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凉州词》赏析教学总结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赏析

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诗⼈王之涣的组诗作品,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王之涣的《凉州词⼆⾸》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凉州词》原⽂: 其⼀ 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其⼆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回。
汉家天⼦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凉州词》翻译: 【其⼀】 纵⽬望去,黄河渐⾏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之中,⼀座孤城⽟门关耸峙在那⾥,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门关⼀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 突厥⾸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的领⼟,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只好⽆功⽽返。
《凉州词》注释 ⑴凉州词:⼜名《出塞》。
为当时流⾏的⼀⾸曲⼦《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⑵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作“沙”,“远”⼀作“直”。
⑶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仞相当于七尺或⼋尺(约等于213厘⽶或264cm厘⽶)。
⑷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青、川⼀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客⼉。
” ⑸度:吹到过。
⽟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取道于此⽽得名。
故址在今⽢肃敦煌西北⼩⽅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说课讲解

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翻译及诗意赏析王之涣《凉州词》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心思想: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象。
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
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5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8、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
不度:吹不到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11、何须:何必。
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译文1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译文2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意赏析: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凉州词》(王之涣)评析

《凉州词》(王之涣)评析原文:《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评析:凉州在今甘肃省西部,隋唐时地处关中通往西域的要冲,是中国经营西域的重镇。
同时,中亚、南亚、西亚的文化,经天山南北路传入,也都要经过凉州。
凉州成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交流融汇的一个中心。
著名的“西凉乐”就是构成隋唐燕乐的主要来源之一。
唐代有《凉州》大曲,不少诗人为它写过歌词,如王翰、柳中庸、张籍、耿湋、薛逢等,或称《凉州词》,或称《凉州歌》。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黄河远上”这一首当时传唱尤盛(另一首“单于北望拂云堆”)。
唐薛用弱《集异记》有一个故事,记王之涣一次与王昌龄、高适出游,在酒楼遇到一些伶人正在唱着他们的诗歌。
他们就当下打赌,看谁的诗最受伶人看重,比较高下。
结果是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压倒诸人,成为夺魁之作。
清王士祯还推之为唐人绝句四首压卷之作之一。
《凉州词》属于盛唐边塞诗一类。
这首诗是以家在内地而来戍边的边防军人的口吻写的,就玉门关内外风光迥异,表露了他们深切的离情与乡愁。
开头两句,本意或在写戍地的荒远,但视野极为纵深阔大,在西北高原辽阔的背景上,突出高山万仞,黄河直泻这样的宏观景象,很有气魄,极为壮观。
“黄河远上”,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六作“黄沙直上”。
虽仅两字之差,两者的境界却大不相同。
“黄沙直上”渲染边地风沙之苦,眼前看不到一点春色,且有阵阵的风沙卷地而起,与结句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相呼应。
不过就诗意来说,不能不承认“黄河远上”更具胜境,足与李白的“黄河如丝天际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西来决昆仑”诸诗媲美,同是写黄河上游气象的名句。
把它作为此诗的起句,格高调响,高唱入云,一开头就气度不凡。
“一片孤城”与“万仞山”相映衬,戍守的边城仅占绝大空间的区区一角,显得空旷寥廓而又高寒荒僻。
“孤城”的“孤”字就透露出边防军人的处境和心情。
它不光是表明所处的地理形势,其中也包含着他们离家万里,远处荒漠,四顾无亲的一种荒凉索寞之感。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凉州词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习,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夜光杯:玉制的.酒杯。
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
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
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
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小学三年级语文《凉州词》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凉州词》描写了戍边⼠兵的思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不失其壮。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凉州词》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凉州词》原⽂ 凉州词 [唐]王之涣(huàn) 黄河远上⽩云间, ⼀⽚孤城万仞(rèn)⼭。
羌(qiāng)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门关。
注释: 凉州词:⼜名《出塞》。
为当时流⾏的⼀⾸曲⼦《凉州》配的唱词。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
”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
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河”⼀作“沙”,“远”⼀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仞相当于七尺或⼋尺(约等于213厘⽶或264厘⽶)。
羌笛:属横吹式管乐。
羌笛在汉代就已经传⼊⽢肃、四川等地了,是唐代边塞上常见的⼀种乐器。
何须:何必。
杨柳:《折杨柳》曲。
古诗⽂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译⽂: 纵⽬望去,黄河渐⾏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之中,⼀座孤城⽟门关耸峙在那⾥,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门关⼀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篇⼆】⼩学三年级语⽂《凉州词》教案 ⼀、导⼊: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法。
⾃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 ⼆、学习《凉州词》: 1、出⽰第⼆⾸古诗,⽤上⾯的⽅法⾃学。
2、检察⾃学情况。
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 点拨:万仞、杨柳、⽟门关 4、谁能⽤⾃⼰的话说说古诗的⼤意? 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
这⾸《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的⽣活吗? 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武威。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如同后来的词牌,诗的内容不一定都写凉州。
梅鼎在《乐苑》中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搜集并进献宫调《凉州》,唐玄宗将其交付教坊成曲谱,配上新词演唱,并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凉州词》便由此而来。
其后如王之涣、王翰、张籍、逢等诗人因喜欢此曲,便仿写新词,这些词的题目都冠以《凉州词》。
有人经考证,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还有一个题目《听玉门关吹笛》,并由此认为这首《凉州词》是王之涣在玉门关听到守边士兵吹笛时写的。
这首抒发戍边士兵怀乡之情的诗篇,写得意境极其壮阔,悲而不失其壮,怨而不显其哀,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宽广胸襟。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构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图画:茫茫无际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引颈向远望去,仿佛是从白云中飞来。
这句诗的着眼点正好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相反。
李诗中的黄河汹涌而来,由远及近,有一泻千里之势;王诗中的黄河溯流远上,由近及远,有万夫不当之勇。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显得格外荒凉。
写孤城选数量词“一片”而不用“一座”,也是诗人匠心独运。
“一座”,具有立体感,荒凉程度、孤单程度显然不足;而“一片”给人的感觉是平面,其荒凉程度、孤单程度都较充分,能更突出地表现主题。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即八尺。
诗的前两句,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高峻险要,为后两句刻画戍边士卒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别。
北朝乐府的《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歌中就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的情景。
临别折柳之风在唐代更为流行。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 赏析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赏析
《凉州词》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绝古诗。
这首诗主要通过对凉州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凉州词》的简要赏析:
1.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王之涣在诗中通过描绘凉州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在那里的生活,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凉州的美景与王之涣心中的故乡形成了对比,使得思乡之情更加浓烈。
2. 对人生的感慨
诗中提到“众飞洛阳辙,孤介云中道”,反映了王之涣在流亡他乡的经历,以及对人生沉浮的感慨。
他孤独地行走在云中之间,对人生的彷徨和无常有着深刻的感叹。
3. 描绘凉州的自然景色
王之涣以豪放的笔墨描绘了凉州的壮丽自然景色,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凉州的沙漠风光和辽阔天地。
4. 表达追求理想的决心
诗中表现了王之涣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不畏艰险、不退缩。
通过“众飞洛阳辙,孤介云中道”这样的表述,表达了他追求理想的孤独而坚定的信念。
5. 雄浑豪放的风格
《凉州词》的语言豪放激昂,描绘生动,给人一种雄浑豪放的感觉。
作者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藻,使整首诗富有力量感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凉州词》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追求等多重情感的表达,展示了王之涣豪放、坚定的个性,同
时也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凉州的壮丽景色。
《凉州词》课文解析

《凉州词》课文解析《凉州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创作的一首诗,该诗以凉州的干旱、贫瘠和人们的困苦为题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下面将对《凉州词》的课文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秀的唐诗。
诗歌内容分析:《凉州词》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诗歌通过描绘凉州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凸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以黄河为背景,描绘了凉州的地理位置。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通过描写孤城和万仞山,呈现了凉州的荒凉景象。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表达了作者对乡音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末句“昨夜百花生遍地”,通过描写昨夜百花盛开的景象,突出了这个干旱地区仍然能有美丽的自然景观。
诗歌意义探究:《凉州词》不仅仅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更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社会现象的关注。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不仅仅是描绘凉州的地理位置,还在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羌笛是当地的乐器,意味着作者对土地、风俗和自己的记忆深深地恋恋不舍。
末句“昨夜百花生遍地”,虽然描绘了美丽的景象,但却掩盖了这个地方干旱的事实,因此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讽刺。
通过这首诗,王之涣以深情笔触展示了故乡的苦难和美丽。
同时,也借助诗歌这个表达媒介,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结尾:通过对《凉州词》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它描述了凉州的干旱和困境,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对于学习古诗词的人来说,《凉州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通过欣赏和解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背景、自然景观以及大自然和人的关系。
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王之涣对故乡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总之,《凉州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意境,在古代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今甘肃省瓜州县)、肃州(治所在今甘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省酒泉市)、甘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市
)、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市)、鄯州
(治所在今青海省乐都县)、兰州(治所在
今甘肃省兰州市)等共计18个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最早记录王之涣《凉州词》的《国秀集
》里,第1、2句:“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
直上白云间。”《集异记》则为“黄沙远上
的凉州都还是很远的。
《凉州词》,也就是《凉州曲》的歌词。其中 提到的凉州究竟指的是哪里?
左图:东汉凉 州刺史部地图
右图:唐朝陇右 道东部地区地图
《凉州词》所涵盖的地理范围
•
唐朝诗人创作的《凉州词》,其中所涵
盖的地理范围,其实是整个古凉州地区,也
就是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包括当时的沙
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瓜州(治所
曲谱,进献给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就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
新的中国歌词。就以歌曲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有“伊州”、“甘州”、“凉
州”等十多个曲调。唐朝诗人们热烈欢迎这些新鲜的歌曲,大家都为它
们作词,因此许多人的诗集里都有以“凉州词”、“伊州词”或“瓜州词”为题
的诗歌。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凉州词》在唐代并不是诗题,而是一
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哪种版本更好?
• 如何确定意境优劣?
• 1、诗歌尚虚。注重开阔的意境,不会绝对写 实。
• 2、句法气势上,还是“黄河远上白云间”好。 和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样的壮美意境,一样大气磅礴的气势。
一片孤城万仞山
• 这句该如何理 解?
• 自然山川地理 的壮美;
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
王之涣及其边塞诗代表作《凉州词》
三、诗歌赏析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朝时期的凉州
•
岑参:“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
•
元稹:“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
。”
•
北宋欧阳修《五代史记》:“唐之盛时,河西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唐朝疆域变迁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敦煌曲子词·献忠心 生死大唐好,喜难任。 齐拍手,奏仙音。 各向本国里,呈歌舞, 愿皇寿,千万岁,献忠心。
感受一下,这首民间传唱的曲子,反映了 唐朝各族人民对于自己的国家的一种什么样的 感情?
安史之乱以前,唐朝牢牢地 控制着河西地区,当地经济繁荣, 人口密集,各族和睦相处。岑参 在诗中说:“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一派盛唐气 象!
• 3、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全国共有十个节度使,其中河西、陇 右两节度驻陇右道东部。河西节度使驻凉州,其任务是断隔羌 胡。羌指吐蕃,胡为突厥。陇右节度使驻鄯州,是为了防备羌 戎,这是说主要是为了对付吐蕃。河西节度使管兵7.3万人,马 19400匹。其兵数仅次于东北的范阳节度使。陇右节度使管兵7 万人,马100600匹。可以说,陇右道东部的驻军是全国最为雄 厚的。
。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
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 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 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
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
•
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
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
盛唐边塞诗与西域音乐的关系
•
自从西汉时期汉武帝命令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
路逐渐形成并成为了一种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文化交
流通道。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经由西域传到了中原,对
我国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广的影响。唐朝宫
廷燕乐的“十部乐”就有很多是从西域传过来的。受朝
廷影响,唐朝的文化广泛地吸收了西域文化的成分,唐
诗也不例外。
•
唐诗,绝大部分是“歌诗”。唐诗使用的乐曲,很
多是北朝以来从西域地区传来的,而且演唱的时候还有
相应的舞蹈表演。可以说是“载歌载舞”。
•
《凉州词》,就是为西域地区传入的《凉州曲》填写的歌词。据说
有一位龟兹国王爱好音乐,他在大山中听风声水声,和他的乐师们一起
谱成许多歌曲,在西域风行一时。唐朝的陇右节度使郭知远搜集到这些
种来源于西域的新的乐府曲名。同时,当时还有《凉州》舞,是一种动
作舒缓柔美的软舞,一般跟《凉州》音乐而舞蹈。这些节拍强劲的乐舞
,对于《凉州词》等边塞诗的创作,确立了其刚健激越的精神基调,赋
予了这些诗唐朝开放进取的时代精神,是有极大影响的。
二、诗人生平
•
王之涣(688年—742年),盛唐时期的
著名诗人,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唐朝陇右道东部地区在国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唐朝前期疆域
盛唐时期疆域
唐朝后期疆域
唐朝的陇右道东部地区,也就是古凉 州地区,是一个关系到唐朝生死攸关 利益的重要战略地区
• 1、拱卫唐朝都城长安所在的关内道; • 2、北御突厥和回纥,西抗吐蕃; • 3、扼守丝绸之路上至关重要的河西走廊,
连接西域地区的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 府辖区; • 4、唐朝放牧战马的重要地区。
唐朝在陇右道东部地区的军事部署
• 1、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平定河西,设置凉州总管府。武德七 年(624年)改为凉州都督府。凉州都督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属 于中都督府。
• 2、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唐朝正式任命凉州都督贺拔廷 嗣为河西节度使,目的是加强对边地的统治,防范吐蕃、突厥 的侵扰。从此以后,节度使制度成为唐朝定制。
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隋唐时,玉门关关址已经由今天甘肃省 敦煌市西北迁至敦煌以东的今甘肃瓜州县境 内双塔堡一带,距离汉代玉门关东约240公里 。原来汉朝的玉门关旧址被称为玉门故关。
•
但是,玉门故关,位于唐朝时期的沙州
,也就是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境内。唐代的
玉门关,位于唐朝的瓜州,也就是今天的甘
肃省瓜州县境内双塔堡一带。距离唐朝时期
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而人富乐”。
唐朝时候的凉 州,隶属于陇右道 ,大致相当于今天 的甘肃省武威市。
黄河远上白云间
•
唐朝的凉州
,也就是今天的
甘肃省武威市距
离黄河还是比较
远的。
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玉门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关隘。西
汉汉武帝时设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汉朝时候,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