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害密度检测

合集下载

全国四害密度监测方案(简化)

全国四害密度监测方案(简化)

全国四害密度监测方案(简化)全国四害密度监测方案(简化)(一)鼠密度监测1. 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不同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每个市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一次性布放200有效夹夜。

由于鼠密度监测的特殊性,各市应结合本地情况,确定监测点的范围,为避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相邻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布放鼠夹,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布夹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0.25km。

2. 监测时间:每月中旬进行调查,以月作统计单位。

3. 监测方法采用夹夜法。

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见附件1),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

室内按每15m2布夹1只,沿墙根均匀布放。

室外每5m布夹1只。

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都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

4. 统计与计算鼠密度(捕获率)= 捕鼠总数(只)/ 有效夹数(只)×100 %有效夹数= 布夹总数-无效夹数捕鼠总数是指鼠夹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鼠头或大片鼠皮则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

若已击发的鼠夹上有鼠毛、鼠尾、鼠爪,该夹计入布夹总数,定为未捕到鼠。

无效夹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

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捕鼠地点、性别、体重(精确到0.1g)和头体长(见表1),汇总表见表2。

(二)蚊密度监测1. 成蚊监测:定时、定点进行成蚊密度监测。

人工小时法:①监测点的选择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按地理方位选3至5个地级市为监测点。

每个地级市城区选择城市中心2个居民区,城郊结合部3个居民区,每个居民区调查4户,农村选择自然村2个,每个自然村调查农户4户,不相邻的牛棚和猪圈(或其它牲畜棚)各2处。

没有牲畜棚的以民房补齐(共2户)。

进行室内成蚊密度监测。

②监测时间和方法每月2次,相邻两次的测定间隔应为15天。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

其中,由于四害(蚊蝇鼠蟑)滋生导致的卫生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国家对于四害密度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以便对城市进行监管和管理。

一、蚊虫密度标准蚊虫是传播各类传染病的重要媒介之一,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根据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蚊虫密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蚊虫密度应不超过10只,特殊区域或季节如沼泽地带或雨季,蚊虫密度可适当提高至15只。

超出这个范围的地区将被认定为蚊虫密度过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蝇虫密度标准蝇虫是城市中常见的卫生害虫,其滋生繁殖会给人们的居住环境带来很多不便。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对蝇虫密度也有具体要求。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蝇虫密度应控制在5只以下,特殊情况如饭店厨房或垃圾集中处,蝇虫密度可适当提高至10只以下。

超出这个范围的地区将被认定为蝇虫密度过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老鼠密度标准老鼠是城市中常见的害兽,其繁殖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卫生状况。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对老鼠密度也有具体规定。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老鼠密度应控制在1只以下,特殊区域如仓库或垃圾堆积处,老鼠密度可适当提高至3只以下。

超出这个范围的地区将被认定为老鼠密度过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四、蟑螂密度标准蟑螂是城市中常见的害虫,其繁殖速度快,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对蟑螂密度也有具体要求。

一般情况下,每平方米的蟑螂密度应控制在1只以下,特殊区域如餐馆厨房或垃圾堆积处,蟑螂密度可适当提高至3只以下。

超出这个范围的地区将被认定为蟑螂密度过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上就是国家卫生城市四害密度标准的相关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城市的卫生环境,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危害。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城市卫生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切实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日期:2024年10月15日地点:XX市XX社区天气状况:晴天检测人员:张三、李四检测时间:9:00-11:30检测范围:社区内所有楼栋、道路、公共区域检测工具:纸条、文具、温度计、显微镜等检测目的:了解并记录社区四害(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的密度情况,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检测记录:1.社区楼栋内部检测:-9:00-9:30:对10栋楼的公共通道、电梯间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无蚊子、苍蝇、蟑螂和老鼠迹象。

-9:30-10:00:对5栋楼的垃圾处理区进行检测,发现有苍蝇密度较高。

可能是由于垃圾处理不及时导致的。

-10:00-10:30:对10栋楼的地下室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存在少量老鼠迹象和蟑螂。

建议加强地下室的防治措施。

2.社区道路公共区域检测:-10:30-11:00:对社区主干道进行检测。

发现苍蝇密度较高,可能与周边商户的垃圾处理不当有关。

-11:00-11:30:对公园和绿化带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无四害迹象,环境卫生良好。

总结分析:通过本次检测记录,可以看出社区内四害密度整体不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垃圾处理区和地下室存在苍蝇、老鼠和蟑螂的迹象,需要加强相关防治工作。

同时,社区主干道上的苍蝇密度也较高,需要加强商户的垃圾处理和卫生管理。

公园和绿化带的环境卫生良好,不存在四害问题。

建议:1.垃圾处理区应加强垃圾分类和定期清理,确保及时处理垃圾,减少苍蝇密度。

2.加强地下室的防治工作,采取药饵、粘鼠板等方式对老鼠和蟑螂进行防治。

3.商户应自觉遵守卫生管理规范,每日及时清理垃圾,避免吸引苍蝇。

4.定期对社区进行四害检测,做好防控措施和环境卫生管理。

5.提高社区居民对四害防治的意识,弘扬卫生文明理念,共同维护社区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4
在院内放一盆水,隔日检查,上浮蚊,蝇数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四害密度检测记录
年 月 日
次数
四害名称
检查方法
老鼠
苍蝇
蚊子
蟑螂
1
储藏室、仓库鼠洞、鼠类、蚊、蝇数量
2
垃圾桶上方用两瓶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剂同时用力喷药,5分钟一次,共三次,死蚊。蝇数量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第次只
3
下水道、通风口放置鼠药。第二天检查有无死老鼠、蟑螂,两天一次,共三次

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

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

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篇一:紫云县2011年病媒生物密度调查报告紫云县2011年病媒生物密度调查报告前言:鼠、蚊、蝇、蟑螂(以下简称“四害”)是城区重要的病媒生物,既可传播病原,危害人体健康,也可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开展“四害”密度调查和监测,掌握其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可为虫媒和鼠传疾病的流行趋势提供预警信息,也是评价病媒生物控制效果的重要步骤,根据安顺市创建卫生城市“四害”监测密度监测要求,县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于2011年8月1日至2010年8月15日在统一培训后分组对县城进行了为期半月的鼠、蚊、苍蝇、蟑螂密度的抽样调查,以了解紫云县城“四害”生物密度及分布情况。

为创卫工作中消杀“四害”提供理论数据支持,及对消杀后效果评价作对比。

材料方法: 为了确保我县“四害”密度调查工作的科学、规范、统一和监测数据真实、可信,依据全国爱卫会《鼠、蚊、蝇、蟑螂密度监测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GB/T23795-23798)制定方案并行抽样调查,抽取紫云县城东南西北中各有代表性的点开展病媒生物密度调查。

具体结果:1、鼠密度监测:鼠密度调查抽取外环境包括:建筑工地(客车站、金桂小区在建工程)、公共绿地(格凸大道及大园盘)、2个农贸市场。

单位或居民区院内、紫云宾馆后面至农贸市场之间任何一段河沟两岸各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

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m”。

外环境鼠迹阳性数=鼠迹数/4。

结果:表1表1.外环境鼠迹表环境类型延长米(m) 鼠迹阳性(处) 鼠迹数/100m建筑工地100 3 3公共绿地100 1 1农贸市场150 6 4居民区院内 501 2合计 400 123内环境包括重点单位:2个农贸市场、沿格凸大道的饭店、(松山、紫云)宾馆、饮食店、屠宰场、红十字会医院、县医院、民中和二中学校学生食堂、车站等,监测面积折合房间200间(15平方米折算1间,以实际监测到的面积计算房间数,下同)。

四害密度检测

四害密度检测

一、鼠密度监测(一)、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1、外环境建筑工地(折迁工地)100 米延长线,公共绿地 100 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 100 米延长线,河湖两岸 100米延长线,共计 400米延长线。

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河湖,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2、室内:餐馆 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下同)食堂 1 个,农贸市场 1 个,食品制售或商场 1 个。

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二)、监测和上报时间:每年 2月、4 月、9 月和 11月各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 4次。

(三)、监测方法1、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 400 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 "鼠迹数 /100 m。

"2、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 24小时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单位为"粘捕鼠数 /张" 。

每个餐馆布放 5 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 10 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 5 类场所布放 50 张粘鼠板。

二、蟑螂密度监测(一)、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监测餐馆 2 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 个、医院 1 个、单位食堂 1 个、居民 2 户、食品制售或商场(店)1 个。

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每年 2月、 4月-10月、 12 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 9次。

(三)、监测方法采用粘蟑纸法。

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 24 小时后粘捕到的蟑螂数。

密度单位为 "粘捕只数 /张"。

每个餐馆和每户居民分别布放 5 张粘蟑纸,每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各布放 10 张粘蟑纸,每次监测共在 6类场所布放 60 张粘蟑纸。

学校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

学校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

学校四害密度监测情况报告篇一:XX市2003年四害密度监测结果XX 市 2003 年四害密度监测结果为了解本地区四害的种群和季消长情况,科学制订除四害计划,为创建卫生城市提供正确资料,依据《xx 省四害密度监测技术方案》,开展四害密度监测。

现将监测结果汇总如下:一、监测方法:蝇和蚊密度监测:从 4 月至 11 月,蝇密度每旬监测一次。

蚊密度每月监测一次。

蝇密度监测,按区划分,每个区设 4 个监测点,分别为饭店、农贸市场、绿化和小区,每个监测点放 3 只诱蝇笼。

蚊密度监测按区划分设 2 个监测点,蚊密度采用人工小时法。

鼠和蟑螂密度监测,从 1 月至 12 月,每月监测一次,鼠密度监测每个区设 2 个监测点,蟑螂密度监测每个区设 4 个监测点。

二、监测结果:1、鼠密度:1-12 月共布鼠夹 14059 只,捕鼠 57 只,鼠密度为 0.43%。

其中褐家鼠捕 35 只,占 61.40%;小家鼠捕 16 只,占 28.07%;黄胸鼠 5 只,占8.77%,其它鼠 1 只,占 1.76%。

2003 年与 2002 年相比,布夹数提高 180.84%,鼠密度下降10.42%,其中褐家鼠捕获率上升 94.44%,小家鼠上升了 166.67%。

由于今年布鼠夹数量比去年多布了近 1 万只,而且布夹地点也多选择在了郊区,因而捕获数量有所上升,也捕获到了黄胸鼠和其它鼠。

(见表 1)。

表 1:2002 年与 2003 年捕鼠总数鼠种分类褐家鼠 (只) 18 35 +94.44 黄胸鼠 (只) —— 5 ---小家鼠 (只) 6 16 +166.67 1 其它(只)年份布夹数 (只) 5006 14059捕鼠数 (只) 24 57 +137.5鼠密度 (%) 0.48 0.43 -10.422002 2003倍数(%) +180.842、蝇密度:4 至 11 月,共放 192 只诱蝇笼,捕蝇 3599 只,蝇密度为 18.74 只/笼*天。

灭除四害工作检验标准和办法

灭除四害工作检验标准和办法

灭除四害工作检验标准和办法
一、灭鼠
1、检验标准:老鼠密度不超过1﹪,鼠洞每2万平方米不超过1个,楼道、住户无明显鼠迹。

2、检验办法:布粉法:用100块布粉取值,抽查三处约2万平方米面积,查鼠洞。

3、清洁频率:投药1次/月,堵鼠洞1次/半月,或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二、灭蚊
1、标准:蚊幼虫孳生在5﹪以下,仓库或地下室在10﹪以下,目视无明显蚊虫在飞。

2、方法:抽检10-20处。

3、清洁频率:喷药、投药,草地和楼道等1次/月,垃圾箱1次/周。

三、灭蝇
1、标准:每1万平方米暴露的苍蝇孳生地不超过1处,商场、酒吧、便利店、办公室无蝇孳生地。

2、检验办法:目视抽查。

3、清洁频率:喷、投放药物1次/月,垃圾箱1次/周。

四、灭蟑螂
1、标准:室内不超过5﹪,室外污、雨水井不超过10﹪。

2、检验办法:抽查室内20间,污雨水井20个,取平均值。

3、清洁频率:喷药1次/月(有条件可发药到户,1次/2个月)。

--完-
编制:审批:
维护:生效日期:
抄报:董事办、总经办、行政人事部各1份
下发:各物业管理处各1份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鼠密度监测
(一)、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
1、外环境
建筑工地(折迁工地)100米延长线,公共绿地100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100米延长线,河湖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

如街道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河湖,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2、室内:
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下同)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二)、监测和上报时间:
每年2月、4月、9月和11月各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4次。

(三)、监测方法
1、外环境:采用目测鼠迹法。

记录外环境400米延长线范围内所观察到的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

密度单位为"鼠迹数/100 m。

"
2、室内:采用粘鼠板法。

将粘鼠板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易于栖息的场所,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鼠数。

密度单位为"粘捕鼠数/张"。

每个餐馆布放
5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50张粘鼠板。

二、蟑螂密度监测
(一)、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
监测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医院1个、单位食堂1个、居民2户、食品制售或商场(店)1个。

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
每年2月、4月-10月、12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9次。

(三)、监测方法
采用粘蟑纸法。

将粘蟑纸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或藏匿的部位,检查记录放置24小时后粘捕到的蟑螂数。

密度单位为"粘捕只数/张"。

每个餐馆和每户居民分别布放5张粘蟑纸,每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各布放10张粘蟑纸,每次监测共在6类场所布放60张粘蟑纸。

三、蝇类密度监测
(一)、各街道监测场所及数量
1、室外:公厕1个、垃圾中转站1个、居民一楼楼道2个。

2、室内:餐馆2个、农贸市场1个、单位食堂1个。

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二)、监测时间
每年5月-9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5次。

(三)监测方法
1、室外:采用目测法。

记录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内外环境以及居民一楼楼道中视野范围内存在的成蝇数。

密度单位为"成蝇数/个"。

2、室内:采用粘蝇条法。

将粘蝇条悬挂在室内,检查记录24小时后粘捕到的蝇数。

密度单位为"粘捕蝇数/条"。

每个餐馆和单位食堂分别挂2条,农贸市场挂4条。

每次监测共在3类场所悬挂10条粘蝇条。

四、蚊虫密度监测
以区(县)为单位进行监测,因蚊虫监测专业要求高,由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监测工作并报各区(县)爱卫会。

(一)、成蚊:每年5月-10月进行监测,每旬1次。

全年共监测18/旬次。

(二)、幼蚊:每年6月-9月进行监测,每月1次,全年共监测4次。

检查中小型水体或特殊场所(如建筑工地、废弃轮胎收集地等)1个,小型积水或容器类10个。

记录发现的幼蚊数。

密度单位为"幼蚊数/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