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学科上册第11课

合集下载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探寻新航路》课件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探寻新航路》课件

变化一
提示:航线中心的变化
地中海
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 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变化二
材料一: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 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大西洋沿岸)里斯本、伦敦、安 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探寻新航路
何为新航路?何为旧航路?
(14世纪前后亚欧贸易的旧航路)
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16世纪后亚欧贸易的新航路)
从距离上看,新航路相较于旧航路远了很多?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开辟新航路呢?

一封热情洋溢的自荐信
尊敬的国王陛下: 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认为我们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
新航路是迫切而有必要的,因为…… 而且现在我们也完全有能力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
5.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6.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有何意义? 《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7.《天方夜谭》的历史价值(历史地位) 《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清洁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第15课
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欧洲人
任务二:阅读教材P72--73内容,记录航行经历,完成航海日志(包含信息:时间、支持 者、领导者、航线、成果等,自己选自己要汇报的角色,其他同学认真聆听)
欧洲 一个中心
哥伦布
西 两个方向 东
西班牙
两个国家 葡萄牙
哥伦布、麦哲伦 四个人物
迪亚士、达·伽马
【基础检测】 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精品课件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精品课件

东汉光武帝赐予的 “汉倭奴国王”金印
(2)统一: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统治:
①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②依靠贵族统治; ③部民制(贵族私有 近似奴隶)
日本皇室“三神器”: 八咫镜、草薙剑、 八尺琼勾玉。
教学视频:大和统一日本
相关史事
《日本书纪》记载,608年, 日本第二次派遣隋使,并在向隋炀 帝递交的国书中写道:“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是日本史书中 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2)外因:①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②中国隋唐国力强盛、制度先进。
2、改革概况: (1)时间:646年 (2)学习对象: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入鹿
孝德天皇
乙巳之变:日本飞鸟时代,由中大 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暗杀苏我入 鹿,并消灭苏我氏宗家的一场宫廷 政变。之后,中大兄皇子改革了日 本政治体制,史称“大化改新”。
夯实基础
4.下图为德川幕府创立者德川家康的肖像。德川家康虽然是靠武
力掌握实权,但在广为流传的德川家康画像中,他穿着朝廷衣冠,
以体现他统治的合法性是来自天皇所赐的将军一职。由此可知,当
时的日本(

A.天皇权力名副其实 B.武士集团效忠天皇
C.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D.幕府政治特色明显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他统治的合法性是来自天皇所赐的
“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
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
这次“模仿”指的是(

A.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主要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上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 (共18张PPT)
材料二: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 应遵守和坚持《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中日四个政治 条约的精神和共识。如果说两国关系现在出现了“小 阳春”,要防止“倒春寒”,要让中日关系向着持续 稳定的方向发展。我们对日方有期待
———2018年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 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中日关系?
贵族贵极族力势想力独强自大控制中王央政权权衰,落从中获得政更局大混的乱利益。
贵族加紧内部争夺,政局十分混乱。
7世纪的中国: “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文化昌
盛,民勤本业,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 治。”
二、大化改新
1. 背景
统治阶级矛盾 内因
下层民众反抗
根本因素
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
(屯仓和田庄)和部民制。
奴隶制
国 中 奴隶王朝
封建王朝
夏朝
秦朝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3世纪
本日
大和国 5世纪
奴隶制国家
7世纪的日本: 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社会矛
盾空社前会尖矛锐盾。尖在锐这种情况动下荡,不奴安隶、部财民政纷纷危起机来造
反,大量逃亡。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王室,一些较大的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统治的?
材料:
“大王”是日本大和政权首
脑,“大王”依赖中央、地 最高统治者: 大王
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大 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 依靠力量:
贵族
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 经济基础: 领地和部民制
织起来进行生产。国家的经 济 基 础 是 大 王 的 直 辖 领 地 大和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贞观之治
中王央权集衰权落制度(天皇) 中央集权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经历了弥生时代、古坟时代,到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阶段。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他们可能知道一些皮毛,但对于日本历史的深入理解还不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需要了解日本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等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便于分析教材内容,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掌握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深入理解古代日本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的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关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以及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及影响;日本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和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对比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古代日本的历史场景;运用板书、讲解等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进程,为大化改新、幕府统治等重要历史事件排序。

九年级历史上册《法国大革命》简明课件

九年级历史上册《法国大革命》简明课件

第11课知识归纳
一、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 封建制度的束缚。 导火线:1789年5月,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 法国大革命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 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二、《人权宣言》的颁布:1789年8月 制宪会议 三、拿破仑帝国: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 颁布《拿破仑法典》,沿用至今,各国参考。
P064.畅想天地
• 对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你认为它进步意义大,还是局限 性大?请说说你的理由?
进步性: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扩大革命 的影响…… 局限性:侵略性质……
P064.畅想天地
• 阅读、观看有关拿破仑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组织一次 小型座谈会,讲一讲拿破仑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
拿破仑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 颁布法典 卓越——疏失 庄严——污点 打击反法同盟 雄才大略——罪恶
第11课 法国大革命
(1789——1821)
第11课 法国大革命
(1789——1821)
背 记 口 诀 1 7 8 9 巴士底, 法国革命 巴黎起。 《人权宣言》写自由。 拿破仑败 滑铁卢。
法国国旗 《马赛曲》法国国歌
法国大革命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冲破 封建制度的束缚。 ②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 ③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 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国旗与《人权宣言》的关系
自由
平等
博爱
1789年8月 《人权宣言》
P060下.思考题
• 《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有人认为它是进步 的,有人认为它有很大的局限性。你是怎样看待的?
答:①进步性:它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保障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维护资产阶 级革命的成果。 ②局限性:它在宣布“人人平等”的同时,又 宣布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从根 本上把资产阶级宣扬的所谓“人权”完全变成维 护资本主义的私有权,维护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 权利。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新人教版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古代日本》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古代日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古代日本》问题。
2.能力层次: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方面表现较好,能够进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但部分学生在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上仍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提升。
3.素质层次: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但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方面表现较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古代日本》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古代日本》内容,强调《古代日本》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古代日本》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我在教学中使用了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学生们对于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他们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问题,而无法深入地去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导学生去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们在完成课后作业时表现认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并提交。他们在作业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表现出对《古代日本》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重要知识点】
一、6 世纪前的日本(大和统一日本)
1. 5 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2.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
自己的私有领地。

3.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
隶。

二、大化改新
三、幕府统治
局限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温馨提示
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观点·论述
观点:改革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例证: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制)。

初三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_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初三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_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三、结果 :颁布《权利法案》
1、时间:1689年 2、内容:
3、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
4:意义(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 了法律保障,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 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1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2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 扫清了道路; 3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詹姆士一世 克伦威尔 詹姆士二世 (专制统治) (独裁统治) (专制统治)
查理一世
查理二世
玛丽、威廉
(专制统治) (复辟) (君主立宪)
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 工场手工业时期。从阶级力量的 对比看,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 级的力量,这就决定了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年轻时的伊丽萨白女王
时间 原因
1640~ 1689
封建专制 统治严重 阻碍资本 主义发展 阶级矛盾 激化
领导阶 级
新兴资 产阶级 和新贵 族(代 表人物 克伦威 尔)
主要经过
结果 意义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 确立
起义
君主
2.1640年新议会要求 限制王权,革命爆发
3.1645年纳西比战役 击溃王军
1649年1月 30日下午,查理 一世在白厅(王 宫)广场被处决。 当时,伦敦教区 主教经下议院批 准来为临行前的 查理一世主持宗 教仪式。
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二、革命过程
5、克伦威尔的统治 6、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7、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
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
王。光荣革命
1603年詹姆士一世建立斯图我亚不特允王许朝议 论我的政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师强调: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上两人对1688年政变的不同观点,分析讨论一下谁正确?
学生展示,教师加以引导
师:从国内及世界影响方面引导学生。
学生一托探究过程一,阅读课本P67内容,识读出欧洲商道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明确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
学生先巩固知识,自主完成当堂达标
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会不太好
解决:对重点知识强化巩固
板书设计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
原因
领导阶级
主要经过
结果
意义
作业布置
对探究中的问题,重新认识,强化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及历史意义的巩固和认识。
教学后记
解决:学生从影响中找出共性
二、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
“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二)
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三)
《权利法案》的颁布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君权神授”下的英国】
此内容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英国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主义的发展,二是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
1、教师多媒体展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2、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
学生读课本内容,先组内梳理知识,相互交流,互相提问,巩固知识。
学生重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突出特点。
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
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讨论两个人的观点,组间进行展示,由此认识革命的特点。
强化认识“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学生从图中识读信息有可能有困难
解决:教师引导学生首先看图中注释,结合问题加以识读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教师:从经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长,封建专制统治方面引导。
教师特别强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师投影“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线索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导火线、时间、标志、经过、结果
岭泉中学九年级历史导学案
主备人:使用人:使用时间:月日总编号:包科教干:
课题
第11课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课标
要求
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思考与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2)简述《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影响。
展示“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请一位学生大声朗读,并思考:此材料映了什么?
学生展示,加深理解双方矛盾的激化程度。
学生先自主探究,结合课本知识加以概括,分组展示,其他组内成员补充。
学生阅读课本68页第一自然段内容,识读出“英国内战形势图”可自由讨论问题,组内相互展示。
学生阅读教材“导读框”中的内容,可结合播放相关视频材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
学生先回顾知识,回答展示,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刻理解认识。
文艺复兴运动和新航路开辟在影响方面有何共同点有可能理解不充分
础,而且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和准备。而新航路的开辟,更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壮大。不久,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学生提高学习新课的欲望。
重点
难点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权利法案》
难点: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的理解
突破
措施
教师提出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合作交流,多媒体辅助教学
主备人课堂教学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发现
与解决
集体备课及个人复备修改
一、
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复习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欧洲文艺复兴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文化运动?(2)、新航路开辟的后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文艺复兴不仅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化奠定了基
对于导火线及标志学生可能归纳不好
解决: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进行最简练归纳
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学生交流会出现困难
解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革命的阶段,封建王朝的复辟,资产阶级的妥协,学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
三、
小结及达标检测
师引导学生整合知识,理清知识脉络,明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作用,师评价课堂效果。
师指导:克伦威尔在革命中的作用。
让学生阅读68页第一自然段,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初步成果
师: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指导学生交流讨论
【《权利法案》的颁布】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8-69内容并出示探究问题:
1、指导学生梳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性
2、英国《权利法案》颁布时间、目的、基本内容、影响分别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进行深入了解。
(2)探究、交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的联系,学会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反复与曲折的斗争中,最终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的分析,认识其历史进步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