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华东师大版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明治维新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日本明治时期的政治家、平民、外国使者等角色,通过模拟明治维新的决策过程,增强学生对明治维新的理解。
(2)实验:设计一个关于日本明治维新政策影响的实验,如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政策变化带来的后果。
(3)游戏:设计一款关于日本明治维新的策略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明治维新过程中的决策与挑战。
5. 明治维新的评价
- 题目:请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 答案:日本明治维新被认为是一场成功的现代化改革,使日本摆脱了危机,实现了国家的崛起。积极方面包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危机,实现了国家的崛起,推动了日本现代化进程。消极方面包括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并不彻底,留下了许多封建残余。
九.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完《日本明治维新》这节课,我感到十分疲惫,但同时也充满了成就感。我想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一番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
首先,我觉得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案例研究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明治维新的知识。特别是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明治维新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我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相关政策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学案01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幕府统治及其被推翻的史实2、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性质3、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的作用一、学习新课〔一〕德川幕府的统治【自主学习】1、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的状况〔1〕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_______ 统治下,是一个闭关锁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国家。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构成了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
〔2〕当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剧变中,商业城市相继出现,_____、____、_____、都成为商业中心。
商品经济渗入农业,农村中出现了__________.〔3〕1853年,_____ 国海军准将培理率舰队抵达日本,后来与日本签定了?__________ 条约?,随后,英法俄等国也强迫日本签定类似不平等的条约,日本面临着沦为_________ 的严重危机。
【合作探究】说说明治维新的背景〔提示: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说〕〔二〕倒幕运动【自主学习】19世纪____年代末,以_____、_____等诸藩为主的_________发动了“尊王攘夷〞运动。
_______ 年初,统治日本_____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
〔三〕明治维新【自主学习】1、开场改革的时间是________年。
人物是______________.2、改革的内容: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社会生活上:3、性质:明治天皇实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革。
【思维延伸】1、明治维新改革对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进步性和局限性〕1、日本历史上经历过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两次改革,试说出这两次改革学习的对象和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想想日本的改革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立有什么借鉴意义?稳固练习:1、有人认为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
这里的“外因〞主要是指〔〕A、大名的强大B、中下级武士的支持C、民族危机的加剧D、倒幕运动的胜利2、日本是近代亚洲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开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防止了类似其它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实施了〔〕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3、创新和开展是每一个国家均很关注的问题。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

2.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状况:
(1)19世纪中期,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国家。
(2)日本性质手工工场扩大。
(3)1853年,国打开日本大门,1854年,签订《》
(5)武士发动“ ”运动,发展为
运动,要求推翻统治。
3.时间、领导者:年,天皇。
4.目的:摆脱民族危机,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精练陆军,时?(2)两次改革的结果相同吗?各是怎样?
(3)试比较两次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课后反思】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的所得、所思、所悟
疑难点拨
造成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的原因有哪些?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强有力的阶级。
②领导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是中下级武士,整个斗争又是在明治天皇的旗帜下进行的,他们反对德川幕府的统治而不反对专制王权。
③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政府,本质上是一个藩阀政府,掌握大权的大多是倒幕有功的武士、藩政,他们跟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日本在欧美一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的大背景下,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部分地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完成了重大的历史转折
人文素养日本明治维新后,疯狂对外侵略——这是日本改革的消极作用,我们深切地同情受害者。但是,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局来看,当年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潮流,积极作用占主要地位
④日本长期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不深,历史文化传统浓厚。
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案(重点资料).doc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学习提示】学习本课应从德川幕府的统治、倒幕运动和明治初年的改革三个方面去掌握。
德川幕府的统治重点了解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和西方列强的入侵。
倒幕运动了解倒幕运动的简要经过、结果。
明治初年的改革要求学生掌握明治维新的国内外原因、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课文撷英】本课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语句:【重点精析】1.对日本明治维新双重影响(积极和消极)的认识探索一:积极影响:①它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②它使日本较为顺利地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够继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因此,明治维新基本上完成了民主和民族革命的任务。
探索二:消极影响:①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这两种剥削制度(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结合,使日本广大人民群众在政治上处于天皇专制主义的压迫之下。
在经济上则遭受到“高佃租和低工资”的残酷剥削;②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的道路,成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造成极大的苦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③明治维新是由下级武士领导的,并且是在打着天皇的旗号下进行的。
它既没有举起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旗帜,也没有建立起维护民主精神的新政权。
掌握国家政权的下级武土继承了武士道军国主义精神,就用“失之于欧美,取之于亚洲”的对外侵略扩张来弥补损失。
【疑难点拨】1、造成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生的原因有哪些?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强有力的阶级。
②领导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是中下级武士,整个斗争又是在明治天皇的旗帜下进行的,他们反对德川幕府的统治而不反对专制王权。
③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政府,本质上是一个藩阀政府,掌握大权的大多是倒幕有功的武士、藩政,他们跟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明治维新优秀教案

明治维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幕府统治危机的主要表现,记住首先打开日本国门的国家、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和主要政策。
通过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评价明治维新,培养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通过归纳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有关明治维新主要内容的史料及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的史料,培养论从史出的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的学习,知道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认识到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形成锐意改革、振兴中华的精神。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课型】新课。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课,在网上或报纸上查阅日本近年的资料;教师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综合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教学媒体)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课件展示图片。
)这幅图是象征日本的一幅图,图片中的花是什么花?山是什么山?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补充。
日本人把樱花当成他们国民精神的代表。
一个个体很普通,但是当结成群体的时候就能发挥强大的力量;日本人把富士山誉为“圣岳”,是日本民族的象征。
今天就让这蕴含着日本民族精神的樱花和富士山带着我们一起去回眸明治维新,体味日本富强之路。
一、倒幕运动(课件或板书展示)(一)新旧冲突下的危机19世纪中期,当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炮舰政策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时候,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这个时期的日本仍处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
(教师课件展示)幕府是古时日本一种权力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中央政府机构,最高权力者称幕府将军。
日本历史上共经历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三个幕府时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 教案 教学设计

日本明治维新一、知识与能力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措施、性质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日本明治维新背景的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归纳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初步学会运用力和概述能力3、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名族振兴,走上了强国之路,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开放。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和意义2、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讲授新课一、幕府统治的危机1、国内危机:社会矛盾尖锐2、名族危机加深3、思想: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二、明治维新的前提: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政府成立明治维新的时间、目标、性质和主要内容内容:政治:废藩置县经济:殖产兴业社会文化:文明开化军事:富国强兵三:对明治维新的评价1、积极意义:对内,是近代亚洲国家工业化的一次成功尝试,使日本逐步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对外,使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命运,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影响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进而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
四、小结:4、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
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封建弱小的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了,但由于这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日本的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
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很快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行列中,给日本乃至亚洲历史投下了阴影。
第24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DOCX 文档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河南大学潭头附属中学初中部吴小波2016.3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1﹚知道19世纪中期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
﹙2﹚了解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的史实。
﹙3﹚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性质。
2、能力培养﹙1﹚分析归纳:明治维新前夕日本的社会状况。
﹙2﹚探讨理解: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3﹚比较异同: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使学生认识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已成为世界历史不可逆转的趋势。
与中国一衣带水,同是封闭落后且民族危机严重的日本,在沉沦与变革之间,选择了后者。
正是全方位的维新改革,使日本避免了中国式的历史悲剧,最终踏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感悟改革自强,顺应历史潮流和“与时俱进”对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崛起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进而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转变过程和日本历史发展的轨迹,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比由之路。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点的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另外,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乐于发表对事物的独特见解并渴望被肯定。
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为其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提升思维能力,但同时由于初中学生仍以感性思维为主,对知识的了解往往缺乏主体性,活于表面,不够深入,要教师在思想上加以引导。
重点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前日本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中下级武士政治态度转变的来龙去脉和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等,都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活动1】导入: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初一所学过的甲午战争的历史,最后结果怎么样?生: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订了《马关条约》。
师:东亚边陲的“弹丸小国”日本,何以能打败“泱泱大国”的清王朝?在与中国相同的大背景下,日本又是如何跻身于资本主义国家行列,成为亚洲第一强国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24课,日本明治维新。
初三历史第24课导学案 (1)

第八单元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学号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探讨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学习先进、不断的调整充实自己是一个国家繁荣强盛的必由之路。
4、我的目标:二、自主学习整体感悟(15分钟)(勾划要点,完成导学案,用红笔将疑难问题划出)◆知识点1:德川幕府的统治阅读教材153页—154页,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背景:①②③◆知识点2:倒幕运动阅读教材第155页,知道倒幕运动原因、结果和影响。
(2)原因:(3)结果:(4)影响:◆知识点3:明治初年的改革阅读教材第156页—157页,知道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5)内容:(6)影响:三、迁移应用训练技能(5分钟)阅读下列材料:在19世纪60年代,有两个国家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使资产阶级的统治得以巩固和扩大。
(1)在19世纪60年代,那两个国家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是谁?(2)在这两次改革中,统治者是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的?四、分层讨论合作交流(5分钟)(对以上问题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并互相帮助,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共性问题交给老师,最后巩固记忆。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3、老师的问题:学完本课,你从日本明治维新中得到什么启示?五、展示点评归纳提升(5分钟)(小组讨论解决我们的问题和老师的问题,老师点评、归纳)六、系统总结(5分钟)(请你来总结并画出本课的知识树,看谁画得好)七、复习巩固检测反馈(8分钟)1、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A改变了社会性质 B保持了民族独立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有利于社会进步2、下列国家中,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与俄国相似的是是( )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3、通过改革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是()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意大利4、大化改新与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A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 B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C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 D学习了他国的先进经验5、对桌互相检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课题
第24课日本明治维新
课型
新授
时间
第周-第课时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感知日本明治维新促使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概述这场改革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提取信息探究讨论日本幕府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明治维新如何挽救当时日本所面临的危机?分层解疑比较辨析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都是挽救社会危机的改革,为什么结果不一样?(从时代背景、领导者、参加者、改革措施等方面进行比较)
社会生活方面
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设立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准许设报馆,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军事方面
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回答:(1)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各发生于何时?(2)两次改革的结果相同吗?各是怎样?
(3)试比较两次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课后反思】知识、方法、情感态度的所得、所思、所悟
A.天皇B.将军C.大名D.武士
2.19世纪中期,构成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农民反幕府统治斗争高潮B.中下级武士对幕府统治越来越不满
C.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
3.1853年,最先打开日本大门,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
A、英国B、美国C、法国D、俄国
4.明治维新的性质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日本在欧美一些国家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的大背景下,通过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部分地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加快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完成了重大的历史转折
人文素养日本明治维新后,疯狂对外侵略——这是日本改革的消极作用,我们深切地同情受害者。但是,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局来看,当年的改革都顺应了时代潮流,积极作用占主要地位
疑难点拨
造成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的原因有哪些?
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强有力的阶级。
②领导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是中下级武士,整个斗争又是在明治天皇的旗帜下进行的,他们反对德川幕府的统治而不反对专制王权。
③倒幕之后建立的明治政府,本质上是一个藩阀政府,掌握大权的大多是倒幕有功的武士、藩政,他们跟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
答案可写在本栏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德川幕府
性质:自上而下的
改革
思考:19世纪中期,美国、俄国、日本发展中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的?
【课堂学习与探究】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师生共同解疑释惑。2、师生共同研讨新问题
1、p137-138思考、讨论
【课堂巩固与提高】
1.19世纪中期,日本封建统治阶级中掌握实权的是:
为首的外国列强的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状况:
(1)19世纪中期,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国家。
(2)日本性质手工工场扩大。
(3)1853年,国打开日本大门,1854年,签订《》
(5)武士发动“”运动,发展为
运动,要求推翻统治。
3.时间、领导者:年,天皇。
4.目的:摆脱民族危机,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A.地主阶级性质B.资产阶级性质C.进步性质D.封建性质
5、阅读下表的相关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时
代
背
景
国内
列强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幕府陷于极端孤立地位
清政府对内依靠汉族官僚地主,对外妥协退上,共同绞杀人民革命。守旧势力很强大
国际
世界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
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并开始瓜分中国
领导者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士大夫
参加者
反幕府的强藩、广大农民和市民、商人、手工业者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联合少数官僚
改
革
措
施
政治方面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5.内容:①经济;
②军事;
③政治;
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6.影响:①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
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的道路。
②同时,日本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成为亚洲惟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③但明治维新具有,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
后来,日本走上了道路,跻身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④日本长期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不深,历史文化传统浓厚。
我是初三()Leabharlann (),我能努力学好历史!学习材料:课本p134-138,地图册p32
(指导、启导、疏导)
学习笔记
【基础知识】
2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1.原因:①根本原因(内因):落后的统治阻碍日本发展。②直接原因(外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