度等气象数据。

记载捕获蚊虫的种类。

三、苍蝇密度监测1、全市共设三个市级监测点:司家、礼参、新民。

每个监测点有农贸市场1处、小饮食店3~5个、空旷的绿化地带1处。

首次报表应记录周围小环境及附近500米内固定的孳生地和特殊情况,以后如有变动要及时记载。

2、监测次数同蚊虫密度监测。

3、农贸市场用5条粘蝇带(纸),小饮食店内用2条粘蝇带(纸),店外用1个诱蝇笼,空旷地带用2个诱蝇笼。

诱饵用糖醋混合物(糖50克、醋50ml)。

诱蝇笼高40厘米、直径25厘米;圆锥形蕊高35厘米、顶口直径2厘米。

粘蝇纸25×25厘米。

4、监测应该在每月的4~7日完成。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报送2015年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监测方案的报告xxx: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根据全国爱卫办制订的《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将中心2015年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监测方案呈报,请审阅!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xx年xx月xx日xx疾控中心办公室 xx年xx月xx日印发2015年病媒生物防控工作监测方案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

为确保监测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根据全国爱卫办制订的《四害密度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此监测方案。

一、背景鼠、蚊、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不仅可以直接通过叮咬和污染食物,影响或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的重要传染病。

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二、监测目的(一) 掌握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 分析病媒生物的长期变化和当地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一) 鼠密度监测1.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县城区设3个监测点)(1)外环境:建筑工地(拆迁工地)、公共绿地、单位、居民院内、湖河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500延长线,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湖河,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2)室内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每年4月、9月各监测1次,全年共监测2次。

3、监测方法(1)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记录外环境5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粪等鼠迹数。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

病媒生物(四害)监测方案为科学、规范、统一地开展病媒生物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确保“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全国爱卫办《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试行)及重庆市爱卫办《健康重庆病媒生物防制行动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我镇具体实际,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一)掌握监测对象的密度、分布,进行趋势分析,确定病媒生物孳生地,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健康酉阳”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提供依据。

(三)分析病媒生物的密度变化和当地媒传疾病的相关性,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四)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监测范围辖区内宾馆饭店、餐馆、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建筑工地、公共绿地、池塘、河两岸、公厕、垃圾中转站、码头、车站等场所内外环境。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一)鼠密度监测1、监测点的选择全镇按东(石堤)、西(金线)、南(杉岭)、北(二坪)、中(大溪)五个不同方位的村设置监测点,监测场所及数量为:(1)外环境:建筑工地(拆迁工地)400m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500m延长线,河两岸300m延长线,码头、车站等场所外环境300m 延长线,共计2000m延长线。

(2)室内:餐馆10个、宾馆饭店2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2个、农贸市场1个、商场超市2个。

2、监测时间7月、11月,每月上旬监测1次。

3、监测方法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2000m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0m。

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一夜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单位为:粘鼠板阳性率(%)。

每个餐馆布放2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100张粘鼠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山新区爱卫办四害密度监测方案
一、鼠密度监测
(一)、监测场所及数量
1、外环境
建筑工地(折迁工地)150米延长线,公共绿地100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150米延长线,共计300米延长线。

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2、室内:
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2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
每年2月、4月、9月和11月各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4次。

(三)、监测方法
1、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 m。

"
2、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单位为"粘捕鼠数/张"。

每个餐馆布放5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50张粘鼠板。

二、蝇类密度监测
(一)、监测场所及数量
1、室外:公厕1个、垃圾中转站1个、居民一楼楼道2个。

2、室内:餐馆2个、农贸市场1个、单位食堂1个。

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
每年5月-9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4次。

(三)监测方法
1、室外:采用目测法。

记录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内外环境以及居民一楼楼道中视野范围内存在的成蝇数。

密度单位为"成蝇数/个"。

2、室内:采用粘蝇条法。

将粘蝇条悬挂在室内,检查记录24小时后粘捕到的蝇数。

密度单位为"粘捕蝇数/
条"。

每个餐馆和单位食堂分别挂2条,农贸市场挂4条。

每次监测共在3类场所悬挂10条粘蝇条。

三、蚊虫密度监测
(一)、成蚊:每年5月-10月进行监测,每旬1次。

(二)、幼蚊:每年6月-9月进行监测,每月1次。

蚊虫监测专业要求高,由各辖区居委会、办事处、服务中心完成监测工作并报区爱卫会。

羊山新区爱卫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